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董卓之死真相(求推薦,求收藏)
字數:3554 加入書籤
“兩位將軍真乃識時務者為俊傑,既然已經決定好了的話,那陛下的任務我便完成了。希望兩位將軍能如剛才所言,及時退兵,陛下定不會怪罪爾等。”李肅也適時的補充了幾句。
“是,替我們向天子問好。”李蒙說道。
“也替我向天子問好。”王方也跟著說道。
“好,那我便回去了。”李肅說道,他的出使任務已經完成,沒有必要再待在這裏了,至於明天他們會不會退兵,隻要派幾個斥候觀察一下就行了。
“李議郎,別忘了替我們向陛下問好。”李蒙又補了一句。
李肅並未回答,而是直接出了軍賬,隨後又出了中軍軍營,然後帶著留在此處的五名鐵騎,便準備再度回到長安城,可惜了,五名鐵騎都沒有發揮出震懾的作用。
另一邊樊稠軍賬中
此時的伍瓊也正在樊稠軍賬中,不過樊稠比較粗魯,直接將伍瓊綁了過去。
“說吧,朝廷派你來想要幹嘛?”樊稠趾高氣揚的坐著高位說道。
“天子說,將軍若能退兵,將來仍可做大漢的將軍。”伍瓊說道。
“除此之外呢,相國的死,天子不給一個說法嗎?”樊稠並未迎合伍瓊的話,而是反問道,在他看來,相國死的冤枉。
“董卓被其部下呂布所殺,我也並不清楚具體情況,隻是城裏的消息是如此說的,跟陛下無關”伍瓊其實壓根不知道董卓怎麽死的,在他看來,董卓之死簡直就是振奮人心。
“既然沒有說法,何必來我這裏,隻要天子能給我相國之死的真正原因,我便立馬退兵,天子給不出來,那我就隻能親自率兵進城去問。”樊稠說道。
“你你你,真當長安城沒有防守的嗎?居然如此不尊重天子。”伍瓊雖然被綁著,但說話的語氣卻一點變弱。
“長安城的防守,哈哈哈哈,等老子破了長安城,便讓爾等死心,趕緊滾回城中告訴天子,若不說出相國之死的真相,那我便親自去找。”樊稠說完,便讓手下將伍瓊給推了出去,然後砍斷其身上的繩索,扔出了軍營。
伍瓊也是有脾氣的人,指著樊稠的軍營破口大罵,可惜他來的時候騎著馬,帶著金銀財寶,走的時候隻有孤單單的一個人。
“為何不殺了他,用來祭旗?”樊稠部下問道。
“一個使臣而已,他還不配,用天子的頭來祭奠相國更好。”樊稠囂張的說道,不過他也有這個資格說這樣的話,長安城的北城門因為他的暴力進攻,戰損並不低,若非其部下兵少,恐怕北城門真的難以守住。
另一邊牛輔軍賬處
相比於盟主軍賬而言,牛輔軍賬顯得有些寒酸了,畢竟牛輔軍中的日常交流,於情於理都不合適使用盟主級別的軍賬。
牛輔軍賬中現有兩人,一人為牛輔,一人為賈詡,此時正在討論幾天後的攻城策略。
“盟主,朝廷的使臣何顒請求麵見盟主。”一個牛輔的親衛兵走進了軍賬之中。
“轟他走”牛輔大聲的說道。
正待親衛兵準備離開之時,賈詡隨即說道“等一下。”
“盟主,此人雖然是勸說將軍退兵的,但未免不能借助此人探探朝廷的底細”在賈詡看來,朝廷此次防著極為嚴格,他們在城內的細作也都隻能打聽到隻言片語的細節或者一些沒有用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東西不能說沒有吧,反正有和沒有區別也不大。
“那就讓他進來吧”牛輔重新說道。
很快,在親衛兵的帶領下,何顒便來到牛輔軍賬。
“將軍,我乃朝廷使臣何顒,奉天子命,勸將軍退兵。”何顒並不認可牛輔的盟主之位,一群亂臣賊子,也敢私自稱盟主。
牛輔尚未準備說話時,賈詡先開了口。
“此次天子派你前來出使,莫非是李侍中所提議的?”賈詡並未直呼李儒其名,而是以李侍中代替。
“並不是,是陛下的提議。”何顒臉上一閃而過的震驚之後,立馬換了答案。
“既然天子要求我們退兵,總得給我們一個理由吧,畢竟我們隻是為天子除國賊,可如今長安城中的國賊依舊在,這樣讓我們退兵的話,豈不是自找無趣。”賈詡說道,他們自然不會退兵,即使他想答應退兵,牛輔也不會答應。
“天子說,你們先退兵,國相之死還需要等待真相。”何顒隻能先謊稱道。至於所謂的國相之死的真相,長安城早就傳開了,董卓罪有應得,呂將軍不忍看著董卓殘暴不忍,殘害百姓,便替長安城百姓們除害,而這個結果為所有人所喜聞樂見。
“我們可以在這裏等待真相,真相一天不出,我們就一天不歸。”賈詡說道,在他看來,呂布殺害董卓的原因,怎麽可能是為民除害,呂布其人貪財好色,隻有可能是因為財和色才殺了董卓,至於究竟是啥,賈詡自然也無法猜到。
“既然你們執迷於真相,那我便告訴你們,董卓的大戟士曾經目睹了董卓的死,他們說呂將軍曾經私下言語董卓萬惡,所以後來才殺了董卓”何顒根據長安城流傳的消息編纂了一下,至於董卓真正死亡的原因,他其實也不清楚。
“李侍中知道真相嗎?”賈詡再度問道。
“長安城內傳的沸沸揚揚,李侍中身居高位,想必一早就知道了。”何顒說道,他在朝廷上第一次見到李儒,身為世家子弟,有些莫名的討厭李儒。
賈詡看著何顒臉上露出的不滿表情,便已然明白了何顒討厭李儒,所以才露出了這樣的表情。
“告訴天子,我們繼續在這裏等待真相,真相一天不出,我們一天不走。”賈詡說道。
“那你們便繼續等吧。”說完,何顒便離開了賈詡軍賬。
待何顒一離開軍賬,賈詡便對著牛輔說道“看來李儒的任命並沒有得到朝中大臣的認可,應該是皇帝獨自決定的結果,而且國相之死與天子應該也有關係,長安城的傳言不會是呂布傳出來的,呂布沒有這麽聰明,更不會是世家傳出來的,世家跟呂布也沒有這麽近的關係,也不是李儒傳出來,李儒其人並不傻,國相剛死之時的長安城應當較為混亂,若是他已經有所察覺,必然先趁著混亂逃出城外與我們匯合,他在朝中,有且隻有一個原因,朝廷先完成了一切才通知了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