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寶藏裏隱藏著什麽——藏寶之謎(5)

字數:652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世界未解之謎(全集) !
    而且,牧羊人克萊蒙的傳說看來是真實可靠的。因為,據住在離夏朗德附近4公裏(這與克萊蒙的說法是相吻合的)處的巴羅尼埃小村裏的維爾納太太說:“50年前,我父親對我講,山洞裏有一條可以通到山岡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裏看見過一座很高的大廳,像教堂一樣,四周有一百個凳子。這個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可以通達夏朗德城的楠特伊。”維爾納太太所講的這些與克萊蒙所看到的一切都驚人地相似,但奇怪的是維爾納太太從未聽說過克萊蒙的傳說。這也許表明,已經不隻一個人進入過這條地下通道。另外,據當地傳說,聖索弗爾修道院當年曾築有一條20公裏長的地下通道,可以直達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昴—瓦萊修道院。因此,如果這個神秘的地下通道網確實像牧羊人克萊蒙所講的那樣,那麽夏朗德修道院的財寶,尤其是那些體積大且價值昂貴的財寶和聖物珍品,像金盤子、枝形大燭台、餐器,很可能藏在那裏,那裏不但安全,而且易於保護。
    前幾年,夏朗德有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遊戲時,在佩裏隆家所在地區的一幢老房子下麵發現過一條地道。孩子們非常好奇,他們偷偷溜進地道中,借著手電筒的亮光,沒走多久就發現遠處有一個帶三個跨度的拱頂大廳,裏麵還有一個石頭祭台。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修地下教堂的目的何在?有的曆史學家認為這完全是出於一種宗教虔誠,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們都供奉上帝,有的人認為這一看法不符合實際,小教堂也許是一種標誌,很可能是指明財寶藏於何處的標誌。從這個被認為是地下小教堂大廳伸延出去的地道已經有1/3地方被塌下來的土所填滿。據那幢房子主人的一個孫子說,他小時候曾跟著父親在這條沒完沒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二公裏,直到夏朗德河邊附近時才發現地道早已經被填塞。他父親經過仔細觀察後認為,過去有一些人也曾進入過這個地道,他們很可能發現了一筆財寶,但在挖掘時,由於誤觸了機關而使地道塌方,結果人財兩空。許多人都相信這一看法,慕名來此,想進入地道看看。遺憾的是,這塊地方的主人g太太雖然承認確實有過這樣的發現,但就是不同意讓人發掘,甚至拒絕考古工作者進入這裏的地道,致使研究這一地道的工作停頓了下來。當地人還說,有一條從一個穀倉底下開始的地道可通到聖索弗爾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屬的8座教堂。這條地道在朝g太太的房子方向另有一條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從那裏又可以繼續通往巴羅尼埃村附近的一個山洞。在這個山洞裏還有一個進口,可直達一座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還有一些地道通往神秘的地方,在這裏藏著巨額財寶。
    在這座布滿著迷宮一般的地下網道和大小教堂的古城夏朗德,有著足以勾起世人憑吊之情的斷垣殘壁有著讓人激動不已的珍寶聖物,也有著令人遐想聯翩的栩栩如生的傳說,還有古老的文化和風情。在夏朗德人腳下仍然沉睡著祖宗們留下來的難以估價的珍寶。
    被大海埋藏的寶藏
    大海裏到底埋藏著多少寶貝?恐怕這誰也說不清楚。有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到海底去尋找寶物,為什麽?就是因為海底隱藏著無數的秘密。
    幽靈船上的財寶
    1622年9月4日,星期天,一支運輸艦隊從古巴的哈瓦那港出發。這時正值颶風的高峰季節,但艦隊所載的貨物——新大陸的財寶金、銀、農產品,卻是西班牙國內急需的。因此艦隊司令決定去冒一次險。
    28條船中,有一條630噸重的帆船“聖瑪格麗特”號,在它的艙單上整齊地標明裝有19塊銀錠,11.8萬枚銀幣,還有34根金條和金盤共計1488盎司,以及銀器銅錠、煙草。船上14名旅客都帶有各自的珠寶,同時船上還藏有大量的走私黃金和白銀。當“聖瑪格麗特”號離開哈瓦那時,它實際上就是一座浮動的寶庫。
    艦隊是在晴朗的清晨出發的,日落時他們到達東去的方位,然後轉向北方趕上墨西哥灣流。突然一股未預測到的颶風邊沿——很小但強有力——進入了佛羅裏達沙洲。
    到星期一黎明時,陣陣狂風吹打著艦隊。起初艦隊還能按預定航線前進。黃昏,大風逐漸增強為颶風。在滔天的巨浪中船與船之間的視覺完全消失了。財寶船在狂風怒濤的擺布下被刮進了佛羅裏達沙洲的暗礁和淺灘中。咆哮著的颶風吹散了艦隊。船上的人整夜都在向上蒼祈禱。
    在初升的陽光照耀下,海麵呈現一派令人恐懼的景象。巨浪怒吼著衝上佛羅裏達暗礁,騰空而起,飛濺到遠處的淺灘。“聖瑪格麗特”號船長向四周了望,發現她的姊妹船正在浪濤中掙紮。也就在他觀看的一刹那,那船沉沒了。突然“聖瑪格麗特”號劇烈地震動起來,很快衝上了淺灘。船上的人在巨浪把船擊碎的同時抓住船上的欄杆和柱子。
    當颶風離去,大海恢複平靜時,隻有68名幸存者在殘骸中漂浮。他們大多數被經過此地的船隻救了起來,其餘一百二十餘人失蹤了。颶風在50海裏長的航線上摧毀了8條船。其中的兩艘,“聖瑪格麗特”號和“亞特查”號分別沉在佛羅裏達淺沙灘中被風暴襲擊過的紅樹島西南方大約6~10海裏方圓的海域。
    尋找財寶的打撈工作馬上就開始進行了,但一無所獲。直到一個強有力的哈瓦那政治家佛朗西斯哥·奴奈茲·梅連獲得一份從西班牙王室來的合同才開始真正的搜尋和打撈。1626年6月初,梅連的水手用一隻銅潛水鍾,發現“瑪格麗特”號上的主要壓艙物。接著梅連的打撈者們撈出199塊銀錠和3萬多枚銀幣。
    撤退躲避敵對的荷蘭船隻後,梅連重返沉船處,打撈起151塊銀錠、更多的銀幣、一隻大錨、八門銅炮、一些銅和銀器皿。1628年又打撈出千枚銀幣,但大量的財寶仍然留在海底。
    1629年打撈季節前,梅連被委任為委內瑞拉的總督,去加拉卡斯上任。打撈“聖瑪格麗特”號的工作也就放棄了。打撈“聖瑪格麗特”號清單送到了西班牙,存放在安第斯檔案館,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班牙不斷衰弱下去。失事的船隻和它們所載的財寶就埋葬在佛羅裏達淺灘外的沙底被人們遺忘。
    1971年,一位老資格的打撈者梅爾因·a·費西沿著從西班牙檔案館裏搜集的材料中所提供的線索,發現了“亞特查”號上的大錨和其他一些物品。但“聖瑪格麗特”號——她在已知的佛羅裏達財寶傳說中猶如一隻“幽靈船”,卻被謠傳躺在不同的地方。檔案館的材料有些地方也模糊不清。一份材料上標明“聖瑪格麗特”號在“亞特查”號以西3海裏處,而另一份材料卻把它標在“亞特查”號的東麵。
    1980年1月,費西在西沙洲召集了一次會議,計劃進一步打撈的步驟。緊急情況迫使他下決心,因為一個資金充足的競爭者已經在費西發現“亞特查”號的殘餘物附近開始了行動。費西與另一位打撈者羅伯特·喬丹簽署了一個合同,由他在搜尋中幫助費西。
    冬天的西沙洲,狂風頻起。但1980年的冬天是合作友好的。幾天來,在“亞特查”號西麵用地磁儀搜索毫無結果。喬丹駕駛他的船“卡斯第連”號來到東邊搜索。不久,在一片寬闊的沙灘邊緣,地磁儀在坐標圖上繪出獨特的線條,喬丹在此拋了錨。潛水員發現一隻小錨,接著發現了一隻直徑6英尺的大鍋。一個電子儀器引導“卡斯第連”號駛向北方。使他們感興趣的是,他們下一個停船處的海底鋪滿了壓艙石、西班牙陶器、靛的殘餘,被一大塊厚皮包纏在一起的4枚銀幣被打撈上來。
    在第一個發現點以北沿岩頭斷層露頭的淺水中,“卡斯第連”號的潛水員發現了3大塊很沉的金塊。回到碼頭後,興高采烈的潛水員打開香檳酒,用其中一塊金塊做攪酒棒。每個人都感到驚奇,這是一條什麽船,會不會就是“聖瑪格麗特”號?
    “維格羅娜’號在費西的公司裏以財寶的發現者著稱。幾天後,費西那高個子、長著紅頭發的兒子,駕駛這條可敬的工作船來到一塊可能的地區。他戴上水下呼吸器,躍入水中。這個年輕的潛水員驚奇地看到6塊銀錠整齊地排成兩行,間隔非常勻稱地靠在基岩上。在清澈的水中視野一覽無遺。他看見一條被壓艙石、銅錠和密集的裝飾物覆蓋著的,大約23英尺長的木船的大部。繼續在周圍的區域打撈,潛水員們發現了一塊金塊、兩塊很大的銀錠和一隻小的銀碗,還有搖沙器、蠟台、盤子等。他們花了很大氣力才把一包重105磅的銀幣拉上船。這些銀幣還保持著原來放在箱子裏的形狀,但那木頭箱子早已經腐爛沒了。”
    拿銀錠上的標誌與“聖瑪格麗特”號的艙單對照後,人們驚喜地發現:這隻船不是別的,正是“聖瑪格麗特”號。
    靠近“聖瑪格麗特”號中心的地點,1980年5月25日,“卡斯第連”號的潛水員們碰到了一條“富礦帶”:11塊大金塊,4塊小金塊,一個大金圓盤的一部分重50磅,5枚小埃斯庫多金幣,6塊小銀錠,兩塊古巴銅錠和581枚銀幣。
    7月8日可被稱作為“金項鏈日”。當潛水員潘他·卡林在一塊鋼錠周圍用手摸索時,突然一根大金鏈躍了出來,接著一根接一根,全附在一起纏成一個金團,一共有15根之多。最大的一根有149裝飾鏈結。“維格羅娜”號泊在附近,不久又發現6塊金塊和一個金盤。
    1981年深秋,“聖瑪格麗特”號出水的全部財寶證實,它們是撒在一條長4000英尺的航道上。單是黃金——56塊、盤、條,重118磅。費西同他的水手們同時還發現180英尺長的金鏈和56枚金幣,這是在當今從西班牙船中打撈出數量最多的一次。
    但是,至今仍有大量的珍寶遺留在海底,等待人們尋找和打撈。
    可可島上的珍寶
    自從1535年西班牙殖民頭子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占領秘魯直到1821年秘魯獨立,利馬始終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總督的駐地。當年,殖民軍到處大肆殺害印第安人,並從他們那裏搜刮了大批金銀飾物,聚斂到利馬,然後定期裝船運回西班牙。所以,利馬號稱富甲南美洲,甚至吹噓連大路都是由“金銀鋪砌而成”。
    科克倫勳爵在海上擊潰了西班牙人的三桅戰艦“埃斯梅拉達”號和其他幾艘戰艦。聖馬丁將軍英勇善戰,也很快就逼近利馬城下。龜縮在利馬城中的西班牙達官貴族們惶惶不可終日,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紛紛準備逃離利馬。當然,他們舍不得把多年來敲骨吸髓掠奪到的財寶丟掉,至少也要把能帶走的東西帶走。但是,當時隻剩一條海路可以逃出利馬,而可以橫渡大海去西班牙的就隻剩下愛爾蘭船長湯普遜的一條富麗堂皇的雙桅橫帆“瑪麗·迪爾”號私船了。而且,湯普遜這時也準備起錨以避開迫在眉睫的最後決戰。於是,利馬的西班牙達官貴族們不惜用重金租下了“瑪麗·迪爾”號帆船。他們整整花費了兩天的時間,把城裏幾乎所有能帶走的貴重物品都裝上船,其中有屬於私人財產的杜卡托(威尼斯古幣)、金路易(法國古金幣)、皮阿斯特(埃及等國古金幣)、首飾、珠寶、金銀餐具,以及教堂裏的各種聖物盒、金燭台和祭儀用品,還有珍貴圖書、檔案和藝術珍品等。
    在“瑪麗·迪爾”號滿載著乘客和貴重物品起航後,湯普遜船長就決定不將此船開往預定的目的地——加的斯(西班牙港口)或任何其他西班牙港口。其實,湯普遜原先也並不是一個海盜,但是他被裝在自己船上的這些無法估價的財寶弄得完全神魂顛倒了。
    湯普遜駕駛著帆船徑直朝北駛去。一天晚上,他終於在自己船員們的協助下,殘酷地把船上的乘客統統扼死後扔進了大海。“瑪麗·迪爾”號從此成了艘名副其實的海盜船。湯普遜經過一番考慮,決定將船開往可可島。這主要是因為,幾個世紀以來,可可島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有助於擺脫任何海上監控和追蹤,它已成為南美洲海盜們一個頗有吸引力的避風港。湯普遜將船上的主要財寶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可可島之後,毀掉了“瑪麗·迪爾”號帆船,與船員們分乘小艇去了中美洲。他們謊稱在海上遇到了無法抗拒的狂風暴雨,船觸礁沉沒了。但是,盡管湯普遜大肆宣揚了很久,他的海盜行為還是被完全識破了。他的同夥們在酷刑下供出了實情,並受到了懲罰。
    湯普遜在臨死前,也許為了擺脫良心上的譴責,決定向自己的好友基廷透露可可島上的藏寶秘密。他給了基廷一份平麵圖和有關藏寶的位置的資料。
    基廷按照湯普遜所說的,先後3次登上可可島,帶回了價值5億多法郎的財寶。但是“瑪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卻始終沒能找到。後來,基廷又將可可島的秘密告訴了好友尼科拉·菲茨傑拉德海軍下士。由於這位海軍下士太窮,沒有錢找到一條船,所以一直沒能去可可島。菲茨傑拉德臨死前,決定將自己知道的藏寶情況告訴曾經救過自己性命的柯曾·豪上尉。不過,柯曾·豪上尉也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去成可可島。就這樣,有關可可島上藏寶的資料年複一年地饋贈著、傳遞著,後來還被盜竊過、交換出售過。在澳大利亞悉尼的“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裏,保存著一封菲茨傑拉德根據基廷提供的情況寫成的一份資料,描述了幾名探寶者潛入水中,卻一無所獲的經過。
    這些記載雖然很詳細,但有著明顯的矛盾之處。藏寶地點莫衷一是。
    1927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從悉尼“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複製了這份資料。他帶著得到的這些資料,曾於1927年和1929年2次去可可島上尋找藏寶。托尼·曼格爾發現,湯普遜標出的有關藏寶位置的數據是錯誤的。湯普遜是在1820年埋藏這筆財寶的,他當時用的是一個八分儀,這種八分儀在1820年就被回收不再使用了,因為它有很大偏差。托尼根據1820年到1823年的航海儀表資料,校正了湯普遜的數據。托尼認為,湯普遜的那筆財寶就埋在希望海灣南邊和石磨島西北邊的海下。托尼·曼格爾在那裏還確實找到了一個在落潮時近一個小時裏可以進入的洞穴!然而,由於他“犯了一個不謹慎的錯誤,是獨自一人去可可島的”,而在那個地方,水流特別急。正當他在水下竭力排除洞外雜物時,越來越多的水湧到了洞口,差一點把他淹死。他拚命掙紮了半天總算回到了岸上。他以為“這是對藏寶尋找者的詛咒”,從此再也不敢去那裏冒險了。
    功夫不負苦心人,1931年,一個比利時人叫貝爾曼,他根據托尼·曼格爾的資料,在希望海灣找到了一尊0.6米高的金聖母塑像。這尊聖母金像被貝爾曼在紐約以11000美元的價錢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