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劍倚天,刀屠龍(中)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南宋軍神 !
    劉涚現在的火器作坊究竟有多大,真正知道內幕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即便就是一些中央民國的高層,也未必就清楚。
    雖說劉涚願意建立起一個民主的國家,自己也不願意當一個封建帝王,讓劉家成為超脫於世俗的,精神象征意義更大一些的皇族,已經是劉涚能夠做到的極限。
    但這不代表說劉涚就不想給自己的後代謀福利。他也是一個中國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也會有在後世被稱為中國人一些“陋習”。在劉涚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坐擁江山並不是一件幸福和值得誇耀的事情,反倒是掌握著真正領先和核心科技,才能永遠不會被人欺辱。
    故而劉涚留給自己後代的,不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江山,而是一個有著優異進取精神,處在時代尖端的科技研發團隊,而這個團隊的建立,是劉涚在很久以前,就開始著手準備的。
    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人員的收集和教導,如今劉涚名下的火器研究院,早已經更名為真正的研究院,研究的對象也不僅僅是火器,從基礎學科到各種相對這個時代來說,“高精尖”的東西,都是研究的對象。
    如今,整個研究院的全部人員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人!
    一萬人,咋一聽好像不是太多,跟後世不能相提並論,可別忘了如今中央民國的人口基數,也不過就是兩百萬人不到而已。兩百分之一的科研人員比例,即便是在後世,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夠做到。
    更何況,除開研究院之外,劉涚名下還有專門的火器作坊。
    作坊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土,像是一個手中作坊,也有不少人就是這麽認為的,可事實上,在劉涚的要求之下,火器作坊早已經按照工序進行了劃分,並非簡單的聚集在一起。
    從原材料車間到最後的組裝車間,再到倉庫,都是劉涚按照他後世經驗,分門別類的建設起來的,若非如此,區區一個“作坊”又豈能提供一個國家對火器的需求,還能搞一些出口呢?
    隻不過,火器作坊是整個中央民國機密之中的機密,由隸屬於劉涚的暗隊和影隊擔負其安保工作,恐怕就算是王重陽親自去暗中打探,也難以全身而退。
    “我的錢,其實也就是國家的錢嘛!”
    沒想到自己提出私人掏腰包,大家的情緒會變得如此激動,劉涚口中打著哈哈,也就慢慢將這個話頭給扯了過去。
    對於中央民國向劉涚采購火器這件事情,一開始是有人有異議的,不過隨著中央民國這種社會製度的深入民心之後,大家又覺得劉涚這樣做是極好的,不管什麽都擺在陽光之下,沒有混雜也沒有暗箱,豈非是比怎樣都好?而財政開支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應該跟皇族的開銷用度混在一起,哪怕就是高進,在這件事情上都是反對的。
    簡單的說,今天國家財政吃驚的時候,動用了皇家的私人經費,那明天皇家私人經費不足的時候,向國家財政提出來,國家是給呢,還是不給呢?想要杜絕這種可能,最好的法子還是涇渭分明,老死不相往來。
    事實上,要解決經費問題也不一定就非走這條途徑,有一條萬靈丹,那就是發型國債。
    發型國債這條道路,劉涚過去曾經做過,效果非常的好,這一次,高進也準備走這條老路。對於高進自己找到的法子,劉涚倒是沒有否定,能不從自己腰包裏掏錢,那自然更好。
    會後,劉涚還是忍不住私下裏跟高進說,若是能夠多搞一些烏茲鋼的話,一定不要客氣,需要多少錢,盡管開口說。
    “劉涚啊,這個烏茲鋼可不是那麽容易弄來的,雖說咱們現在已經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但也不是每個商隊都有烏茲鋼啊!”別說是多弄一些烏茲鋼了,就連剛剛會議上劉涚說的“倚天劍”的原材料,高進都還在犯愁,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準備妥當呢。
    中央民國雖說是個民主國家,但事實上,每個手中擁有權力的人,總會給自己家族找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這一點,劉涚自己都不能避免,他也無法指摘別人,這也是民主製度的一個天然漏洞,即便是在後世,也沒見那個國家真正處理好了這種漏洞。
    就拿高家來說。
    曾經的高家莊,以生產糧食作物和商業聞名,等到遷入巴蜀之後,高家莊可以說是中央民國的發源地,當時所需的一切物資,幾乎都是由高家莊在負責采購轉運,故而在高進的手中,是掌握著一支龐大的,經驗豐富的運輸隊伍。
    等到後來建立起中央民國的時候,這支純粹由高家出資、出人組建起來的采購運輸隊伍,自然不可能被收歸國有,隻是不再頂著國家的帽子,而是轉為私人運營。私營之後,國家需要高家莊采購物資,則是走正規途徑,進行討價還價,而高家莊自己,則是繼續著運輸生意。
    可以這樣說,基本上整個中央民國對外進出口生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壟斷在高家莊,也就是高進手中的,就連劉涚想要大量的烏茲鋼,都還得去跟高進商量。不過出了辦公室,兩人那就是親戚關係,凡事自然好商量。
    高進能夠辦到的事情,當然會盡力去給劉涚辦,但烏茲鋼這個事情,即便就是高進,也感覺為難的緊。
    雖說後世習慣將這種花紋鋼稱為“大馬士革鋼”,但劉涚知道,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這些花紋鋼,是阿拉伯高手匠人再加工而成,但原材料卻是出自印度。
    烏茲鋼的起源,實在是一段悠長的曆史,劉涚並不是一個真正研究印度史的專業人員,所以他已經記不清楚了,他唯一記得的,就是在印度首都新德裏南郊的庫都布高塔牆內,聳立著一根約七米高、直徑約半米的鐵柱。
    七米高的鐵柱,即便是在劉涚此時所處的時代,也算是相當高的一個建築物了,但是在後世,其身旁還有一座72米高的庫都布高塔,相比之下這根黑黝黝的鐵柱就顯得很不起眼。
    可偏偏這根鐵柱就能吸引大批遊客和科學家們的注意,隻因為這鐵柱雖在露天經曆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居然一點不生鏽,堪稱世界奇跡。
    從鐵柱上刻著的梵文看,這根鐵柱並非就地鑄造,而是公元5世紀時,被統治德裏的伊斯蘭王朝從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搬移過來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造。
    不過後世人們都習慣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吒印度的一代梟雄---阿育王聯係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鐵柱”。
    而根據後代科學分析鑒定,這根鐵柱的鑄造時間應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學家疑惑不解的是,經曆了1500多年的風吹雨打,鐵柱通體仍找不到一塊鏽跡。要知道鐵是最容易生鏽的金屬,一般的鑄鐵不用說千年,幾十年就鏽跡斑斑了。
    即使在科學昌明的後世,諸多先進的冶金公司想盡了方法,仍然沒有找到防止鐵器生鏽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這一點,真是不可思議。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當時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藝,那他們為什麽沒有再冶煉出其他不生鏽的鐵器製品呢?
    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其完整的典籍之中,也沒有關於這種秘技的任何記載呢?
    烏茲鋼真正讓劉涚聯想到,其實是這根“阿育王鐵柱”,假如說,能夠通過烏茲鋼的來曆而找到印度人冶煉阿育王鐵柱的技術,那麽對於中央民國,或者說對於劉涚名下的研究院來說,意義是何等的重大?
    “大哥啊,這個事情很重要,這樣罷,我會親自讓張漢交待,還有吳安邦那邊我也會打招呼,挑選一批真正精銳的人,來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
    “那我需要做什麽?”
    高進也是極聰明的,立馬就反應過來了。
    “我這邊沒有會說天竺語的人才.”
    “沒有問題!”
    不等劉涚將話說完,高進就使勁兒的拍著胸膛,因為高家掌控著中央民國通往西域的生意,故而想要找到一些精通西域語言的人才,完全不是個問題。
    “那這件事情就拜托給大哥了,也不用太急,等到中原平定自後,我們再徐徐圖之,不管怎樣,烏茲鋼的煉化工藝,我們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對此,劉涚的堅定是毫無疑問的,隻是讓高進驚訝的是,聽劉涚的口吻,好像中原的平定,隻是在彈指一揮間?
    “劉涚啊,那蒙古人和遼人的使者,你還要不要見呢?”
    “見?我為什麽要見他們呢?若是他們要談軍事,就等良臣回來跟他們談,若是他們想要談貿易,那是大哥你的長處,跟我見麵說什麽呢?我就不見了,跟他們之間,沒事好談的!”
    對於異族人,劉涚向來是沒有太多好感的,中央民國本就不是一個君主集權製國家,既然有對口的大臣,他這個當首相的,倒是樂得輕鬆,眼不見心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