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字數:140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東周列國誌 !
    中國古典小說,從先秦文言“殘從小語”到明清白話章回長篇,數千年間得到長足的發展。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文學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麵,再現了中國曆史的演變,成為人們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形式。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以其無可比擬的通俗性、可讀性的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東周列國誌》是這萬紫千紅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東周列國誌》是一部章回體的長篇曆史小說,是除《三國演義》以外流傳最廣、影響較大的曆史演義類小說。關於它的成書年代和著作者,據史料記載,遠在元代的時候,就有一些關於“列國”故事的平話本。到明嘉靖隆慶時代,餘劭魚編輯了平話《列國誌》,以武王伐紂的故事開篇,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後來是明末馮夢龍(字猶尤,即墨憨氏)在此基礎上,加以改編,對餘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根據史書作了訂正,藝術上也有明顯的提高,改名為《新列國誌》,共108回。現在流傳的《東周列國誌》版本,則是清人(清乾隆年間)蔡元放(名界,號七都夢夫、野雲主人)對《新列國誌》進行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注釋,改名而成。
    《東周列國誌》從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寫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止,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曆史,內容相當豐富複雜。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基本人物、基本史實,隻作了少量虛構,正如原書“序”中所說:“《東周列國》一書,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將分散的曆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成為一部完整的曆史演義。
    《東周列國誌》謀篇布局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複雜,但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整個曆史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且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關係,分析得條分縷析。小說故事性極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全書的一部分。故事描述娓娓動聽,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語言通俗簡潔流暢。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全在字裏行間,一一顯露。這是作者編寫此書的用意,也是他們對後人的貢獻。
    《東周列國誌》與其他史書一樣,以國家的興亡成敗為主題,致力探討氣運盛衰、人事成敗之間轉化變遷的因果關係。作者通過人物命運的沉浮,形象地告訴人們,能否注重道義,任用賢能是判斷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依據。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義是對天意的闡發,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舉,民心亡,其政息。這種人本主義的觀點,是有進步意義的。
    為了適應廣大讀者的閱讀鑒賞要求,充分發掘利用祖國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我們特意編印了《東周列國誌》繡像本,企盼它能使中國古典小說繡像插圖本煥發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