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幸運(1)
字數:364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成為喬布斯 !
胡迪:
巴斯,你八成摔傻了,摔得腦筋都不清楚了。
巴斯:
不,胡迪,我的頭腦第一次這麽清楚。你說得對,我不是什麽太空騎警,我隻是一個玩具,一個愚蠢的微不足道的玩具。
胡迪:
等一下,你想想,當一個玩具要比當什麽太空騎警好多了。
巴斯:
是嗎?
胡迪:
我說真的。在那個房子裏麵有個小孩兒,他認為你是最棒的,那可不是因為你是太空騎警,而是因為你是玩具,你是他的玩具。
(摘自《玩具總動員》)
1991年那次采訪過後的幾個月,我舉家搬到了東京,擔任《財富》雜誌亞洲區的負責人。我之所以選擇去東京,主要是因為90年代初的電腦產業變得有些無聊,微軟和英特爾(合稱wintel)已經贏得了個人電腦的戰役。創新停滯不前,未來似乎就是不斷地削減成本,不斷優化戴爾、捷威、康柏和惠普生產的克隆機。蘋果已經銷聲匿跡了。
3年後,我又回到了矽穀,發現變化很大。老布什隻當了一屆總統就在選舉中輸給了克林頓。比爾·蓋茨的財富突破了100億美元,根據《福布斯》雜誌的排名,比爾已經超過沃倫·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約翰·斯卡利被蘋果解雇了(解雇後蘋果也沒什麽起色)。電腦產業又開始變得有趣起來。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ations)推出了第一代商業化瀏覽器“航海家”(navigator)的測試版,萬維網、商業域名、url(統一資源定位符)等詞匯也在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互聯網顯然可以改變電腦產業的方方麵麵,無論對於一項技術來說,還是對於商業記者來說,互聯網的興起都是好事。
1994年7月,我給史蒂夫發了郵件,告訴他《財富》雜誌又讓我回到美國工作,等我租好辦公室、安頓下來以後,會給他打電話了解他的近況。幾周後,我新家的電話在一個周六的上午響了,當時我正一個人在家給木地板拋光。
“嗨,布倫特,我是史蒂夫。”他說道。平緩的聲調中帶著一絲慵懶和偽裝的喜悅,他經常在電話中使用這種語調,讓人感覺像錄音電話。很快,那個熟悉的史蒂夫又回來了,“你回來啦,發生了什麽?《財富》雜誌把約翰·斯卡利作為封麵人物,認為他是蘋果的拯救者,結果就在那一周他被解雇了,《財富》雜誌是不是很尷尬?”他笑了起來。我想著,又來了,他又開始倒過來采訪我了。
“你應該來我這邊,”他說道,“我們一起散個步。”我說我得先幹完活兒,一小時以後可以去他家。“好吧。”他說道,說完立刻掛了電話。
我到他家時,他正在廚房裏忙碌,穿著典型史蒂夫風格的夏裝:長袖nextt恤和磨破的毛邊牛仔短褲,磨破的地方能看到褲子前口袋的裏布。(他還沒開始穿三宅一生設計的黑色圓領衫。)他的腳當然是光著的。一條日本鬆獅犬趴在房間中央的料理台下,它顯然注意到我了,不過對我並不感興趣。
“這應該不是看門狗吧。”我說道,試圖引起史蒂夫的注意。他轉過身和我閑聊了幾分鍾,我跟他認識很多年,見過幾十次麵,閑聊的次數卻很少。通過幾分鍾的閑聊,我知道那條狗已經很老了,勞倫又懷孕了,她和裏德現在不在家。
“我對皮克斯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充滿信心,”他一邊說,一邊用腳勾過一張凳子,示意我坐下,“這部電影叫《玩具總動員》(toy story),還要一年才能完成。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肯定與之前的所有電影都不同。迪士尼想在明年的假期檔放映。”
說起史蒂夫曾經變革過的行業,電影行業往往是其中之一,因為皮克斯將一種全新的藝術方式呈現在大銀幕上。但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才是把3d電腦繪圖用於電影製作的人,給動畫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過,史蒂夫的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在皮克斯的影響力有限,因為卡特穆爾和拉塞特才是塑造皮克斯公司的人,而不是史蒂夫。但正因為他的影響力有限,才讓他有更多時間去做隻有他才擅長做的事,他也的確完成得非常出色。
拉塞特和卡特穆爾帶領著一群才華橫溢的員工創造了佳績,觀察他們的合作方式讓史蒂夫受益良多。史蒂夫在皮克斯學到的管理方式讓他在1997年重回蘋果後,得以用更為高效的方式來管理蘋果。這些年,他的談判技巧變得更為精妙嫻熟,卻不失當年的大膽與直言快語。這些年,他第一次意識到團隊合作並非隻是把一小群人召集起來那麽簡單,但他依然保持了當年的領導力與感召力。這些年,他開始慢慢變得有耐心,卻依然能夠鼓舞鞭策他人。
史蒂夫當然是幸運的,投資皮克斯純屬無心插柳之舉,卻比有意栽培的next成功得多,給他帶去了許多財富。卡特穆爾曾經思考過運氣在公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商人該如何管理運氣。他認為,運氣隻垂青有準備的人,並且公司的企業文化必須能適應出乎意料的事件。“出乎意料的事總會發生,關鍵是你如何應對。”他說道。史蒂夫應對自如,因為他很幸運,他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了拉塞特和卡特穆爾,有機會與他們共事。他從拉塞特和卡特穆爾身上學到的管理原則最終造就了蘋果的王者歸來。
約翰·拉塞特對迪士尼愛恨交加。十幾歲的時候,他曾為迪士尼工作,從加州藝術學院畢業後,他正式成為迪士尼的動畫師。他很喜歡與其他優秀的迪士尼動畫師共事,但公司嚴苛的管理製度讓他心生不滿。“領導不給我們任何空間,”他回憶道,“他們把我解雇了。”
迪士尼的彼得·施奈德第三次來找拉塞特,希望他能回迪士尼工作,拉塞特下了最後通牒,除非迪士尼能和皮克斯合作製作一部電影,否則他永遠不會給迪士尼幹活兒。幸好施奈德認真對待了拉塞特的訴求,他讓卡特穆爾去他位於伯班克的辦公室會麵。他告訴卡特穆爾,皮克斯到了該製作一部自己的電影的時候了,當然是為迪士尼製作的。卡特穆爾的意思是,從皮克斯目前的能力來看,隻能製作一部30分鍾的電視動畫,施奈德對此不屑一顧:如果皮克斯能做好30分鍾的片子,沒有理由做不好75分鍾的電影。卡特穆爾猶豫了一下,同意了。
現在輪到史蒂夫出場了,他要去和迪士尼動畫的負責人傑弗瑞·卡森伯格談判。與迪士尼談判不僅考驗著史蒂夫的談判技巧,也考驗著他的自律能力。卡森伯格和史蒂夫都清楚,迪士尼明顯在談判中占了上風。迪士尼動畫正處於輝煌的巔峰,從1989年開始,卡森伯格帶領的團隊連續5年推出了多部轟動一時的佳作:《海的女兒》、《美女與野獸》、《阿拉丁》、《聖誕夜驚魂》和《獅子王》。盡管卡森伯格欣賞拉塞特的才華,也很後悔放他走,但他知道即使不和皮克斯合作,迪士尼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拉塞特、卡特穆爾和皮克斯的所有員工都知道,為迪士尼製作一部電影也許是皮克斯得以生存下去的唯一機會。談判是皮克斯的最後一搏,他們的命運全都握在了史蒂夫手裏。卡特穆爾和拉塞特對史蒂夫很放心,這麽多年來,史蒂夫一直衝在皮克斯所有談判的最前線。“他很強硬,”拉塞特回憶道,“他走進會議室後,第一句就是‘在座的哪一位有權決定是否買我們的電腦?’如果沒有一個人有這個權力,史蒂夫會立刻宣布散會。‘我隻和有決定權的人談判。’說完他就走了。我們常開玩笑說,史蒂夫每次都會拿個手榴彈,先扔進會議室裏,然後再進去。他立刻就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