第八百零一章 第二波輿論攻勢
字數:3241 加入書籤
太醫劉進機警聰慧,他之所以問靈帝要了一根頭發,並不是真為了治病,而是為了揣摩聖意。
區區一根頭發,若靈帝舍不得給,那麽靈帝對劉備的態度再好也有限;若反之,靈帝給了,那靈帝對劉備態度大抵尚可。
測出靈帝的態度後,太醫劉進放下了心。
隻要靈帝對劉備態度尚可,那劉玄德的命或就能保下了。
帶著“龍鬢”回了太醫署,劉進一切照常,他翻箱倒櫃的找出藥材預備配藥,似乎是真的想把龍鬢配成藥一樣。
劉進埋頭忙碌著,不久,張讓又找來了。
張讓找到把劉進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把劉進一頓恐嚇,劉進老老實實的低頭聽張讓訓斥,一句也不敢反駁。
張讓什麽線索也沒查到,隻能無能狂怒了。但凡張讓隨便查到點什麽,劉進早就暴露了。
在張讓走後,劉進接著繼續搗藥。劉進已經想好了,為了自保,自今日往後邊幾日,都得搗藥,能搗多少就搗多少,若是張讓再來問,就說是要給龍鬢配藥。
張讓若是問配藥為什麽要配幾十斤之多,那就回他一句,龍鬢豈是凡俗藥材,得盡取百藥精華,用幾十斤怎了。
想必,有龍鬢作為遮掩,張讓不敢窮問不舍。
搗著藥,劉進時不時抬頭看向窗外,他心裏擔憂,也不知劉玄德有無好轉。
當日著人把劉玄德匆匆送出去的時候,劉玄德雖說還活著,可傷情畢竟不妙,讓人憂心。
為免節外生枝,劉進知曉,無論如何不能再出宮了,更不能出去找劉玄德,隻能看劉玄德造化了。
——
簡雍被張飛趕回來了。
簡雍本有意想故意跟著張飛四處巡查,好以此為理由故意找借口不匯報劉備的消息,故意拖延時間。
結果,張飛擔憂劉備安危,把簡雍趕回去了。
簡雍離開時,時已過中午了,已經拖延半天了,等回洛陽,收集消息理應得一些時間吧,趕路也得一些時間吧,所以,可以等晚上再跟張飛匯報,這一拖,一天就過去了。
簡雍回城之前,他先是悄悄圍著城牆轉了一圈,他在找昨夜翻牆的繩索還在不在。
簡雍找到地方,他詫異的看到,繩索很顯眼的掛在城牆外,竟然沒人察覺,也沒人管。
簡雍心想,難道洛陽城守備鬆懈成這個模樣?可細想,不應該啊,畢竟是天子腳下,武備再是馳廢,大白天的,不該連個巡城士卒都沒有。
帶著疑惑,簡雍再次入城了。
進了洛陽城,簡雍一邊仍是收集消息,另一邊,簡雍開始新一波的輿論宣傳。
簡雍秘密召集了城中分散的所有說書人,他吩咐一眾說書人將劉玄德勸靈帝不成一頭撞柱的事兒給編排編排,編成書給說出去。
洛陽城中的輿論力量本是李孟羲所謀劃的,簡雍隻是居中調度而已,現在,簡雍已到了輿論的力量,他已懂得主動利用輿論造勢了。
一個難題橫亙麵前,難題是該如何編故事,該如何把劉備撞柱這件事兒講的感天動地引人駐足,這難住了簡雍並一眾說書人。
要是此事交給李孟羲,李孟羲肯定擅長,傳統戲曲裏可是有太多古典的忠義曲目,當中有太多勸君罵君以死忠諫之類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戲曲中像什麽,包拯,劉墉,八賢王,佘太君之類的忠義人物,罵奸臣的戲詞簡直經典,隻要能以後世戲曲為藍本草草編一些說書故事,直接能風靡洛陽城,效果不要太好。
李孟羲若在洛陽城,肯定會有很厲害的操作,可問題是,現在在洛陽城的,是簡雍和一眾說書人。
簡雍等人可沒聽過什麽戲劇,更勿論去根據戲劇編驚天動地的故事。
事到臨頭,簡雍和說書人們不得不趕鴨子上架自己去寫故事。
簡雍和眾人一起商量著。
有說書人的主意是,可以說著重寫大罵奸臣的過程,其中可以加百姓們所想罵想說的,如此,應了百姓心聲,百姓肯定願意聽。
這個主意甚好。簡雍認真思索了一番,覺得不行。
罵奸臣固然痛快,講著痛快,百姓聽著則痛快,可簡雍生恐會因此徹底激怒了奸臣從而給劉備招禍。
劉備現在生死不知,若劉備還活著,本來,殿上罵了奸臣,劉備一頭撞柱,這勉強算揭過去了。
結果奸臣們突然發現滿城百姓都在為劉備罵奸臣之舉叫好,百姓跟著也對奸臣破口大罵,這怎不使奸佞人等大生無名之火。
萬一劉備因此被奸佞們記恨,平白招禍。
考慮到這一點,簡雍覺得,說書的內容不能太過激,不能罵奸臣,不能罵朝廷,更不能罵靈帝。
過激不能,就隻有求穩妥了。
眾人之後商議良久,最終商議出的穩妥方案是,劉備入朝,奉上血書,奏請靈帝減免賦稅,輕薄徭役,寬和刑罰,等等為百姓著想的提議,結果,靈帝以賊亂四起朝中錢糧不足為由,回拒了劉備。劉備看勸不了靈帝,怒而一頭撞柱,以血為百姓請命。
故事大概就是這樣,沒有罵人了,隻剩捧劉備的內容了。
如此,既能讓百姓知曉,劉備一頭撞柱生死不知,很可能已被抓捕下獄,甚至可能會被靈帝處斬,同時,又不激起奸佞的敵視。
基調確定了,簡雍和眾說書人開始逐字逐句的編寫故事。
約莫半個時辰,故事編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