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字數:759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帝王師:劉伯溫 !
朱元璋還在想談洋事件,漫不經心地,但語氣裏帶著威嚴冷酷:“劉基,你好好養病,不礙事。”
劉伯溫跪下謝恩,朱元璋這次沒有阻攔。這是個非常緩慢的場景,劉伯溫的動作如同慢鏡頭,朱元璋特別欣賞這一艱難的跪拜。當他要劉伯溫平身後,突然想到一件事。他問劉伯溫:“聽說你說過這樣的話,凡事不必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劉伯溫點頭。
朱元璋冷冷地又問:“你此生真的能無愧於心?”
這是一個非常刁鑽的問題。劉伯溫站在那裏,對他的人生進行了嚴肅的回顧後,發現,他真的不能無愧於心。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無愧於心。
劉伯溫離開
1375年陰曆三月,劉伯溫在南京城中忍受著提前到來的炎熱。他的兩鬢流著油膩的汗,給朱元璋寫一封請求回家的信。出乎意料的,他上午送去的信,下午答複就來了,來的信是朱元璋給劉伯溫的最後一道手詔,名為《禦賜歸老青田詔書》,開篇就是氣勢淩人:
朕聞古人有雲: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爾劉基栝蒼之士,少有英名,海內聞之。及元末群雄鼎峙,熟辨真偽者誰。歲在戊戌,天下正當擾亂之秋,朕親帥六軍下雙溪而有浙左,獨爾栝蒼未附,惟知爾名耳。吾將謂白麵書生,不識時務,不久而栝蒼附,朕已還京。何期仰觀俯察,獨斷無疑,千裏之餘,兼程而至,謁朕陳情,百無不當。至如用征四方,摧堅撫順,爾亦助焉。不數年間,天下一統。當定功行賞之時,朕不忘爾從未定之秋,是用加以顯爵,特使垂名於千萬年之不朽,敕歸老於桑梓,以盡天年。何期禍生於有隙,致使不安。若明以憲章,則輕重有不可恕;若論相從之始,則國有八議。故不奪其名而奪其祿,此國之大體也。然若愚蠢之徒,必不克己,將謂己是而國非。卿善為忠者,所以不辨而趨朝,一則釋他人之餘論,況親君之心甚切,此可謂不潔其名者歟,惡言不出者歟。卿今年邁,居京數載,近聞老病日侵,不以筋力自強,朕甚憫之。於戲,禽鳥生於叢木,翎翅幹而揚去,戀巢之情,時時而複顧。禽鳥如是,況人者乎。若商不亡於道,官終老於家,世人之萬幸也。今也老病未篤,可速往栝蒼,共語兒孫,以盡考終之道,豈不君臣兩盡者歟。
在這道《禦賜歸老青田詔書》中,朱元璋和在二月裏跟劉伯溫聊天的那個朱元璋判若兩人。這道詔書中,沒有任何人性,直接呼劉伯溫為“爾劉基”,同時把談洋事件放大,最後一兜,說他朱元璋此生對劉伯溫已是仁至義盡,無愧於心。
劉伯溫捧著這道詔書,流下淚水。三月初四,他離開南京城,回青田。宋濂來送行,劉伯溫問:“皇上沒有說什麽嗎?”宋濂說:“皇上很關心你,問你能否堅持到家。”
劉伯溫苦笑說:“當然能。”二人分別的最後,他拉宋濂的手。宋濂聽見他說:“我在1360年沒來南京時就已死啦!”宋濂知道他又神經錯亂了,正要說幾句安慰的話,卻又聽到劉伯溫說:“死了的我,用十五年做了一個大大的夢!”
宋濂失聲道:“不要多想,回去好好養病。”
劉伯溫看了他一眼,再也沒說什麽,宋濂也不說什麽了,二人心知肚明,此次分別,將是永別。
青田涼爽得使人如在天堂,這至少是劉伯溫到家那天的感覺。他的家人對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所表現出的快樂情緒大為驚訝,自談洋事件後,劉伯溫第一次露出了發自心底的笑容。他的家人以為他能挺過這一關,不過第二天,劉伯溫從床上醒來後,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他坐在床上,自言自語。他要他的家人準備椅子,說不能讓客人來站著。他還讓家人殺雞宰豬,因為客人們要吃飯。家人對他突然變成這樣,大為驚駭。
實際上,劉伯溫在那個空蕩蕩的屋子裏看到了他生命中所有的人。他看到他的儒學導師鄭複初,鄭複初正在給他講課。他就跟著鄭複初大聲地讀了起來。他又看到父親,父親在心無旁騖地鑽研一本天書,還讓他安靜一會兒,不要打攪自己。他看到很多人,元大都裏那個賣書的書商,高安衙門他的領導,還有他那些同僚,他看到了方國珍,這都是他最痛恨的人,可現在,他卻發現,原來自己這麽愛他們,如果沒有他們,他的人生就不會這樣完美。最後,他看到了此生最不想看到的人——朱元璋。
他叫了起來,在房間裏直打滾。但在這個房間裏的朱元璋並沒有那麽多戾氣,反而非常和藹可親。朱元璋還向他鞠躬,說:“我為天下,屈四先生。”
劉伯溫趕緊跪下,說:“皇上千萬不能這樣說,多年以後,我無法忍受你的前恭後倨啊。”
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誰讓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呢。”
劉伯溫說:“那是民間的劉伯溫,不是真實的劉伯溫。”
朱元璋點頭說:“我承認。但是,我容不下你。”
劉伯溫不無傷感地說:“可在1368年,我已經隱退,為何還要把我叫回?”
朱元璋說:“你們道家講究功成身退,對別人而言,是可以操作的。可對你,卻不行。我容不下你,卻需要你。最重要的,你還沒有死,這就是命運!”
劉伯溫愣了一會兒,突然恍然大悟地笑了。他說:“我明白了。如果朱升活到現在,恐怕也是這樣淒涼的結局吧。”
朱元璋點頭,說:“是的,一個人隻要活著,就難免有事。”
劉伯溫已徹底清醒,說:“也就是說,無論我多麽能掐會算,也無法逃脫。因為我還活著,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罪惡,特別是活在你的世界中的人。”
朱元璋鼓掌大笑,說:“你說對了。你看現在活著的那些人,必有厄運等著他們。要知道,我是個從不念舊情、有著蛇蠍心腸的人。”
劉伯溫大叫一聲,因為世界上還有這種人,讓他暴怒。他猛地敲向身邊的桌子,在一陣灰塵飄揚中,房間裏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見了,隻剩下空氣流動的聲音。
1375年陰曆四月十五,折磨了劉伯溫一個多月的那些幻象突然消失不見了。他感覺非常好,他知道,這是死神即將來的征兆。於是他把兒子劉璉叫到床邊,手指著他的所有著作,說:“等我死後,把這些書都送到南京去,你要告誡子孫後代,千萬不要看這些書。”
劉璉翻開一份書目,這是劉伯溫一生中最輝煌的著作,可稱為劉伯溫全集:《鬱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天文秘略》《白猿經風雨占候》《玉洞金書》《靈棋經注》《解皇極經世稽覽圖》《三命奇談滴天髓》《金彈子》《一粒粟》《地理漫興》《靈城精義》《佐元直指圖解》《效顰集》《觀象玩占》《演禽圖訣》《披肝露膽》《注玉尺經》《多能鄙事》《燒餅歌》《百戰奇略》。
或許正是這些著作在後世的流傳,才讓許多人把劉伯溫看成一個神乎其神的魔法師和預言家。而作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劉伯溫的光環在民間越來越淡。
這對劉伯溫是絕不公平的。他要子孫後代不要學習這些神秘的玄學,可能是談洋事件給他造成了難以釋懷的傷害。他以精通術數聞名,最終卻倒在了術數上,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諷刺,或許正如夢幻中的朱元璋所說,這就是命運。
在囑咐完大兒子劉璉後,他又對小兒子劉璟說:“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正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應與京師聲勢聯絡。我想給皇上寫封信,說明這樣的問題,但現在胡惟庸在,我就是寫了,也沒有用處。等胡惟庸下台後,皇上必然思念我,會找你們,你就把我這段話說給他聽。”
——劉伯溫臨死前還對朱元璋和這個帝國念念不忘,用赤膽忠心這四個字恐怕不能完全概括。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古人那份百死不悔的情懷,劉伯溫就是這樣的一個古人。
劉伯溫說完這些話,劇烈地咳嗽,當他恢複平靜後,嘴唇已發白。這個時候,他突然困倦了。他說他要睡一會兒,他的兩個兒子走出他的房門,還沒有把門關上,劉伯溫就睡著了。在夢中,他發現自己走進了一個空蕩蕩的房間裏,周圍的牆壁白得使人發抖。一種他是第一個走進這房間的沉重感使他極為不安。睡夢中,他不經意地想起,最近幾年來,他做的都是這個夢,也就是說,這個夢他已經重複了有一千天,可每次醒來後,他都會忘記。於是,每次夢到這個房間時,他都認為自己是第一次來。隻有在夢將要醒時,他才發現自己不是第一次來。
現實中,那天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夢幻中,劉伯溫想推開那個房間的窗戶,看看是否也在下雨。但他沒有找到窗戶,這是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甚至連門都沒有。和從前一樣,他在這個房間裏恐慌起來,他拚命地大叫,於是,夢醒了。
房間裏一片夢幻,他看到了陳友諒、張士誠正在向他招手,是那種彬彬有禮而充滿熱情的招手。他從床上爬起來,向他們走去,可能是動作太快,他突然穿過了他們透明的身體,轉頭再看時,兩人消失了。於是,他再度醒來,窗外一片明亮。
這已是1375年陰曆四月十六日的夜晚,月亮早早地升起,又大又荒唐。月光探進房間裏,劉伯溫在床頭睜著眼睛,看到在流動的月光中,有那麽多人在向他招手。此時,他忘記了正在南京城裏顧盼自雄的胡惟庸,忘記了他親手毀滅的陳友諒、張士誠,忘記了他曾效忠過的元王朝。他閉上眼睛,月光消失了,眼前卻更光明起來。他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瘦骨嶙峋,鬱鬱寡歡,眼神憂鬱,正在一個山洞中如饑似渴地讀書。他又看到一簾厚厚的帳幕被人掀起,裏麵走出了一個下巴突出、兩眼晦暗的人,正是朱元璋。
他聽到地球飛速自轉轟隆隆的聲音,把他震得渾身發抖。他睜開眼睛,看到月光如閃電一樣從他的房間裏退了出去,穿街過巷,衝向原野,然後一個優美的姿勢越上了青田山,在飛馳了一段時間後,月光貼著青田縣城濕潤的石子小路快速地流向處州,在處州城裏,月光左旋右轉,右旋左轉,終於在一處空地前停了下來,它轉身向青田方向看了一眼,然後呼嘯一聲,衝天而逝。這是65年前1311年陰曆六月十五的那道月光,它和劉伯溫在人間駐足65年,如今重回天界。
月光如水,劉伯溫歸天。
死因羅生門
1377年,劉璉寫信給南京,要人來取劉伯溫全集。朱元璋拿到這套全集後,假惺惺地掉下幾滴眼淚,說:“劉基太忠誠了,可讓他的大兒子劉璉來做官。”如果這次是逢場作戲,那麽在1390年,劉伯溫歸位的15年後,朱元璋的一番話倒的確是真情實感。1380年,胡惟庸謀反案爆發,朱元璋獸性大發,先後屠殺三萬餘人。胡惟庸臨死前將會想起,那個寒冷的上午,他去見劉伯溫的情景。劉伯溫對他說,五年後再見,如今,一語成讖。
而朱元璋或許正是在這個時候,才想到劉伯溫論相。他對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說:“我經常思念劉伯溫。他在這裏,滿朝都是黨,他卻一個也不從。他後來吃了胡惟庸的毒藥,死掉了。我也算是為他報仇了,胡惟庸那廝被我斬盡殺絕,墳墓也被我挖了。”
事實真如朱元璋所說的那樣嗎?或者換個問法:劉伯溫到底是怎麽死的?
第一種意見認為,劉伯溫的確如朱元璋所說的,是胡惟庸下毒。胡惟庸案的爆發,是因為有人密告,說胡惟庸正準備造反,在密告信中,提到的胡惟庸種種不法勾當中,就有一條是,胡惟庸謀殺了劉伯溫。這封告密信的主人在胡惟庸被殺後現身,正是胡惟庸最信任的一名手下。這人知道內情,應該沒有異議。可問題是,當朱元璋審問那個與胡惟庸共事的汪廣洋時,汪廣洋說自己毫不知情。有人於此認為,胡惟庸根本沒有謀殺劉伯溫。至於那封告密信,在中國政治場中,栽贓陷害是常有的事,告密信的主人栽贓胡惟庸,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種意見認為,是朱元璋指使胡惟庸謀殺了劉伯溫。因為胡惟庸在1375年去看劉伯溫時,是朱元璋命令他去的。或許就在這份命令之外,又加了一條命令: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劉伯溫。這種意見太荒謬,如果朱元璋真要殺劉伯溫,談洋事件是最好的理由,何必要去謀殺?
這兩種意見都把劉伯溫當成了白癡。劉伯溫對藥理相當了解,《多能鄙事》中關於藥方的搜集就是證明,況且,他對胡惟庸始終就有防範,不可能明知是毒藥還吃。如果他那麽想死,也不會在談洋事件出現後來京謝罪。他大可就在青田等著死亡的降臨。
第三種意見則認為,劉伯溫的死亡是正常事件,沒有謀殺。劉伯溫多年以來的肝肺都有問題,年紀大了後,病情加重,後來他向朱元璋說自己身體裏有個瘤子,可能就是肝癌,已到晚期。
劉伯溫家族自劉伯溫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什麽出類拔萃的人。不過,劉伯溫給子孫後代積攢下一個十幾世都用不完的家底。所以,劉伯溫家族在整個明朝時期,不算太輝煌,但也不算太糟糕。
1514年,當心學宗師王陽明在南京城中向他的數萬弟子傳授心學時,正德皇帝頒布詔書,贈劉伯溫“太師”稱號,並諡“文成”。正德帝用他那尖利的嗓子對他的臣子們說,劉伯溫是“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天上聽到這十二個字的劉伯溫肯定會流下激動的淚水,對他功績的認定居然遲了140年!
雖然遲了這麽久,但劉伯溫應該感到很欣慰,因為從此,他的大明國師的地位奠定,無人出其右。
劉伯溫之死的傳說
劉伯溫在民間儼然是大仙級人物。關於劉伯溫的傳說,數不勝數。雖然這些傳說不是史實,但作為曆史人物,它恰好是劉伯溫另一麵的眉批。胡適說,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麽,我們不妨看看民間是如何打扮劉伯溫這位大仙的吧。
關於劉伯溫的死,民間始終相信是朱元璋逼的。據說朱元璋在劉伯溫的指導下得到江山後,對劉伯溫就有了意見。因為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這樣的人活著,對他和他的江山絕不是好事。可無緣無故地殺了劉伯溫,又擔心別人說閑話。所以朱元璋決定找劉伯溫的茬兒,讓他“犯罪”。
當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才十幾歲,劉伯溫正是他的老師。有一天,朱標纏著劉伯溫帶他到宮外玩耍,劉伯溫就帶著他到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去轉悠,行經一門口時,朱標聽到門裏傳出撕心裂肺的叫聲,向裏一看,幾個大漢正在那裏殺一頭豬。
朱標就問劉伯溫:“他們為什麽要殺豬?”
劉伯溫回答:“殺豬吃肉啊。”
朱標又問:“所有的豬都要被殺掉嗎?”
劉伯溫回答:“當然,大豬是肯定要被殺的,小豬長大了,也要被殺。”
兩人回宮後,朱標向父親朱元璋匯報學習成績,就談到了殺豬那件事。朱元璋一聽,頓時臉色大變,發怒道:“什麽大豬(朱)小豬(朱),這不是反了嗎?劉伯溫這廝如此大膽,想要殺我,還想殺太子,篡奪我的江山,明天我就叫你好看!”
朱元璋在七竅生煙時,他的老婆馬女士正巧路過,聽到後,馬上派人給劉伯溫送了一個小口袋。劉伯溫打開口袋後,發現裏麵隻有一枚棗和一顆桃。他琢磨了一會兒,大叫一聲:“大事不好。棗桃,就是早逃的意思,皇後這是讓我趕緊逃跑啊。”
劉伯溫跳上一匹快馬,晝夜奔馳,逃回青田。可就在路上,他被朱元璋派來的人追上。劉伯溫見無處可逃,就從懷中摸出一塊金子,吞金自殺了。
另外一個傳說是,劉伯溫的死是咎由自取,因為他泄露天機,斬斷龍脈,惹惱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