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國可滅,不可辱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女將軍九嫁:陛下請排隊 !
第254章 國可滅,不可辱
君洛依舊緊皺著眉頭,看不出有半點輕鬆的意思來。
西楚使臣之中,有個年輕些的忽然跳了起來,指著君洛的鼻子怒罵道:“誰不知道你那張嘴慣會顛倒黑白!哪怕你今日舌燦蓮花,你強暴我國太子妃、辱我西楚國體的罪行也已是天下皆知,人神共憤!我國太子妃不堪此辱,在驛館之中剖腹自戕,此時依然昏迷不醒!大梁皇帝,你行此禽獸不如之事,還要強詞奪理,將罪名扣在我西楚使者身上,當真不怕天理昭昭嗎……”
後麵的話,羅青桃沒有聽清楚。她隻覺得自己的耳朵之中“嗡嗡……”作響,心尖絞痛得厲害,整個身子都僵硬得不聽使喚了。
君洛察覺到她的異樣,慌忙轉身擁住她。
羅青桃下意識地想逃避,身子卻半點也動彈不得。
君洛的手繞過羅青桃的後背緊抓住她的肩膀,顫抖得厲害。
如此過了不知多久,羅青桃耳中終於能分辨出君洛的聲音。
他說:“……那馬車裏被人下了藥,我什麽都不記得,可是……”
羅青桃拚命咬住下唇,逼迫自己清醒。
她應該相信君洛的。
尤其是這個時候,如果連她都不信他,天下恐怕也就不會有人信他了!
誠然,君洛從來不是什麽君子。他“好色貪淫……”、“見了美人便走不動路……”,這都是天下皆知、他自己也從不諱言的。可他再怎麽糊塗,也該知道西楚太子妃是萬萬動不得的。他若是清醒著,又怎麽可能犯這麽荒唐的錯誤!
羅青桃相信君洛的話是真的。
雖然,這種信任,並沒能讓她的心裏好受幾分。
君洛攥緊了羅青桃的肩膀,啞聲追問:“你也不信我嗎?”
羅青桃看向西楚使臣,與那個言辭尖銳的年輕使者對視了很久。
她對此人並沒有什麽興趣。隻是,目光的交鋒強迫她把心神放在西楚使者的身上,如此就巧妙地避過了君洛的目光,也逃過了她自己心頭那一陣刀割般的劇痛。
過了一會兒,羅青桃覺得喉頭輕鬆了幾分,便勾起唇角,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來:“信口雌黃、顛倒黑白,說的便是西楚的諸位大人吧?”
那年輕的使臣滿臉含怒,下意識地擼起了袖子。
羅青桃的唇角,笑意更深:“尊使惱羞成怒,打算以孔武之力解決問題嗎?真巧,那也是我大梁羅家人最喜歡的方式--不管是此刻朝堂上、還是他日戰場中,尊使若有興致切磋武力,我大梁隨時奉陪!”
那西楚使者的麵上閃過嘲諷之色,但他身旁的人忙扯著他的衣袖,將他拖回了人群之中。
最初說話的那個使臣向前走了一步,草草向羅青桃行了個禮:“大梁羅家盛名如雷貫耳,我西楚自然是不敢不敬的。隻是--西楚雖是小國,卻也不能任人欺淩!如今大梁犯我在先,西楚便是拚著舉國覆亡,也斷不能忍此奇恥大辱!”
此人顯然比另一個沉穩許多。他不肯與羅青桃爭口舌之勝,卻句句不離“奇恥大辱……”,輕而易舉地便站在了受害者的一方,幾乎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羅青桃察覺到了這一點,悠悠地笑了一聲,加深了笑意:“國可滅,不可辱!西楚尊使傲骨錚錚,令人敬佩!”
那使臣一時猜不透羅青桃在唱哪一出,隻好閉口不答。
羅青桃向殿中環視了一圈,目光仍回到了西楚使臣的身上:“聽聞昨日貴國太子妃遇刺,有這回事麽?”
西楚使臣愣了一下,最後還是忿忿地答了聲“是……”
羅青桃麵色平淡,不慌不忙地追問:“太子妃可曾受傷?隨行侍衛可有傷亡?”
那年輕的使臣搶著道:“太子妃雖然平安無事,可是隨身侍衛三十六人,隻有十七人平安回返,你說有沒有人傷亡!”
“也就是說,太子妃受辱時身旁還有十七人,是嗎?”羅青桃盯著那使臣,繼續追問。
那使臣愣愣地點了點頭。
羅青桃便拉長了聲音道:“那可就奇怪了!昨日我大梁皇帝聽聞太子妃遇刺,孤身一人上車探望,然後便發生了你們所說的淩辱之事--難道貴國太子妃身邊十七名親隨,可以坐視主人受辱而不救嗎?”
“當時侍衛跟隨在車外,並沒有聽到動靜……”那使臣急道。
羅青桃冷笑一聲,打斷了他的話:“太子妃既然‘平安無事’,受辱時為何不向侍衛呼救?侍衛跟隨在馬車之外卻‘並沒有聽到動靜’,是不是意味著太子妃並未反抗呢?貴國太子妃身為皇室女眷,即使遇刺受驚,大梁皇帝也斷無上車探望之理,請問是誰請他上車、又是誰支開了隨侍的婢女和侍衛呢?”
西楚使臣被她問得又急又惱,人人臉上俱是憤怒至極的神色。
羅青桃卻不待他們開口反駁,立時接著道:“我大梁皇帝自稱事發之時神識不清,疑似中毒,不肯認這一樁大罪;然,此事關乎兩國顏麵,斷無聽信一麵之詞、草草了事的道理!既然西楚太子妃正昏迷不醒,尊使便該延請名醫、誠心祝禱,待貴國太子妃醒轉之日,便可與吾皇當殿對質,辯明是非……”
那年輕的西楚使者氣得“哇哇……”亂叫:“太子妃是清清白白的女兒家,那種……那種事情,叫她如何與你們當殿對質!你大梁百般推脫此事,定是不肯認罪,咱們隻好戰場上見……”
“既如此,那便戰場上見吧!”羅青桃沒等那人說完,已冷笑著打斷了他的話。
那使臣愣了好一會兒,一時竟忘了該如何反應。
西楚若是有心兵戎相見,今日又何必費這番周折!
羅青桃自然看得透這使臣的心思。
她知道那些小國的使臣們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並不在意哪一方有理;。
偏偏大梁的文臣們滿腦子仁義道德,聽說他們的皇帝做了丟人的事之後,早已愧赧無地,沒了跟人爭論的士氣。
因此,大梁國這邊,很需要一個厚臉皮的人來同西楚爭論,把那件事情的種種可能性擺到台麵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