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揭開愛與性的神秘麵紗
字數:1142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滾床單心理學 !
讓人驚歎的性能量
在人類文明的創造和發展這件事上,知識、技術、語言等的推動力簡直都“弱爆”了!諸多研究表明,世界上再沒有哪種力量比性能量更能推進人類文明前進的了。
在動物的世界裏,為了得到雌性的青睞,雄性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保持雄壯的體魄,學習建築堅固又安全的洞穴,讓自己擁有最優秀的覓食技能,以及保證在與其他的雄性競爭中獲勝的能力。所以,最終獲得交配權以使自己的基因繼續傳遞的,往往都是那些最優秀的雄性。
同理,當一個男人遇到了心儀的女人,他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可愛、更加優秀,以提升俘獲那個女人的成功率。為此,他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學習某些必要的技能,爭取獲得更多的權力和物質財富,以便讓自己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同時,男人在這種性能量的驅動下,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創造了整個世界——氣勢恢宏的宮殿,深情款款的詩歌,美妙絕倫的藝術品等。所以,男人在得到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同時,其實順便也為社會、族群乃至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都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
每種生物(包括動物、植物),都是帶著自己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就是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以使自己的族群能夠延續。為了完成這個使命,它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完善自己,進而爭取所有可能的交配機會。它們所發展出的一切能力和特長(比如偷竊卵子或霸占巢穴),所做的一切駭人聽聞的事情(比如情願被伴侶吃掉),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當然,我們人類也不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基因得到最大化的傳遞,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隻不過,由於雙手的解放,使得人類發展出更多的欲望,比如權力、控製力等等,以至於基因傳遞的使命都被偷偷掩蓋起來,不那麽明顯了。
如果不是性能量的驅使,大自然中很多美麗的生物將不複存在:玫瑰花將不需要綻放豔紅的、散發著幽香的花朵;梅花鹿再無必要萌發漂亮的鹿角;鳥兒們會覺得“啾啾唧唧”地歌唱很無聊;人類世界也不會有這麽多奇裝異彩的裝飾品;古代先人更不會那麽辛苦地為我們留下瑰麗鮮活的古建築和古文明……想象一下,如果是這樣,這個世界會是多麽的了無生趣!
作為生命源動力的性能量,不僅促進了物種的延續和進化,同時也為我們創造了五彩繽紛、豐富異常的大千世界。也正是在這種源動力的驅使之下,各種生命才能在地球上延續幾十億年而不衰。
權力的邊際效應:如果皇帝隻能娶一個老婆會怎樣?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古代,帶一幫人用大炮、坦克、機關槍等現代武器奪取政權,然後強行頒布法令:從今以後,皇帝隻能娶一個老婆,且終生不準離婚。那麽,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假如真能這樣,你大約能看到皇宮裏的權力鬥爭就會消失殆盡,而皇子們也對爭權奪利慢慢失去興趣——因為費盡心血高坐廟堂之上這件事,表麵看來是為了得到萬人景仰的榮耀,但其最本質的動機,其實是為了得到更多繁衍後代的機會,以讓自己的基因最大化地得到傳播。如果不能“占有”那麽多女人,做皇帝又有什麽意思呢?
反觀現代社會的各種貪汙腐敗案件,涉案官員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擁有情婦,並且往往不止一個。如果說這隻是中國男人思想裏的封建遺毒的話,可是國外那些很注重政治形象的著名政客們也屢次爆出性醜聞。從克林頓到卡恩,再到施瓦辛格,連公眾形象一貫良好的老虎伍茲也為自己的性醜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難道他們也是受了“三宮六院”的影響嗎?
恐怕並不是這樣。
美國的《心理學》雜誌曾刊文指出,無論男女,職位越高,性出軌的幾率就越大。這是因為權力除了帶給人許多機會外,還會讓人更加自信,而這種自信除了表現在儀表和工作能力上,還表現在性的優越感和攻擊性上。對此,生物進化學家還進一步解釋說,一旦名望、地位和權力讓性變得唾手可得,人的自製力就會減退。這剛好解釋了人為什麽越身居高位,就越容易出現作風問題的現象。
權力之所以能帶來性的優越感和攻擊性,還有另一個很深層的原因,就是權力的邊際效應。
權力的邊際效應有兩個層麵:一是擁有權力的人周圍會有一群可以幫助其脫離困境的人,而這可以降低有權者犯錯的成本;二是權力本身會使行使權力的人衍生出“我很優秀”的錯覺,誤把權力帶來的榮譽和尊敬當作自己有能力的標誌。所以,權力的邊際效應會直接體現在一旦擁有權力後就容易在性方麵有優越感,認為所有的異性都該被自己占有。
人們到底是因愛而性,還是因性而愛?
這邊是進行精神戀愛的情侶沒有性接觸也能愛得死去活來,那邊是電影裏深情演繹的男女因滾床單而發展出的深刻愛戀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會心有疑問:人們到底因為相愛才會想要有性,還是因為有了性才會想要去愛呢?
有這樣一句話:“愛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愛情而變得神聖。”這句話很好地道出了愛情和性的關係。
一對相愛的男女會自然地渴望與對方的身體深深融合(幾乎所有精神戀愛的伴侶都是因為不具備發生性關係的現實條件,而非刻意保持所謂愛的純潔性)。在毫無遮攔的私密空間裏,將自己完全裸露在對方麵前,意味著要與愛人緊密結合,從而達到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忘我境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感受到自己被愛人完全接納,而自己也選擇無條件信任對方,這是一種深刻的交流。這交流,是情感性的,更是肉體性的,讓雙方更進一步地確認愛與被愛的感覺。
在一對相愛的男女那裏,性的互動將加深他們的親密感和安全感,更會為他們的關係帶來更多的穩定感和確信感。
也有些時候,人們會一時對某個異性產生強烈的性欲望,在彼此毫無交集的情況下就對對方產生難以抑製的渴望。電影《苦月亮》就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公共汽車上偶遇,產生了不可抑製的對彼此的渴望情感,繼而由性而愛,開始了一段充滿糾葛的感情故事。現實生活中也確實不乏因性而愛的例子,比如有人愛上“一夜情”的對象,先是把“一夜情”變成“多夜情”,然後兩個人終於結了婚,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但現實是,這種由性關係開始的感情往往不容易善終。《苦月亮》後來的劇情發展是男主人公很快就對女主人公的身體失去興趣,兩個人開始了對彼此的虐待和折磨,並最終以悲劇結尾。因為由性吸引而開始的感情,往往激情的成分更大一些。如果兩個人建立愛情關係後,不注意培養感情(尤其是信任感和親密感),那麽一段時間之後(通常是三個月至半年),因性吸引而燃起的激情將很快由於新鮮感的消失而淡化,一段美好的愛情佳話就會淪為香豔的風月故事。
所以,社會學家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也發現:因愛而性的愛情會更容易穩定和長久;在愛情基礎上發展出的性關係,將會加深彼此的愛意,並使關係更穩固。而那些因性而愛的感情則更多地建立在激情的基礎上,如果要發展成長久的愛情,就需要在關係開始後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親密感的培養,否則關係就容易夭折。
精神戀愛裏也有性體驗
精神戀愛被有些人稱為“境界最高的戀愛”,不知道這種看法和柏拉圖是否有一些關係。柏拉圖認為,肉體的欲望是罪惡的、肮髒的,而精神和靈魂則是高尚的、純潔的。當人類拋卻對肉欲的強烈渴望,心境才能平和,而此時的精神交流才能是美好的、有道德的。
很明顯,柏拉圖認為人應該比動物更高級。他這樣的觀點,是傾向於用道德評判性欲而不是去享受性欲。
其實,一對正在精神戀愛的情侶之間也是有性體驗的!這個觀點足以令柏拉圖們感到震驚——精神戀愛中的情侶並沒有談論有關性的話題,也不曾做任何與情欲有關的動作,為什麽說他們之間依然有性的成分呢?
首先,如果沒有性能量的驅動,男人和女人根本不可能有愛戀的感覺。所以,即便是精神戀愛的情侶,也是由於性的吸引才相愛的,關於這一點,在第二章會有詳細的闡述。
其次,在精神戀愛中,雖然兩個人不曾有過性的接觸,但伴侶雙方會感受到深深的契合感。深入的精神和靈魂的交流,有時會迸發出比肉體交流更美妙的感受。
最後,精神戀愛一樣有生理基礎。隻有那些心理和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感受到這種由情感交流而帶來的快感(精神病學認為那些無法進行情感交流的人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這是一種有著深刻的內涵和無限豐富性的快感體驗。
人為什麽會做春夢
很多人都有過做春夢的經曆,隻是大部分人並不會向別人提起。這裏麵大約有文化和社會規則的禁忌,但更多的,是夢者認為這是屬於個人的極其私密的體驗,不打算與他人分享。
在不同年齡段的春夢者中,沒有過性經曆的人更有可能夢見相貌模糊的對象(由於沒有與異性接觸的經驗,春夢的對象還可能是同性),夢境中的性刺激感覺也是模糊不清的。而有過性經曆的人的春夢則更加真實,能夠清晰地看到對象的相貌身型(那往往並不是他們的伴侶),以及對性刺激的感覺也會很真實。
然而,春夢是怎樣發生的呢?它有什麽實質性的意義嗎?做了春夢的人該感到羞恥嗎?如果春夢的內容是觸犯禁忌的(春夢的對象是不適當的人),需要害怕它會變成真的嗎?
精神分析學家們認為,春夢代表了夢者清醒時的願望。這些夢者大概是太渴望性的和諧,或者是有某些未完成的想法、行為,而這些想法和行為往往是不被鼓勵和允許的,所以就隻能在夢境中出現了。
這種說法,乍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但很多人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反駁這樣的觀點,比如那個夢見與某男同事進行性行為的女性,在白天清醒時一點兒不認為那個男人有吸引力,甚至對他有幾分反感,而且這兩個人的關係還有些矛盾和僵化,這又該怎麽解釋呢?
夢分析師給出了讓人信服的答案:夢是經過改裝的潛意識的呈現,我們夢見的事物的表象常常不是它要傳達的含義本身,所以夢是需要經過專業的翻譯和解讀之後,才能正確理解其含義的。有時候,我們春夢的對象是那些有人際互動的熟人、朋友,此時很可能(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是因為我們太想與那人走近,加深了解並讓彼此的關係更親密一些,而不是我們真的很想與他發生性關係。
但更多的時候,春夢的對象都是很寬泛的,比如跟某個明星、不認識的美女或帥哥等,這其實是我們身體正在進行自我調節——如果夢者有段時間都沒有性生活,那麽他就需要通過做春夢的方式,將多餘的性能量進行釋放,以使身體內部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性衝動是一種自然的能量,你不去關注它並不能使它自動消失。如果你不去紓解它,它就會一直存在於你的身體裏。在白天的時候,你可能忙於工作、學習及其他的社交活動,頭腦裏根本就無暇顧及性的衝動。到了夜晚,當我們的身心徹底得到放鬆,這時性能量就會有機會浮現,然後得以穿過大腦的層層“把守”,到我們的夢境裏“施展”一番。
事實上,成熟的機體如果長時間沒有性生活,也極少會有春夢,那麽性能量就會在身體裏淤積,要麽會導致人生病,要麽會使身體變得虛弱。
如此說來,我們還應該感謝那些五光十色的春夢,它使我們的身體及時疏導多餘的性能量,讓身體狀態保持平衡,甚至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條件達成性欲望時,無公害地好好享受性愛的美好。
“一夜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社會學家和性學家們認為性有三種目的:繁殖——生育孩子;建立關係——在充滿愛和信任的關係裏進行性行為;娛樂——得到直接的身體樂趣。
很明顯,“一夜情”屬於第三種,純粹是為了得到直接的身體樂趣。
“一夜情”,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晚上產生的感情,並且雙方都心知肚明,這“情”都是以性吸引開始的,並以性活動結束,往往事後也是永不相見的。
幾年前,“一夜情”往往發生在高學曆者身上,這是因為他們對網絡的使用更加頻繁,並且他們往往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理化的解釋,從而使自己的心理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但近些年來,“一夜情”開始往低齡化、低階層化發展。在一個知名網站發起的一項手機用戶調查中,“一夜情”的易發人群已經變成學生和異鄉打工者。
男性和女性對於“一夜情”的觀點存在較大的差異。英國杜倫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54%的女性和85%的男性對“一夜情”感覺還不錯。有近一半的女性發現“一夜情”無法轉變為持續、穩定的情感關係後,會為此而沮喪,並且感到自尊感的下降。但是,有同樣感覺的男性尚不足兩成。
研究者認為,大部分“一夜情”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性本身,而是為了紓解緊繃的情緒或填補空虛的內心。當“一夜情”作為臨時的“救火員”而存在時,人就容易對其產生依賴性。這就好比當一個人感到精神緊張時,不是去尋找引發其緊張的根源而加以改善,而是采取抽煙的方式來緩解——抽煙固然能緩解其精神緊張的症狀,可是也僅僅是緩解而已,根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久而久之,人對香煙的依賴就會形成,導致舊問題未解決,新問題又來疊加的更加複雜的狀況。同理,不加約束的性行為就很容易導致性成癮,因為陌生的、缺乏親密感的性,永遠也無法做到讓人真正的放鬆或達到精神上的充實感。
另外,有些人之所以沉迷於“一夜情”,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回避親密關係。因為建立關係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的敞開,而這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了抵製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他們就會通過性來製造一種假象,不斷暗示自己:“我正在和別人建立關係。”殊不知,這種缺乏交流和親密感的關係,反而會讓他們陷入更深的挫折感和孤獨感裏,然後產生巨大的焦慮感和自我質疑,進而產生其他的心理和生理問題。
同時,“一夜情”中也充滿了遺憾。當一對男女在酒吧中邂逅,他們互生好感並相約“一夜情”。如果其中一人對另一人產生愛意,希望繼續發展這段感情,那麽,當他們想要再建立信任、穩定的親密關係時,就會遇到不少心理和感情上的障礙。事實上,那種希望通過“一夜情”來建立關係,然後走進婚姻的想法是荒唐的,或者說是自欺欺人的。因為“一夜情”指向的是刺激的性體驗,而非建立穩定的關係。此外,“一夜情”還可能隱藏著各些未知的暴力因素,比如勒索、綁架、性虐待等可怕的傷害。
美國詩人、作家瑪吉·皮爾希說:“使我們獲得愉悅的不是性,而是愛人。”這句話點明了性的本質意義——我們需要通過性來感知愛,感知關係,感知與他人成為一體的安全感和親密感。作為世間萬物裏最平常的一份子,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完全控製的,比如我們的感覺。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用到“一夜情的娛樂性”和“親密關係的滿足感”這裏,也是很恰當的——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得到這兩樣東西,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是互相排斥的。如果我們得到了性經驗的廣度,自然就會同時失去了它的深度,反之亦然。
婚前同居使離婚的可能性大增
情侶們在婚前同居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
比較現實的人會覺得,同居可以節省生活開支,畢竟兩個人共同負擔房租比各自租一套房子要省錢多了;浪漫主義者會認為,同居生活更有幸福感,因為兩個人多了許多共處的時間;不婚主義者會覺得,同居生活讓他得到了一段無須承諾的伴侶關係,尤其是安全的性關係;缺乏安全感的人覺得,和另一個人同住可以讓他有更多的安全感;對建立穩定關係缺乏信心的人會認為,同居可以讓他先試試與那個人一起生活的感覺,即所謂的試婚者;一些青少年會通過與別人同居,來向父母和社會宣告自己已經成年;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將同居作為結婚的前奏,他們是帶著承諾與伴侶開始同居生活的。
很多選擇婚前同居的人,都相信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以後形成幸福、穩定的婚姻關係有幫助。但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同居行為的學者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同居者,能夠進入婚姻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概率分別為51%和22%)。在婚前有過同居曆史的情侶,將來婚姻也多短壽,或出現相處困難,甚至是家庭暴力等現象。
簡而言之,婚前同居的情侶,結婚後離婚的可能性會大增。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婚前有過同居行為的情侶,他們婚後的離婚率高達80%;在另一項對3300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研究表明,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相較那些沒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離婚的可能性要高出46%。
那麽,為什麽會這樣?
首先,這是因為會選擇婚前同居的人,通常是敢於違背社會規則、挑戰價值底線、比較自由自我的人。一旦進他們進入婚姻之後,發現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那麽選擇離婚或其他挑戰社會規則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而那些沒有過婚前同居的人,在出現期望與現實的矛盾時,則會更傾向於遵守本分。
其次,要建立起一段同居關係,所需的成本比較低(把少量個人物品搬到一起就可以),關係裏的承諾和責任也相對較少。這使得同居情侶對矛盾和衝突的忍耐度比較低,容易有隨時結束關係的心理預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關係的建設之中。而這種心理會有一個順延性,會帶到以後的婚姻中。
最後,研究者發現,很多的同居者都缺乏維係情感關係的能力,而正是這種能力的缺乏致使他們更願意進入同居而不是婚姻關係。加之同居生活容易使人對矛盾和衝突的忍耐度降低,在這個過程中,人就會逐漸改變對愛情的認知度,破壞了婚姻關係中最為關鍵的承諾和親密感。
以上多重因素使得他們即便日後進入了婚姻,也很難建設起幸福、長久的婚姻生活。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婚前同居都會導致離婚的可能性增高。當一對情侶帶著對彼此的承諾和對關係的責任感開始同居生活時,結果就會全然不同。
男女比例關乎於性解放還是性禁錮
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在食物的獲取上,女人負責采摘,男人則主要是出去打獵。果實是很容易就能夠找到的,而跑動著的獵物卻沒有那麽容易獲取,可想而知,那時的女人總是吃得飽飽的,而男人則弄不好就要餓肚子。這個階段應該維持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女媧造人的傳說對國人的影響如此根深蒂固。
所以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女性占據了社會的主要管理地位,她們往往有固定的居所,有多餘的糧食,還會圈養可食用的家畜。而男性常常是除了一身力氣之外,再沒有其他東西(最多會有一條獵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男性想要娶老婆,他就需要先到女方的家裏勞動,這就是人類最早的婚姻形式——服務婚。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學會了種植可食用的植物,使得部分男性開始有了多餘的糧食,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他們對打獵的依賴,變身新富階層。所以,當此時的男性需要一個老婆時,除了到女方家幹活兒之外,他還可以選擇給女方家長一些錢或物作為替代,於是買賣婚就出現了。買賣婚的出現,標誌著女性作為男性附屬品的時代的來臨。
社會就是如此,誰擁有更多的生產資料,誰就擁有控製權。取得了對社會的控製權的男性,在之後的幾千年裏想盡一切辦法去控製女性,想要把她們變得弱小,從而突出自己的強大。在方式上,除了給她們製訂各種規矩,還要通過思想來控製她們。
作為社會的主要管理者,男性會根據女性的數量多少來製訂性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控製的“伎倆”之一:當女性多而男性少時,他們就會鼓吹貞潔的重要性;而當女性少而男性多時,性解放又變成社會的主流口號。比如,在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時曾瘋狂宣揚“性解放”,而到了現在卻又開始倡導“處女運動”。這前後的變化,表麵看來是人們性觀念的回歸,但實質卻是因為彼時女性數量太少,使得很多男性無法得到性;而今女性數量又變多了,男性們得到性的渠道變多,自然就開始要求她們守貞和禁欲了。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古今中外禁欲的曆史那麽長,而性解放即便被宣揚也僅僅是曇花一現?難道是因為男性的數量常常低於女性嗎?
答案是正確的。
首先,攜帶xx基因的精子總是比攜帶xy基因的精子更富有競爭力,所以如果沒有人為幹預,女嬰的正常出生率始終是高於男嬰的;其次,由於男性參與更多外界活動,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風險更大,能夠長大成人的概率低過女性;第三,女性要比男性更長壽,更能抵抗疾病、意外傷害的侵擾。
我國計劃生育開展30年來,由於“傳宗接代”觀念的根深蒂固,在“隻能生一個”的社會大背景下,使得男嬰的出生率一直高於女嬰。現在社會上對性價值觀的寬容尺度越來越大,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5—20年裏,性解放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性感覺閾值的變化
如果讓一個敲擊電腦鍵盤的白領改行去做建築工人,在新奇中拿起粗笨的工具開始工作。那麽,他的雙手很快就會被磨出血泡,感到火辣辣的疼痛,並且身體也會疲累得很。可是如果要求他必須堅持做下去,不出幾個月,他的手上就會長出老繭,再拿起各種工具也不像最初那麽生疏,那種火辣辣的疼痛感也會逐漸遠離他,一切都變得司空見慣、稀鬆平常。
用心理學術語來描述“白領的雙手從疼痛到感覺平常”,從“剛換工作環境的新奇感到一切變得司空見慣”這個變化過程,我們就說他的絕對感覺閾值被加大了。
一個領域或一個係統的界限,被稱為閾,而這個閾的數值被稱為閾值。感覺閾值,就是能夠讓人體有感覺的閾的數值。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從剛好能引發人體的感覺,到剛好不能引起人體的感覺刺激的範圍的數值(對人體的刺激過大或過小,都無法讓人體產生感覺)。而絕對感覺閾值,是指那個剛好能引發人體刺激感覺的數值。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對性的態度越來越寬容。人們每天都處在各種性刺激的環境中。選美比賽、比基尼美女秀、帶有明顯性意味的廣告等性刺激,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婚前性行為的低齡化、“一夜情”、婚外性行為,以及更加開放的“換偶俱樂部”……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我們對性刺激的感覺閾值被逐漸拉大。說得直白一些,古代的男性由於鮮少見到女性,較少接觸性方麵的刺激物,所以他們隻要看到女性的腳脖子就能引發性衝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性話題依然是百般禁忌,男性們長期生活在性壓抑的環境中,那時隻要看到女性襯衣下若隱若現的內衣就激動不已了;而到了今天,車展上衣著暴露的美女雖然吸引了許多男性競相拍照、圍觀,可是卻不至於讓他們無法自持,甚至有些男性還會覺得這太司空見慣、不值一提。
所以,現在有新的觀點認為,在這個可以公開談性、大膽體驗性的時代背景下,性體驗已然變成一種需要被保護的能量資源,不可過於揮霍。由於過早、過多、過於多樣化的性體驗,使很多人到了30多歲,就已經感覺自己對性刺激的體驗快感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說是鈍化,即性的絕對感覺閾值被加大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前麵講到的辦公室白領如何在適應了新環境之後,不再感到新工作環境的新奇,以及手的疼痛感也逐漸消失的過程。
很難說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性觀念的封閉會導致性壓抑,可是性壓抑會讓人更容易得到性的滿足;性觀念的開放會導致性泛濫,這反而讓人們由於得到太多刺激而導致性感覺絕對閾值的加大,從而更不容易得到滿足。
奇怪,男人怎麽隨時都能發情?男人“處女情結”下有哪些隱性心裏?為什麽她寧可自己解決也不願意和你滾床單?滴蠟、皮鞭、捆綁……sm者的心理分析,強奸、虐待、侮辱……性暴力者是如何煉成的?親,誘惑衝動擋不住,想知道答案就繼續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