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洛陽科舉(一)
字數:3796 加入書籤
四月八日,劉備再一次出現在了大庭廣眾之下。
於一官府張貼告示之處,在百姓簇擁圍觀之中,劉備笑問百姓,“眾父老兄弟,不知對這科舉一事,有何看法?”
人群中,有一混子出聲喊到,“你給講講!不講俺怎知?”
人群一陣哄笑。
“好好好,那某便來講講。”劉備笑道。
看了看腳下,找了一廢磨盤,劉備踩在高處,對四周之人講解起來。
“如告示上說,科舉試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那,何為試才?
就比方說,若有一人,菜種的好,可,村人有說他種的好,有說他種的不好,若官府有朝一日想找一長於種菜之人,這人當如何應征為官?”
百姓答說,“這不簡單?官府找人,這人前去找上官府不就妥了?”
百姓們竊竊私語,看樣子,都認為該是如此。
劉備笑了,“哈哈!諸位豈能不知,官府要是有了好差事,還輪得著咱們百姓?
人當官的,誰家沒個三親五族,人有差事,不把差事安排給親近,憑什安排你一外人?
你菜種的好,好不好你說了不算,人說不好,你好也不好,人說好,不好也好。
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百姓們被一點而明,都義憤填膺的,說就是如此。
任百姓們討論了一會兒,劉備說到,“此舉用人才,靠官員推舉,是好是壞,有才無才,全憑官員一句話,此取才之法,便為當下朝廷取才之法,此便為,察舉法。”
言說了朝廷當下,劉備接著又道,“如前所講,以試取才,何為以試取才?
就比方說,還是這個種菜種的好的,還是官府要找一個種菜好的人為官。
咱不妨,給來求官的人,一人發塊地,讓他種菜,如此,誰真種菜種的好,一眼分明。
朝廷就不聽官員說辭,就選菜種的水靈的那個。
此便為科舉,這麽說,諸位可明白,這麽一法,諸位以為,可稱公道?”
“公道!”
“公道!”
“就該如此,這才好!”
……
百姓們踴躍答說。
劉備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形象的說明了科舉法的核心要義。
科舉法之公道二字,深入人心。
隨後,劉備又講,“告示上所寫,不論出身。
這何為不論出身?
乃是,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不分地域,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親貴戚,隻要想當官,全得下場參試,誰有真本事,誰才能當官……”
“好,說的好!”
“說的好!”
……
劉備話未說完,百姓們便大聲歡呼稱讚。可見,科舉考試不分出身貴賤,同場較量爭官的方法,大得百姓之心。
“那,又何為唯才是舉?
何為才也?
懂律法,明刑罰,為法製之才,此可為官;
通經典,熟詩書,為儒學人才,此可為官;
知百工,精巧技,為匠作人才,此可為官;
有勇力,善弓馬,為勇武人才,此可為官。
國體龐巨,需人才萬千,但凡有一才可為國所用者,但凡通律法、農事、工程水利、經學典籍、兵法韜略、弓馬勇武、等等學問,但有通熟一道者,皆可參試,能高拔而出者,皆可為官!”
話說的很明白,一應為國所需之人才,隻要在科舉中名列前茅,就能做官。
百姓們聽得眼熱,有老農帶著調侃的出聲問了一句,“劉義士,那俺會種地,可能為官?”
話一出,哄然一片大笑。
劉備朝那老農看去,在哄笑聲中,他正色朝老農看了一眼,“好啊,若農事做的好,也能為官啊。
隻是,雖說是農事,可要精通農事,可也不易也!
就說,察天時,辨晴雨,可能為?
修水利,治旱澇,可能為?
造農具,教耕作,可能為?
若此皆能,若真盡竭精通,為何不能做官?”
劉備所言,深入眾人之心。
圍觀的百姓們聽得連連點頭。
百姓們心服,皆認為,雖說自己勤於農事,種了多少年的地,可就憑此做官,還真難。
末了,劉備朝周圍拱了拱手,道,“諸位父老,暫且別過,某去旁處看看。”
在百姓目送之中,劉備匆匆朝下一處去了。
劉備離了此一處張貼告示之地,又去了另一處,他依然是向百姓們仔細講解了何為科舉,使百姓們能完全明白科舉考試的含義。
劉備深信,民間亦多有人才,因而,他很是鼓勵百姓們參試,劉備又在洛陽甚有聲望和號召力,若是朝廷開科舉,民間不怎麽理會,但是,有劉備為科舉站台,百姓們對此很熱心。
劉備遊走於各地宣傳不日後的洛陽科舉,他每走時,邀百姓到時參試一試,百姓們不管願是不願,都答說到時必捧場。
劉備滿腔熱血,勢要給大漢選出萬千人才出來,經他一日腳步不停的奔走忙碌,科舉的消息,成功在洛陽城中傳遞開來。
一日過,至四月九日,城中百姓飯前飯後,都在閑談科舉。
又過一日,至四月十日,輿論在發酵,對科舉的討論熱度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一處酒廬,不到飯點,來了一個身材瘦長神情爍立的客人,這客人年約三四十,個頭極高,看起來有些消瘦,但極其挺拔,這人身背一長劍,腰跨一短劍,肩上背一包袱,包袱髒兮兮的。
這人來到店裏,到櫃台錢,撒手半串錢,“可有酒肉?上些熱的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