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蔡邕哭(求推薦,求收藏)
字數:3655 加入書籤
隻見呂布從董卓身體中拔出方天畫戟,沒有了戟的支撐,董卓應聲倒地,血流不止。
倒在地上的董卓似有不甘,他挪動著龐大的身軀想要扭過頭,試圖看清那個殺死他的男人,可惜他還沒轉過頭,便已經徹底的死去了。
張明靜靜的看著倒在血泊中的董卓以及手拿方天畫戟的呂布,他在等待呂布表態。
此時未央宮門外的數百大戟士看到了呂布殺害董卓的場景,雖然他們訓練有素,但麵對如此的情況,他們亦不知道如何才好,因此人群混亂了一下。
但是沒過多久,領頭的兩個大戟士頭領放下了手中的長戟,向前走了幾步,跪在了地上,嘴裏高呼“我等對呂將軍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其餘的大戟士看到如此情景,也就照貓畫虎,都放下手中長戟,跪了下來,對著呂布高呼“我等亦對呂將軍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呂布看到原本效忠董卓的大戟士如今高呼效忠自己,心中趕到一陣快意,以前的他天天被董卓踩在腳下,活的一點尊嚴都沒有,甚至連他想要的美女都爭取不到。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可鬱鬱久居人下。
至於被他殺死的董卓,他連正眼都懶得看一眼。
如今他的心中隻在想念貂蟬。
隻見呂布朝著陛下的方向走去,隨後對著陛下說道“陛下,臣已經除去董卓國賊,陛下可放心矣。”
“但是臣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即刻去處理,因此就不再繼續留在陛下這裏了。”
張明知道呂布口中的重要之事便是去郿塢接回貂蟬,因此他便不去阻攔,隻道是“呂將軍今日之神武表現,朕看在眼裏,待呂將軍辦完重要之事回來,朕一定要重重獎勵。”
隻見呂布小步快跑的走出了未央門,當然剩下的數百個大戟士也沒有替董卓收屍,而是直接跟著呂布走出了皇宮。
待到呂布和大戟士離開,張明整個人才如釋重負。
張明來到這個世界已經1年3個多月了,每天他都活在董卓的陰影之中,為了消除董卓對他的戒心,他不得不學著曆史上的昏庸之君,做著違背自身良心的事情。
他看了看倒在血泊中的董卓,他生不出半分的憐憫,要不是他現在身體還沒有徹底好,他真的想下去看看董卓的死相。
看看董卓到底有多少不甘,看看他死在他的義子手中是否後悔。
隨後,張明便讓崔明攙扶著,他打算回去睡覺了,今天的這場好戲已經演完了。
至於董卓,他讓崔明派遣幾個太監看著,不允許任何人收屍,長安城的百姓需要發泄,而他董卓便是最好的發泄對象。
................
第二天一早,張明便看到崔明急匆匆的趕來了,隻見崔明連忙說道“陛下,公卿大臣已經在未央宮殿門外等候您了”
張明一邊起床洗漱,一邊聽著崔明匯報最新的情況。
從崔明的口中,張明得知昨晚上殺害董卓的消息已經被公卿大臣所知道了,而今天早上,這些公卿大臣便直接來到了皇宮裏。
呂布已經率兵去了郿塢,包圍長安皇宮的呂布兵馬已經撤去,目前主要駐紮了城西邊。
而那些公卿大臣中,有部分人朝著董卓屍體吐口水,還有的人脾氣火爆,想再捅上一刀,但被太監們攔住了。
隻有一個人在哭泣,那個人好像是侍中蔡邕。
張明知道蔡邕本人應該是在王允的宴會上哭泣才對,但沒有想到因為他提前誅殺了董卓,反而導致了蔡邕哭泣的場景發生了轉移。
不過這倒是給了張明保下蔡邕的機會。
畢竟曆史上蔡邕的哭泣應該不是哭董卓死的不該,而是另有原因。
等一下,上了朝再議吧。
大約一刻時間左右,張明便洗漱完成,在崔明的攙扶下朝著未央宮走去。
宮中雖然有專門給皇帝使用的轎子,但張明以前坐不習慣,尤其是從寢宮到未央宮這麽短的距離,因此他每次都是走過去的。
這一路上,有不少侍衛看到張明經過都跪了下來,這其中有不少以前都是董卓的人,看來董卓已死的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皇宮。
又大概走了一會兒,張明便到了未央宮的門口,他一眼望去,便看到有十幾位大臣正在宮門外等待,其中一個大臣半蹲在地上哭泣,張明知道,那便是蔡邕。
這些老臣看到陛下來了,連忙讓出了一條道路,張明看到王允也在其中,看來王允好像也沒有居功自傲,之前讓皇甫嵩對付王允是不是他想多了。
隨著張明進入了未央宮大殿內,其餘的老臣便也一個接一個的走進大殿,而蔡邕是最後一個進入大殿的。
待所有人都站到各自的位置上之後,張明便直接開口道“各位老臣,朕想大家已經看到了殿外的董卓屍體,不知道各位有什麽想要說的,盡可發言。”
所有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誰先說好,但沒過一會兒,大家的眼光都一致看向了王允。
隻見王允說道“陛下,臣覺得董卓老賊死有餘辜,所有人無不慶祝此刻,甚至長安街上的老百姓聽說董卓死了,都在歡呼雀躍,唯獨蔡邕其人,身為大漢臣子,不僅不為其稱賀,反而自來到宮外便一直在哭泣,此是叛國行為。?”
隻見蔡邕先看了看王允,又看了看陛下,說道“陛下,臣雖然沒有真才實學,也知道大義所在,臣怎麽敢因為董卓而背叛國家,昔年臣鬱鬱不得誌之際,是董卓的知遇之恩才讓臣到達如今的地位,臣隻是一時感慨,故而有些傷心。”
“臣為國賊哭泣,實屬罪孽深重,臣別無所求,隻是希望陛下能夠饒恕老臣的死罪,對臣處以臏刑,臣希望留著這有用之軀為大漢朝繼續修著漢史。”
王允大聲嗬斥道“以前孝武帝時期,就是沒能及時的處死司馬遷,才讓他成功撰寫出史記,流傳至今,書中多少內容是對大漢王朝的抹黑和誹謗,如今你卻要效仿司馬遷,繼續撰寫漢史,國力衰弱之際,陛下年幼之時,你又想以筆來禍害朝綱,你究竟安的是何心。”
“來人,將蔡邕其人拉出去,看押起來。”
隻見宮中侍衛便朝著蔡邕走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