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事件<二>

字數:552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升仙道 !
    天庭鬥牛宮中,昊天、王母相聚一處,身側卻無多少侍女,兩人身前一麵鏡子波光隱隱,時有流光閃爍,自鏡麵看去,卻見人間山河盡數現於其上。兩人觀看一陣,卻聽昊天不解道:“夫人,你說著石磯道人到底是什麽打算,那孔子雖說是有不凡,但也不必要將自己兒子拜在一個凡夫俗子的門下,這般雖說是長了學問,但若是真的爭鬥起來,難不成要憑這些個文人持槍弄棒,當真是笑話!”
    王母微微皺眉,沉思一陣,卻道:“夫君不可大意,當年那截教便因大意之舉才會幾經滅教,想想當年截教何等風光都有那等下場,況且那石磯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此番作為定有深意,我等還是早作打算才是!”
    昊天笑道:“夫人多慮,如今截教不複從前,幾大聖人尊師尊之命非天地大劫不得親出,我等正是建功立業之際,如何那等顧及,且那石磯自封神一戰之後化身被鎮,且身受重傷,別人不知,但以我昊天鏡在手如何還不知道,現下他充其量也不過和一般的準聖人相差不多,不足為慮。且我觀西方二位教主對我東方甚為有意,我等隻若操縱得當,叫那道佛爭個你死我活,到時候還不是我天庭坐收漁翁之利?”
    王母略微點點頭,沉思道:“夫君雖然說得不錯,但我等還需謹慎一些,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下洪荒之中水深得很,各方勢力攢動,就連久久不出的巫族也有所動作,怕是還有事端。”
    昊天冷哼一聲,道:“就怕這水不深才是問題,夫人且莫要擔憂,如今我等也不與他等掙個什麽,如今我二人雖然名義上是天庭之主,但你看看,那元始天尊可將我等放在眼裏,老子更是將化身置於天庭製約我等,六禦之職本事輔助我而設,但被兩教聖人罷戰去了幾個?南方有南極仙翁執掌,仗著元始天尊何時將我二人放在眼中,中極紫薇宮的紫薇大帝和西極勾陳雖然不說什麽,但若是遇到利益之爭可會緘默?地府之地乃是龜靈聖母把持,我等也無從插手,可連那北極蕩魔大帝也是人教門下,我等還有何說!不過這樣也好,叫他等互相罰擄,到時候狗咬狗,看誰笑到最後。”
    王母微微一歎,卻直言道:“前日我曾聽說闡截二教弟子多有爭鬥,夫君看此事如何?”
    昊天笑道:“夫人何必操那個心思,如今我等不去管他,卻要好好計謀一番,為我天庭聚攏氣運再做他事。”
    抬頭看了看天,接著道:“那孔子被眾人那般看的起,我等也不好袖手旁觀,待我命天兵護持左右,替他掃除一番麻煩,即便他將來有了成就當為知道,至於氣運,嗬嗬,我觀四海之地雖然與我天庭統轄,但多為截教把持,我等不弱趁機奪了下來,卻也是不錯的事情,夫人看可好?”
    王母點點頭,道:“話雖如此,但截教弟子雖然死傷慘重,但幾個核心弟子仍舊存在,夫君若是要有所動作,不說升仙島上如何,就是那念古山中也不是好對付的,依我看來,我等先不做動作,待日後西方佛教入住東方我等再做打算,夫君看可好!”
    昊天聽了此言,卻是點頭沉思一番,卻不多說。
    且說那儒家學子修行,於道家佛家之外,再辟蹊徑,卻是不分仙凡。依次為“有誌,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六個階段。修的是浩然正氣,可謂是一派新的學說。
    而那孔子果然是天縱奇才,不過區區數年之間就自喧囂的塵世之間取了莫大成就,自收了七十二個核心弟子,三千教徒,可謂是厲害非凡,比之當年截教萬仙來潮也不差多少,這孔子經幾十年的傳教,卻也得了偌大的功德,自練成浩然正氣,充盈胸懷,竟然和儒佛道三家並立鼎足。雖然沒有聖人那般厲害,卻也和那三皇五帝一般存在,不死不滅,萬劫不磨。
    雖然有諸多學派教化人族,但這般多的教派也導致了多方爭鬥,此時不管是新起的儒教,還是遠古就存在的道教,都是為了道統而征戰不休,聖人如此,更何況是凡夫俗子。然此時最為有名的卻是函穀關,此關不光是天然壁壘,奇色可居,也是帶帶兵家必爭之地。函穀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後人有讚,“天開函穀壯關中,萬穀驚塵向北空”,由此可見一般。
    此時在此守關的官員名喚尹喜,自幼好觀天文,酷愛古籍,乃是不可多得凡世少見的博學修養之士,不管是道家學說,還是儒家、佛家、縱橫家都有涉獵,這一日正在城樓之上觀望,就見東方紫雲凝集,形如長龍,綿延三萬裏,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心中乍驚乍喜,當下慌忙從城樓上走下來,吩咐左右史觀清掃官道,又夾道焚香,靜靜等候。
    而老子在已算出自人間界要收一佳徒,且之前在人間紅塵之中混跡數十載,宣揚道教真意,卻不知世人愚昧,不知其中真諦,這才導致後來佛道兩教千年相爭。今日老子至此關前,正是要將當年自誅仙劍陣之中擒獲的多寶道人化為佛陀,分化西方佛教氣運,然卻不知道今日之舉到底是對是錯。說起這多寶,倒也是不得了的人才,當年自截教之中便是一教大弟子,且一身修為與二代弟子之中可謂是翹楚,若非有石磯這等變態,說不得乃是三教第一人,即便後來被化胡為佛也是一方教祖,兼程人截佛三教精要,修為堪稱了得。但據原著來看這多寶,雖然風光無限,卻也是悲苦異常,背負罵名。
    老子能出此下策也是無可奈何之舉,眼看著西方佛教日益強大,且與東方漸漸行來,若是撇開這個不說,斷然不會將多寶送與他人,多寶乃是當年隨通天教主修行最早的弟子,與老子、元始也是半個徒弟,但如今西方教有兩個聖人鎮壓氣運,那十二品蓮台雖然也向原著之中被血海蚊道人吞噬去三品,且逃之夭夭,雖然少了原著之中龜靈聖母那一橋段,但終究是少了三品,但饒是如此,佛教也是盛極一時。老子無法,才與此下策。
    函穀關前伊喜早就等候多時,卻見一道人牽著青牛,青牛之上載著老子緩緩西來,忙伏拜在地,任憑關前淩冽的寒風吹打在身上也不動作,老子見了此人,眼中精光大作,輕輕低笑一聲,道:“果然是人傑地靈之地,如此根性,可傳我道統。”
    一側牽著青牛的多寶道人麵無表情,心中卻頗為吃驚,不由多看了幾眼此人,見那人方眉大眼,渾身正氣淩然,瑞氣勃發,果然人才。
    老子心中大喜,將此人收在門下,竟然在函穀關前停留幾日,傳下道德真經五千言,分上下兩卷,詳述大道奧妙。這道經也是了得,乃是老子一身道法精華所要,雖然不似一些道法闡述詳細,但卻蘊含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為人處世之道盡皆有之,且傳下太清複印,與兩把仙劍,自此傳下道統,心中高興,卻身負大任,隻好一路而上,那伊喜自得了此書之後如獲重寶,辭去了將領之職,自峨眉金頂之地潛心修煉,不理俗物,後來卻修成神通,自建立蜀山一脈,字號長眉道人,為人教人間道統。
    老子又行數日,卻見前方之地無窮無盡的琉璃寶光,光華耀眼,時有點點梵音傳來,一片極樂之色,叫人遐想聯翩。老子抬頭望天,卻長歎一聲,轉身對多寶道人道:“就在此地了。”
    多寶道人聽了此言,卻也抬頭望了一望,卻不做聲,低頭不語。
    老子點點頭,卻朝東方看了一眼,卻也不動作,不過三時,卻見一道人緩緩而來,此人身著青嵐道裝,頭戴金冠,手握法杖,見了老子卻口稱‘師伯’、此人一來,一側的多寶道人卻麵目炙熱,雙目淚光點點。不過稍縱即逝,麵目卻又如千年古井,波瀾不驚,來人正是石磯。
    石磯見了多寶道人,麵上也是莫名激動,想當初,多寶道人也是對自己照顧有佳,自己一直將他當做兄長看待,今日卻要在此作別希夷,也不知來日還能否像昔日一般把酒言歡,論道談經。
    石磯見多寶道人瞬間變換,卻也知道他的難處,卻不顧他,轉身又是朝老子一拜,問道:“大師伯可曾想好,若是今日如此,不知今後還會後悔?”
    老子淡然一笑,道:“天命如此,不得為之。”
    石磯聽罷,哈哈大笑道:“師伯總是以聽命說事,當日若非將我截教如此打壓,可會有如今局麵?記得當日我也曾問過師伯可曾後悔,但師伯總是瞻前顧後,不顧我教情誼,可後來如何了?我師兄乃是我截教之人,師伯未曾經我師尊允諾便做決定,可是為人之道?”
    老子冷冷一哼,道:“我今日之舉乃是為我道門興衰考慮,想來通天賢弟也無話說,何來後悔之說!”
    石磯見老子如此,知道說下去毫無結果,冷冷一笑,卻也不在理會與他,轉頭對多寶道人道:“大師兄,今日一別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見到,若是師兄在外受了委屈,我截教大門隨時向師兄敞開。”
    多寶渾身一震,卻是有些抽泣,卻竭力壓製。
    老子見時辰差不多了,對多寶道:“且莫要多說,莫要誤了時辰!”說話間,竟然自袖袍之間取出一個明晃晃的白色圈子,向空中一拋,白光如炙,竟然將陽光也遮掩住了。多寶道人朝石磯看了一眼,麵上竟然有些決然,朝石磯抱了抱拳,道:“師弟,師兄不在之時,師尊處還要你多走動,莫要叫師尊失望!”
    石磯眼角一濕,道:“師兄暫且去便是,師尊自有我照顧。”
    多寶點點頭,化作流光,自那白色圈子之中一鑽而過,卻消失不見。
    老子一歎,卻不做多言,石磯聽了老子一歎,心中頓時火起,冷哼一聲,道:“大師伯何必這般惺惺作態,反而落了下乘。”
    老子麵上一窒。頓時怒火大起,就要動作,卻見石磯已經轉身離去,卻又是一歎,自己欠下截教真得已經太多了。揮手一招,將金剛鐲收進袖中之中,借助此次化胡之功德,又得了一件功德至寶。一拍坐下青牛,卻上了三十三重天,入了大赤天。
    多寶被老子遣入西方之地,不久年月,西方之地迦毗羅衛國卻降生一名太子,此子出世便是不凡,剛一出生便能言舉步,前後左右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三界內但凡有些神通者皆有感應,莫不震驚。正是一教教主出世,而後不過多年,接引道人化身阿彌陀佛親臨此國,將多寶收在門下,自此修的無量神通,賜下法寶釋迦摩尼如來,當年多寶斬去的化身鎮魔道人也入了佛教,法號多寶如來。而後又與阿彌陀佛精修西方寂滅佛法,以諸仙劍陣斬出份念,字號五大明王,降服一切邪魔外道,守護佛教。然正是因為如此,也斷了多寶道人成道機緣,試想天下邪魔何止萬千,且正為何?邪為何?多寶此願注定何佛教諸多誓願一般隻是空幻,如何能成道法?且誅仙劍陣乃是通天教主之物,多寶以誅仙劍陣斬出忿念,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說起這忿念還是多寶道人對截教滅教一事耿耿於懷,這也是最終為大乘入滅,小乘入住婆娑。阿彌陀佛也自此得了清閑,退至極樂世界,將大權交給釋迦摩尼。自此不理俗事。卻是將老子擺了一道,雖然分了佛教幾分氣運,但卻為佛教送來了如此大的助力,當真可歎。
    而石磯因老子將多寶道人度入西方,心中大怒,卻那老子無甚辦法,索性轉身離去,然自離去,一路而來,卻在半路之地遇到有人爭鬥,若是一般爭鬥也就罷了,其中一人竟然引起了石磯的注意,不禁駐足而望。但越看越奇,不禁動了心思。
    隻見那人渾身並無仙氣,隻是憑借自身血氣淩空架起,並無道家一般騰雲駕霧,卻能禦空飛行,隻憑手中一杆長槍,舞動的似是卻可與修仙之人抗衡,且不落下風,端是不凡,石磯心中揣測,難道這就是後來的武道?
    石磯正看得入神,隻聽“蓬!”的一聲,宛如爆炸的聲音轟然響起,強烈氣壓令勁氣四處逸開,二十餘萬斤地螺旋爆發力,這等強烈的衝擊力令倉促應付的那位修仙者被一槍砸地連退數丈才停了下來,那道人麵目驚恐,似是遇到鬼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