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針對朝廷官僚的“鴻門宴”

字數:3691   加入書籤

A+A-


    “宣,洛陽法曹史,魏光、魏師、魏豹、高奇、趙修此五人上前!”
    劉備按著名單,又喚多人上前,這次所傳諸人,依然是底層小吏。
    法曹史五人到前,劉備詢問五人大漢律文若幹,五人當中,僅一人勉強可答。
    隨後,劉備又喚一中榜士子上前,當著靈帝和朝廷文武百官的麵,劉備令士子背誦大漢律文。
    能自科舉律法一科決勝而出的士子,對律文的熟悉絕對不同凡響。
    士子朝劉備和靈帝拱手一禮,不卑不亢的背起,“律分九章,有盜、賊、囚、捕、雜、具、戶、興、廄等九律。
    盜律刑屬,條有五十。
    【諸竊盜,不得財笞五十;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五十疋加役流。
    發塚者,加役流。
    諸盜園陵內草木者,徒二年半。若盜他人墓塋內樹者,杖一百……】”
    “賊律刑屬,條六十四……”
    “囚律七十二……”
    ……
    被劉備所挑來這個中榜士子,士子乃是律法一科所取百人之中,最後一名。
    饒是如此,能在八千多參試者當中脫穎而出,並在律法一科高中榜上,這人對律法條文的熟悉程度非同一般,若非如此,其人於考場中也難以答出好成績。
    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朝廷大小官員和靈帝的共同圍觀之下,科舉士子把漢律條文背的口若懸河行雲流水。
    “好了。”劉備適時打斷這個士子,再背下去沒個頭了。
    對比很明顯,前邊問起幾個法曹史,幾個法曹史答的磕磕絆絆,丟人現眼,而科舉士子,倒背如流,高下一眼分明,一下就襯托出誰是真有學問而誰是無能之輩。
    劉備轉身奏請靈帝,欲以法曹史一官授予士子。
    “準!”靈帝道。
    於後,劉備照著名單,從底層小吏開始,一個挨著一個往上念。
    “宣,賊曹椽,劉世上前!”
    “宣,武舉士子,洛陽長青坊,趙禾上前。”
    “左右,設靶,取弓失與二人。”
    羽林士設了靶子,把弓失交給了賊曹椽劉世和武舉士子趙禾,比試還未曾開始,從二人體型上便足可看出差距。
    賊曹椽劉世,吃的膘肥體壯體態臃腫,而武舉士子趙禾,健壯挺拔,往那一站,就自有一股彪悍氣勢。
    及射,毫無意外,武舉士子趙禾,在射術一項上完勝賊曹劉世。
    這還不算,劉備又把二人叫到跟前,分別問了二人一些刑名律法條目,賊曹劉世不能答,而科舉士子趙禾卻能應答如流。
    被劉備所挑中和賊曹對陣的士子劉禾,乃是文試武舉皆中榜之人,乃是少有的文武全才,很了不得。
    對比實在太明顯,作為抓賊緝盜的武力部門,賊曹劉世不僅沒有該有的武力,該懂的刑律也一問不知。
    與之相比,新科士子趙禾,更適合賊曹一職。
    劉備請示靈帝,靈帝毫不猶豫的罷黜賊曹劉世,升科舉士子趙禾為新任賊曹。
    後,“宣,南北東西等八門城門門候,錢乙、周伍、王回……等三十二人上前。”
    “宣,武舉士子,鄭石、鄭景、趙奴……等三十二人上前。”
    洛陽城八門門侯,乃八門城門校尉麾下將官,屬於底層武職,既然是武職,勇武自然得過得去。
    劉備令門候三十二人,與武舉士子三十二人同場較技,結果毫無疑問,又是武舉士子獲勝。
    武舉士子優勝者二十八人,諸門門候隻勝四人,這是武舉士子壓倒性的勝利。
    這還不算完。
    劉備又從武舉士子中叫出一人,令其於當眾之下背誦諸子兵法,這人對答流暢,給武舉士子們爭夠了光。
    而後,劉備奏請以武舉士子替換諸門門候,靈帝從劉備之議,並額外提拔當中文武兼備,既射術出眾又熟讀兵法的那名武舉士子,任東門守門校尉。
    諸門門候或並不都是酒囊飯袋之輩,可,武舉優勝者,個個百裏挑一之勇,一方不過平庸之輩,一方乃百人千人當中決勝而出的人才,朝廷舊有武吏自然遠遠不如。
    到這時,劉備已宣召了數輪吏員,已罷黜了吏員六十人,並新授了六十餘人為官,朝廷官員們這時徹底明白了劉備開科舉的最終意圖,也徹底明白了為何陛下要將大小所有吏員召集於此。
    官員們臉色不好,不管是朝中文武百官,還是中低吏員,這些朝廷舊有官僚們,個個臉色難看。
    “宣,五官椽金秉上前……”
    “宣,左校丞曹秋上前……”
    ……
    “宣,匠作丞……”
    “宣,考工丞……”
    ……
    “宣,太倉令丞……”
    ……
    劉備宣召不停,朝廷官員不停的上前,不停的被迫在靈帝麵前在眾目葵葵之下,被那些科舉士子當麵比對的無地自容。
    隨著時間推移,劉備下手毫不留情,他黜罷的官員已近兩百人,名單開始朝中高層官員去了,朝中文武官員個個自危。
    “宣,侍禦使袁休上前。”劉備念了一個名字,他朝官吏隊伍看去,一吏員越眾而來。
    侍禦使,掌糾察之職。
    劉備就糾察事,考問袁休。
    考問畢,劉備又召科舉試中一優異士子前來,令兩人當麵爭辨。
    士子當麵質問袁休,既掌糾察事,為何使得朝中奸佞當道,政事日昏,袁休語滯,不能答之。
    劉備又令士子自陳治政見解。
    這名在中榜士子當中算得上拔尖的士子,此人在科舉考試中涉及政論之所答,其言辭之犀利大膽,令審卷的太學院諸儒大為側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