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字經(2)

字數:901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
    三才[1]者,天地人,三光[2]者,日月星。
    【注釋】
    [1]三才:指天、地、人。[2]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譯文】
    氣清者上浮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人類是其中最高等的生物,所以天、地、人稱為“三才”。白晝的太陽、黑夜的月亮、閃耀的群星,是地球上的光線來源,稱為“三光”。
    【解讀】
    世界如此之大,自然界的事情如此奇妙又相得益彰,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隻有認識自然、摸清規律並從中得到啟示,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與世界和諧相處。
    三綱[1]者,君[2]臣義[3],父子親[4],夫婦順[5]。
    【注釋】
    [1]綱:綱目主體、法則要點。[2]君:國家的元首。[3]義:法度。[4]親:父子天性。[5]順:和順和睦。
    【譯文】
    人與人之間相處要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與子女相親相愛,夫妻之間應和順相處。
    【解讀】
    古人對於做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很有綱領和規範,講述不同身份的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就現在而言,學會如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建立和諧良好的關係,依舊是現代人需要學習的課程和學問。或許這節文字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也許你在家是父親,在外是他人的朋友或同事,與老板又是上下級的關係;也許你是一名學生,但也是家庭成員,更是社會的一個公民。人人從我做起,社會才能和諧安定。
    曰[1]春夏,曰秋冬,此四時[2],運[3]不窮[4]。
    【注釋】
    [1]曰:句首語氣詞,這裏是叫做,稱做的意思。[2]四時:指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3]運:運轉,運行。[4]窮:窮盡,完了。
    【譯文】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個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依此循環反複,交替運行,永不停止。
    【解讀】
    春、夏、秋、冬之所以有溫度、氣候的四季變化,是隨著地球與太陽的自轉與公轉的軌道變化而變化。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就是冬至了;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的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就到夏至了。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1],應[2]乎中[3]。
    【注釋】
    [1]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2]應:對應、相應。[3]中: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聚合點為中,也指中間、中央。
    【譯文】
    東、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需要有個中央位置作基準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確定出來。
    【解讀】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使得定位變得簡單。現在有了gps全球定位係統,人們可以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簡捷和便利。隻要確定要去的方向、要去的目的地,它就能根據我們的所在位置確定前進的路程。這讓人不禁想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怎樣的定位呢?如果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我們能確定職業目標,在明確了目標方向後朝著標竿直跑,一定能到達目的的。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1],本[2]乎數[3]。
    【注釋】
    [1]五行:古人認為世界是由水、火、木、金、土這五種元素構成萬物。[2]本:根本,根源。[3]數:是術數的簡稱,以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相生相化的道理推測人事吉凶,叫做術數,也叫數命、數理、命理等。
    【譯文】
    說到“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這是五種常見的東西,中國古代用來指代各種事物對應的抽象概念,這五行組合變化而產生各種事物。
    【解讀】
    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就是生克平穩。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日常生活中,一般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這是因為根據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又對應“東西南北中”,所以“東西”對應“金”“木”,沒有人拿著籃子去買水和火吧?古人對於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富有智慧與哲理,認為萬物之間此長彼消存在聯係,各種衍生平衡關係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或許對我們今天也有新啟示。
    十幹[1]者,甲至癸,十二支[2],子至亥。
    【注釋】
    [1]幹:又稱天幹,古代用以記年、月、日的單位。[2]支:又稱地支,古代用以計時的單位。一支相當於2小時。
    【譯文】
    “十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做“天幹”;“十二支”指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做“地支”。是古代用來記時的符號。
    【解讀】
    我國農曆紀年采用甲子紀年法,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相配來計算年份,共六十組,周而複始循環使用。例如:2010年為庚寅年,“庚”為天幹,“寅”為地支。
    推算方法:
    1.按年份的年尾推算天幹。根據4=甲、5=乙、6=丙、7=丁、8=戊、9=己、0=庚、1=辛、2=壬、3=癸來推算。(例如:2010年的年尾為“0”,故2010年的天幹為“庚”。)
    2.按年份的生肖推算地支。根據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來推算。(例如:2010年為虎年,故2010年的地支為“寅”。)
    曰黃道,日所躔[1],曰赤道,當中權[2]。
    【注釋】
    [1]躔(chan):天體的運行。[2]中權:位於中央的要地。
    【譯文】
    所謂黃道,即地球軌道麵與天球的相交線,太陽每年在恒星之間的視軌跡。所謂赤道,是天球赤道、地球赤道麵和天球相交而形成的大圓。
    【解讀】
    地球在不斷自轉同時還要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又繞著銀河係在轉,而銀河係隻是宇宙的一部分。那樣複雜的一個宇宙係統,卻給地球帶來了合適的生存環境。科學家也表示驚歎,任何一個天體的變化都有可能給地球帶來不可生存的毀滅,而事實上,地球上一年四季交換,適合萬物生長,這其中天地之大、宇宙之浩瀚與奇妙實在是難以想象。
    赤道下,溫暖極[1],我中華[2],在東北[3]。
    【注釋】
    [1]極:極致,最高的意思。[2]中華:指我們國家。[3]東北:指地球東北邊。
    【譯文】
    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降低。我們國家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解讀】
    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於麵積遼闊,東北至黑龍江省,往南至海南省,跨越寒帶、溫帶、熱帶,三個溫度帶都有。因為跨越地區之大、溫度差異、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的差異,所以人們在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上有所差異。比如,在我國,就習慣以吃米和吃麵來區分一個人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寒燠[1]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注釋】
    [1]燠(yu):熱。
    【譯文】
    我國氣候冷暖勻稱而有霜露。右邊為高原,左邊是大海。
    【解讀】
    我國地處寒、溫、熱三帶,主要部分在溫帶,冷暖均勻,冬霜夏露會隨著季節變換。右邊是高原,左邊是大海,是對我國地形的描述。
    曰江河[1],曰淮濟[2],此四瀆[3],水之紀[4]。
    【注釋】
    [1]江河:長江、黃河。[2]淮濟:淮河、濟水。[3]瀆(du):水溝,小渠,亦泛指河川。古代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4]紀:有條理。
    【譯文】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解讀】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黃河,中國第二長河,中華民族的文明搖籃,五千年文化的發源地,又被稱為中華母親河。人們充分運用這一水利資源為人類造福,比如在長江建立三峽水電站解決供電問題。黃河是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有時因上遊的流沙太多甚至出現斷流。人們越發重視環保的重要性,建立了黃河母親水窖以解決供水問題,也呼籲和號召更多的人投入到節水環保活動當中來。
    曰岱[1]華[2],嵩[3]恒[4]衡,此五嶽[5],山之名。
    【注釋】
    [1]岱:東嶽岱山,現名泰山,在山東。[2]華:西嶽華山,古名太華山,在陝西。[3]嵩:中嶽嵩山,古名嵩高山,在河南。[4]恒:北嶽恒山,古名大茂山,在河北。[5]衡:南嶽衡山,古名霍山,在湖南。
    【譯文】
    中國五大名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稱為“五嶽”,這五座山是中國名山之代表。
    【解讀】
    中國的五嶽是名山之代表,其實還有一處名山,就是黃山。提到黃山,自古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因黃山兼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雲,等等。隨著國家製定的法定假期的頒布和執行,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出行遊山玩水,既修養身心,又增加見聞,也帶動旅遊事業的發展。
    曰士[1]農,曰工商[2],此四民,國之良[3]。
    【注釋】
    [1]士:知識分子。舊時指讀書人。[2]工商:工人和商人。[3]良:良好的,優秀的。
    【譯文】
    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解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技術分工的細化和專業知識的要求,已經衍生出很多種職業。分工越來越細,相對的職業技能也越來越多。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從事什麽職業,隻要對社會有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每個職業能做好,都能出人才。
    地所生,有草木[1]。此植物,遍[2]水陸[3]。
    【注釋】
    [1]草木:花草樹木。[2]遍:到處都有。[3]水陸:水裏和陸地。
    【譯文】
    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花草樹木。這些都是植物,在陸地上和水裏到處都有。
    【解讀】
    地球上的物種繁多,陸生水長,各有其用。無論是神農嚐百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是魯班發明的鋸齒,人們總能從這些物種當中得到所需和智慧啟示。自然總是豐富多彩,奇妙非常,有的物種可能還沒有被發現就已經滅絕了。所以,人們日益意識到環保的必要性,開始實行城市經濟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越發重視與地球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因為人類隻有一個地球。
    有蟲魚,有鳥獸,此[1]動物,能飛[2]走[3]。
    【注釋】
    [1]此:這些。[2]飛:飛翔、翱翔。[3]走:爬行。
    【譯文】
    蟲、魚、鳥、獸屬於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翔,有的能在陸地上爬行,有的能在水裏遊動。
    【解讀】
    大自然賦予不同的生物不同的生存本領,各顯其能。人類也從這些動物那裏得到啟發創造更多的新事物,即仿生學,如人們根據蝙蝠的定位機製發明了雷達,而蝙蝠的回聲定位的精確性和抗幹擾能力對於人們研究提高雷達的靈敏度和抗幹擾能力,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稻[1]粱[2]菽[3],麥黍[4]稷[5],此六穀,人所食。
    【注釋】
    [1]稻:糧食作物,連皮叫稻,去皮叫米。[2]粱:即穀子,去皮後叫小米。[3]菽(shu):大豆,泛指豆類。[4]黍: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5]稷:指粟或黍屬。
    【譯文】
    中國古代耕種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小米、大豆、小麥、黃米、高粱,這六種都是人類生存之糧食。
    【解讀】
    人們常說,五穀雜糧,五穀豐登,為什麽這裏講到了六穀?有說法認為稷指代高粱;有認為指代黍,那麽合為五種;也有說以稷為百穀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穀神,所謂江山社稷。稷的形態記載解釋不同,這裏可泛指糧食作物。
    馬牛羊,雞犬[1]豕[2],此六畜[3],人所飼[4]。
    【注釋】
    [1]犬:狗。[2]豕:豬。[3]畜:禽獸,多指家養的家畜。[4]飼:喂養。
    【譯文】
    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六種動物是家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後,成為人類飼養的動物。
    【解讀】
    人類之所以和這六畜關係密切,一是六畜服務於人,像馬可以負重道遠、牛能耕田運貨、羊有跪乳之恩、雞有報曉之功、犬有守夜之勞、豬有庖廚之用。二是六畜還有很多優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馬的剛健進取、牛的忍辱負重、犬的忠勇誠信,等等。
    曰喜[1]怒[2],曰哀[3]懼[4],愛惡[5]欲[6],七情具。
    【注釋】
    [1]喜:高興。[2]怒:生氣。[3]哀:悲傷。[4]懼:恐懼,害怕。[5]惡:憎恨。[6]欲:欲望,念頭。
    【譯文】
    人類具有七種情緒:高興、生氣、悲傷、恐懼、喜愛、憎惡以及欲望。
    【解讀】
    心理學家也在研究人類這七種情緒的表情圖片的認知調查,那麽在表達不同情緒的時候,雖然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的表達方式也許不同,但基本大同小異。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也要適時注意別人的情緒,學會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
    曰仁[1]義[2],禮[3]智[4]信[5],此五常,不容紊[6]。
    【注釋】
    [1]仁:愛心。[2]義:公正言行。[3]禮:人類交往禮節。[4]智:才智。[5]信:誠實,信用。[6]紊:紊亂、紛亂。
    【譯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品德提倡仁愛、正義、禮儀、智謀和誠實,這五項道德標準是依序而來,不容混亂的。
    【解讀】
    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古人是有講究的,也是心思縝密的。隻有建立在“仁、義、禮”基礎上的“智、信”的品德,才可以算得上良好的品質。一個講究仁義、禮節,又充滿智慧和講誠信的人,自然受人們歡迎。相反,一個沒有禮義、沒有仁愛、沒有正義感的人,卻又是說到做到的聰明的小偷大盜,是件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