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焦炭(二)
字數:3769 加入書籤
鐵鍋毫無疑問是重器。
在沒有辦法用鑄造法生產鐵鍋的時候,要造一個鐵鍋,得靠匠人一錘一錘鍛打出來,費時費力,進而導致成本高昂。
鐵鍋要是成本高昂,就推廣不了。
現在有了焦炭,造鍋的人力成本跟造鋤頭的成本差不多,工價已低到可以大規模推廣的程度。
相比於陶土炊具,鐵鍋好處可太多了,第一,鐵鍋輕薄,且容量大,一個中型鐵鍋的容量,等於一個大甕了,而要知。大型的陶土器具並不好生產,越大的陶器燒製時越容易燒壞,一個大甕的生產成本,並不低。
第二,鐵鍋加熱極快,因而省柴。用鐵鍋做飯,比之陶土炊具,能省三分之二的柴。要知,於古代,柴可是珍貴物資,尋常百姓很多時候連禦寒的柴草都沒有。鐵鍋因為要用到鐵,成本肯定比陶土高昂的多,可鐵鍋貴隻貴一時,省柴卻是長久。換算下來,估計鐵鍋使用到一年兩年的時候,省下的柴已抹平購買成本了。也就是說,長久來看,買鐵鍋比用陶土器具更為劃算。
其三,還是加熱,鐵可以升到極高溫度,因而可以煎炸烹煮,可以有極其豐富的烹飪方式,而陶土器具,溫度極低,烹飪方式不過燉煮和炕三種而已。從實用性,鐵鍋又勝。
鐵鍋第四點優勢,在於輕便。一個大陶甕二十斤,一個鐵鍋不過幾斤,這在行軍之時,就是十幾斤的負重差距。省了負重,可以帶更多的糧食,後勤能力將得以增強。
鐵鍋優勢第四,在於體積。能一次煮一百人份食物的大甕,沒有。而一口一次可煮百人飯的鐵鍋,隨意可造。
行軍之時,設一夥夫營,帶上那麽幾隻大鐵鍋,每紮營,士卒們自己煮粥,夥夫營則負責用大鍋炒菜,這樣,能在行軍之時吃上美味可口的熱菜,士氣得增強多少。
鐵鍋當真堪稱神器,李孟羲很確定,鐵鍋這東西將成為一件極好的商品。
如果說,紙張銷路有限隻能賣給讀書人,灌鋼兵器和烈酒隻能當高檔品賣,藥品生產不足,自己都不夠用,而白麻細布因製約於織機規模,生產還未開展,還有養的珍珠,珍珠得到幾年後才能收獲,如果說這些所有的拳頭商品全都沒辦法大規模傾銷的話,那麽,鐵鍋就是唯一可傾銷天下的東西。
焦炭的使用,是鐵鍋的生產成本低到令人發指,成本足夠低廉,稍微提一點價就能有利潤,鐵鍋又足夠好用,再加上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巨鹿對技術的壟斷,估計鐵鍋一出,直接將朝廷的鹽鐵賦稅打斷一半。
鐵鍋的製作規模不是問題,在鐵料和焦炭充足的情況下,一日鑄造上萬口鍋絕不是問題。鐵料一項,鐵不難得到,獨煤炭不易獲得,製約鐵鍋生產的,隻有煤炭。
湊著第一隻生產出的大鍋,李孟羲令人取來豆腐,豆腐切成小塊一筐筐的往鍋裏倒,倒了半鍋豆腐,再倒下去幾筐豆芽,倒上幾碗油,麵粉加了幾瓢,再撒下去蔥花兩碗,蒜一碗,薑絲並花椒一袋,再倒下去半斤鹽,然後,支火開燒。
鐵鍋加熱效率太快了,不到兩刻,水滾了,再過一刻,菜熟了。
李孟羲喚匠人們過來吃菜,一大鍋的菜,給匠人們一人盛一大碗,盛夠足足兩百三十七人的量。
一口大的夠兩百多人吃飯的鍋,引起了無數談論。
劉備吃了一碗熱騰騰的豆腐湯,直說美味。
李孟羲笑說,“玄德公可能還不知,鐵鍋還有治病之神效。”
“奧?”劉備驚奇,“竟有此事?”
鐵鍋的治病神效在於,補鐵。
在貧困群體之中,缺鐵情況會很嚴重,鐵隻要加上醋就會產生反應變成可以被人體吸收的鐵。
由這一點,當鐵鍋投入使用,配套的食醋產業該同步擴大,有了足夠的醋,治內百姓拿鐵鍋加上醋來烹飪食物,照這樣吃上兩年,缺鐵的情況將大大改善。
由這一點,為了盡可能利用起食醋的補鐵作用,可以用鐵瓶裝醋,固然,鐵瓶和醋放一起會發生反應,然而要的就是反應,鐵瓶和醋放的時間長了,鐵瓶被腐蝕,醋裏也多了許多的鐵。
那麽,當裝在鐵瓶裏陳釀的醋發給百姓的時候,已經是添了微量元素鐵的醋,這一個舉措,將使補鐵效率提高十倍之多。
焦炭鑄鐵取得了重大成功,因煤炭不足之故,沒辦法大規模生產,隻能拿來做測試之用。
李孟羲在鑄造了鐵鍋之後,又分別鑄造了農具,刀劍,箭頭,甲片等等,用焦炭煉製的鐵水流動性十足,鑄造性能母庸置疑,因這點極其突出的鑄造優勢,焦炭鑄鐵在鑄造大型器物方麵更占優勢。
問題就在這裏,常用的那些鐵器,大件鐵器不多,也就鐵鍋屬於常用的大件。
鐵鍋是第一種最適合用焦炭生產的器物。
第二件,是甲片。
之所以是甲片,這是因為,雖然甲片像箭頭一樣也是小型器物,但箭頭粗短厚實,融化不那麽徹底的熔融狀鐵汁也能鑄造出箭頭。
但甲片,甲片不僅小,而且太薄了,拿熔融狀的鐵水來鑄造甲片,倒是也能,尋常方法是,用含碳量高的生鐵融化成鐵水,生鐵熔點低,化成鐵水流動性強一點,然後,將鐵水倒進稍微厚一點的模具中,也能把甲片鑄造成型。
生鐵鑄造的甲片成型之後,因生鐵太脆,不得已,隻能脫去外層的炭,外層脫炭之後,變得具有韌性,這就使得,甲片實際就成了夾鋼——外邊是脫碳的熟鐵,裏邊是一層生鐵,外韌裏硬,具有了一定防禦力。
隻是,這樣的鑄造法,因生鐵的炭含量高,內裏較較脆,且模具太厚,甲片造出來過沉。
一般的低品質紮甲,就是這麽做的。
現在有了焦炭,可以用炭含量稍微低一點的鐵來鑄造。
李孟羲選取了一些灌鋼,然後用焦炭將之融化成水,冶煉結束,融化的鐵水相比於生鐵水,稍微粘稠了一些。
然後,鐵水灌入甲片模具,鑄造成型。
鑄造得鐵甲片五十餘枚,放火上脫碳處理以後,甲片韌性增強了許多。
可當李孟羲拿著甲片去跟其他鑄造甲片對比時,他錯愕的發現,自己鑄造的甲片防禦力竟然顯得更差勁。
這似乎不對,因為焦炭的緣故,用了含碳量稍低的生鐵,甲片芯部理應更強,可測試對比的結果,甲片卻顯得更脆。
不是鐵的緣故,那就該是焦炭的緣故。
“是……硫元素。”李孟羲突然明悟過來。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架
喜歡漢末第一兵法家請大家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