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朝堂爭議(求推薦,求收藏)

字數:3596   加入書籤

A+A-




    不管是他張明也好,還是其他人,想要在落後的時代實施超前的計劃,那必然隻會被時代車輪碾碎。

    比如張明一開始的時候想要免征農業稅,促進農業發展,然後大力推進商業的發展,但他很快便發現,這個時候,除了農業稅,政府幾乎沒有其它方法獲取收入,至於鹽鐵專營,若是在大一統的時代倒是可以好好發展一下,但亂世之下,鹽鐵的經營早就被各地諸侯壟斷了,甚至連長安的鹽鐵都需要諸侯來提供。

    也就是說現在的長安就是一座孤城,四麵的城池都是董卓部下在駐守著。

    長安城內問題一大堆,長安城外問題更多。

    張明發現他的頭又有點暈了,於是趕忙回到寢宮準備休息,太醫也勸他最近不要過度勞累,否則風寒更加難好。

    ............

    與此同時,呂布已經成功到達了郿塢,隻是此刻駐紮在郿塢董卓之人並不知道董卓已死的消息。

    然而呂布二話不說,便命令手下部眾將所有董卓部下全部殺掉,包括董卓的氏族所有人,一個都不要放過,至於郿塢裏麵的美女和少年,呂布對其不感興趣,便將其全部釋放,他來郿塢也隻為了貂蟬一人。

    當然呂布的部下有沒有借此亂殺無辜,有沒有借此奸淫擄掠,呂布不管,反正他也隻是聽從王允的建議將這些人全部釋放,至於接下來的處境,呂布並不會管。

    一會兒功夫,整個郿塢便血流成河,除了一些主動投降的董卓部將,其餘董卓的人都被屠殺殆盡。

    隨後呂布又派遣部下將郿塢中的所有屯駐的武器,糧食,裝備全部裝在馬車上,準備返回長安。

    整個郿塢屯駐的糧食居然比長安城裏的糧食還要多,足足有上百萬石糧食,也不知道董卓搜刮了多少百姓才搜刮了這麽多糧食,連呂布看到都不由心中一震。

    ............

    第二天一早醒來,張明覺得狀態比起之前好了許多,現在的他頭腦清醒,可以再次參加朝議,這一次的主要問題是關於崔明官職的調動。

    其實自從靈帝時期出現十常侍亂政之後,諸多大臣對於宦官就有著深惡的討厭,他們天然的覺得就是因為宦官才會導致皇帝變得貪婪無比,荒淫無道,昏庸無能的。

    這不是一個人這樣想,而是幾乎所有的大臣都這樣想。

    而且宦官和世家本身就是天然對立的,世家的手不僅僅控製了地方勢力,使得地方很多長官隻認世家,不認皇權,底層的百姓也更不知道皇權在哪,連他們日常稅收征收都是世家在做。

    在地方上,這種現象尤為可怕。

    而且在漢王朝靈帝時期政權衰落天下大亂之時,現今的益州牧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曆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淩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

    當時靈帝采納了這一建議,但是結果卻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製。

    也就是說現在各地的世家和州牧聯合起來,已經穩定的統治結構,皇帝的命令就如一張廢紙。

    皇帝的命令傳到地方,既需要州牧的認可,也需要世家的認可,才可以順利的實施。

    當然如果說世家的力量僅在地方上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那對於現在的張明而言,其實還是不緊要的,畢竟皇帝的命令早就無效了,又不是從他登基才開始的。

    隻是長安城內,乃至於皇宮內,世家也占據了重要位置,所以現在的張明急需要提拔屬於他的人,比如崔明。

    至於昨天朝議中他爭取到的李儒,現在還沒有交到皇宮來呢。

    朝議一如既往的召開,隻是這次來的大臣比昨天的還要少一些,他們都對外聲稱患病了,這簡直就是個借口。

    不過張明不在乎,畢竟這些大臣的確也不在意他這個皇帝,隨隨便便就告假了,連跟皇帝提前打招呼的都沒有。

    張明看著底下稀稀拉拉的幾個大臣,還好王允至少來了,至少還有的談。

    “朕想提拔身邊的宦官崔明成為中常侍,總管宮中太監,侍衛,不知各位大臣有何見解?”

    此刻的崔明站在皇帝的身邊,他有著皇帝的撐腰,自然站的也直。

    隻見王允走了出來,看了崔明,隨後又看了陛下,緩緩說道“陛下莫不是已經忘了之前十常侍亂政的事情?若非張讓這些大太監亂政,朝廷又怎麽會被董卓所霸占,現在陛下又想提拔太監做中常侍,莫不是要出現下一個十常侍?”

    其他的大臣一個個發表的說法,但這些說法無一例外的都支持著王允的看法。

    張明看著底下一群發言的大臣“司徒公,十常侍之亂,朕當然知道,可董卓之人能夠輕鬆進入洛陽都城,並且控製朝廷,真的是宦官導致的嗎?”

    “朕想司徒公應該還有印象,畢竟那件事情也就發生在兩年前,我來給各位大臣好好講講大漢王朝是怎麽一步步被董卓霸占的”

    “兩年前,何進聯合何太後把控朝權,想要控製整個國家,十常侍擔心一旦被何進掌控權力,那麽他們性命必將不保,因此殺害了何進,而董卓等人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進入洛陽城中,卻是何進將其召集進了洛陽城,最後才導致了董卓擅權的局麵。”

    “也就是說,董卓之所以能夠進入洛陽城中,一切都是何進的錯,又何必將其過錯算在宦官手上呢?”

    王允聽著陛下說著幾年前的事情,他有些驚訝,畢竟那時候的陛下年歲尚小,怎麽會對宮中的事情這麽熟悉,但他依舊有話要說

    “雖然董卓是何大將軍召進洛陽皇宮的,但若沒有十常侍之亂,何大將軍又如何會召集董卓進京呢?”

    張明不依不饒,繼續說道“何進其人身為大漢王朝的將軍,不想著除盡各路叛逆之賊,而整天想著如何控製朝政,控製皇帝,這樣的人也配成為大漢的忠臣?”

    “司徒公莫非也覺得何進是大漢的忠臣?”

    “他何進若不引入董卓進京,大漢又怎麽會被如此殘暴之人所統治,朕為了躲避國賊董卓,整整1年多活在恐懼之中,每天食不飽睡不安。”

    “司徒公,你說,何進是忠臣還是奸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