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雙鳳奇緣(16)
字數:715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國十大禁毀小說文庫 !
看畢,向城下大叫一聲:“番軍聽著,大漢天子差了張兵部,前來與爾主帥答話,快快通報。”番軍聽說,不敢怠慢,忙報知婁元帥。元帥聞報,同了番僧上馬,帶領眾將,一馬衝到城下,高叫:“南朝有何話說?”元伯道:“將軍此來,還是專為人圖,不專為人圖,兩事望乞見教。”元伯這一句話,倒問住了元帥。元帥在馬上沉吟不答,回頭便向番僧叫聲:“仙師,本帥若回他單為人圖而來,他隻獻出昭君,便要退兵,隻可惜中原地界,大兵難得到此,若不並取漢室天下,再要想到中原,便費力了,望仙師斟酌回複他的話。”番僧道:“據貧僧捏指算來,漢室氣數未終,江山不應為他人所有,元帥何不將計就計,隻要獻出昭君,歸報狼主,以便班師歸國,若要取漢室天下,隻好待時而動。”婁元帥道:“仙師所論,開我茅塞,如此回他便了。”一馬當先,高叫:“城上張兵部聽著,本帥奉狼主旨意,統兵到此,隻要獻出昭君,並不取漢室寸土,即可退兵,如爾等再要抗拒,本帥即要發兵攻城了。”元伯道:“將軍且請息怒,我等已奏知天子,情願將昭君獻出,一則將軍便要退兵五十裏,以安百姓,二則雁門關以內地方,仍退回中國管轄,依此兩件,即日獻出昭君,進與爾狼主。”婁元帥道:“如果獻出昭君,兩件事俱可相依,如不相信,折箭為誓。你不要用緩兵之計,哄誘本帥,那時翻轉麵皮,不但要人,而且要地了。且問你昭君何時送出?”元伯道:“將軍兵一退下,即刻將昭君親送到營,斷不食言。”婁元帥聽說,便把令旗一展,將兵退至五十裏,紮下營盤等候。元伯見番兵已退,急急催馬下城,到了午門下馬,進朝交旨,回奏:“番人隻要獻出昭君,不要寸土,臣已依允,大兵已退遠了,立候一信。”漢王便問:“張卿,有何妙計?”未知元伯說出什麽計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番人班師歸本國
大封功臣見美人詩曰:
由來好色動幹戈,折將損兵費許多。
此日功成歸故國,琴瑟依舊未調和。
話說元伯見漢王問計,便回奏道:“番人圍城,非為別事,隻因人圖起的禍根,難道我主認真將昭君獻與北番麽?”漢王道:“依卿便怎麽樣呢?”元伯道:“隻消我主傳一道旨意,宮中去擇其相似昭君容貌者,充做昭君,當麵囑咐此女,叫她休要泄漏,待臣送到番營,那邊兵將怎知真假,隻等番兵一退,他自然將侵占地方歸還我主,我主速速點將增兵,把守各處關隘,以防番人,再等他歸國,辨出昭君真假,我國防備甚嚴,也就不怕番人攻打了。”漢王點頭稱善,即刻傳旨。正宮選一年輕女妃來到殿前,朝見漢王,漢王又當麵囑咐一番,命她改了北裝,外賜嬪妃八名,三百兒郎護送,就差張元伯親自送到番營交代。又叫聲:“張卿,到番營交代之時,一則要不失大國之禮,二則叫他將地方侵占過去的交割清楚,三則煩張卿明押暗解護送番人出了雁門關,以免一路官民騷擾,回朝之日,另當升賞。”張元伯謝恩領旨,將假昭君用香輦坐上出朝,元伯上馬,帶了三百禦林軍,護送假昭君出了皇城,一路奔番營而來,且自慢表。
再言漢王打發元伯去後,心才略放,又命李廣添兵五萬,戰將二十員,遠遠隨後,到雁門關鎮守,戴罪立功。鐵鴉關仍命黃崇虎添兵鎮守,戴罪立功。金雀、銀燕二關,著兵部速放能將去鎮守。一聲旨下,李廣等謝恩出朝,急忙點兵選將,各自隨後去奔關隘鎮守。這是番人退出雁門的事情,書中先交代明白。
隻言張元伯將假昭君一路送至五十裏外,到了番營,早有小番報知婁元帥。元帥聞知昭君已到,率領眾將等出迎。元伯也下馬,大喝一聲道:“昭君娘娘既到爾等營中,即是爾等國母,爾等竟不擺香案跪接,大失君臣體統。”慌得婁元帥急命番軍重將香案擺下,率領眾將跪接娘娘,一齊口稱:“願娘娘千歲。”上麵嬪妃一旁代呼平身。婁元帥等站起,請娘娘下輦進營。元帥與眾將一見此女,端莊美貌,不分真假,暗自稱讚道:“好一位美貌娘娘!怪不得狼主為了此女,費了許多錢糧,折了多兵馬,今日方得成功到手,也算天緣配合了。”
不言兵將心內讚賞,且表婁元帥將昭君接進後帳款待,又將張元伯邀至帳內見禮,分賓坐定,也不用茶,即擺酒款待張兵部,又犒賞三百護送兒郎,營中大吹大擂,好不十分熱鬧。席間,張兵部談起奉旨送娘娘出雁門關一事,婁元帥大笑道:“漢王非差大人護送娘娘,是要大人來取回關隘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若要同行,何妨奉陪。”這一席話說得張兵部也哈哈大笑,隻等席終,把兵部留在營中,過宿一宵。次日,元帥傳令大小三軍,吩咐放炮起行。一聲令下,那些兵將好不歡天喜地,正是:
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回。
番兵在路歸心似箭,巴不得兼程而進,渡過黃河,仍將戰船交代張元伯清點;過了幾處關隘,俱撤回守將,仍將地方退還中國。非止一日,早到雁門關,婁元帥紮住營盤,便對張元伯道:“所有我國占過關隘,請大人查清冊籍,不勞遠送了。”元伯道:“我告辭娘娘,好複旨去的。”說罷走到昭君麵前,叫聲:“娘娘,一路須要保重,不必悲傷,臣是要回去了。”假昭君故意掩淚哭了幾聲道:“漢王好狠心人也,你回朝代我上複漢王,叫他今生休想哀家見麵了。”說罷,哀哀啼哭。元伯假意安慰一番,便道:“老臣就此告別娘娘了。”說罷退出。婁元帥也將雁門交代明白,率領大隊人馬,放炮出關。元伯送至關外,看見番兵去遠,回關將關門緊閉。住了幾日,方見李廣領了人馬到關,元伯又交代清楚,告別李元帥,帶了隨身家將,回京複旨去了。這裏李元帥重整關隘,修理城垣,添兵防守不表。
且言婁元帥自得昭君,建了大功,一路歸國,心中好不興頭,帶領大隊番兵,離了雁門關,一直奔番邦而來。路上並無耽擱,早到番邦,將大兵紮在城外,便同番僧隨著假昭君先進城來。番僧在館驛住下,婁元帥來到午門,正值番王未曾退朝。有黃門官奏道:“今有征南婁大元帥,取得昭君,奏凱回朝,現在午門候旨,請旨定奪。”番王聞奏大喜,召進婁元帥,俯伏金階,先呈上功勞簿,番王取上,一一看過。又問:“聖僧與昭君今在哪裏?”婁元帥道:“聖僧在館驛暫住。昭君現在民房暫住,候旨定奪。”番王道:“聖僧不敢令其朝見,可命衛丞相代朕恭請在伏龍寺居住,容日朕再詣寺謁見。”一聲旨下,衛相領旨而去。番王又道:“難為婁卿與眾將等費盡心機,取得昭君回國,功勞甚大,卿等聽朕加封:今封丞相婁裏受為哈番一等伯,外賜黃金五百兩、珍珠二粒、貂皮四張、團龍馬褂一件。吳鑾今已將功折罪,仍加封提督,並石慶真不避矢石,征戰有功,封為兵部尚書,長子慶龍,封為左驤騎大將軍。次子慶虎,封為右驤騎大將軍,土金渾封為左營都督,哈虎封為右營都督,孫雲封為中營都督,陣亡將士雅裏托、甘奇等,俱照原職加封三級,蔭一子世職,入功臣廟,配享春秋二祭,以下有功將士,俱給錢糧三月,免差一年,陣亡將士,著有司優恤其家。”
加封已畢,婁元帥等謝恩,站過一旁。番王又叫聲:“毛卿聽旨。”毛延壽出班俯伏。番王道:“卿舉薦將帥有功,加升三級,外賜黃金百兩、貂皮二張,以酬卿勞。”延壽謝恩退下。番王對著眾文武道:“孤為昭君,費盡許多心機,今日才能到手,可以晚年娛樂心情也。”旨下:“召王昭君進見孤王。”婁元帥領旨,不敢怠慢,如飛將昭君召進午門,八個宮娥扶到金鑾,嫋娜身材,慢慢走到殿上,可笑一個如饑如渴的番王,眼巴巴朝下細看昭君。未知可曾看出破綻,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對圖畫假美露破綻
指真形延壽進佞言詩曰:
常言好事多磨折,歡喜十分又變憂。
花樣情形成幻影,非關容貌不風流。
話說番王日夜思想昭君,今見昭君來到殿上,身子已酥了半邊,把一雙餓饞眼巴巴望著下麵,見她輕移蓮步上來,此刻也辨不出昭君真假,細細把昭君定睛一看,但見她:
一頂珠冠翠滿頭,雙飄雉尾掛紅袍。
八寶宮裝穿身上,鳳翅羅袖是綾綢。
步步蓮花踏地下,不滿三寸鳳勾頭。
粉臉好比瓜子樣,淡掃蛾眉襯杏眸。
桃腮兩頰紅如許,小口一點用脂揉。
雖無昭君真麵目,身材卻也頗風流。
番王看畢,隻見昭君走到殿上,輕攏鳳袖,口露歌喉,叫聲:“狼主在上,漢女昭君願我主千歲。”番王聽得這一聲稱呼,心中已十分大喜,又見她拜倒金階,連叫:“美人平身,抬起頭來。”假昭君領旨,口呼千千歲,把頭抬起。番王伏在桌案上麵,近前再把她細細一看,口內不言,心下暗想:“孤看此女,雖也有幾分容貌,不比人圖上畫的昭君,生得十分絕色,筆難描畫,世上難尋,若論此女的容貌,就是昭君,也不稀罕了,且將毛卿一問便知。”叫聲:“毛卿何在?”延壽出班俯伏道:“臣在此伺候。”番王指著下麵假昭君問道:“毛卿,你的畫圖獻的昭君,不亞仙女下凡,如何此女不似人圖模樣?卿且細細看來,明白回奏。”
延壽領旨,下來細細把假昭君一看,大吃一驚道:“果不是王氏昭君,被漢君臣掉了包也。”暗叫一聲道:“漢王,你將假昭君搪塞,不過要退番兵,權救燃眉之急,你隻哄得北地君臣,怎哄得俺毛延壽?難道你不把真昭君獻出,就罷了不成!隻消俺舌尖兒動動,漢王呀,叫你的愁帽子又戴將起來呢!且住,漢王無故殺俺滿門,俺與他有血海之仇,怎麽不報?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待俺用激將計激惱番王便了。”想定主意,回奏番王道:“據臣細看,此女不是昭君,分明漢王不舍昭君,故將假的欺哄我主,我主可將假的鎖禁冷宮,再提大兵到天朝去,定要漢王獻出真昭君,方成國體,我主若是依樣葫蘆,未免貽笑他國。”番王聞奏,好似火上添油,由不得心頭火起,吩咐:“將假昭君並八個妃女,鎖禁冷宮,三百護軍,一概坑殺。”一聲旨下,早已見殿前武士領旨行事去了。
番王在殿上怒猶未息,喝罵丞相婁裏受:“汝來欺哄寡人,分明侮君慢功,該當何罪!”嚇得婁相魂不附體,俯伏金階,不敢分辯,隻是叩頭,連稱:“臣該萬死!”番王在殿上,越想越惱,喝叫兩旁武士:“將婁裏受推出午門斬首。”一聲旨下,武士近前,把婁相剝去冠帶,正要推出午門典刑,嚇得兩旁文武俱皆失色。毛相在旁,暗想:“不好了,這是我舉薦不力,何能不出班保本?”連忙高叫:“刀下留人。”一麵跪下保本道:“啟我主,婁相雖因不辨昭君真假,擅自退兵,難免失察之罪,總是南蠻哄誘,一時失錯,還望我主格外開恩。”番王聞奏,冷笑幾聲道:“孤因吳鑾出兵不力,是以革去元帥,蒙卿舉薦婁裏受以重任,掛帥征南,應當不負孤之所托,取得昭君回來,理應敘功升賞,今都是一派瞞天巧計,欺君冒功,罪不在赦,卿也是舉薦不力,難保自身無罪,還要代他保本麽?”這一席話,說得毛延壽無言回答,滿麵通紅,不敢再奏,諾諾連聲退下。兩班文武見番王不準延壽的保,大家嚇得麵麵相覷,又撇不過同朝情分,隻得一齊跪下,代婁相保本,惱得番王十分大怒,把龍案一拍道:“若再有人代婁裏受保本者,一並問斬。”一聲令下,嚇得眾文武麵如土色,大家沒趣,站起分立兩旁。可憐婁丞相無辜加罪,可有一比,好似那:
燈盡五更剛入夢,誰來添火送油人。
午門外到了一個救星,乃是衛律,領了番王旨意,迎請番僧到伏龍寺供養,口宣聖諭,不敢當仙師朝見,容日番王到寺親來謁見。到了寺中,自有寺內眾僧款待。衛律告別,要去複旨,番僧叫聲:“且慢,貧僧到午門,要救一根擎天玉樁,不得不同你走一遭也。”衛律便問:“仙師,是哪一個?”番僧道:“到彼自知,不必下問。”衛律道:“仙師用法駕去,還是坐騎去?”番僧道:“走走好。”衛律也不敢坐騎,隻得陪著同行。到了午門,一見婁相正要典刑,大吃一驚,問其緣故,才知為假昭君問罪。衛律便問:“滿朝文武,難道無人保本麽?”黃門官代答道:“誰不保本?無奈王爺不準,一定要斬。”衛律暗讚仙師真神人也。番僧便叫:“刀下留人!衛相可前去通報爾主,說貧僧要見。”衛律答應,進了午門,俯伏金階,先繳過旨意,便說:“聖僧現在午門,要見我主,請旨定奪。”
番王聞奏,慌得下了龍床,率領文武親自出迎,將番僧迎到殿上見禮,分賓主殿兩旁擺對坐坐定。番王又命眾文武拜見聖僧已畢,便道:“多蒙仙師法駕惠臨,大施佛力,以助我國成功,孤之幸也!孤還未曾到寺進謁仙師,反勞仙師大駕,孤心何安!”番僧道:“承蒙王爺獎諭,貧僧羞愧之至,隻是勞而無功,王爺理應問罪,何敢稱功。”番王連說不敢。番僧道:“我主不可重女色而殺一大將,但緣分有遲有速,何可勉強得來?今日取得昭君是假的,被他一時哄誘,非主帥之過,雖貧僧捏算有準,尚且顛倒陰陽,還望我主看貧僧薄麵,赦了婁相之罪,令提一支人馬,戴罪立功,包在貧僧身上,定有真昭君與王爺會麵便了。貧僧有偈語四句,奉贈王爺。”番王聽了,連稱請教。番僧道:
意外姻緣容易得,調和琴瑟最難求。
洋洋白水皆天定,空惹想思一段愁。
說畢,番王求問詩意,番僧道:“天機不可泄漏,日後便知,我主可赦婁相之罪罷。”未知肯與不肯,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二犯雁門驚魂膽
一紙戰書逼美人詩曰:
奪人玩好理非宜,逞己英雄事亦奇。
隻為輕車就熟地,不談事理便相欺。
話說番王見聖僧討情,不好推卻,隻得旨下赦轉婁丞相,還了他冠帶進朝,先謝聖僧,後謝狼主不斬之恩,站立一旁。番王便吩咐安排素宴,就在殿上款待聖僧。席間,問起出兵之事,番僧道:“兵貴神速,明日就是黃道良辰,便可出兵。”番王道:“此去兵抵中國,不但要人,還想得地,聖僧代孤算一算,不知可有此福分否?”番僧聽說,笑而不答。番王連問幾聲,番僧道:“王爺不必癡心,大兵此去,不勞進雁門關,自有真昭君來到番邦了。”番王也是將信將疑,不好下問,隻願得了昭君,也就心滿意足了,那得地的話,不過是額外要求。又叫聲:“仙師,此一番出兵,不勞仙師遠涉風塵,隻專責婁卿一人,戴罪立功。”番僧道:“貧僧發心既來幫助王爺,焉敢辭勞不去?也要去戴罪立功呢。”番王道:“聖僧言重了,隻是屢勞仙駕,孤心何安!”番僧道:“貧僧與王爺有緣,理當效勞。”說罷,番王陪著番僧,吃過素宴。撤去,番僧便請番王高登大寶點將,以便明日五鼓好起兵動身。番王道:“仙師在此,孤怎敢擅居上座?”番僧道:“朝儀不可失,王爺不必過謙,請登大寶便了。”番王道:“仙師吩咐,孤王得罪了。”
說罷站起,居了正位,番僧坐列案旁。番王叫聲:“婁卿聽旨。”婁裏受俯伏金階道:“臣在此伺候。”番王道:“卿可戴罪立功,仍同仙師領了眾將,帶二十萬大兵前去,直犯雁門,有了昭君,方可退兵。仍將人圖帶去對驗,再不可大意,以誤國家大事,取罪未便。”說罷,便命內監入宮,取原人圖出來,交與婁相。婁相接過人圖,謝恩退立一旁。番王命內侍撤金蓮寶炬,送聖僧到寺。番僧告別番王出朝,回他伏龍寺安歇。番王退朝,文武各散。
一宿已過,次日五鼓,婁元帥下了教場,先點過二十萬精兵,又點哈虎為前部先鋒:“帶兵一萬先抵雁門,候本帥大隊到了開兵。”哈虎領令而去。仍點吳鑾、土金渾、孫雲、石慶真、慶龍、慶虎等,隨軍聽用,忙打發差官到伏龍寺恭請聖僧,一同起馬。不多時,番僧已到教場,婁元帥率領眾將迎接,即時祭旗放炮,上馬起兵,離了教場,也不用辭王別駕,一直出了番城。一路上旌旗浩蕩,馬壯人強,又奔雁門關而來。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