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
字數:644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首楞嚴經疏 !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湣。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變動。懾懼也。世間王者尚無二語。何況法王親證而說。故雲如所如說。佛有五語。謂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無偽曰真。稱理曰實。不變曰如。心境相應曰不誑。懸見未然曰不異也。知時知機應根而說。豈同外道不死矯亂。四種矯亂。至下當辨。此意所明。是非雙離。心境俱融。顯真妙體無戲論相。故令諦而思惟。不須心辱哀慕三會通二。一文殊旁為請問三。一敘其不悟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湣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 大眾茫然不知所措。雖聞安慰令諦思惟。智慧不明。罔解所問。文殊智德旁為發機。先敘不悟。後方請示。言二種者。謂於色空之上。辨於精見是與非是之二義也 二出其因由
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像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 自是是非難明。非謂善根鮮少故此惶悚。疇昔往日也 三為其請問
唯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像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阿難前雲無是見者無非見者。如來一一印許。意令於真法界達無是非。及至魂慮變懾。又囑汝諦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湣眾。請佛明示。此見與緣元是何物。無是非相 二如來正與會通三。一顯諸法唯真是非雙絕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 自住之定即首楞嚴三昧也。諸法如幻法界一相。起信雲。諸佛已離業識。無自他相見。登地已上分證此法。亦如佛見也
見與見緣並所想相 見謂識體。見緣即根。是增上緣。能生識故。所想相即境也。是所緣緣。牽生識故。下文雲。想相為塵識情為垢。或可見即是根見緣即境。所想相即識。此根境識即十八界。攝一切盡。即龍樹四句中因緣所生法也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根境識。從妄心有。其體元無。如空中華翳病故見。下文雲。見聞如幻翳。三界故空華。此則我說即是空
此見及緣 雖如幻華本無其體。世俗諦中說名根境。即亦名為假名
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雲何於中有是非是 諸法無體。不覺故有。不覺即覺。元是菩提。起信雲。念無自相。不離本覺。若離覺性則無不覺。下經亦雲。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即亦是中道義也。文殊前問。此諸物像及此見精元是何物等。故佛答雲。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此則顯一真法界離性離相。圓收諸法無不是如。雲何更說是見非見。即洗滌前來緣塵辨見。或見或塵是非之相。若不以三昧遣蕩。何能契此一如。故淨名息言。意在於此 二引文殊為例二相元無三。一引例二。一問
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 佛意問雲。如汝文殊。是一體性。吾欲於此更立是名為是文殊。複欲於此立一無名為無文殊。為得已否。意顯一真體上不立是名不立無相。是即對非以立。無即待有而稱。是非有無戲論之見。豈會一真。前約觀門無是非相。唯證乃知。若不指事以明。未證如何領解。故托文殊以明一相 二答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先答無是。若立是者。即須對非便有二相。故雲則二文殊。次答無無。若立無者即成斷滅。將何名為真文殊體。但於真體無是非相。亦不可說真體全無。見之與緣亦複如是。同是一真故無二相也 二合顯
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複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 此見及緣皆是妄心分別故有。說何為是而更立非。若了法界一相鹹是一如。即同文殊無是非相。故雲亦複如是 三重喻
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 本唯一月。未曾有二。病眼不了。二相俄生。既知第二無體。更欲名誰為是月非月 三指妄顯真結成得失
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想若存。心境難脫。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唯一妙覺湛然周遍。於中更無是相非相。指即是見也。非指即非見也。但文變耳。然文字法師。困於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競執空華爭馳二月攻乎異端。彼我天隔。苟能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斯則隨順覺性。雲何更容是非是相於其間哉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二(之一)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二(之二)
長水沙門子璿集
三破因緣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難三。一外計同真難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 覺之緣由行相也。周遍無生即是其緣
與先梵誌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 婆羅門此雲梵誌。或淨誌。投灰等即苦行外道。裸形披發。鞭纏棘刺。五熱炙身也。我遍十方者。此外道不知阿賴耶識為界趣生本含藏種子惑潤受生。遂計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滅處處受生遍十方界。彼之所說計我行相。似濫真覺。故雲有何差別 二自語相違難
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 毗楞伽此雲能種種現。佛於彼山。為大惠菩薩說楞伽經。明諸因緣。破彼外道執自然見。因緣之義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雙結請開示
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雲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今觀覺性。本是無生。離諸虛妄。有似不同楞伽所說。與彼外道自然執見如何分辨。此不知如來隨宜說法。在楞伽時。為破外道不了業種熏習感外增上。遂即妄計烏自然黑鶴自然白等。故佛說有因緣。約世間相緣起道理。今此直明一真法性。豈同因緣隨他意語耶 二正破二。一牒疑審定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 示方便者。約理約事。就喻就境。一一無非顯真實性。尚此不了。迷作自然。若是自然必須有體。如何甄別 二就緣推破二。一征
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複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 自然之體為何所在。故約四境。以問顯體無得 二破
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複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雲何見明 若四境即是見之自體。則互相乖反。為自不成。隨屬一境即不見三。今汝不然。雲何妄執 二破因緣二。一翻前為難三。一伸難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谘詢如來。是義雲何合因緣性 既非自然。必是因緣。因緣之義無常生滅。此有彼無。體非周遍。豈同覺性湛然常住圓滿十方。行相相違。故雲雲何合因緣性 二正破二。一破因義二。一征
佛言。汝言因緣。吾複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為複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 以境為因有此見性。故雲因見。還以四境征其見因 二破
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 四境相違。一三互闕。為因不成 二破緣二。一征
複次阿難。此見又複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 因親緣疏。分為二門。互相違破。四義征訖 二破
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如文 三會通二。一亡相顯法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 所亡之相通有八句。謂因緣也。自然也。是也非也。此四是病。非因緣非自然非是非非。此四是藥。經文從非因緣下三句。雙亡因緣自然之藥病。謂非因緣非自然非不因緣非不自然。不因緣義在自然中也。無非下二句。雙亡是非之藥病。謂無非無不非。無是無不是。藥病俱亡。無跡可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故雲離一切相。以前諸相皆是虛妄遍計執故
即一切法 精覺妙明。非別有體。但於諸法遠離前來虛妄遍執。即是圓成妙覺明性。故起信雲。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唯識亦雲。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又雲。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下經廣辨。須預此知 二結責滯情
汝今雲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秖益自勞。虛空雲何隨汝執捉 因緣自然等皆是世間戲論名相。如何以此於真覺中舉心分別。如下文雲。汝暫舉心塵勞先起。名相手掌摩真覺空。勞黷自為。一無所益 二引經為難三。一伸難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雲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雲何 此依俗諦具緣能見為難。唯識說九緣。此唯出四。約小乘義。減大五緣。心即分別緣也 二正破三。一總示雙征
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 說第一義。故非諸相。今以世諦因緣為難。如說鏡體明淨以像差別為難。於理如何
阿難。吾複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雲何名見。雲何不見 征問世諦見與不見之由 二別答雙難二。一答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複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此舉由一明緣。以答見種種相。世間之法假因托緣方始名見。非是離相湛然之見。如下文雲。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三難二。一正難
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雲何無見 若無明相名不見者。暗時無明應不見暗。若實見暗。隻可說無明相。不可說為無見也 二反難
阿難。若在暗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 若汝執言。雖然見暗隻名不見。以不見明故。此牒計也。次即破雲。今雖見明。亦合名為不見。以不見暗故。若立見明為見。見暗亦合名見。若立見暗為不見。見明亦合名不見。故雲俱名不見也 三結成俱見
若複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雲何不見 明暗自有相陵。見性未曾移動。斯則見相見暗。俱名為見。不可說言見暗之時名為不見 三會通二。一結顯會通三。一會前見性非他所成
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時 明等四境自屬前塵。見性未曾生滅。雖見四境。而非四境成就於見。譯人巧略。故別列而總結也。若欲經文當句中具者。應雲。見明之時。見非是明成就。乃至見非是塞成就。此之四見古今多解。不看前文及此非字。但見成就之語。便別作意度解釋。文無連貫。旨非起盡。孤然作解。豈稱佛心。然此經意。明真見不假明暗等緣。而體常照。故下經雲。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等。見性既然。聞性亦爾。故下文雲。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豈得複言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耶 二克爾見體離自見相
汝複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前約信解行位明此真見。不逐緣生。不因境起。仍留真見不亡自相。今此所明。約見道已去直至極果。真用顯發。照真體時。體之與用俱非見相。若以上見為用下見為體。用照體時。理智淴然。無體可得。用相亦亡。故雲見非是見。若以上見為體下見為用。體發用時。無法可照。亦不名見。若以上見為真下見為妄。真覺妄時。無妄可得。亦不名見。唯一法界無二相故。斯則由無相境發無緣智。以無緣智緣無相境。境智冥合。如水投水。不可分別說名為見。唯識雲。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真見自體尚離見相。無體可得。豈令見用照所及乎。又見體尚無體。豈及有見用。又所覺之妄。尚無有體。能覺之見豈能及乎
雲何複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此則結責。以世間戲論名相。分別真見也。或可從見猶離見下。名結真離妄。意雲。真見自體。離自見相。尚不可以見之名字之所能及。雲何更說屬乎因緣及自然等耶 三責小無識勸進大途
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實相無相。即見無見。識劣智昧。無法空慧。如何通達。故勸善思不怠。大行可庶幾矣 二酬請廣釋三。一承前置請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 指已聞也。已知真見。非是因緣及自然相
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 述未悟也。心中猶疑此見和合與不和合。未得開解。是一迷悶
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 和合等義。尚未明白。何堪更聞見非是見。斯則醉更洪飲。孰能醒悟。故雲重增迷悶
伏願弘慈。施大惠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求法空智。名施大惠目。見實相理。名覺心明淨。此明真見離緣絕相言思不及。非二乘境界。故增迷悶。不承決擇孰能通曉。故垂淚禮請也 二總告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