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八卦拳學 !
    民國五年七月學生吳心彀序
    易之為用,廣大精微,上自內聖外王之學,下迨名物象數之繁,舉莫能外。而於修身治已之術尤為詳盡。乾文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然健也,自強也,非虛無杳冥而無可朕兆。餘自幼年即研究拳術,如是者有年。嗣來京,獲見程先生廷華,始知有“八卦拳”,因從而受業焉。拳式始於無極,終於八卦,中分兩儀、四象,先天、後天、縮力、順行,正變錯互,無不俱備。然後知易之為用之廣大精微也。但程先生隻憑口授,未著專書。餘恐久而換其傳也,爰不辭固陋,每式繪之以圖,並於各式後附以淺說,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廣先生之傳已耳。“八卦拳”不知創於何時何人,聞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擊,好遨遊。嚐涉跡江皖間,遇一異人,傳以此技。後董先生傳之程先生廷華、李先生存義、尹先生福、馬先生維祺、梁先生振普、張先生占魁、史先生六、王先生立德。自是而後,尹先生複傳之馬桂等。李先生傳之尚雲祥、李文豹、趙雲龍、郝恩光、郭永靈、黃柏年、李海亭、耀亭等。張先生傳之王俊臣、韓金鏞等。餘與張玉魁、韓英奇、馮俊義、闞齡峰、周祥、李漢章、李文彪、秦成等,則皆親灸程先生之門者。縷[爾見]述之,以示不忘所自也。
    中國民國五年十一月直隸完縣孫祿堂自序
    八卦拳學序----佚文手稿
    (首頁遺失)......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皆秉天地之全氣全理而成,其形體百骸,推之全球無異也。人既無異,即萬理出於一源,萬派出於一脈也。何拳術之道,偏分許多門徑?甲藐乙,乙藐甲,各出己技,互相朋比。推原其故,實因拳理未明,內具不和之氣,而始生出許多支節耳。
    餘思萬法既由一脈相傳,形骸百官又無差異,彼所能者,己亦當能,己所學者,彼亦當學,存彼己之見者,大抵因初學時氣質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獨之功也。先哲雲:聖人之道無他,在啟良知良能,順其自然,作到極處,而成一個全知全能之完全人耳.拳術亦然,凡初學習練時,但順其自然氣力練去,不必格外用力,練到極處,亦自成一個有體有用之英雄耳。
    彼自分門徑,獨守一支者,是自劃限製,不能擴充己之知識也。夫學業之途無盡,彼之技藝,己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己之身體有虧也。己之技藝,彼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彼之身體有虧也。故誌於豪傑,欲練拳術,必須先將內家拳學,無論何派,先格物致知,身體力行以致極處,嗣後再與內外二派同道之人,互相研究,各得其益。若能研究十數家技藝,將理得之於心,與己之理化合而為一,其餘無論中外技藝,即使形各相別,習練相殊,其理可一見而知也。孟子雲: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拳術之道亦無他,氣力和順而已矣。
    餘所述形意拳學,年前已出版矣.乃於八卦學,未能筆之於書,每懷謙然未安。因思幼從餘師李魁元先生時,先生常雲天地之理,變化無窮。晤對閑談,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術一門。其技之精,理之細,亦甚奧妙測。餘當時存諸心中,總未得門而入。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園先生處遇程廷華先生。白君與餘指引相見,雲先生精通八卦拳術。初見先生練時,其意與形意拳大相懸殊。時餘練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於彼此之勁,不能周知,心雖愛慕,又恐與自己所練之拳氣力不和。後先生見餘屢懷疑惑,極力開導拳中之理,餘始免去疑心。方入手時,覺與形意拳術氣力相背,至年餘功夫,兩拳之勁微覺相合。每日早習形意,晚習八卦,如是十餘年,兩拳之勁,始不分彼此,練習亦不分早晚,兩體亦覺如一。此時始悟十年前,初與先生練時,並非兩拳之勁相背,乃我身中之氣力有虧也。自此以後,每遇同道之人,不分門類,互相研究,又十餘年,自覺身中兩拳之勁合一。又有各家同道之人,各法相助,以至用時,起落進退剛柔伸縮,無不自如,當此之時,藝貫二家,學業精進,心中愉悅,自以為全體無所不知矣。乃至辛醜年,又遇同道張秀林,楊春甫二君,精於太極拳學。餘心又有甚愛之。及與二君互相研究,詢問此拳之勁,心中大相駭異,覺作所練兩拳之勁,又有各家之法相助,然並不能與此技之勁相符合,因此又與彼等加意研究三四月功夫,始略得其當然之理,如是複練習三四年,並不能知其底確詳細之理,後至民國元年,在北京得遇郝為真先生,先生精於太極拳學,初見麵時互相愛慕。餘因愛慕此技,即將先生請至家中,請先生傳授講習,三四個月功夫,此技之勁,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後晝夜習練,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將三家之勁合為一體。心中方無形意,八卦,太極之意.又始知三家皆三元之理。夫八卦天也,形意地也,太極人也,三家合一理也。練習之法,形意以經之,八卦以緯之,太極以和之,即聖人雲: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也。
    餘嚐自揣三元性質;形意譬如鋼球鐵球,內外誠實如一;八卦譬如絨球與鐵絲盤球,周圍玲瓏透體;太極如皮球,內外虛靈,有有若無,實若虛這理,此是三元之性質也。形象雖分三元,要不出人丹田之氣也。天地人三才,亦即太極一氣之流行也,故三家合為一體。以後好武諸君,務去彼此之見。諺雲:一處不到一處迷。此言良非虛謬。吾人練藝,總要與同道中人互相研究,始能有益。然八卦拳學,不知創自何代何人,前吾師程先生,亦未知其源流。但雲此技古時未傳於世,大都隱於釋道兩門。至前清有董海川先生,直隸文安縣人,平生好武,嚐遨遊四方,一日至江皖地方,遇一異人傳授此技,數月得其精奧。後至北京傳授弟子多人。餘師亦在其數。以後諸弟子又各傳門徒,此技之妙,遂流傳於社會矣。但此拳俱是口授,並無譜可證,或間有抄本附會之說,並無教科入門堪作真本。且有者多存私心,不肯輕示於人。現精此技者雖不乏人,然隱於世者多,傳與人者少.社會後生弟子愛慕此技,因無書籍可考,又不得口傳授受,遂使人舉步望洋而生止足之歎。餘得程先生傳授後,朝夕練習,又有李先生存義亦精是技,時常指示,數十年略得其中梗慨。思欲立譜以傳後世,然無依據在前,誠恐斷定有謬。但步步循理設想,夫太極八卦形意三門,實出一人遺傳,蓋萬物生於一理,拳學生於一氣,理既相合,而形又何別?孔子雲:吾道一以貫之.餘所著形意拳學,外表由明善以複初,亦即萬殊一本之道也。故公餘之暇,探輯群言,付以己意,不揣冒昧,遂將所習之技,編纂成書,以聊助愛技擊後世欽好者或作入門之徑,是則餘之誌也。餘本武士,才短於文,書中有不合之處,望乞諸君子隨時指示為感。
    中華民國五年四月孫福全序於京門
    凡例
    1、是編為修身而作,取象於數理,立體於卦形,命名於拳術,謂之遊身八卦連環掌。內藏十八膛羅漢拳,兼有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腳。至於點穴、劍術、各樣兵器,均於拳內含藏。以上諸法,皆以實行體育,強壯筋骨,保護身體為正宗。
    2、是編標舉八卦拳生化之道,提綱挈領條目井然,其次序,首自虛無式而起,至太極形式,此二者為八卦拳之基礎。由無極式說起,以至於神化不測之功用學終,是為全編條目。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一一詳載。操練時,凡一動一靜,按此定法,不使錯亂。則此拳之全體大用,神化妙用之功,庶幾有得,可為世道用行舍藏之大用矣。
    3、是編粗淺之言,以明拳術極深之理,簡約之式,能通拳法至妙之道。
    4、拳中數形,不過作萬物之綱領,若習熟習,則縱橫聯絡,全體一致,不惟取數形數式習之則已也。朱子雲: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拳術始教,即凡全體之式,萬物之形,莫不由於數式數形而時習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中目有所見,心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而為我用矣。
    5、八卦拳術,不外易數方圓二圖之理,昔武候作八陣圖,其中氤氳變化,奧妙莫測,其實不過以巨石為之,八八成行六十四堆而已,拳術中精微奧妙,其變無窮,有神化不測之機,亦不過以數式數形,縱橫聯絡變化而已,溯其源,皆出於河洛理數之原也。
    6、是編為體操而作。隻敘八卦拳之實益議理,但取粗俗易明,原非等於詞賦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也。
    7、是編除各式之指點外,其他一切引證,均與道理相合,迥非怪力亂神之談,學者不得以異端目之。
    8、是編發明此拳之性旨,純以養正氣為宗旨,固非異端邪術諸書所可比倫,今將八卦拳始末諸法,貫為全編,使學者一閱了然。
    9、體操門類繁多,惟八卦拳練習極易,用法最良,係行天地自然之理,運用一派純正之氣,無論男女婦孺,及年近半百,皆可練習,一無曲腿折腰之苦,二無皮肉磨挫之勞,且不必短服窄袖隨便常服,均可練習,此誠武技中孺雅之事也。
    10、此拳不僅便於個人獨習,若人數眾多,或三五人同一圈習,或數十人同而習之,或數百人亦可分數圈而習之,再多亦均無不可。
    11、此八卦拳術,關係全體精神,而能卻病延年,又不僅於習拳而已。
    12、是編每一式各附一圖,使八卦拳之原理及性質,切實發明,用以達八卦拳之精神,能力巧妙,因知各拳各式互相聯絡,總合而為一體,終非散式也。
    13、附圖有照片、有圖形,使學者可以入手,按像模仿,實力作去,久則義理自見,奇效自彰。固非虛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