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冷鍛甲方法論

字數:3004   加入書籤

A+A-


    在步戰甲甲片最佳形製確定了之後,冷鍛技術的測試基礎也有了。
    冷鍛甲技術原理不難,不過是把甲片在不加熱的狀態下經百千次捶打使其變薄變硬而已。
    然,之前之所以一直未開始大規模生產冷鍛甲片,是因為發現冷鍛過程成品率太低,十個甲片打到最後,才能得到一兩個成功的,其他的全部打壞了。這就意味著,每生產一套冷鍛甲,等於毀壞了七八套普通的甲。
    在匠人積累了豐富經驗之後,成品率會高一些,冷鍛甲的成本會顯著降低,但是,一個匠人從零開始積累經驗,到其成功摸索出冷鍛方法,再到其成功熟練了冷鍛工作,到這一步之前,假設培訓一個冷鍛甲匠人得花一年時間,那這一年時間當中,為培訓這一個人,得耗費上千上萬個甲片。
    冷鍛甲的成本太高,人員培訓成本同樣太高,這就是為何李孟羲連培訓匠人都未開始展開的緣故。
    李孟羲是在等時機成熟時,準備用測試的方法,用大量測試替代匠人們個人的經驗積累。
    冷鍛甲鍛打技藝,其本質,是方法,既然是屬於【方法】,那就跟研究造紙方法,研究火藥配比,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冷鍛鍛打技藝,籠統一看,不過是拿著錘子叮叮當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打上一遍而已,而可探究之處,就是在這裏。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叮叮當當的打,那麽,到底是先橫著打還是先豎著打,是先打一麵,還是正麵打一遍反麵打一遍,這其中,總有一種最高效的鍛打方式。
    而這種最高效的鍛打策略,就是匠人們自己積累經驗之後,所摸索出的東西。
    匠人們要積累經驗,需要耗時長久,需要耗費大量材料,李孟羲想做的是,用測試的方法直接找到最高效的策略,直接替代匠人們摸索經驗的過程。
    規模龐大的測試計劃開始了。
    這次測試,不測實物,測試【方法】,測試策略。
    李孟羲著匠營鑄造寬一寸四長二寸九的甲片,用同一爐鐵水,一次鑄造同規格的甲片幾萬枚。
    然後,因冷鍛跟熱鍛不同,熱鍛時甲片鬆軟,小錘輕敲就行,而冷鍛時需要用比較大的力量,所以熱鍛冷鍛二者需要的鍛錘有所不一。
    用控製變量法做以分析,問,冷鍛過程,有多少變量?
    答桉是,鍛打力量,鍛打頻率,鍛打策略。
    於鍛打力量,到底是把錘子抬得高高的鍛打的快,還是用小力量精準鍛打打的快。
    於鍛打頻率,到底是大力慢錘來的快,還是小力快錘錘的快。
    於鍛打策略,是橫著打打的快,還是豎著打打的快,甲片是從左到右打的快,還是從上到下打的快,是集中先打一麵打的快,還是正反兩麵打的快,這就是,鍛打策略。
    鑒於,力量難以量化,頻率難以監管,隻有先測鍛打策略。
    李孟羲召集三百鐵匠,每人發了一樣大小的圓頭錘子,發了一樣的甲片。
    然後,對第一項策略測試,令一百五十人,橫著鍛打,鍛打方法是,從左到右鍛打。另一百五十人,從上到下鍛打豎著鍛打。
    為保證所有的人都按要求來,李孟羲特意調撥了三百甲士,每個甲士盯著一人,以確保每個人都是按要求的來。
    連兩日時間,鐵匠人拿著小錘子叮叮當當的打,兩撥人,一波從左往右打,一波人從上到下打,以完全不同的單調的鍛打方法,來比較到底哪種鍛打方法更為高效。
    兩日後,鍛打停止,兩波人把各自鍛打過的甲片交了上來。
    李孟羲拿到兩筐子甲片,他想對比兩種鍛打方法哪一種更好時,他從左邊筐裏拿起一個甲片,從右邊筐裏也拿起一個甲片,左看看,右看看,疊一起看,平放一起看,無論怎麽看,看不出任何區別。
    日了狗了,該怎麽測量鍛打效果呢。
    李孟羲首先想到的是,把兩種甲片分別放在斷頭台上,用大斧頭落下來測試兩種甲片的強度。
    可是,斷頭台的測量精度不夠。斷頭台能測量不同鋼材強度,能測量含碳量不同的甲片的強度,斷頭台連含碳量強度都能測出來,可,這個精度對於測量冷鍛數據來講根本不夠,多打幾錘少打幾錘的強度差別之細微,斷頭台根本測不出來。
    想想也該知道,兩種鍛打方法,鍛打時間一樣,甲片也完全一樣,鍛打的錘子也一樣,不過是一個橫著打,一個豎著打,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差別,估計拿激光儀器都無能為力。
    精度不夠,精度完全不夠,這就好比測試刀具的時候,手裏的測量工具隻有一塊磚,超級鋒利刀具一刀把磚砍碎,不那麽鋒利的刀具,也是一刀把磚砍碎,磚的測量精度太差了,無從精確區分兩種刀具的鋒利度。
    現在的問題難到,就是有激光儀器,也無從測量。
    用舊有的強度測量法,更無從測量。
    這已不是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必需求諸其他方法。
    李孟羲托著下巴緊皺著眉頭陷入長久沉思,他在想,冷鍛的鍛打質量,跟什麽有關,除了防禦力,防禦力測不了。
    回想著冷鍛技術的流程,冷鍛是,以一個厚的甲片,打上千百錘,打到比原來薄三分之二的程度……
    靈感這時突來。
    有了!)李孟羲眼睛一亮,他想到測量方法了,體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