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輿論戰核心要義
字數:2916 加入書籤
在吃喝說笑之中,簡雍把洛陽所行說了七七八八,在洛陽發生的一場別開生麵的輿論戰之全貌就此完全展現在眾人麵前。
簡雍去洛陽,麾下帶的不過隻是一些說書人而已,就是這不滿百的一些說書人,竟攪的滿城風雨。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劉備入洛陽城之時,之所以滿城百姓聞訊都來圍觀,原來是在此之前十幾日時間,說書人在到處傳播討黃巾的劉玄德的英雄事跡,有長達十幾日布局,自然能使劉玄德之名聲聞全城。
這還不算完,洛陽人皆知劉玄德其人,卻不一定會願意去城門圍觀,這當中,說書人再一次發揮了關鍵的引導作用。
當日在劉備入城前的一個時辰,若無說書人四處鼓動,沒有說書人們帶頭,第一波人流就很難帶起來,有了第一波人流,這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最終聲勢席卷全城。
之後,劉備殿上一頭撞柱生死不知之時,又是說書人滿城傳播輿論,滿城鼓動著人去向陛下求情。
當日滿城百姓齊聚宮門之外呼天喊地的盛況,為洛陽數十年未有。
劉關張三人皆能懂兵,卻絲毫不知何為輿論戰,今番得見輿論戰的全貌,得見輿論戰的可怖威力,三人心中震撼。
“人言可怖啊!”劉備感慨道。
劉備太老實,他覺得鼓動人心很不地道,他由感而生的一句人言可怖,卻完美的概括了輿論戰的方法和特點。
簡雍更是感慨無比,他讚歎不已,“當初軍師命我帶人去洛陽活動之時,某未曾料到,我不過幾十人,竟能攪的偌大的洛陽城群情囂囂!
軍師之謀,歎為觀止!”
親自操縱輿論的簡雍,親自經曆輿論卻被蒙在鼓裏的劉備,還有事後聽完究竟的關羽張飛,他四人,皆知曉了輿論戰的精要和威力。
由洛陽一事,眾人意識到輿論的可怕,若是萬一有朝一日別人在我方境內大肆散播流言,大肆引動人心,又該如何。
按慣例,發現了問題,幾人群策群力的商討起來。
商談一陣,關羽認為,應設一部查禁流言之兵,以扼殺流言於微末。
張飛認為,可嚴酷刑罰,以震懾不法。
簡雍答說,當對販夫走卒,酒廬客館,說書算卦等人等地,嚴加看管。簡雍在洛陽親自操持了一場漂亮的輿論戰,他的經驗終究是磨練出來了。有操控輿論經驗的簡雍,反製起輿論來,也是得心應手。
劉備對於輿論戰的看法是,人心,還是人心。所謂,養信千日,用信一時,若平日裏廣施仁義,絕不失信於民,縱有朝一日流言起境,百姓不肯輕信也。劉備所言,頗有些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境界。
如劉備所言,與其今天捉說書人,明天查封酒廬,後天派千百遊騎四處搜查有無散播流言者,倒不如,把民生治好,把治內之地,治的殷實富庶,甲兵強盛,把治內之民,治的路不拾遺,上心一心。
如此,若真有一天流言傳來,他傳說,將鬧饑荒了,趕緊跑啊,治內之民聞聽流言之時,一想家裏倉滿穀滿,便笑,怎可能鬧饑荒。
流言若是傳來,他傳說,要鬧饑荒了,趕緊跑某某地逃荒去啊,比如這某某地,是巨鹿左近,常山郡。流言傳來,巨鹿百姓一聽流言,再一尋思自己家裏藏著的滿倉的糧,再一尋思常山那個窮樣子,傻子才逃荒呢,逃荒也不去常山。
流言傳來,說有敵軍要壓境,巨鹿軍平日裏兵強馬壯屢戰屢勝,都沒敗過,流言傳來說敵軍壓境了,誰信。
兵爭之道,以正為重,以奇為補,陰謀算計,是永遠無法抵得過堂堂正正的真正實力的。
流言是偏奇之道,難敵堂堂之勢,劉備一不善陰謀的家夥,竟然一眼看穿輿論戰的最根本精義。
輿論戰的最根本精義,不是去用各種方法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去打好輿論戰,最高境界,是經營好國力民心使國力民心堅實到使一切輿論難以動搖絲毫,輿論戰的最高境界根本不需要去打輿論戰,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
眾人討論輿論戰之相關,討論至無可討論之時,關羽起身去拿了紙筆的,把大家方才所談全部記錄了下來,記完,關羽將之傳於眾人觀看。
傳到簡雍的時候,簡雍拿著挺括厚實白唰唰的紙張,他不由感歎,“咱巨鹿的紙極好,我拿著紙在洛陽走動,暢通無阻。
不想逾月再回,紙又好了何止十倍!”
簡雍極讚歎手中白紙的質量。
關羽見狀,一思索,明白過來了,簡雍拿的紙,是構樹皮加藤漿又加了鬆脂和樹膠所造成的紙,這紙是現在造紙術的最高工藝,最頂尖的紙。
簡雍走時,造紙材料還沒測試出來,造紙依然用的生麻和麥秸,簡雍走後,軍師把巨鹿境內幾百種草木植物通通試了一遍,方才在幾百種草本中找到最好的原料。
簡雍所言,一個月不見,巨鹿本就質量絕佳的好紙,竟然又好了十倍不止,這是真的,當真是一月之隔,巨鹿的紙張質量暴增了十倍。
想到了紙,關羽就想到了倉庫裏囤積著的大量紙甲,他臨時起意,對幾人說到,“我去拿個好東西,稍等我片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