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字數:420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娶悅 !
【後續的故事】
永平二年,原鹿侯陰識去世。長子陰躬承襲爵位。程素失去當家主母身份,鬱鬱返回汝州程家養老。
永平三年,鄧訓和蘇悅的第一個孩子誕生。為懷念救主而亡的朱雀,鄧訓為長子取名為鄧騭。同年,劉莊在陰麗華勸說下,冊封馬敏為後,陰蓮秀為貴人。
永平六年,東北烏桓局勢不穩,劉莊再次啟用鄧訓,拜鄧訓為護烏桓校尉,鎮守東北遼東、漁陽及朔方一帶。因鄧訓夫婦為人正直,樂善好施,原羽林軍退役軍人等諸多故人攜將老幼,跟隨鄧訓徙守邊關。
永平七年,太後陰麗華逝世,後與光武帝合葬於原陵。
永平十八年,劉莊病逝,章帝劉炟即位。
建初三年,劉炟任命鄧訓為謁者,率軍隊、民工治理滹沱河、百臼河,疏通漕運。鄧訓夫婦倆認真走訪考察後,發現此段漕運線路途經三百八十九處險要之地,在前期的工程施工中,因天險難通,導致民工溺亡摔傷者無以計數。估算考量後,鄧訓認為該項工程勞民傷財,他冒著得罪一幫官員的風險,上書劉炟停罷此項工程,改由陸路通行,解散民工勞役數千人,為國庫節省開支數以億計,此舉深得百姓擁戴讚譽。
元和三年,甘肅河西一帶的盧水胡反叛,劉炟任命鄧訓為謁者,率兵至武威平息叛亂,後又拜鄧訓為張掖太守。
永元二年,西北一帶的羌族再次起事,和帝劉肇拜鄧訓為任護羌校尉,駐守西北臨羌一帶。鄧訓收羅小月氏豪健少年數百人組成“義從胡”。繼又派長史任尚率部製造革船,渡過黃河,再擊迷唐羌於大、小榆穀,迫迷唐率部西遷千餘裏。湟中安定後,鄧訓留弛刑徒2000多人屯田黃河兩岸,修城堡,興水利。鄧訓以恩信對待羌人,備受信任和愛戴,人心收複,兩族停罷幹戈。
永元四年,鄧訓因病卒於任所,和帝追封為平壽敬侯。鄧訓去世後,每天前來祭奠者多達數千人。他曾任職過的地方百姓聞知後,也奔走哭告,追憶恩德。河湟百姓還特別為他立祠,以示紀念,這種習俗保留至今。
鄧訓和蘇悅一共育有五子一女。長子鄧騭,官至大將軍,賜封上蔡侯。次子鄧京,賜封黃門侍郎。三子鄧悝,官至城門校尉,賜封葉侯。四子鄧弘,官至虎賁中郎將,賜封西平侯。五子鄧閶,官至侍中,賜封西華侯。女兒鄧綏,則為曆史上有名的“興滅國,繼絕世”的和帝皇後。
鄧綏母儀天下,親掌漢朝江山十六年,智慧超群,勤勉躬耕,挽危機重重的東漢江山於既倒,立下了不世之功。鄧騭位極人臣,力謀為國,忠心耿耿,且恭順節儉,孝心動天,品德高尚。整個鄧氏家族光寵顯赫,但都遵守法度,毫無驕橫跋扈之形態,時稱“闔門靜居”。 唐高宗永徽年間的吏部尚書唐臨撰寫的《冥報》一文讚曰:“鄧訓歲活千人,遺和熹之慶”。
【鄧訓史料】
鄧訓,東國第一功臣鄧禹的第六子,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曆明、章、和三帝,先後任郎中、烏桓(東北)校尉、張掖(甘肅)太守、護羌(西北)校尉。
無論在哪任職,官職高低,他對同事對下屬始終都平等相待,毫無貴賤之分,且寬洪大量,並他:“好施愛士,濟人之急,士無貴賤,見之如舊。”鄧訓對人寬恕,但對家人尤其是對待下一代要求非常嚴格,聞過即糾,決不姑息。因而其高尚品德受到朝野上下一致愛戴。 鄧訓一生的功績很多,但是,他最後出任護羌校尉,以德立信,恩施異族,迅速平定西北亂局,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最為後人千秋傳頌。
公元88年(東漢章和二年)正月,章帝劉炟逝世,其四子,時年9歲的劉肇繼承皇位,是為和帝,就在這主弱臣強,容易出現政局動蕩不安的關健時期,河湟流域(今青海甘肅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安全形勢卻急劇惡化起來。由於時任護羌校尉張紆誘殺了羌人首領迷吾,各部羌人群情激憤,一時間反抗朝廷的羌人達四萬之眾。在這種情況下,在民族矛盾觸即發的嚴峻形勢下,張紆被撤職。朝中大臣一致舉薦德高望重的鄧訓接任護羌校尉這一重任。
鄧訓到任後,正趕上羌人首領前來進攻。迷唐是被張紆殺的羌人首領迷吾的兒子,他為父報仇心切,所以率先前來。迷唐率一萬多騎兵來到城外,不敢直接攻打鄧訓,準備先攻打小月支部落,意欲將其製服後,再脅迫他們一起攻打鄧訓。在這關健時刻,鄧訓力排眾議 下令打開城門,放胡人進城,派重兵保護。不僅如此,鄧訓甚至敞開自己的家門,收留老弱婦孺。對此,小月支胡人非常感動,說:“過去漢朝常常欺壓我們,如今鄧使君卻用恩德誠信對待我們,打開城門接納我們”,都歡喜叩頭頂禮,紛紛表示“聽憑使君號令”。後來,鄧訓利用這支胡人的力量,使西北地區得到了平定。
這是一個偉大壯舉!曆史上有誰在當時民族矛盾如此尖銳的嚴峻局麵前,竟力排眾議,敢大開城門,並敞開家門,從而避免另一個民族被屠戳的慘劇發生的呢?倘若鄧訓博大的胸襟,稍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念,豈肯開門納胡,愛之如子?這怎不讓羌胡百姓敬如父母,感戴千秋?!
秦漢時生活在青海湟水河流域一帶仍處於蒙昧狀態,當地的羌和小月支等少數民族,四處遊獵,居無定所,是鄧訓任護羌校尉後,首先築城郭,修水利,教他們蓋房子,將屯田分給戌邊移民和當地貧民耕種。此外鄧訓還派人教他們把捕捉到的的幼獸飼養起來,養大後再宰殺,從此青海有了原始的馴化動物。
古湟中河流眾多,但那時的羌人隻能在陸地上活動,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渡過那湍急的河流。鄧訓就派人用剝下來的牛羊皮做成船,“縫革為船,置於簞上以渡河”。這就是最早牛羊皮筏子的原型。從此,青海有了這一獨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當時的羌人與無醫藥知識,得病後,不會尋醫看病,而是請法師施展法術,祈求病情好轉。然一量病情加重,性格倔強的羌人常常cao刀**,了結自己的生命,所謂“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剌。”這一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或許與當時科學水平低下有著密切的關係。鄧訓對羌胡這一陋習十分了解,每聽聞有羌人生病時,就派人把他們綁起來,將兵器拿走,同時派醫生為這些人治病,且提供藥品,悉心照料,結果治好了很多人。這是個改變一方陋習義舉,在羌有地區具有劃時代意義。鄧訓此舉,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羌胡等少數民族種族的繁衍,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持續發展。行動超越語言,鄧訓的這番作為,使得羌胡各族百姓無不感動悅服。
和帝永元四年(92年),鄧訓在西寧任所病故,享年五十三歲。鄧訓逝世的消息傳開後,無論是漢官百姓,還是羌胡人等,他們都自發前往哀掉,每日多達數千人。後漢書載:“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深受鄧訓恩澤的各少數民族軍民“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剌殺其犬馬牛羊”他們當時的感覺是有如天塌,甚於逝去父母之悲,他們哀號道:“鄧使君已死,我曹變俱死耳”。鄧訓數年前擔任烏桓(今大興安嶺中部)校尉時的部下和百姓,在得知鄧訓去世的噩耗後,“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這是一幅何等感天動地的畫麵!在給鄧訓送葬的隊伍中,甚至還曾出現過大量因悲傷過度而**的人。這一現象,在中國曆史上難計其數的帝王將相中是僅有之個案!
在鄧訓最後任職的所在地西平(今青海省會西寧)“家家為訓立祠,每有疾病,輒此請禱求福”,鄧訓由生前為守護一方的大將,其死後又被羌胡百姓奉為自己部族的保護神。
(ps:這一部分資料,來自百度網友微音1959整理,真誠致謝。)
【期待再次相遇】
寫作就像是雙線的人生,在枯燥平庸甚至讓人膩煩的現實生活中,為我鋪開了一條充滿奇遇和亮麗風景的心靈之路。
但寫作的過程又是寂寞而漫長的。親們,感謝一路有你陪伴,讓我有勇氣和責任,將六郎的追妻之旅寫到最後。不可避免的,這本書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為此,我希望你們給予諒解和包容。
在寫完《花好月圓》一章時,我還不覺得難過,可當我整理完六郎的生平作為後記時,我的眼眶卻突然有些酸澀。幾個月以來,這些人物在我腦海裏輾轉浮現,朝夕相伴,卻在一刹那間就要與我道別了,我突然有了失戀的感覺。
都說治愈失戀,最好的方法是盡快開始一段新的戀愛。可是年底單位工作十分繁忙,加之最近半年身體屢有不適,我需要一段身心的休整期。因此,雖然新書《碧城》的大綱已經完成,但我暫時還不會開文。親們,網海茫茫,後會有期。希望在下一個傳奇的愛情故事中,我們再次相遇。
最後,真誠祝福我所有的讀者和作者朋友,愛情美滿,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