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學閥

字數:3254   加入書籤

A+A-




    皇甫嵩放下棋子,繼續問道“那陛下可知,老臣為什麽不去救援陳倉,而是選擇在陳倉城外進行紮營駐寨,要知道,董太師那時與我同行,他可是建議迅速進赴陳倉的。”

    張明想了想說道“孫子兵法有言,置之死地而後生。朕想,陳倉城雖小,但它內部守城的工事堅固完備,不是易攻難守之地,因此王國所率部隊短時間難以攻克,而且由於知道城外有敵人,士氣反受其擾,至於陳倉守城之人,反而會因為聽到城外有幫手,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因此,此戰必勝,無非就是勝多少的意思”

    皇甫嵩本來隻是隨手問問,他也沒指望小皇帝能夠說道其中原因,畢竟連董卓都沒有搞清楚,更何況這個久居深宮的小皇帝呢。

    隨後皇甫嵩就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他繼續問道“那陛下既然知道這些,說明陛下有讀過一些兵法,那陛下可曾知道,為什麽老臣在涼州叛軍撤離之後立即派兵追趕?”

    張明想了一會兒說道“朕之前在閱讀孫子兵法時,書中有言,被擊敗的敵人,不要追趕,撤回去的部隊,不要逼迫,但涼州叛軍王國的軍隊並不是戰敗或者主動撤退的軍隊,而是因為過於疲敝而不得不撤走,因此該部隊本質上是在逃跑,沒有鬥誌,況且叛軍之兵,本身訓練也不到位,一旦落敗必然組織崩潰,因此立即追擊往往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其實張明也沒有讀過孫子兵法,畢竟宮內的一些兵法,策略相關的書早就被董卓的人給收走了,這些內容隻不過是張明閱讀史書所總結出來的經驗而已。

    隻是張明的回答讓皇甫嵩興奮不已,皇甫嵩作為一個將軍,曾經也收過一些徒弟,想要培養這些徒弟在戰場上作戰的能力。

    可惜打仗作戰更像是天賦技能,無論其弟子讀了多少兵法相關的書,一上了戰場,就往往是紙上談兵。

    如陛下這般聰明之人,一下子便可以理解他皇甫嵩在戰場上行動的意義,若非其身份是皇帝,真想將其收為自己的弟子。

    張明看著皇甫嵩久久未落子,便已知道皇甫嵩對於他所解釋的內容是認可的,如果再加一把勁,主動拜皇甫嵩為老師,豈不美哉。

    張明果斷的再次說道“朕年歲尚小,對於這些作戰打仗都隻是膚淺的了解,若愛卿不介意朕的愚笨,可否擔當朕的老師?”

    皇甫嵩看著陛下這麽虔誠的目光,他其實多少有些心動,畢竟自古以來擔任皇帝的老師一般都是文官,很少有像他這樣的武官可以擔任老師的。

    但是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實在不知道他一介武夫能夠教給陛下什麽東西?

    “陛下,臣隻是一介武夫,若說打仗作戰,臣自當擅長,可若論起教書育人,臣恐怕遠不如博士。”

    一說道漢朝的博士,張明就歎了口氣。

    這個時代的博士製度是並不像後世博士一般,這個時代的博士製度就是典型的學閥製度,生在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幾乎就沒有上升渠道,將來待他做了皇帝,一定要改變這個時代的博士學閥製度。

    況且即使不說這些博士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學閥製度,就早年西漢時期的五經博士,這五經博士對應的分別是《詩經》,《尚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即使各種注經講義,對於普通人的生活又有何改變。

    現在的博士數量已經不止5名了,據張明的了解,大概有十四人。可以說對於普天下成千上萬的讀書人而言,想要做這些博士的弟子難如登天,甚至能成為五經博士傳承者的弟子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至於為什麽漢朝博士製度更像是學閥製度,更重要的原因是每一個博士都掌握著對於五本儒家經典的解釋權,而能夠做到對這些儒家經典解釋權的家族,其家族出身的家族子弟以及學生,可以不用通過考試製度便可以直接舉孝廉當官。

    而其它的非這些家族所出來的子弟或者學生,則隻能設法進入太學,學習這些儒家經典,然後通過朝廷的統一選拔才可入仕當官。

    像汝南袁氏家族,弘農楊氏家族,即楊彪所在的家族,就是典型的掌握對儒家經典的解釋權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族,又或者說是學閥世家。

    在來到這個世界後,張明才發現這一個個學閥世家是那麽可怕。

    這些世家剝奪了普通人的受教育權,也剝奪了普通人當官的權利。

    當然真正導致這樣的原因在於皇帝的統治需要世家的支持。

    其實該製度在三國時期的時候並沒有像西晉南北朝時期一樣牢不可靠。

    三國時期的戰爭頻繁,反倒讓這種世家統治天下的製度沒有那麽堅不可摧,因為戰爭本質上也會催生一批新的力量,像典型的劉關張就不是世家的人,雖然曹操本人跟世家也沾親帶故,但他手下也有一些將領不是世家的人,像許褚,張遼等人。

    但是能夠從戰爭崛起的往往都是武將,而漢朝的文官製度依舊是靠著各地的世家來支撐的,這些文官通過壟斷文化教育和對於經典的解釋權,造就了新的文官都必須出自這些世家,因此,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因此世族通過學閥製度壟斷了東漢王朝的部分政治權利,從而形成了能夠與皇權相抗衡的力量。

    甚至在三國亂世之後,還演化了新的選官製度,即九品中正製,在該製度下,世家徹徹底底的壟斷了當官的權利,連寒門的入仕權利都被受到了嚴格的限製。

    因此,張明對於東漢的博士製度,包括後世演化的九品中正製充滿了敵意。

    所以,即使張明作為東漢的皇帝,可以直接找博士來擔任他的老師,但他偏不這樣,他寧願任性的自由在高門殿玩耍,也不需要被這樣的學閥製度給牽製。

    因為一旦任何一個博士成為了張明的老師,這個博士所在的世家還會進一步的壟斷政治權利,尤其是在這亂世之下,這與曆史上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何區別。

    張明不想,也不願意,若他將來可以穩固住大漢江山,那麽清除掉這根深蒂固的學閥製度便是他最重要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