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雙鳳奇緣(8)
字數:700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國十大禁毀小說文庫 !
且言番王那日登殿,受文武山呼已畢,便問:“眾臣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退朝。”話言未了,早見班部中閃出丞相衛律,俯伏金階,口稱:“狼主在上,今有漢朝毛丞相來進美人圖與我主,現在午門候旨,未敢擅入,請旨定奪。”番王聞奏,即傳旨宣召毛相進見。毛相隨旨而入,俯伏金階,口稱:“遠臣毛延壽,願我主千歲千千歲。”番王連呼平身,便問:“你在漢朝為相,好不尊榮,來到我國,是何緣故?”毛相奏道:“隻因天朝我主乃無義昏君,新得一昭君女,難描難畫,被酒色昏迷,不理朝政,冷了眾臣之心,所以古人雲:‘君不正,則臣投外國,父不正,則子奔他鄉。’今遠臣特來投順大邦,望乞錄用,感恩非淺。”番王道:“你說昭君容貌,天上少有,地下無雙,但不知孤王可得見一麵否?”毛相道:“這也不難,遠臣帶有人圖在此,請王觀看,便見分曉。”說畢,將人圖呈上。早有內侍接來,展圖與番王一看。不看猶可,一見時隻見人圖雖是筆描筆畫,如同一個活美人站在上麵一樣,引得番王都看出了神,暗想:“世上哪有這般女子?一定是仙女臨凡!”看畢,將人圖卷起,放在龍案上麵,便叫聲:“毛卿,可有什麽計策,使昭君來到我國,與孤一會,豈不勝如為王麽?”番王此問,正中毛延壽報仇機會,忙回奏道:“依臣愚見,隻消遣一大臣,統兵去搶漢王天下,若得殺進漢城,不怕漢王不將昭君獻出與國王。”番王道:“未免兵出無名,且從容商議。今封毛卿為右丞相之職。”毛相謝恩,退在一旁。
有衛律出班獻計道:“我主若要昭君,又怕師出無名,何不著一異能之士,做一律啞謎詩,打發一大臣到天朝去進與漢王,若有能人破得此詩,我邦情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無人破得詩句,就要獻出昭君,若有一字不肯,即統大兵奪取漢室乾坤,就不為師出無名了。”番王聞奏大喜,連忙做了啞謎詩一首,便問兩班文武:“哪位卿家代孤到天朝一走?”閃出番將都統土金渾,俯伏階前奏道:“臣願往天朝獻詩,討取昭君便了。”番王聞奏大喜,當殿賞賜三杯禦酒,將詩圖交與土金渾道:“若取得昭君回朝,定當官上加官。”金渾口稱領旨,退出午門,到了教場,點起三千番兵,離了單於國,直奔漢朝大路而行。一路穿山過嶺,行程來得甚快,但見雁門關已在麵前,三聲大炮,紮在營寨,過宿一宵。
次日,土金渾上馬,帶了三千兵將,行至雁門關前,高聲大叫道:“關上兒郎聽著,俺乃單於國王所差,要到天朝公幹,報與爾守將知道,快快開關。”關上兒郎聽了,不敢怠慢,報與守將唐爺。唐爺問道:“你見來將可是戎裝?”軍士回道:“未見戎裝,隻有寶刀一口,後背包袱一個。跟著長隨,俱是帶腰刀一口。”唐爺聽說,來得古怪,即刻換了盔甲,身罩錦袍,腰懸寶劍,帶了家丁五十名,俱暗帶弓箭利刀防身,一馬衝到關前,吩咐開關。
關門一開,出得關來,高叫:“單於來將,有多大的膽量,叫我開關。”土金渾道:“俺乃單於國王駕前官拜哈番營都統土金渾,奉國王旨意,有高人畫的人圖一卷、天詩一首,進貢天朝。你朝中若有人知道人圖是誰,能識天詩,那時我邦願做下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若無人識得,快獻城池,稱臣我邦。”唐爺在馬上冷笑道:“你那下邦敢犯天朝?若不放你進關,爾邦必小視天朝無能人,也罷,隻容你一人,帶幾個長隨進關,其餘俱停在關外伺候信息。若不依我吩咐,我就與你排開隊伍,大戰一場,決個勝負。”土金渾道:“俺奉國王之命而來,並非與天朝交鋒打仗,何必多疑。”唐爺道:“既如此,隨我進關。”就把土金渾帶進關來,送到南門。吩咐守關軍士把關門緊閉,關外多備灰石火炮,滾木礌石,在關緊緊把守不提。
且說番官離了雁門關,一路馬不停蹄,行程得快,早到長安大國城池,正是黃昏時候,落了公館住下。一更鼓打瑤台月,二更鼓打上床衾,鼓打三更交半夜,星移鬥轉子時辰。望譙樓上打四鼓,戰馬鈴歸到五更,正是漢王登殿,齊集兩班文武。早有黃門官啟奏道:“今有單於國差了番官一名,現在午門,要見我主,請旨定奪。”漢王命宣他上來。番官隨旨而入,拜倒金階,口稱萬歲。漢王道:“單於國差官,有什麽奇珍進貢?”土金渾道:“非也,某奉狼主之命,有天詩一卷、人圖一幅,進與皇爺。聞得天朝才子甚多,高人亦廣,有人認得人圖,破得天詩,我邦情願稱臣天朝,如其不然,天朝就要稱臣我國。”皇爺聞奏,龍心大怒。未知怎生打發來使,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劉狀元看破番詩
單於國大興人馬詩曰:
春宵最苦夢難成,隻為思君情更深。
斜倚窗前生別恨,愁懷怎不到三更。
話說漢王聽見番使出言不遜,心中大怒,便命將詩取在龍案上。看見上麵花花綠綠,不知說些什麽;又命眾文武拿下去看,個個不知,人人不曉,好似泥塑木雕一般,急得漢王滿麵通紅。番使又奏道:“天朝既無高人破得此詩,皇爺便要稱臣我國。不要別物進貢,隻要照人圖上美女,知道是誰,速速進與我主,陪伴國王,以免兩國相爭。”這句話說得漢王氣上加氣,怒衝衝便問:“人圖今在哪裏?快呈上來。”番官答應,把人圖呈上。天子展天一看,不看猶可,一看時大吃一驚,暗想:“這圖是昭君容貌,如何到得番邦?”急將番官問其緣故。番官訴出真情:“隻因天朝毛丞相逃到我國,將人圖獻與狼主,狼主一見此圖大喜,故差微臣到此。”漢王聽說大怒,咬牙切齒恨毛賊。
番官又在殿上催促,急得漢王正無主意,來了文曲星狀元劉文龍,銷差回複聖旨。一見漢王滿麵愁容,問其緣故。漢王含怒說了一遍,將詩遞與文龍。文龍接過細看,叫聲:“我主且免憂心,若論番詩,臣可立破。”漢王大喜:“卿可將詩解來。”文龍領旨,將身站起,喝叫:“番官,仔細聽著,你的字跡雖然古怪,詩裏機關,怎能瞞人?說什麽天詩難破,你且聽我念來,是也不是麽:
天仙有意下瑤台,枉入深宮大不該。
若把琵琶來別抱,倚門好待美人來。
番官聽得詩已識破,嚇得魂膽俱消,跪在地下,冷汗長流。文龍念破番詩,奏道:“臣啟我主,番人詩中,取意分明,一派輕辱天朝之意,其罪不容誅了。”漢王聞奏,大怒道:“可恨番邦無禮!”喝叫殿上金瓜武士:“把番狗先問典刑,以正辱慢之罪。”一聲旨下,誰敢怠慢?早把番官推出午門。正要處斬,忽見右班中閃出總兵李陵,叫聲:“刀下留人。”一邊跪奏:“臣有下情,冒奏天顏:今將番詩辱慢天朝,乃番王主意,來使不知;況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伏乞我主暫息雷霆,饒恕番官,著他回國,傳知番王,速速進貢來朝,免他辱慢之罪,如敢抗違,隻消我國提一支人馬,將番邦踏為平地。”漢王準奏道:“李卿言之有理,把番官赦免,宣上殿來。”番官先謝皇爺不斬之恩。漢王喝罵:“番狗,若非李卿保爾,焉能留你狗命?今將頭顱寄爾頸上,回番傳諭爾主:若是來朝進貢,一筆勾銷,若再抗違,兩罪並發。”嚇得番官諾諾連聲,退出朝門,飛星回番。
漢王打發番官去後,重賞劉狀元。退朝回了西宮,有昭君接駕。漢王扶起,一旁賜坐,便道:“愛妃,今日朝中出一奇聞:隻因放走毛賊,四處畫形圖影,未曾捉到,哪知此賊逃往外番單於國,惹起禍根,他將人圖拐去,進與番王,番王聽了毛賊的話,打發差官一名,前來進上番詩一首,來難我國君臣,還有美人圖一幅,相貌卻與愛妃一樣。番官麵奏寡人:有人識得番詩,他邦情願來朝進貢;無人識得詩,就要愛妃去和番。”昭君大驚,連忙問說:“朝中文武誰人認識得番詩?”漢王道:“就是狀元劉文龍,字字行行,破得分明。”昭君聽說,恨殺毛賊:“奴和你什麽冤家對頭,把奴人圖帶至番邦?可憐人在天朝,圖落番地,現在奴的人與形影,兩處分離,奴命好苦也!”由不住一陣心酸,淚流滿麵。漢王親將龍袖代昭君拭淚,叫聲:“愛妃,且免愁煩,少不得拿到毛賊,剝皮剔骨,以泄愛妃之氣。”正說間,林後來到西宮,昭君又把人圖的話哭訴一番。林後也是深恨毛賊,又百般安慰昭君,吩咐宮中擺酒,代昭君解悶不表,
且言番官土金渾一路走馬,來得正快,已到雁門關,來叫:“關上兒郎,報與典守將知道,俺乃番邦土金渾回來了,早早開關。”軍士急忙通報總兵。總兵帶領家將來至關頭,就叫:“番狗,你到天朝,怎生饒你回來?”土金渾道:“實不相瞞,天朝卻有能人,破了番詩,要將俺斬首,多虧李將軍救俺性命,望將軍放俺過關。”總兵聽說,罵聲:“番狗,也是我主仁厚,饒你一死,快隨本鎮進關便了。”番官答應,隨著馬後進了雁門關,左右俱有兵卒管押,押著出了雁門關,番官得命,如飛而去,走到大營坐定,心中越想越惱:“可恨漢王,將俺這般淩辱,回國奏知狼主,興兵殺到天朝,不怕漢王不獻昭君。”
吩咐班師回國,三聲大炮,拔了營寨。在路行程非止一日,到了單於本地,便把三千人馬紮在教場,單身去朝狼主。狼主便問天朝一段緣由,土金渾奏道:“天詩已有劉狀元破了,漢王不獻昭君之女,小臣一命幾乎送在中國。還要傳知狼主,若再不進貢天朝,要將我邦國踏成平地呢!”番王聞奏,氣得隻翻白眼。一旁毛延壽跪下,叫聲:“狼主,且休煩惱,狼主不想昭君便罷,如要昭君,隻須差一能臣,統領精兵,殺到天朝,搶關奪寨,不怕漢王不獻出昭君。雖天朝有李氏父子,用兵如虎,我國何足懼哉?”番王聞奏,大喜道:“卿所奏,言之有理,這叫做一不做,二不休。即日就統發大兵,殺到天朝便了。”遂問兩班文武:“哪位卿家前去領兵?”早有番營大將石慶真拜倒在地:“微臣願去領兵,不將天朝昭君取來,進與狼主,誓不回兵。”番王聞奏大喜,賜了三杯禦酒,加封石慶真為征南大將軍,統領十萬人馬,取討昭君。慶真領旨謝恩,退出朝門,即刻到了教場,點了十萬人馬,放了三聲瓜子炮,人馬拔營,辭王別駕,好不威風。一路上中隊催著前隊,後軍緊著前軍。正走之間,來得甚快,已離關不遠,石慶真吩咐紮下營盤。過了一宵,次日統領人馬向雁門關討戰,隻嚇得守關軍士一看番兵勢如潮湧,隻嚇得屁滾尿流。未知為著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彭總兵失機敗陣
李元帥奉旨征番詩曰:
鹿吃山邊草,魚吞水底沙。
休笑江湖客,流落在天涯。
話說雁門關守兵見番兵勢大,因何吃這一驚?其中有個緣故:隻因守將唐總兵生來武藝超群,十分厲害,所以鎮守此關。番人聞他名兒,不敢侵犯雁門。隻因唐總兵失察,一時盤查不緊,放走了毛延壽,逃往外邦,惹起禍根,漢王大怒,即將唐總兵問罪,取斬滿門,換了彭殷鎮守此關,其人武藝平常,遠不及唐爺,所以兵士吃驚。隻得急急報與彭爺:“有番兵抵城討戰。”彭殷又是個妄動的人,也不計較一番,即刻披掛上馬點兵,開關接戰。三聲炮響,帶領三千兒郎,一馬衝出關門,高叫:“無理番奴,擅敢侵犯邊界,今日遇到本鎮,管叫個個斷送殘生。”慶真在馬把來將一看,怎生打扮?但見他:
頭戴銀盔飄烈焰,鬥大紅纓蓋頂門。
素白袍上花千朵,梨花罩甲玉裝成。
護心寶鏡同明月,絲鸞寶帶緊一根。
坐下走陣銀鬃馬,丈八銀槍手內掄。
看畢,喝聲:“來將少催坐馬,快通上名來。”彭殷見敵將問他名字,便把長槍背住咽喉,防人暗算。叫聲:“番狗聽著,俺乃大漢天朝官拜雁門關總兵彭殷是也。本鎮刀下不斬無名之將,爾可通上名來。”慶真道:“某乃單於國王駕前官拜征南大將軍石慶真是也。你這將官,有多大本領,擅敢出關接戰?隻怕你頸上驢頭,就長不穩了。”彭殷大怒,把長槍刺將過來。早有左右先行,就是慶真二子,名叫慶龍、慶虎,一個舉刀,一個舉錘,雙雙齊出接住與彭殷交戰。但見彭殷一槍刺來,好似盤龍蓋頂,慶龍將刀架過,賽比流星,又是慶虎錘到,彭殷急急將槍逼過,慶龍刀來得快,又劈麵來,慌得彭殷一杆槍,左右支持。殺了三十回合,隻殺得渾身汗淋,槍法漸亂,有些抵敵不住。忽被刀傷左臂,叫聲:“不好。”連忙敗下陣來。石氏兄弟放馬追趕,慶真把旗一搖,催動後兵,隻殺得官兵屍山血海。彭殷敗進關去,高扯吊橋,緊閉關門把守。慶真一見二子得勝,就鳴金收兵,報捷番王,擺酒賀功不表。
且言彭殷失機一陣,隻任石家父子在關外罵戰,也不開兵,連忙寫下一道緊急文書,差官馬不停蹄,飛星進京。到了兵部投文,兵部見是緊急軍情,不敢怠慢,即刻轉奏漢王。漢王便問兩班文武道:“今日單於國無故擅進天詩,口出不遜之言,本當即日征討,以正其罪。姑念小邦無知,不興師問罪,他反起大兵來犯邊關,敢傷守將彭殷,誰代孤家統領大兵滅寇?有功之日,定加升賞。”問了幾聲,兩班文武並無人答應回奏。列位,你道是什麽緣故?隻因漢朝太平日久,不動幹戈,所以這些文武懼怕出頭,不敢領差。漢王問了一會,見無人回奏,不覺十分大怒,喝罵兩班文武:“爾等太平之時俱嫌官小祿薄,邊庭有事,不能與孤分憂,要爾等在朝何用?一概罷職,朕的萬裏江山俱不要了!”嚇得文武眾官一個個麵如土色,不敢出聲。隻見右班中閃出老將軍李廣,跪到金階,叫聲:“我主休要發惱,微臣情願領兵滅寇,隻消李陵為前部先鋒,包管殺他片甲不回。”漢王此刻改怒為喜,便道:“老卿家到底是將門之種,可掛征番大元帥之印。”當殿賜了三杯禦酒、兩朵金花,“可到禦教場挑選精兵十萬,戰將百員,任卿調用。”又加封李陵為前部先鋒之職。
李氏叔侄謝恩,退出朝門,到了教場,三聲大炮,李元帥坐了將台,未曾點兵,先施號令,隻等眾將打拱已畢,便道:“諸位將軍及大小三軍聽著,本帥今日奉旨征番,一秉至公,雖親不諱,有功必賞,有罪必誅,爾等各宜聽本帥吩咐。”下麵一齊答應一聲:“哦。”又見李元帥取出十條號令,念道:“點名不到者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私造謠言者斬,冒他人功者斬,臨陣脫逃者斬,私通反寇者斬,解糧違誤者斬,克減軍需者斬,不遵號令者斬。令隻十條,爾等各宜靜聽,休得以身試法。”下麵又答應了一聲:“哦。”拔了一枝令箭,叫聲:“李陵聽令。”李陵答應:“有。”元帥道:“爾可帶領五千人馬,充作前部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俟本帥到關,再行開兵。”李陵接令在手,口稱:“遵令。”上馬統兵先行。
李元帥打發李陵去後,隨即放炮起兵,離了教場,出了帝京。一路上五色旗幡招展,人強馬壯,盔甲鮮明,個個弓上弦,刀上鞘,好不威武。所到之處,自有地方官遠遠相迎,秋毫無犯,軍令森嚴。在路行程非止一日,早到雁門。流星探子,已飛報守將。守將聽見救兵已到,大開關門相迎。先接到李陵先鋒一支人馬,駐紮關中等候。過了幾日,元帥大兵已到,彭殷、李陵一齊出關相迎。迎至帥府坐定,俱向前參見,遞呈手本。彭殷一麵備酒接待李氏叔侄,一麵犒賞三軍。元帥便問彭殷道:“貴鎮與番人戰過幾陣,如何被他殺得大敗,他那裏領兵何人,以後可曾前來討戰否?”彭殷道:“末將隻戰過一陣,被他殺得大敗。他那裏領兵石家父子,十分厲害,是以進京求救。番將也來討戰幾次,末將無奈,高懸免戰牌。”元帥哈哈大笑道:“雁門關乃中國咽喉要地,既知自己本事平常,理宜保守關門,飛本進京,請大兵征剿,不該輕敵致敗。倘一時有失,番邦衝入此關,為禍不小,要爾等何用?”隻嚇得彭殷魂飛魄散。未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李陵敗石家父子
吳鑾差左右先鋒詩曰:
珠淚紛紛滴硯池,含羞忍寫斷腸詩。
自從那日君分手,直到如今懶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