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46)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首楞嚴經疏 !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識陰露現。故曰命明。識既含藏漏無漏種。今於此中分別決擇。苦集有漏。名粗名偽。道滅無漏。名精名真。擇去粗偽苦集。而留精真道滅。故雲分別精粗等。修道為感。證滅為應。但取於此。故雲唯求。背清淨道者。本修圓觀。法界平等離二邊垢。名清淨道。今發小乘厭忻之解。故名曰背。所謂下釋前義也 二判屬邪徒
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定性者。且就一期趣寂無改。判為定性。實有劫數。終回上乘。無聞僧者。不了識陰。迷為涅槃。故同此也。圓謂周遍。精謂非粗。已離行陰為諸命元。故曰圓精。稱乎妄計。故雲應心 十定性緣覺二。一約其所解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本觀圓融清淨覺體。今見識陰離行生滅。謂深且妙。立為涅槃。不知流注。故不前進 二判屬邪徒
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淴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認識陰為圓覺。符妄計為淴心。寂焉不動。非無覺了。故雲湛明。證識覺之圓明。無悲化之妙用。故雲不化圓種。唯識論雲。聲聞畏苦障。緣覺舍生障。是此類也 三結勸弘宣四。一結前斥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中途成狂者。方在似覺。未成不退。邪慧發生。故雲成狂。不察識陰微細生滅。便謂已證。故雲因依迷惑等。餘文可解 二敕勸弘宣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深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岐路 深勸後世。令了識陰未盡有此十境發相。知而覺察。見魔自息。迷而取著。必落偏邪。入佛知見證真位也。從始初修也。成就果滿也。不遭岐路中間更無委曲相也。即前十類耳 三顯佛所乘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 無有一佛不破五陰而得菩提。皆能覺了。故免岐路 四陰盡功用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幹慧 現前根互用者。即前第三漸次證無生忍也。前文已見。從互用中入幹慧者。即此互用便是已入幹慧地也。互用即是自在位故。如前文雲。返流全一六用不行。乃至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此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斯則始從幹慧終至等覺。俱不離此第三漸次而建立也。今約從總入別。故雲從互用中入也。言金剛者。以此行人從始至終皆由修習金剛三昧而得成就。故前文雲。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或可此約利根之者到幹慧地精心發化遂超因位直入妙覺。故得別受金剛之號。若鈍根者。隨所發行。更曆諸位。故不得受金剛之名。但稱幹慧耳。若將此位。立在等覺後心。其如前文彼。文雲。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豈可於入交彼更立幹慧地耶。古人迷此。於等覺後更立金剛幹慧一位。誠誤後學。理例俱無。不敢聞命
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於幹慧心既證圓妙。此之心性頓發諸行頓具諸德。故雲發化。慧心如琉璃。因行如寶。果德如月。此喻一中現無量無量中現一。因行果德一時具足無閡圓明。故如琉璃內含寶月。超因入果者。由前發化因果具故。乃得超也。福足故名莊嚴海。慧足故圓滿菩提。理極故歸無所得。即大涅槃常寂無得也。此是圓頓下根又利者也。由下品故。至識陰盡方得入位。由又利故。於此發化乃超諸位。問前受陰盡。即雲上曆菩薩六十聖位。今識陰盡。何故言超。答前約上根稍鈍者說。例今亦合有頓超者。今約下根又利者說。故得言超。例前受破。亦合有曆聖位者。前後互現耳。想行陰盡。合是中根超曆之處。略故不說 三結勸四。一總指魔事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 覺明即觀慧也 二識即離邪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複出生。直至菩提無諸乏少。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 褫撤去也。鬼魄撤去而逃逝也 三別顯咒能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不別修定次第。故雲未識禪那。未學智慧方便。故雲不知說法。定慧不習而樂安禪。魔境現前。孰分邪正。當勸持咒安其正解防其邪慮。即不墮魔 四勸令欽奉
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是諸如來究竟了義之說。又是出世最後時說。故雲最後垂範也 二阿難因聞請益二。一阿難問三。一欽奉前聞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 二正申三問
於大眾中重複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妙開示 問妄想也。未聞五陰總是妄想而名有殊
又此五陰。為並銷除。為次第盡 問除斷頓漸也。並即頓也
如是五重。詣何為界 問邊際也。界分也 三祈為開示
唯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眼目左右之言皆喻心也。心明照了如眼之見 二如來答二。一正答所問三。一答妄想三。一總明二。一顯真覺圓淨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 精真法身也。妙明般若也。圓淨解脫也。三德圓融唯一本覺。生死苦道也。塵垢業煩惱也。斯則妙性圓明離諸名相耳 二明妄想發興三。一順敘妄起
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不更具敘色之與心三種相續。故雲乃至。虛空無為尚是妄生。豈況有為一切諸法。狂癡故有。故如認影 二反破妄因三。一示無因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 既稱為妄。雲何有因。若有所因不名為妄。故雲無因。自諸妄想展轉相因交妄發生遞相為種。故雲於妄想中立因緣性 二破異執
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說有因緣。猶是妄執。更認自然。迷中陪者。故雲眾生妄心計度 三總結斥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若知妄起。許說因緣。妄元無生。說誰因緣。因緣尚是妄中建立。而況不知是妄推為自然耶 三結成妄想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五陰之因。元妄所結。此即於妄想中立因緣性也。此因緣性。妄中權立。欲令了法元無所有。是故同名一妄想耳 二別顯五。一色
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 正指是想也。攬父母遺體而成此身。遺體即是想愛流出。故雲父母想生。汝之托陰亦是想愛而來。以想遺體為勝境故。識即趣彼。結成胎藏。故雲汝心非想不來傳命。斯則三處妄想和合結成此體也
如我先言。心想酢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酢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酢出 引前釋成也。即引破想陰文。懸崖酢物。俱不到身。由汝所思。便能生汝口足酸水。若非妄想同類。孰有水等生焉。通倫猶同類也
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結歸立名也。以此驗之。如何非想。是故應知。妄想凝結即成色陰。故雲堅固 二受
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前四句躡前色陰動身之想。即明受陰是妄想也。由因下正顯也。因想梅等便有受領。若非領納焉得水生。此受亦是妄想轉變妄生領納也。二驅馳者。領此順違生苦樂法。遂成損益。為彼所使。照境而領虛通無礙。故曰虛明 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