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二十二)
字數:339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傾城曲 !
大結局(二十二)
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找人的鳳於謙來說,三個月的時間絕對算不上長,可對於鎮守皇宮的太皇太後來說,這三個月不是一般的漫長,不是一般的難熬。
皇上離宮大半年,積下了一堆政務,這一回宮大臣們都排著隊要見秦寂言,太皇太後可以擋一天,可十天呢?百天呢?
太皇太後一直攔著,皇上一直不露麵,連早朝也不上,朝臣能不起疑嗎?
要知道,皇上還欠他們一個解釋。
皇上原本親征北齊,結果卻出海了。雖說最後取得了勝利,帶回大量的財物,可皇上總得給他們這些人說一聲吧?
天子的安危,關係到江山社稷,可不單單是皇上一個人的事,皇上這般肆意妄為,他們這些做臣子有責任勸說。
皇上回宮的前三天,不見任何人,朝臣能理解。皇上這一路奔波,肯定是累極,沒精力召見朝臣、處理政務實屬正常,可是第四天、第五天呢?
要知道,他們這位皇帝雖然有種種不好,可有一點所有的朝臣都無話說,那就是勤政。
自登基以來,除了外出,從來不曾缺席早朝,不處理政事。
而且,他們這位皇帝乾坤獨斷,習慣了事情掌握在手上,不可能回京幾日都不露麵,也不處理政事。
1;150850295305065回京數日,皇上連麵都不露,太子也不曾在人前現身,可說這事沒有蹊蹺,朝臣們都不相信。
皇上就是大秦的定海神針,皇上回京不在人前露麵,大臣們哪裏還有心思辦差。礙於秦寂言的威儀,朝臣們在焦首輔與封似錦的勸說了,耐心的等了十天,可十天都見不到皇上,朝臣們再也等不下去了,一眾大臣打著商議北齊議和一事,聯名求見皇上。
短短半年,北齊連失十八城,眼見大秦的兵馬就要打到北齊的皇庭,北齊嚇破膽了,忙派使臣進京求和。
對於北齊議和,朝中有人讚成,有人反對。讚成的人也是為大秦著想,想趁此機會打到北齊皇庭,活捉北齊皇帝,讓北齊別立新君,成為大秦的輔國。
反對的大臣,則是考慮到此時天氣寒冷,大秦的士兵在北齊無法適應,再打下去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而且,天氣一涼,鳳家軍就隻是駐紮在北齊,並沒有再繼續攻城。
不是不想打,而是現在不能打,真要繼續攻城,也得等來年春,天氣回暖才行。
當然,兩國是戰是和,就是焦首輔也不敢輕易拿主意,這事隻有皇上可以定奪,可折子呈到禦前,卻半天沒有消息。
沒有辦法的焦大人,隻能請求麵聖。
太皇太後收到焦大人麵聖的請求,駁回了一次,又駁回了一次,一連駁回了數十次,也不給焦大人一個理由,隻說皇上沒空見他。
太皇太後一輩子都在後宮,根本不懂如何處理朝堂上的事。想她當皇後那會,不想見哪個妃子,就是一直駁回,不見,那妃子就會乖乖的敗退。
現在,焦大人求見聖上,她想也不想就用了相同的方式,卻沒有想到,朝堂和後宮不一樣,皇上與皇後也是不一樣的。
而且,她當皇後那會,隻是不想見某個妃子,讓人把那妃子趕走。可現在,她卻是把所有求見秦寂言的大臣都趕走,事態就完成不一樣了。
能在京城站住腳的官員,哪個不是玲瓏心。大臣們多日見不到聖上,腦子裏已上演了無數種可能,而最大的可能就是皇上出事了,太皇太後趁機奪權!
皇上那天進宮,就隻露了一麵,之後一點聲音也沒有。鳳於謙護送皇上回京後,第二天就以邊境離不開人為由,帶著兵馬離開了京城。
當時眾人沒有多想,隻當皇上有什麽秘密任何要交給他執行,.可現在想想,當日鳳於謙行色匆匆,臉色凝重,不僅僅是執行秘密任務那麽簡單。
“莫不是皇上真出事了?”要不是出事了,怎麽會回京十多日,也不見露麵?
眾朝臣坐不住了,不管平日在朝堂上如何針鋒相對,這時候都聯合起來,一起在宮外求見聖上。
法不責眾,他們這麽多人同時求見聖上,聖上就是不高興,也隻能訓他們一頓。
焦大人和封似錦原是不同意的,可是他們兩個屢次求見皇上,都被皇上拒見了。想要私下打聽消息,宮裏又被太皇太後護得如同鐵桶,他們一點消息打聽不到。
皇上不知出了什麽事,也不跟他們打聲招呼,他們也沒有辦法,隻能默許朝臣的行動了。
於是,就出現了朝臣集體跪在宮門外,求見皇上一事。
這不是朝臣第一次做這樣的事,以往他們沒少跪在宮門外求聖上收回聖命,隻是一次也沒有成功。
當然,這一次也沒有成功。
太皇太後直接讓禁軍把眾位大臣抬回去了。
沒錯,就是抬的!
太皇太後的做法簡單粗暴,當時也確實有效,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官,都被禁軍突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一個個被他們抬回家了,隻有焦大人和封似錦幸免於難。
焦大人和封似錦根本不會被禁宮嚇住,禁軍剛碰到兩人,就被兩人嗬退了,“大膽!”
“焦大人,封大人,太皇太後有令,不得在宮外滋事,請你們速速離去。”禁軍也不是吃素的,雖然不敢強製動手,可也擺出送人走的架勢。
“太皇太後!又是太皇太後!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皇上十日未曾現身,太子也不曾出現,我們這麽多人都見不到皇上一麵,宮裏宮外都隻聽太皇太後的命令,太皇太後要做什麽?”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最後一句話,焦大人沒有說,可話裏透露的意思,眾人卻是明明白白。
太皇太後一再阻止朝臣覲見皇上,又讓重兵守護皇宮,任何消息都無法流出宮外。要不是太皇太後沒有插手政事,朝臣早就帶兵破宮門救駕了。
太皇太後這次做得太過了,他們就是不懷疑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