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家姓(1)
字數:876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
《百家姓》是古代兒童開蒙要讀的書之一,也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最初的《百家姓》列出了四百三十八個姓,都是比較常見的,有單姓,也有複姓,四字一句,句句押韻,非常方便閱讀和記憶。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說明姓氏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百家姓》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最早的姓氏書。
關於該書的作者,目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是由北宋初年一個杭州人編著的。《百家姓》以“趙錢”開頭,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而杭州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都城,吳越王姓錢。自《百家姓》問世以後,成為古代兒童的必備啟蒙讀物,家喻戶曉,代代流傳,其中也有仿寫、改編、增補,還有為它做注解的。《百家姓》在曆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血親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是認識自我與了解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藍本。
一個簡單的姓氏,我們能看到的不僅是曆史、政治,還有文化與民俗的許多東西。中國人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濃的族群,所以古人教育孩子,首先要讓他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一個人了解自己的根脈後才能更愛家愛國。如今的社會發展,使得家族形式和姓氏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讓孩子了解我國獨特的姓氏文化,仍是孩子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中國姓氏文化中蘊含的重宗族、重家庭的傳統思想,能增強他們的家庭觀念,能讓他們與家人的感情維係更加緊密。另外,對擴大文化視野也是很有好處的,因為這些常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趙
【姓氏起源】
周穆王的車夫名叫造父,是嬴姓祖先伯益的後代,穆王出巡時經常是造父駕車。東南方的徐偃王起兵造反時,造父駕車日行千裏,使穆王及時趕回都城,平定叛亂。造父駕車有功,周穆王把趙城賜給他,造父後代就以趙為姓。
【名人】
趙匡胤,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為五代後周時大將,後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在位期間,他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結束了中國多年來混戰割據的局麵。
錢
【姓氏起源】
源自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相傳彭祖為五帝之一顓頊玄孫的後代,彭祖之孫彭孚在朝任職錢府上士,掌管財政,遂以官職為氏。又一說彭祖姓篯名鏗,其後裔去竹字頭而改為錢姓。
【名人】
錢一本,江蘇常州人,明朝易學家。官至禦史。精通四書五經,曾與顧憲成在東林學院講學。
孫
【姓氏起源】
一源起春秋時期衛武公的兒子名叫惠孫,其子孫後代以孫字為姓;二源起楚國賢臣孫叔敖之後;三源起齊國大夫田書攻伐莒國有功,被賜於孫姓。
【名人】
孫武,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孫中山,本名孫文,別名中山樵,世稱中山先生,近代民主革命家,三民主義倡導者。
李
【姓氏起源】
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起源於在堯舜帝期間擔任掌管刑獄的理官皋陶,後裔以理為姓。其後代在殷紂王時期遭迫害流亡,出逃在外,以采食李子充饑,後改理姓為李姓。又唐朝皇帝李淵,李為國姓,在位期間封賞很多有功家族為李姓。
【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時期人。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期間創立“貞觀之治”。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
周
【姓氏起源】
周平王兒子姬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當地人稱他周家,便以周為姓。後裔未改姓者在唐玄宗時期,因避諱“基”之諱,改姬氏為周姓。又有秦滅東周,將赧王貶為平民百姓,其家族亦稱為周氏。
【名人】
周瑜,三國東吳大都督,與劉備聯合,大破曹操八十萬大軍,赤壁之戰創造以弱勝強的戰例。
周樹人,即魯迅,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曾留學日本學過醫。後棄醫從文,著有《呐喊》《彷徨》等著作,被譽為“中國的民族魂”。
周恩來,江蘇淮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第一任國務院總理。
吳
【姓氏起源】
周太公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出奔江南建都於梅裏(現江蘇無錫),號勾吳國。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滅商後封太伯的三世孫周章為諸侯,改國號為吳,後子孫以國名為姓。另支為古公之子虞仲的後代,虞古通吳,故為姓氏。另有在齊魯一帶的吳姓,多為吳季劄之後。
【名人】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淮安山陽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
鄭
【姓氏起源】
源自姬姓,以國名為姓。據記載,周宣王封其弟姬友於鄭國(在今陝西華縣以東),是為鄭桓公。桓公之子鄭武公遷都於新鄭,為春秋時的強國之一鄭國。後戰國時為韓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原國名鄭為姓。
【名人】
鄭和,原名馬三保,明朝雲南昆陽人。曾先後七次下西洋,史稱“鄭和下西洋”。
王
【姓氏起源】
一源於商紂時期箕子和比幹的後裔,在周武王滅商後,改姓為王。二相傳古帝虞舜之後裔中有齊王田和。齊滅後,其後以王氏為姓。三源於秦滅六國後,戰敗國王族四處避難,散居天下,至漢代初,紛紛隱姓埋名,改姓為王。四源於南北朝時的西魏鮮卑族,複姓可頗氏一支後改為王姓。
【名人】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臨沂(現山東臨沂)人。東晉書法家。善於草、隸、行、楷等。著有《蘭亭集序》,被譽“天下第一行書”,其書法為曆代書法家所敬仰,為後人稱“書聖”。
馮
【姓氏起源】
源自於姬姓,以國為姓。據載,周武王滅商後,文王畢公姬高受封於馮城。其子孫於是以馮氏為姓。另有春秋時期,鄭國大夫馮簡子之後。
【名人】
馮諼,戰國時期齊人,孟嚐君門下食客之一。以“食無魚﹑出無車、彈鋏而歌”聞名,為孟嚐君賞識而納之。後為孟嚐君在薛城收債,集債主燒其債券,使薛民感於孟嚐君之德。
馮夢龍,字猶龍,又字子猶。江蘇吳縣人,明朝文學家。代表作有小說《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言聞名於世。
陳
【姓氏起源】
周武王滅商後,封帝舜的後代胡公滿(為媯姓)於陳國(現河南淮陽縣),並將女兒嫁他以侍舜之後祠。後胡公之子孫遂以國名為姓。二源於鮮卑族改姓。南北朝時期,侯莫陳氏三字姓族人隨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姓陳。三源於古代安南(現越南)國王陳姓後裔。
【名人】
陳勝,字涉,陽城(現河南登封)人。秦二世時期,天下之民,苦於秦政苛捐雜稅,陳勝與吳廣率兵起義,自立為楚王。
陳壽,晉朝人,曆史學家,《三國誌》的作者。
陳禕,法號玄奘,即唐僧。西去天竺國(現印度)取經並譯得大量佛學著作,興盛佛教。吳承恩以他的經曆為藍本,曆經演繹,寫成小說《西遊記》。
陳圓圓,原名邢沅,字畹芬,後跟從養姥姓陳。姑蘇名妓,吳三桂之妾。
褚
【姓氏起源】
一源於古有褚地,居其地者以為姓。二源於以官名為姓。殷商後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於褚邑,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後春秋時期設有褚師之官,遂以官名褚為姓。
【名人】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杭州錢塘人,善書法。唐高宗時期,被封為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官至尚書右仆射,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屢進諫屢被貶,後鬱鬱而終。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法家。
衛
【姓氏起源】
一源於以國名為姓。周文王第九子封於康邑,人稱康叔。周武王平定武庚之亂後,劃殷民七族為康叔統治,康叔建立衛國(現河南淇縣)。秦滅衛後,其後族遂以原國名衛為姓。二源於曆史上鮮卑族姓氏所改,鮮卑族後人入中原有改姓衛者。
【名人】
衛青,字仲卿,平陽(現山西臨汾)人,西漢軍事家。漢武帝時之名將,伐匈奴屢有戰功,官至長平侯。
蔣
【姓氏起源】
周朝周公旦之子伯齡受封於蔣國,被楚國滅後,其後裔遂以原國名蔣為姓。
【名人】
蔣介石,字中正,原名瑞元,學名誌清,浙江省奉化縣人。曾留學日本,回國後曾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等職。後為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
沈
【姓氏起源】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受封於沈(現河南平輿縣)。後裔取國名為姓。二源於周朝之諸侯國沈國之後裔。
【名人】
沈括,字存中,北宋錢塘人(現浙江杭縣)。代表作有《夢溪筆談》《長興集》等。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等。明代長洲(現江蘇吳縣)人,書法家。代表作有《石田集》《石田詩鈔》《客座新聞》等。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並稱為明四大家。
韓
【姓氏起源】
周成王其弟叔虞之後代畢萬受封於韓原(現陝西韓城),其後裔遂以韓為姓。二源於以國名為姓。戰國期間,七雄之一的韓國,三家分晉之後,由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建都陽翟(現河南新鄭)。後韓國被秦滅後,其國族後裔有以韓為姓的。三源於北魏時大汗氏一支,後以韓為姓。
【名人】
韓非,號為韓非子。戰國時期韓國諸公子之一。因進諫不受納而苦讀,後著作有五十餘篇,文章出眾,是唯物哲學、法家的集大成者。後秦王伐韓時,因受秦王賞識而遭李斯等人所讒,投獄而亡。
韓信,漢淮陰(現江蘇淮安)人,軍事家。留有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麵楚歌、十麵埋伏等。擒魏滅趙、降燕伐齊,戰績輝煌,受封齊王。後高祖疑其背叛,於鹹陽降封為淮陰侯,終被呂後所殺。
韓愈,字退之,唐河陽(現河南孟縣)人。祖先世居昌黎,因以此自稱昌黎韓愈,著有《韓昌黎集》《外集》等等。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楊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其弟叔虞於唐邑(山西翼城),其子姬抒後受天子周康王封為楊侯,後裔以國為姓。二源於五胡十六國時氐族姓氏,氐族有楊姓,世居仇池(現甘肅仇池山)。三源於北魏時期的莫胡蘆氏所改。
【名人】
楊堅,即隋文帝,隋朝的開國皇帝。
楊業,原名繼業,宋朝太原人,軍事家。一生驍勇善戰,降宋抗遼,後因受陷,援兵不至,被擒後三日不食而死。楊家後代一直為北宋王朝效力,守衛邊疆,楊家將的忠勇故事也為後人流傳。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曆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等職。1957年與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觀點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薑
朱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地(現山東鄒縣)。後由楚宣王所滅,其後裔遂以原國名去阝(同邑)為朱姓。二源於北魏時鮮卑姓渴燭渾氏、朱可渾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朱姓。
【名人】
朱熹,南宋徽州婺源(現江西婺源)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理學家。代表作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等。所編、著、述之書甚多,明清時期科舉,以朱熹所注《四書》為標準參照取士。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
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紹興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後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代表作有《背影》《經典常談》等。曆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係主任等職,專注於文學創作與研究。
秦
【姓氏起源】
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後裔以公族大夫者食采於秦邑(現河南範縣),以邑名秦為姓。二源於嬴姓之後伯益後裔孫非子,受周孝王封於秦,至秦滅六國,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三源於古代大秦(羅馬帝國)商人秦論,由海路入達吳國,曾與孫權見麵,後歸吳國,入鄉隨俗。
【名人】
秦觀,字少遊、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高郵(現江蘇揚州)人。文學家、詞人,官至太學博士,著有《淮海集》。
秦檜,字會之,宋江寧(現江蘇南京)人。宋高宗時期為相,性格陰險,與金人相通,殘忍有餘,誣殺嶽飛。
尤
【姓氏起源】
五代時期,王審之在福建稱閩王。國民姓為閩者為避審(和沈同音)之音諱,去沈字三點水旁,改餘下半字為尤姓。
【名人】
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宋無錫人。年幼聰穎異常,後入太學,中進士。著有《遂初小稿》等,與楊萬裏、範成大、陸遊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
許
【姓氏起源】
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後人文叔受封於許國,人稱許文叔。春秋時期,受鄭、楚等國所迫,幾經遷都,後戰國初期被楚國滅,其後裔遂有許姓。二源於傳說中堯帝時期,賢人許由的後代。
【名人】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人。東漢文字學家、經學家。著有《五經異義》《說文解字》等,其中《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研究漢字、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著作,影響深遠。
何
【姓氏起源】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韓,其孫韓王安,原居韓邑被秦國所滅後,子孫避難於江淮一帶。江淮發音中,韓何音近,後遂變為何姓。二源於隋唐時期,康國為匈奴擊敗後遷至中亞,建立九個小國(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昭武九姓其中就有何氏。三源於漢代人何苗,本為朱姓,改為何姓,其後裔以何為姓。四源於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鎖南和其子鎖銘,受朱明王朝所賜為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