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幸運(3)

字數:344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成為喬布斯 !
    看著拉塞特、斯坦頓、道格特和蘭福特通力合作製作《玩具總動員》,史蒂夫看到了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充滿了失敗與窮途末路。對此史蒂夫總是抱著鼓勵的態度。“我們搞砸了以後,”卡特穆爾說道,“他不會說‘你們怎麽回事,搞成這樣!’他總是說‘想想接下來要怎麽辦?’摸索前行時,總有些事情會做錯,如果你覺得每件都做得完美無缺,那隻是自我欺騙。史蒂夫相信這一點。”這一點和卡森伯格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卡森伯格總是以嚴厲批評的方式來敦促團隊,讓團隊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和迪士尼的合作困難重重,1993年年末的一次試映效果很差,施奈德停掉了整個電影的製作。拉塞特和其他編劇花了3個月的時間重寫劇本,史蒂夫和卡特穆爾則努力確保製作團隊還能正常工作、正常領工資。《玩具總動員》的製作再次啟動後,史蒂夫試圖爭取更多的資金,因為劇本變了,電影需要做出很多改動。他與卡森伯格為了預算的事一度劍拔弩張,不過最終史蒂夫和卡特穆爾成功地從迪士尼手裏拿到了更多的錢。
    “看著團隊成員因為合作而變成更好的自己,我想這對史蒂夫觸動很大,”拉塞特說道,“我認為這是他重回蘋果後最關鍵的變化之一。他能以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來看待別人的才華,從別人的才華中得到鼓舞,同時激勵別人完成他自己無法完成的偉大事業。”
    與勞倫結婚組建家庭後,史蒂夫交了幾位好友。他不太談論友情,即使談起也隻是寥寥幾語帶過。史蒂夫不讓記者觸碰自己的私生活,即使是像我這樣比較了解他私生活的記者,也不能寫他的生活逸事,除非得到他的允許。埃德·卡特穆爾和約翰·拉塞特都是史蒂夫的好友,關係一直很親密,直到史蒂夫去世。
    “我第一次看到他就很喜歡他。”史蒂夫有一次與我談起埃德。他覺得埃德的智慧與自己不相上下。“埃德比較安靜,你可能會把他的安靜當成軟弱,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是他的優勢。埃德思慮周密,而且非常聰明。他的周圍都是聰明人,如果周圍都是聰明人,你就會傾聽他們的想法。”
    史蒂夫願意聽埃德的想法。盡管史蒂夫經常喜歡表現出什麽都懂的樣子,但事實上他一直在學習。埃德比史蒂夫大10歲,擁有學者的氣質,不僅是史蒂夫的同事,也成了他的導師。埃德教他製作電影的流程與方法,與他探討3d動畫技術,向他解釋自己所做的某些管理上的決策。埃德的解釋真誠、合理而且考慮了情感因素,因此備受史蒂夫尊重。埃德招人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招聘比自己聰明的人,這一策略顯然非常成功。“皮克斯是傑出人才最為集中的地方。”史蒂夫告訴我。盡管史蒂夫從埃德身上學到了很多,但他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一點。“最接近的一次,”卡特穆爾告訴我,“他說我做的這些事很有價值,與他的做法完全不同。”
    埃德與史蒂夫的友誼真誠、和諧,因為埃德很成熟。“我和史蒂夫從不吵架,”他說,“我們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有幾次我贏了,有幾次他贏了。即使剛開始他並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我也覺得他說話是對事不對人的,隻是討論問題本身,並不想和別人一爭高下。對很多人來說,觀點就意味著尊嚴,必須要讓自己的觀點占上風,如此一來就沒辦法學習進步了。你必須把自己的尊嚴和觀點分開來看。史蒂夫就是這麽做的。”
    埃德與史蒂夫共事26年,看到了史蒂夫身上發生的巨大變化,不過史蒂夫也不太願意承認這一點。“我看到史蒂夫一直在嚐試改變自己,不過他不像別人那樣會表達出來,也不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改變。他的夢想是改變世界,不太會反省自身的變化。”
    史蒂夫和拉塞特的關係完全不同,顯得更加輕鬆。他們倆的友誼始於《玩具總動員》,從那部片子開始,拉塞特領導的動畫部門從公司的累贅一躍成為公司的未來。他和史蒂夫是同齡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也差不過。“我們的孩子出生的時間差不多。”拉塞特說道。
    他們的友誼剛建立時,由於史蒂夫是老板,而且比拉塞特有錢,因此就表現得像大哥。1995年春天的一個周末,拉塞特邀請史蒂夫全家去他家做客。史蒂夫正在考慮皮克斯上市的事,他想在《玩具總動員》首映後就讓公司上市,首映日期定在了感恩節。在拉塞特家的第一晚,孩子們都睡了,勞倫也早早睡了,史蒂夫一直熬夜到淩晨四點,向拉塞特和他妻子南希解釋股票期權。“我上的是加州藝術學院,對股票的事一點也不了解,於是他從頭開始講起,告訴我們股票是什麽、公司為什麽要賣股票、對員工來說有什麽好處、上市後公司要如何對股東負責,以及如何做報表。他還解釋了首次公開募股以及如何準備上市等問題。總之,方方麵麵都說到了。”
    第二天早上,史蒂夫和拉塞特坐在房子的門廊處欣賞美景,然而拉塞特那輛1984年產的本田思域車卻大煞風景,行車裏程已經有21萬英裏。“因為太陽曬的關係,車漆有些脫落了,”拉塞特說道,“座位上有洞,我用t恤蓋著。史蒂夫是開著切諾基吉普來的,因此他知道我每天走的這條山路路況並不好。”
    “不要告訴我這輛車是你的。”史蒂夫說道。
    “是我的。”拉塞特說。
    “你走山路來回皮克斯就用這台破車?”史蒂夫問。拉塞特諾諾點頭。“不行,不行,不行,不行,這種破車怎麽能開。”
    “史蒂夫,”拉塞特說道,“老實說吧,我買不起新車。我們剛買了這棟房子,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能力,我買不起新車。”
    “我想他當時肯定在想,”拉塞特告訴我,“‘上帝啊,這兄弟就開著這台破車,我敢打賭如果有輛卡車撞了他,他一定掛了。’”
    “好吧,”史蒂夫說道,“我們想個辦法。”
    拉塞特領到下月工資時,發現多了一筆獎金。“你得用那筆獎金買輛車,”史蒂夫告訴他,“必須是安全的車,要經過我的批準才行。”拉塞特和南希最終選了輛沃爾沃,史蒂夫批準了。
    拉塞特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講故事能手之一,史蒂夫非常欣賞他。拉塞特構建電影的方式其實與史蒂夫打造硬件的方式比較類似,他們都喜歡讓實用與美觀並存。在拍《蟲蟲危機》時,拉塞特和安德魯·斯坦頓告訴我他們做了很多研究,試圖從“昆蟲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他們把關節鏡裝在攝像機上,然後把鏡頭放到各種各樣的地形上,試圖從昆蟲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他們發現大部分草地是半透明的,在陽光照射下,綠色顯得晶瑩剔透。用動畫可以強調任何想強調的特點,因此斯坦頓和他的團隊把昆蟲的世界變得格外絢爛多彩。
    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史蒂夫十分著迷。他喜歡拉塞特製作的每一部電影的故事和視覺效果,而且一部做得比一部棒,讓史蒂夫肅然起敬。史蒂夫和拉塞特一樣,既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也非常關注細節。在皮克斯,史蒂夫學會了如何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如何耐心細致地打造出一件藝術佳作,讓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幕後的創造者。
    在皮克斯上市的幾周前,史蒂夫邀請拉塞特去一家他最喜歡的日本餐廳kyo-ya共進晚餐,那家餐廳位於舊金山的皇宮酒店內。“吃完飯後,我們在飯店外聊天,聊了很久,”拉塞特回憶道,“至少有一個小時吧,隻是閑聊而已。我告訴他我很緊張,很恐懼上市這件事,我希望能等第二部電影上映以後再上市。他的視線轉向了別處,說道,‘你知道一台蘋果電腦的壽命有多長嗎?3年?最多不超過5年吧。但如果你的電影拍得好,那是永載史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