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美人書(9)
字數:1083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國十大禁毀小說文庫 !
予從堂兄虎茵,以建寧刺史任滿而歸。贈予以白鳥一對,出自嶺南,皎素如雪,宿必交頸,予甚愛之,而呼以雪兒。花邊月底,亦予閑中一雅伴也。漫綴俚言四首,非謂文墨,聊以誌其堪愛之意焉。
其一
禽譜無情不為傳,一雙忽向畫欄翩。
嬌音隻合臨窗喚,素影偏宜伴月眠。
嶺外蠻花應怨別,吳中繡羽莫爭妍。
性馴最解紅閨意,鼓翼迎人似乞憐。
其二
猜作鴛鴦色又非,徘徊雙影卻依依。
繞簾疑是梨花褪,舞月難分皓魄輝。
似憶故鄉頻對語,為憐弱羽隻同飛。
荔枝香冷叢蘭遠,惆悵春風夢不歸。
其三
羽衣如雪惜無名,幸到吳中錦繡城。
紫燕莫叫嗔比翼,黃鸝豈許妒和鳴。
難從雲母屏前索,合入鴛鴦譜上爭。
描向紅縑重擱筆,徊翔豈盡態輕盈。
其四
交頸情深隻自知,淩風輕喚並差池。
為誇玉影宜清潔,豈逐文鴛鬥陸離。
香魄似從庾嶺化,雲容添助繡閨奇。
殷勤倩作閑中伴,應賜佳名喚雪兒。
穎生亦擬賦詩,及見琰作,歎息曰:“好句被卿說盡矣。”
琰嚐曉妝初畢,思得名花插綴。忽見穎生手擎海棠一枝,含笑而來,即為琰簪在鬢旁曰:“儂愛卿,所以知卿所愛,然不過以此點綴綠雲。海棠雖豔,豈能解語?而伯虎乃謂‘不如花窈窕’,誠謬談也。”
琰笑曰:“珍贈已出至情,謬譽豈能無愧。第有此名花而無佳句,君若賜以珠玉,妾當圖報瓊瑤。”穎生立賦一絕雲:
壓倒群葩迥出塵,檀心紅影露芳春。
隻須一笑能傾國,豈羨昭陽殿裏人。
琰複笑曰:“妾實薄柳陋質,豈敢妄擬名葩。諷君佳詠,唯有感愧而已。”
又一日,有以鶴饋穎生者,屬琰賦之,琰乃吟曰:
試舞消閑夢,長鳴惜羽衣。
暫為池畔物,終向九霄飛。
穎生亦大笑曰:“卿豈為海棠代贈耶!”
琰極好詩,每得一題,雖凝思竟日不倦,必至工麗而後已。穎生敏於作文,而詩頗平淡。故每有所作,屬琰裁削。
因以琰性愛花,即於宅後開築小圃,到處訪尋名種,不惜重價購求。而春風桃杏,秋日芙蓉,豔緋嬌白,相繼不絕。
琰若稍有悶色,穎生多方解慰,以博其歡。穎生每於夜靜讀書,琰必親自在旁,焚香煎茗,雖極冱寒,相候同睡。所以芙蓉帳內,每多調笑之娛;而玉鏡台前,曾無反目之怨。
其年秋試赴省,偶值居亭沈氏,有女碧桃,豔麗能文,笄年未嫁,穎生乃以六十金聘娶為妾。既而下第將歸,惟恐到家,琰或妒忌不容,心下反覺躊躇自悔,乃遣人先以詩寄琰曰:
空將裘馬逐輕塵,仍作金陵下第人。
誤入桃源今已悔,歸心唯憶故園春。
琰得詩笑曰:“細觀詩意,薄幸郎已娶妾矣。唯慮不容,故先以詩探我,我自佯作妒意以戲之。”即日遣人亦報以一絕雲:
點額歸來無限羞,還將閑緒覓風流。
妾今無麵重相見,不若金陵且暫留。
穎生看畢,麵有憂色。碧桃揣知其意,乃謂穎生曰:“妾觀君自數日以來,時刻谘嗟,憂現於容,豈謂功名未遂,抑別有他故耶!”穎生遂以實告。
碧桃曰:“君且勿為迢慮,妾到家自能婉轉侍奉,娘或妒嫉,亦何難曲意下之。”穎生喜曰:“卿能如此,我複何憂。”
無何抵蘇,穎生先入門,琰笑迎曰:“人言君在白下,已贅入麗人家,何不在彼同歡,而亦歸耶?”穎生曰:“偶為媒氏所誤,心殊悵悔,唯望賢卿有以恕之耳。”是夕,琰先進房,疾呼侍女扃扉。
而穎生、碧桃立於門外,候至更闌,始見一鬟啟扉而出,手持筆硯,笑向生、桃曰:“娘特傳命,欲令郎與新娘各賦一詩,若能中式,即許進房。”遂以題目分授曰:“郎是‘粉蝶偷花’,新娘是‘灞橋柳色’。”於是生先桃繼,各賦絕句一章曰:
上《粉蝶偷花》穎生
玉剪迎風舞影徐,為尋花信日遽遽。
小桃縱有嬌紅色,一采芳蘭笑不如。
上《灞橋柳色》碧桃
銷魂總贈別離悲,移到江南為阿誰。
若得東風抬舉力,抽絲永擬掛恩暉。
小鬟將詩進房,琰朗詠一過,欣然笑曰:“詩意妙絕,尚可恕也。”疾呼啟戶,親自秉燭而迎。
穎生跨進門垠,不覺雙膝跪下。而碧桃亦跪於足後,琰雙手扶起曰:“聊相戲耳,何作此態,況以閨中寂寞,得一雅伴相與,嘲風弄月,足為以娛,予豈妒婦哉!頃已命婢暖酒作賀,無相疑也。”遂斟酒勸進數爵,琰複笑曰:“試看三星在隅,銅壺中漏聲將半矣!速整鴛被,毋虛良夜。”
穎生堅執不從,琰複低聲笑曰:“舊人豈比新歡,子何謬遜。”生亦低低答曰:“新娶不如遠歸,是以不勝戀戀耳。”遂同琰榻,而綢繆徹曙,絕無醋意。
琰有表妹張氏、鄭氏者,性俱妒悍。嚐以吉席會飲,張氏密謂琰曰:“姊與蘇郎結縭未幾,何乃絕無主意,即許娶妾。殊不知娶妾之後,其害有不可勝言者。蓋男子之心,恒慕新而厭舊。彼即容色不如我,猶有可虞。而況我長彼少,既膺新進之寵,複挾窈窕之姿,是我之恩日疏,而彼之恩日密矣!矧我以一人耳目,豈能時刻防閑,在彼兩意相投,何難欺弄。必致偷歡月下,調笑風前,是我之情日去,而彼之情日專矣!甚且彼或生子,必倚胤嗣以為重,而飲食之美與我相若也,衣服之麗與我相敵也。我負虛名,彼專恩好。是我之愛日衰,而彼之愛日篤矣!姊之聰明遠勝於我,何乃計不出此,若不早圖,噬臍何及!”
琰笑謝曰:“謹謝妹,姊與蘇郎,恩愛至深。雖置一妾,決不負我。”
張氏喟然曰:“有是哉,姊之不智也。夫以夫婦之情,其始誰無恩愛。至以婢妾讒間,而反目於室者,比比然矣。姊乃恃此而不恐,設或相負,將若之何?”
鄭氏亦說琰曰:“吾聞貌言華也,正言實也,甘言疾也,苦言藥也。今張妹以正言進姊,姊之藥也。若不早慮,必有後憂。獨不誦‘寵移新愛奪,淚落故情留’之句乎?”
戚屬中有沈媛者,亦從容諷琰曰:“非是妾輩,樂居嫉妒之名。而防微杜漸,決宜預計。蓋希寵進讒,巧婦之舌;因新疏舊,男子之心。故往往恩深於未娶妾之先,而情乖於既娶妾之後。其始也,雖極抗拒不容,訂誓款款,尚難保其情無變更,至老不娶。及至娶矣,雖極嚴聲厲色,防範甚密,猶未免有寵奪恩移之慮。故飲食不容共桌,同寢不許竟夕。任愛婢以為心腹,謹門戶以絕暗偷。夫豈樂於用心哉,特防患於未然耳!今吾姨乃待以姊妹之情,任其專房之寵,是何異太阿倒授,而綠衣黃裏之詠,必難免矣!然不唯是也,甫至金陵即置一妾,將來再往應試,保不致繼碧桃而更娶者乎!此卓文君之白頭詠,不得不作;而蘇若蘭之回文錦,不得不織也。辱居至愛,輒敢正言,唯姨念之。”
琰皆不聽,乃反趙夫人之意,而戲作一詞,以付碧桃曰:
莫要心懷嫉妒,妻與妾休分爾我。譬如一塊泥,塑出人兩個,哪裏論情深情淺。總之不在爾,即在我。我若情濃爾亦歡。爾若恩深我豈醋。再將泥打碎,調和塑一個你,捏一個我,雖則別形軀,心腸總一副。郎索歡時,爾也可,我也可,我隻帶挈你,任你念著我。
恩愛和同,方是個不淫不妒的賢哲婦。
碧桃感歎不已,亦賦五言古體為謝曰:
梁燕欣有托,涸鱗羨在池。
美哉千尺鬆,女蘿附其枝。
唯茲賢與德,允作閨媛師。
得托衾帳惠,隻憐庸陋姿。
報德良有口,感恩心自知。
永宜福履綏,為歌樛木詩。
無何,穎生又當秋試,臨行之日,琰賦詩為送曰:
秋風江上正槐黃,為唱驪歌一送郎。
雲路已通鵬舉翩,月輪有意桂輸香。
才高自合朱衣點,名重應從紫禁揚。
今夜蘭橈何處泊,莫將離別怨淒涼。
碧桃詩曰:
直上青雲在此行,芙蓉夾岸曉江清。
風毛共羨承先澤,虎榜誰言屬老成。
二水遙從帆影合,六街應驟馬蹄輕。
須知溫飽非君誌,豈止文章重一生。
穎生臨別,琰複握手叮嚀曰:“君已三冬足用,奚患功名不遂。唯是桃葉之下,慎勿再致淹留。”
穎生笑曰:“一之為甚,其可再乎!但渠臨蓐在邇,卿宜善視之。”遂於是早與社友黃洵,買舟偕往。及試後,仍又下第。
穎生自以久負盛名,而屢試坎坷,心殊怏怏,將欲束裝。忽見蒼頭以琰手書帶至,拆而視之,其書雲:
一別兼旬,相思若歲,猶幸碧梧未老,紅藕餘香。雖則冷澹秋容,不廢臨風笑語。而嬋娟三五,正子文戰時也。想已藻奪煙雲,詞流三峽,錦標在望,鶚薦堪期。妾心縷縷,時逐夢中,繞遍鳳凰山下月矣!茲於既望之夕,妹已獲舉一男。雖非天上麒麟,試啼已知英物,專使報喜,用慰幽懷。並候捷音,以舒遐矚。
穎生看畢,撫髀而歎曰:“豈所謂下第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耶!”即與黃洵相約同歸。
自此穎生誌益磊落,日與二姝分題課詠。凡遇牢騷不平之氣,靡不托之於詩。
撚指間,其子已年六歲。即延黃洵為西席,名曰小眉。其年秋試,穎生複遭擯斥。及檢落卷,頭場、二場,具已批取中式,唯第三策中錯寫二字,不覺捧卷號泣,鬱鬱成病,至家三日而殂。琰與碧桃守喪成服,哀毀骨立,為辭以哭之曰:
嗟嗟夫子兮工文章,睥睨一世兮孰可方。
故為偃蹇兮誌不就,歲在龍蛇兮竟夭亡!
壽不及回兮天茫茫,想音容兮空軒昂。
招爾魂兮奠一觴,猿啼鶴唳兮淒我腸。
魂歸來兮何處?徒掩淚兮彷徨!
穎生歿時,年甫三十一歲,故雲壽不及回。碧桃亦挽以絕句二章曰:
縱橫詩酒十餘年,文似相如氣浩然。
未得成名身便死,令人不敢怨旻天。
其二
菊老桐枯值暮秋,人間夜室兩悠悠。
最憐野鳥知人意,也向西風叫不休。
一夕疏雨敲窗,淒風剪竹,琰與碧桃挑燈對坐,含泣而言曰:“蘇郎既歿,猶幸爾我相依。但守製存孤,我宜盡節,爾雖有子,豈可耽誤青年!所慮爾去之後,使我益增淒楚矣!是以輾轉思維,莫知為計。未卜子心,可能與我相依為命否?”
碧桃掩麵唏噓,垂淚而對曰:“妾雖側室之微,頗知事夫之義。況蒙垂恩抬舉,沒齒難忘,而效節終身,妾之分也。若以郎死而棄孤再嫁,是乃禽獸不如,豈複有人心者乎!”琰拭淚而撫其背曰:“我固知汝無異心也。”
又一日,延僧超薦,啟建水陸道場。將至亭午,琰與碧桃步出中堂禮佛,而為黃洵竊見。
洵乃短行少年也,向慕二姝之美。至是始獲窺視,果是傾城絕色。驚喜欲狂,將謂寡居可以情誘。每遇婢婦,必為延佇,殷勤細問起居。婢婦怪而告琰,琰曰:“孤寡之家,嫌疑須避,今後汝等出入,切勿可再與交語也。”
又一夕,琰令小眉讀書,小眉隨口而誦曰:“兩主獨居,鬱鬱不樂。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琰驚問曰:“是誰教汝誦此數語?”曰:“先生口授也。”琰大怒曰:“我以蘇郎同社至交,故爾留居西席。豈知輕薄無禮,狂妄若此。明日即須遣行,另圖外傅。”
碧桃曰:“且姑含忍,以俟新歲,更延老成之士可也。”琰遂寢止。
碧桃嚐為小眉製一團扇,屬琰寫畫於上,琰乃仿雲林筆意,寫作片石孤鬆,並題五言絕句曰:
淩寒鬆不改,終古石難搖。
若識臨毫意,清風撲麵飄。
畫旁猶空半截白麵,黃洵思欲挑動二姝,乃戲題一絕雲:
鬆色青青似翠裙,一拳美石更含情。
何緣得化為團扇,傳人佳人手內擎。
後書有“情癡黃洵漫題”,寫得字字蒼勁,勢欲淩霞。小眉喜極,即時持進以示二母。
琰不勝憤怒曰:“無恥狂生,輒敢以淫詞相誘,豈謂我二人無玉潔冰清之操耶!”
遂將修金算足,當晚遣婢持告黃生曰:“家主母治家凜肅,亂言邪語,不入於耳。豈謂先生空事詩書,言非禮義,誠於孀居不便,請從此辭!”黃生洵自覺羞慚,遂攜書笈怏怏而去。
嗟乎!琰之不妒,既已度越尋常。閨媛而凜矢幽潔,逐黃洵而不留,其貞白之操,又豈易覯者哉!
其後小眉年甫弱冠,即以文章顯名於世,豈非琰之慈教所致!故至今蘇人談及賢德之婦,必曰王琰雲。
卷十
謝彩
引
煙水散人曰:今之論美人者,但取其情之麗,事之豔而已。而不知欺花奪月之姿,自有遺世淩雲之想。故瑤圃仙妃,偶染凡心而下謫;蘭閨玉媛,必全淨體以遐飛。在秦則有弄珠乘鸞,在漢則有雲姬屍解,在唐則有蕭玉梅之飛升、宋春英之卻偶。傳記所載,班班可考,其非謬誕可知也。
蓋均為女子,而彼則咳唾珠璣,心腸錦繡,自非丹書案畔,吹落步虛之聲,安得碧玉樓中,秀奪飛瓊之貌。是以西施既傾吳國,而五湖一棹,竟飛雲而逝,至今浣紗石上,響屟廊邊,使人睹遺跡而戀戀也。
予又嚐讀長恨歌及陳鴻所作外史,楊玉環既罹馬嵬之難,而上皇思之不置,而托術士,覓扣仙扃,親謁玉妃於海山瑤闕,得鈿合、金釵以為報。始知美人之生,必非凡質;而美人之去,仍返丹丘,非臆說也。
吾郡有謝五雲者,秉姿靈秀,托想幽玄,遵有飧霞仙去之跡。惜乎未及百年,而世無知者;予雖聞其事,而未詳端末;考之郡誌,則郡誌不載;訊諸故老,則故老失傳。嗟乎,豈徒付之源水落花,雪鴻爪指而已耶!
忽有以殘編求售者,予檢閱其內,則有載及謝姬遺事,僅五葉,共得詩十有五章。予遂有所據,而為點次成傳。
或曰:“仙史下謫,方為美人,信如子說矣!但既有仙都羽化之靈姿,何必諧風塵伉儷之俗偶!而謝姬所配丁生,不能如蕭史共騎彩鳳,則又何也?”予曰:“不然,天上既無不識字之神仙,人間安有不配偶之美女。而況身無靈骨,豈得高翔;夙業未完,必須償滿。此天台失路,劉晨赴七載之盟;藍橋搗藥,裴航得玉杵之合。子又何疑於五雲耶?”集謝彩為第十。
謝彩者,字五雲,秀州謝彬吾之女也。彬吾年四十而無子,乃與妻朱氏往禱於曹王廟。暮歸,而朱氏夢一神人,授以白兔,柔潔如雪,兔旁漸有五色雲起,冉冉四合,竟圍繞於朱氏之懷,遂覺而有娠。及臨產之夕,雲霞拂戶,香氣氤氳,直至昧爽,方聞啼響。
無何,彩年十歲,教之書,即能書,教之弈,即善弈。隨所指授,靡不工巧。
忽有化齋老嫗,見而驚歎曰:“此子乃璿妃之第三女,何忽謫凡耶?”彩亦顧嫗而笑。彬吾將欲延而問之,旋失老嫗所在,因以問彩,彩曰:“此乃東海姚姥也。”
其後彩年十四,柔肌纖質,不勝綺羅,而妖冶之態,使見者驚訝失色,以為神人。
時有呂生者,父為顯僚,佳公子也。聞彩之美,擬欲納為繼室。彬吾意將許之,而彩堅執不從。
朱氏力勸曰:“呂郎貴顯,既已甲於一郡,矧又名士風流,不失為郗家書婿。汝乃執迷不允,何也?”
彩對曰:“兒雖女子,非貪赫赫之勢,而深厭夫室家之情欲也。蓋赤城霞起,原縈出俗之心;青鳥音來,即促淩虛之躅。而況斑衣缺舞,難以暌違;梅實未三,豈堪宜室。願憐鄙誌,請免慈懷。”
朱氏曰:“兒雖秉誌幽芳,亦須體憐白發,從來無不嫁之女子,亦未聞凡質可以成仙。汝何習荒唐之謬說,而棄父母之恩命乎!”
彩曰:“兒蒙撫鞠,豈敢忘恩,但母亦未知幾之素心也。兒蓋從玉女彈力氣礅、受八素訣。行將築室空山,而以文杏為梁,雲母為幄,規連珠樹,矩泄瑤泉。然後取瓊籍萬卷,熏以龍腦,襲以法錦,碧珧截硯,琉璃貯匣,兒乃消遙徙倚於其間。則又抑擲雲輪,手攜霄轡,守胎靈而思錄氣,逐毛女而追飛猿。渴飲瓊漿,饑餐碩果,鶴司丹灶,兔搗玄霜,不亦仙居之逸趣,物外之幽娛,又何羨乎人間夫婦之情乎!雖然宿緣未了,春債應償,尚須遲之數載間也。雖欲曲從恩命,其如天曹姻薄,未曾注定何!”
朱氏雖嗤其妄,不能強抑而止。
彩嚐擬《仙遊詩》十絕,備附於左,其一雲:
足底雲輪指上蓮,幻蹤偶爾寄風煙。
晚來歸就壺中臥,誰識壺中更有天。
其二
十二峰頭嵐氣青,霓裳搖曳佩丁丁。
葫蘆收括乾坤物,雲雨風雷日月星。
其三
結個幽廬在石尖,懸崖瀑布掛珠簾。
誰人識得仙家意,八卦爐中火自添。
其四
麻姑七日下經家,長爪翻思背可爬。
一念才萌姑已悉,銀鞭忽自暗中撾。
其五
霧幌霞屏接紫虛,為緣修道好樓居。
近逢七七時經過,傳得瑤池寶篆書。
其六
源水桃花曆亂開,神仙有窟在天台。
若非流出胡麻引,劉阮哪能入洞來。
其七
自吸流霞上碧霄,海山萬裏任逍遙。
青鳥遣為傳信使,白雲收在擔頭挑。
其八
香風吹下蕊珠宮,路遇巴園對弈翁。
笑問先生何處去,楸枰移在玉蓮峰。
其九
千年靈芝似野蔬,萬餘年鶴豢如鵝。
洞門不閉丹爐靜,唯有鬆花繞澗多。
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