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曹操,要蕩滅千國!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不久,曹操看完了兵略卷八成的考題,再下,至最後最難的壓軸題。
有一題,當時答時極難下筆,曹操再一次審看此題,題為,【自大漢北境,北過草原,越蒼莽,穿林海,渡冰川,過八千裏,至冰封萬年極地,極地有十萬生息之民。
問,如何取其地,以擴國疆?】
讓曹操萬分好奇的此題答桉乃是,【自北疆,遠上八千裏,有山川險阻渺無人煙之地相隔,縱起兵百萬,縱調舉國糧草財富,亦難功成。
陸路艱難,可尋他途,途為海行之法。
造大船十數,載兵卒糧草,自東海出,沿海北上。
陸路阻塞難通,遠海,則風急浪猛,船隊可近海緣岸北上,近海之濱,一少狂風猛浪,二無亂向之憂。
往八千裏極北之地,大船十艘,載兵數千,挾糧草半年,海行一日百裏,半載可行萬餘裏。
八千裏,半載可至。
極地無國,無強兵,數千精兵可輕取之。】
這便是攻取八千裏外極地之國的方法。
曹操看完了攻略,他昂著頭,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巴,他滿臉愕然。
曹操和所有中原人一樣,甚少把眼光放在大海之上,而現在,曹操的目光一下從陸地被引到了海上。
曹操局限於陸地的目光跳脫出局限,投注到滄海之上的時候,瞬間眼界一開,瞬間豁然開朗。
如果說,從北方草原向北,掃蕩草原諸胡,再發動恐怖人力物力穿越人跡漫長的罕至之地一路往北打直至極地,如果說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瘋狂設想的話,那麽,出東海,組建船隊緣岸北上,此海行之法,極易為,有極大可能功成。
一想到這裏,曹操都興奮了。
極地雖地寒民少,然,再是地寒民少,仍是一疆一域,取之,仍可為開疆擴土之偉業,擴疆至八千裏外,這可比冠軍侯打的還遠!
並不很懂工技的曹操快速算了一下,他算了算造大船的錢財,算了算幾千人半年所需的糧草是多少,再算下往返所耗,這麽一算,曹操發現,不難,似乎並不難,自家錢財便似乎足以組建起一隻船隊。
若,緣岸向北,半年之期真能抵達八千裏外的極地的話……
曹操心中無限遐想。
當曹操從遐想中回過神來,他向身旁袁紹看去,他本想問一下袁紹要不要湊點錢組建個船隊往北邊跑一跑,反正就十來隻船,反正就幾千人,反正就半年,真要事不成,損失不大,曹操碰了下袁紹胳膊,袁紹一動不動,開口問了一句,袁紹沒有任何回應。
仔細一看,發現袁紹正愣愣的抬頭上看,全然不覺外物。
曹操張了張嘴巴,欲言又止,他收回目光,也抬頭看去了。
往下一題,題問,【西有大月氏,桂霜,安息,大秦諸國,若,領兵西出,掃蕩諸國,可有能為?】
當看到這一題時,曹操起了諸多聯想,他想到前漢之時,李廣利領兵二十萬遠討漠北,結果全軍覆沒。
武帝之時,兵鋒盛強,朝有衛霍、班超諸超然之才,不過威服西域三十六國而已。
而今國朝衰微,又怎蕩掃比西域更遠的安息貴霜諸國?
曹操知此有千難萬難,取八千裏之極地,尚可棄陸路緣海北上,可貴霜、安息諸國,無海路可通,怎能輕取。
帶著深深地疑問,曹操凝目看向答桉。
【以中原之力,縱盡舉國之民,用舉國之財,耗舉國之糧,勞師萬裏之遠,舉國之糧亦不足為繼,舉國之兵,亦不足萬裏之遙累戰累耗。
故,若求掃蕩西域諸國,乃至更西安息貴霜諸國,更西之大秦,既舉國之兵不足累耗,舉國之糧不足為繼,那便不用舉國之兵,不用國之糧草。
以掃蕩之法,兵取敵國,糧取敵國,兵甲取敵國,工匠民夫取敵國,一應征戰所需,盡取於敵國。
法為,自中原,發精兵一萬,出西域,攻滅一國,盡滅其國王臣貴族,盡取其糧草戰馬兵甲工匠。凡國者,皆有上下,皆有貧富,取上者富者之宮殿馬場田地,賜於下貧之敵國之民。
如此,敵國之民,盡歸我心。
民心既得,挾彼舉國之糧,舉國戰馬,舉國兵甲,舉國工匠,征其舉國半數男丁,再攻乏向遠,再取第二國。
攻第二國,再盡取第二國之糧草戰馬兵甲工匠兵卒,再西,再向第三國。
再伐第四國,盡取第四國之糧草錢財,再向西遠伐。
依如此之法,征戰所需,盡取他國,無憂兵力之耗,無有糧草之繼,無憂工匠不足。
且,以戰養戰,兵馬欲戰逾多,逾戰逾強。
取一國,裹挾兵五千,取二國,再挾兵五千,至三國,挾兵萬五,四國,兩萬……
至盡掃西域三十六國,當已成十數萬之騎,當已盡集三十六國良將,當已盡得三十六國之勇士。
至此時,再西進,以十數萬騎軍之銳,貴霜、安息之國雖強,其遠難敵十數萬強兵,旦夕,貴霜、安息皆國滅。
滅此二國,盡斬其王候貴族,盡分王侯貴族之財之地與其國貧寒,將大收其國民之心。
民心既得,征二國壯勇十萬,盡取二國糧草、戰馬、兵甲、良將,總合精騎二十萬,再向西攻伐。
精騎二十萬,縱以大漢國力,擋之亦難,域外諸夷,國弱兵寡,能擋此鋒銳者寥寥無幾。
極西有大秦之國,其國遠在萬裏,自滅貴霜安息二國,再西或有萬裏征途,或有百國橫亙,待盡掃蕩百國,威臨大秦之時,二十萬精騎,或已成百萬之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