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婦科老偏方,讓女人安心 (2)
字數:366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掃光 !
第六章 婦科老偏方,讓女人安心 (2)
現在,維生素e催乳神效已經是一個醫學常識了,一般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采用,在醫學刊物上也有許多相關臨床報告。為什麽維生素e會有這麽好的效果呢?原因就在於它能通過促進乳腺末梢的血管擴張增加乳汁分泌。維生素e還有一個值得推薦的理由,就是在短時間內服用對母子都沒有副作用,不會損害身體健康。
一般在產婦生產後,如果發現她們無乳或乳汁不足,在專業的產科醫院裏都會有專業按摩師,在產後72小時內對其進行乳房保健按摩。通過乳房按摩,不但可以促進產婦加速泌乳,還能有效疏通乳腺管、預防乳腺炎等乳房疾病。但受各種原因所限,很多產婦都無法享受乳房保健按摩的服務,而且做完乳房按摩奶水仍然稀少的情況也不少見。金女士的情況,很可能就是產後沒有進行很好的催乳按摩,才導致乳汁稀少。
口服維生素e幫助產婦催乳。口服維生素e幫助產婦催乳。了解情況後,我建議她口服維生素e催乳,每次200毫克,每日 2~3次,連服5日,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有的產婦服藥後會出現溢奶的現象,這無須著急,可以停止服用維生素e,待產乳正常即可。
為了對應奶水過剩的情況,我同時給金女士推薦了一個豬蹄通草湯的偏方,可以在停服維生素e後使用。具體方法如下:
1.準備一隻豬前蹄,去毛後切塊,6克通草或5克王不留行(又叫麥藍菜);2.把鍋置於旺火上,加清水適量,放入豬蹄,武火煮滾後,改用文火煲1小時;0分鍾左右,最後撒入調味料即可食用。這個偏方中豬蹄是主要原料,通草和王不留行隻是輔助通經下乳的。豬蹄之所以能下乳,靠的並不是肉,而是蹄甲,所以燉豬蹄時千萬別把豬蹄甲給扔了。中藥裏有一味藥叫穿山甲,也有下乳的療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這樣記載:“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不過,穿山甲價格太貴了。豬蹄甲相對便宜,而且下乳功效和穿山甲相似,也有著悠久的曆史傳承。對它的最早記載見於《神農本草經》,在宋代的《證類本草》中也有明確記載:“主傷撻諸敗瘡,下乳汁。”
金女士按我的要求服用4天後,奶量就增加了不少,已經能滿足孩子的喂養。她怕連續吃維生素e導致奶水過多,後來就改用豬蹄通草湯,每個月她婆婆都燉給她吃。這樣保證了充沛的奶水,現在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
生薑口服,緩解妊娠嘔吐
症狀:妊娠嘔吐
偏方:生薑切片含服或嚼服,也可以將生薑榨汁後喝生薑汁。
有一位患者看完病後,臨走時突然想起一個問題,說他老婆剛懷孕,老是反胃嘔吐,問我有什麽辦法可以對付。我告訴他,讓他老婆多嚼點生薑就行了。
生薑是個止嘔的良品,對於妊娠嘔吐也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將生薑切片後含在口裏,使其汁液慢慢滲進口腔;或者像嚼口香糖一樣咀嚼生薑片,將薑渣咽下,當然,吐掉也沒問題;還可以用榨汁機榨成汁,裝入瓶子裏,每次喝一小口薑汁,先含在口裏,再慢慢咽下。
生薑止嘔的效果,自古以來就被人所推崇,甚至有稱生薑為嘔家聖藥的說法。生薑止嘔的原因,主要是它能抑製腸胃運動,鬆弛胃腸道的肌肉,這樣便能緩解反胃、惡心的感覺。
生薑用於妊娠止嘔,不但在中國人群中適用,在外國婦女身上也一樣有效。曾有兩位外國醫生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對有惡心嘔吐症狀的外國孕婦進行研究,孕婦被分為a、b兩組,a組每日服用1克生薑,b組則服用等量的安慰劑(隻有心理安慰作用,沒有任何藥物作用),隻服用4天。在接下來的7天裏跟蹤觀察記錄數據,結果顯示,吃生薑的婦女中,有87.5%的孕婦惡心嘔吐的症狀得到改善,吃安慰劑的則隻有28.5%。這個試驗充分說明了生薑治療妊娠嘔吐的良好效果。因此,美國婦產科醫生學會把服用生薑列為治療孕婦惡心嘔吐的主要措施之一!
不過,這個方法隻能緩解,而不是根治。妊娠嘔吐是因為婦女懷孕後,體內的性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人體一時無法適應導致的。幸好,絕大多數妊娠嘔吐的女性,都是在懷孕的早期才會嘔吐,等懷孕過了一兩個月人體適應了以後,嘔吐也自然就消失了。生薑的作用就是能伴著孕婦度過這一兩個月最難受的日子,盡可能地把惡心、嘔吐減少。
幾個雞蛋,就能解決乳頭皸裂的煩惱
症狀:乳頭皸裂
偏方:雞蛋兩三個,煮熟後剝殼,取蛋黃置於鍋裏,加熱翻炒,讓蛋黃漸漸變焦變黑,最後滲出蛋黃油來,將這個蛋黃油外塗在乳頭皸裂處,每日3~4次。
做母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胎十月的艱辛且不說,孩子出生後,不分晝夜地吵鬧、哭啼,要是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什麽不適,那就讓人不勝其煩了。剛做媽媽一個多月的鄭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兩個星期前,鄭女士的乳頭開始有些紅,接著就開裂了,又被文胸摩擦得生疼,感覺很不舒服。特別是在給孩子喂奶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感,真叫她寢食難安。
鄭女士打電話給我,問是不是孩子用力過大,把乳頭咬破造成的。我告訴鄭女士,乳頭皸裂,是婦女哺乳期常見病之一。這個時候嬰兒還沒長出牙齒,不可能咬破皮膚和肌肉。很多婦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她們的乳頭比較細嫩,哺乳時乳頭被孩子長時間含在嘴裏,比如,有時候寶寶睡著了,媽媽任由孩子一直含著奶頭,時間久了,乳頭上皮被浸軟,就很容易剝落,從而發生乳頭破裂的現象。
醫學界通常認為,新生嬰兒每日吃母乳不要超過8次,不然就很容易造成乳頭皸裂。另外,每次給寶寶喂奶時,也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嬰兒吸吮5分鍾後,乳房裏的乳汁量就已經去掉大半了。
治這個病有個不錯的偏方:蛋黃油。取雞蛋兩三個,煮熟後剝殼,取蛋黃置於鍋裏,加熱翻炒,讓蛋黃漸漸變焦變黑,最後滲出蛋黃油來。把蛋黃油外塗在用溫水洗幹淨的乳頭皸裂處,每日3~4次,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治好了。
蛋黃油這個偏方很古老,早在北周時期的《集驗方》裏就講到過它的療效,即“治湯火燒瘡方”。《本草綱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雞子黃氣味甘溫,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補陰血,解熱毒,炒取油治瘡驗。”蛋黃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磷脂、維生素等,炒製成油後,塗在乳頭表麵,營養迅速被皮膚吸收,並形成一層保護膜,可預防感染,並很快就能讓受損的乳頭長好。這個方法不但可以治乳頭皸裂這樣的小傷口,而且被許多正規醫院用來處理手術後遲遲不愈的傷口。
鄭女士按我的方法使用了四天,果不其然,她的乳頭皸裂逐漸愈合了。
乳頭皸裂本質上就是皮膚損傷,跟我們平常刮刮碰碰,皮膚受傷沒什麽區別。但普通的皮膚受傷,我們可以用紫藥水、碘酒、百多邦等來治療,就是乳頭這個地方有點麻煩,它還是孩子糧倉的出口呢,不能讓孩子把這些藥都吃進去了,況且紫藥水等藥物,起到的隻是消毒殺菌的作用,無法給乳頭提供營養,促進其快速愈合。蛋黃油就不同了,安全且無副作用,能給乳頭提供足夠的營養,即使被嬰兒吸吮進去也沒問題。
除了上麵所說的,要預防乳頭皸裂,媽媽們要切記:一天內哺乳次數不要太多,不能讓小孩含著乳頭睡覺;喂奶時,不能讓嬰兒隻吸吮著乳頭處,要讓嬰兒把大部分的乳暈都含在嘴裏。注意了這幾點,一般就不會出現乳頭皸裂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