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難倒老外

字數:311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按照歐美學者的觀點,新教的作用巨大,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提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梁曉秀便想知道既然新教有這種作用,那麽天主教的作用是什麽?天主教似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沒有什麽推動,那麽反過來說,天主教是否有礙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呢?
    她想和布朗探討這個問題。
    於是她想刨根問底地問道:按書本上的說法,新教推動了歐洲社會的大發展;那麽天主教呢,天主教的作用是什麽?
    布朗說梁曉秀的這個問題太尖銳了,他不一定能回答得準確。他認為天主教對歐洲社會的發展也有促動作用。他說這句話時顯得信心不足,事實上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他此時特別好奇:一個中國人怎麽對這樣的問題感興趣呢?
    梁曉秀看布朗的回答不倫不類,她便引申說她看不見得。據她所知,天主教和新教在許多方麵是不一樣的。按她有限的理解,天主教是製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教派。她問布朗是否認可那樣的觀點。
    布朗說沒有人下過那樣的結論,他問梁曉秀怎麽會有那種看法。
    梁曉秀直截了當地說:“這是我思考的結果。據我所目及,歐洲學者並沒有說明這一點。那麽,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天主教阻礙了歐洲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負麵作用和影響。”
    布朗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說他不那樣看。他認為不能輕易下這個結論,這是一個嚴肅問題,需要專家下結論。
    梁曉秀指出:問題是學者專家回避了這個問題,他們沒有一個人提到這一點。她感到好奇,感到奇怪,他們為什麽要回避這個問題呢?
    “所以你就想解開謎底,對吧?”米拉問道,“梁小姐,這種刨根問底的精神值得讚揚。我就缺少你那種探索精神。”米拉也想讓布朗回答梁曉秀的問題,她知道梁曉秀的不到答案是不會罷休的。
    布朗小心翼翼地說,他想學者們是不想引起教派的爭執,所以沒有提及那個問題。宗教問題在歐美一直是一個敏感而又有爭議的問題。誰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梁曉秀舉例說,他認識一些朋友,他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是他們在事業上都有所作為,都富有進取心。在她看來,他們的進取精神似乎與天主教保守的教義並不相符。
    她問布朗那又是為什麽呢?
    布朗承認他回答不了那個問題。他問米拉能否回到。米拉說她更不能回答,那個問題恐怕也得讓專家回答,才能知道答案。
    布朗承認梁曉秀的疑難問題超出了他的能力。
    梁曉秀咄咄逼人地說:“所以我就更難理解了。宗教學者認為,新教才是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我認識一些天主教徒,他們雖然不是新教徒,但實際上發揮了和新教徒一樣的作用。這樣看來,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天主教的教義和教徒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換句話說,屬於哪一個教派的教徒隻是一種形式上的教徒,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麵教義其實並沒有起到作用。布朗,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布朗說:“梁小姐,你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我無法回答。”
    “確實太難回答。”米拉附和著說。
    梁曉秀便私下想:布朗這個歐洲名牌大學畢業生居然被她這個中學畢業生給難倒了,這說明她這些年讀書還是有收獲的,並沒有虛度年華。在她看來,一個有學問的人不在於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而在於他是否能提出深刻的問題。
    她繼續說,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據稱,全世界共有信徒13億。這個數字讓她感到驚訝。她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準確。
    布朗對梁曉秀刮目相看了,覺得她無所不知,甚至對基督教都有研究。
    梁曉秀展開說:“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兩派在1054年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現在看來,西派的實力遠遠大於東派。東派強調自己的正統性,稱為正教;西派強調自己的普世性,稱為公教。西派的大本營在羅馬,東派的大本營在希臘,目前俄羅斯和東歐許多國家的人信奉的是東正教,其人數遠遠超過希臘。東派的實力是否會慢慢會超過西派的實力呢?你們認為有這種可能性嗎?”
    “目前看來沒有這種可能性。”布朗說。
    “為什麽呢?是因為經濟因素嗎?”
    “有經濟因素,也有習慣勢力的原因。兩大教派分裂畢竟已經有1000多年曆史了,早已形成了各自的鮮明特點。”
    “這兩個教派對各自領地的影響有何不同?”
    “可能公教的影響大一些吧。”
    “你回避了許多問題,沒有和我解釋清楚這些問題。我想,你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願意回答這種問題。這是為什麽呢?”
    布朗反問道:“你問了我這麽多問題。我也問你的一個問題。你對中國的佛教有何看法?”
    “我是無神論者,對佛教一無所知。”
    “可是你對基督教卻很了解呀。”
    “那是因為我生活在歐洲,我要熟悉歐洲的環境,了解歐洲思想的根源。歐洲人的思想根源來自基督教,不管你們承認與否,其實你們都受到過宗教的影響,隻是程度不同而已。我感興趣的問題是:信教的歐洲人現在對基督教是否還抱著虔誠的態度?是否按照教義的內容製定自己的生活準則?歐洲的社會製度目前在多大程度上還有新教的影子?或者說,基督教教徒目前隻是徒有虛名,實際上並沒有遵守教義。這一係列問題,宗教學者都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她提出的問題過於複雜、艱深,布朗和米拉麵麵相視,無言以對。他們好奇地看著梁曉秀,覺得她倒像教師一樣給他們出了幾道難題。
    梁曉秀很得意,她終於難倒了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