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老外說教
字數:711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至目前為止,梁曉秀在兩個老外的陪同下遊覽了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德國、奧地利和瑞士6個國家,這是她到法國6年來第一次出國。6國之行,使她對西歐有了基本的認識和判斷。在她看來,法國和那6個國家就是歐洲的主要國家,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特征在7個國家中非常明顯,其中以法國和德國的影響最大。
她和兩個老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法國和德國曆史悠久,文化沉澱厚重,對歐洲曆史和西方社會有重大影響,而且影響還波及到全世界。所謂“歐洲中心論”主要源於法國和德國。西方世界的主要科學、思想、藝術、哲學、教育、文化、音樂等都曾受到過德法兩國的重大影響。如今,德法兩國都是歐洲富裕的國家,並且扮演著歐盟發動機的角色:沒有德法就沒有今日的歐盟。德法興旺,歐盟就興旺;德法衰落,歐盟就會衰落。德法兩國是歐洲大陸的基石。
梁曉秀開了頭,兩個老外先後跟進,大談歐洲,展示他們的知識。
布朗展開說,荷比盧三國除了受法德兩國影響外,還受到英國的影響;英國曾是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影響遍及世界,如今依然有重要影響。以荷比盧三國為例,特別是荷蘭,英語在那裏暢通無阻,幾乎等同於荷蘭的母語;比利時英語的普及程度雖然不如荷蘭,但也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盧森堡的英語普及程度強於比利時。在他看來,“歐洲中心論”源於英德法三國,而不隻是法德兩國。
布朗以為糾正了梁曉秀的看法,他很得意:他在彌補梁曉秀的知識的不足;梁曉秀畢竟不是歐洲人,她對歐洲的了解還不夠全麵。
梁曉秀反駁說,她遊覽比利時,感覺那個國家就是法國的翻版,深受法國影響;在盧森堡,德國和法國的影響很明顯,德語和法語都是盧森堡人的官方語言;德國是荷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德語和法語在荷蘭也暢通無阻。總體上看,荷比盧三國受法德兩國的影響最大,而英國的影響十分有限。
布朗又糾正說,比利時分為兩大語言區:法語區和佛拉芒語區,其中法語區受法國影響大,而佛拉芒語區則受荷蘭影響大,因為他們的語言相通,而荷蘭則受英國影響大,自然影響到了佛拉芒大區。在曆史上,荷蘭和英國關係淵源,在很多方麵都深受英國的影響。
梁曉秀考察過荷蘭,不同意布朗的看法。她說荷蘭在17世紀處於鼎盛時期,那時英國的影響還微不足道,荷蘭的工業發展水平遠遠超過英國;比利時瓦隆大區是歐洲工業的發源地之一,采礦、鋼鐵等行業都出自那裏。因此,不能說英國在曆史就對荷蘭和比利時有重大影響;正相反,荷蘭和比利時影響了英國。
梁曉秀又舉奧地利為例說,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那個國家就是德國的翻版。在奧地利根本看不到英國的影響。
布朗解釋說,奧地利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是德語國家,官方語言就是德語。
梁曉秀還以瑞士為例說,她在瑞士感覺那是一個法語和德語混合國家,主要還是受法國和德國的影響。伯爾尼、蘇黎世、盧塞恩等城市都屬於德語區,而日內瓦、洛桑等城市則屬於法語區。此外還有意大利語區,但就是沒有英語區,由此可見英國在瑞士的影響也很有限。
布朗不完全同意梁曉秀的看法,他說瑞士受英國影響也挺大,證據是英語在瑞士暢通無阻,而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隻是在瑞士的某個地區暢通。
兩人你一言、他一句,各說各的理,誰都說服不了誰。
米拉是法國人,她自然站在法國的立場說話。以她的看法,法國就是歐洲的精華,他們剛剛遊覽過的盧瓦爾河穀地帶就是歐洲風景最秀麗的地方,無論是那裏的城堡、建築,還是自然風景,在歐洲國家獨一無二,即使是德國的萊茵河中段都無法相媲美。
布朗插話說,以自然風景而論,在歐洲有4個國家最為出色,那就是德國、法國、瑞士和奧地利,那4個國家加在一起才是歐洲大陸自然風景的精華。他們遊覽過奧地利和瑞士,不能否認那兩個國家獨特的自然景觀。奧地利的湖光山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自然景觀。瑞士是歐洲大陸上一個精美的花園國家,其國家的富有令歐洲各國自歎不如。瑞士和奧地利是中歐國家,在歐洲都是中等規模的國家,但兩國的影響卻超出了國家的規模。
梁曉秀承認法德奧瑞4國都處於歐洲大陸最佳的地理位置:在這4個國家擁有歐洲百看不厭的最美的風景和人文景觀;遊覽過這4個國家後,其餘歐洲國家都可以忽略不看。
兩人爭論不休,米拉便想調節氣氛,講了一個笑話。
相傳,巴黎戴高樂機場有一個規定:所有在戴高樂機場起降的外國飛機機組人員必須講法語,其他語言一概不受理。美國人不聽邪:哪有堂堂美利堅合眾國的飛行員非得跟你們法國人講法語呢?不說!
一架美國客機要在機場降落,法國地麵機場指揮人員用法語發出指令,這個美國飛行員聽不懂什麽意思,一個勁兒用英語回答。法國人叫上了勁,明明知道美國飛行員的請求內容,就是不用英語告訴他。他們好像在向這個美國人暗示:我們法蘭西共和國的法語是世界上最嚴謹最優美的語言,你們居然不講法語!
幾個回合下來,美國客機一頭掉了下來,摔得粉碎。這個傳言是否屬實,不得而知。
“米拉,你想說明什麽呢?”梁曉秀問道。
“我想說明法國在歐洲的影響依然很大,法國是歐洲國家中最排斥英語的國家;法國對美國都不客氣。”她身為法國人而感到自豪,無形中表現出一種優越感。
布朗不服,說法國人總是自以為是,他們曆來就很傲慢,自以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擁有最優秀的文化和曆史,尤其是巴黎人把其他國家的人都看成鄉下人,好像這世界上隻有法國人才是最有教養的上等人。事實上,當今的法國早已不是過去輝煌時代的法國,因此法國人的傲慢反倒讓人感覺莫名其妙。布朗是盧森堡人,他認為他是站在客觀立場上表態的,沒有任何偏見。
米拉立即反駁說,法國人確實傲慢,但法國有傲慢的資本。她在新中國飯店從事餐飲工作,對西方餐飲業做過比較深入的研究。
她得出的結論是:法國美食佳肴就是西方最好的美食佳肴。沒有人會說德餐或英餐是西方最好的美食。法國本土盛產美酒,以波爾多為代表的法國葡萄酒產區出產的紅酒,白葡萄酒、香檳酒風靡世界,以它們獨特的品質傲視西方各國名酒。法國本土能生產美食所需的一切原料。鵝肝、鬆茸、海鮮、牛肉、羊肉、豬肉、奶酪、鮮奶、各種蔬菜、糧食以及各種調料,沒有一樣法國不能生產,而沒有一樣不是質地上乘的食品。法國廚師烹飪手藝高超,他們做工精細,用料講究,每一道菜都經過長期的烹飪經驗才確定了最終的色、香、味。法國廚師對烹飪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地。而法國食客對美食佳肴的喜歡程度達到了迷戀的程度,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一個談資。
米拉講了一大通法餐,完全忘記了她是在中餐館工作的身份。她在骨子裏認為法餐不僅是西方最好的餐飲,還是世界上最好的餐飲。
梁曉秀聽了米拉的說教很反感,但她沒有立即反駁米拉,她想等到合適機會再反駁米拉,把她批得體無完膚。
布朗不以為然,他說飲食不過是一個方麵,不能以此來概括全部現狀。除了餐飲,還有許多實質性的內容,比如工業、科技、教育,等等,在那些領域法國並不占絕對優勢。
米拉說她還沒有講完,她的觀點是:種種自然和人為的優勢使法國人養成了養尊處優的生活習慣,他們這種生活的最大特點是追求法式生活的品位與質量。法式生活是西方世界的標杆,歐洲國家都以法式生活的標準來衡量生活的品質。
梁曉秀問道:“米拉,你說的法式生活具體指什麽?”她是明知故問,就是想讓米拉把她的心裏話都說出來,好找機會駁斥她。
米拉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
“法式生活,簡單說,就是吃、穿、玩、遊、樂。在這些方麵,法國本土就能滿足法國人所有的願望;而其他歐洲國家就做不到這一點。
“冬天,人們到阿爾卑斯山上滑雪,那裏有歐洲最好的滑雪場地和滑雪用具;夏天,人們到蔚藍海岸度假,那裏的海濱是歐洲最好的海濱,吃喝玩樂樣樣齊全,那裏擁有世界上最多、最豪華的遊艇。
“在其他季節度假,法國高級酒店提供舒適的房間和精美的飲食,可以滿足客人高品質法式生活的要求。遍布城市和鄉村的酒館和咖啡館都有一種法國情調,是人們談天,交流的好地方。
“法國是高級服裝、珠寶首飾以日用品生產大國,凡是生活中需要的商品都有法國貨。這些法國貨精致、美觀、耐看、時尚,與法式生活匹配相當,絕不落伍。除此之外,法國還提供世界上最昂貴的多種奢侈品,而這些奢侈品是世界上的影星、富豪、王公貴族日常生活和交際場所離不開的‘專利品’,同時也是所有追求時尚、追求奢華人士向往的物品。
“那些腰包鼓鼓的法國富人有私人飛機,豪華遊艇,高檔跑車供他們瀟灑,娛樂,玩耍。巴黎的娛樂就是世界頂級娛樂,要什麽有什麽:時裝展、模特展、藝術展、畫展、電影節,總之一切吸引人眼球、色彩繽紛、五光十色、五花八門的東西,法國一律能夠提供。如果這些內容還滿足不了人們的欲望,人們當然可以到世界各地觀光遊覽,但要記住: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把法國看作為一個重要的遊覽勝地。相比之下,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法國這麽多優勢。”
“你說完了?”梁曉秀問道,她認為米拉講得很膚淺,根本沒有觸及到深層次的問題:法國有很多弊端,米拉卻視而不見。從這一點看,米拉還不夠成熟,還不懂得辯證地看問題。
米拉毫不客氣地說:“我基本說完了。我想強調的是:法國有了這些資本,法國人的傲慢似乎也理所當然了。”她為法國辯解的態度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架勢,好像她本人就代表法國,就高人一等似的。
梁曉秀默默地想,米拉過於沉迷於法國的浮華了,她還沒有看到法國的那麽多弱點:
法國的高失業率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法國人似乎沒有什麽好主意改進就業狀況,使得民眾怨聲載道,時不時舉行罷工遊行;
法國的經濟實力與德國相比,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了,像一個二流工業國家。在歐洲,德國比法國更有話語權,因為當今世界主要還是靠經濟實力說話;
法國在歐洲曆史上確實有過很大影響,但如今法國的影響明顯在減弱;
法國不具備世界性大國的條件,即使在歐洲,法國也不能稱為老大。歐洲還有俄羅斯,雖然法國目前的經濟實力超過俄羅斯,但其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都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從長遠的發展趨勢看,俄羅斯還有巨大潛力,有可能重新崛起為世界性的強國,但法國永遠辦不到。
世界性大國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國土麵積與人口數量。這兩個條件法國根本就不具備,所以法國永遠也不具備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梁曉秀沒有把自己的這種想法說出來,她還不想駁米拉的麵子,還想給她留有餘地。她認為米拉還年輕,不懂得什麽叫謙虛,什麽叫低調。
布朗不知出於什麽目的,忽然插進來強調說:歐洲是工業革命發源地,引領世界長達幾百年時間,影響遍及全球。當今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世界上雖然居領先地位,但美國說到底也是歐洲人創建起來的。200年前的美國在世界上還沒有左右世界的實力,那時歐洲還是美國的老師。從發展趨勢看,這個世界還是歐美主導的世界,至少在一百年之內看不到顯著的變化。
布朗那麽一說,米拉就附和著說過去歐洲引領世界,如今歐美引領世界;美國說到底是歐洲的一個綜合翻版,因為美國人的祖先絕大多數都是歐洲人,幾百年前歐洲人把歐洲的科技、工業、農業、文化等等帶到了美國,最終把美國建成了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
兩個老外一唱一和,完全把梁曉秀忘記了:忘記他們中的一個人是梁曉秀的員工,而另一個則正在求職。他們不是故意冷落梁曉秀,而是在談到歐洲時無意中表露出了他們的優越感。他們從不談論中國,似乎沒有那個興趣。那是1976年,中國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經濟規模不大,經濟實力有限,自然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
但梁曉秀不這樣看。她是中國人,在她看來,中國是世界大國,中國早晚有一天會崛起為世界性的強國。中國具備世界大國的一切要素:國土麵積大,人口眾多;中國人民勤勞勇敢,聰明能幹。這是一個大國、強國的先決條件。
中國是一座大山,法國無法越過。
兩個老外發表了長篇大論,感覺過了癮,都有一種得意的神態。
梁曉秀故意說他們在談論問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國家。
“哪個重要國家?”布朗問。
“就是中國。”梁曉秀堅定地說。
布朗辯解說:“梁小姐,我們在談論歐洲的事,沒有談論亞洲,所以談不上忽略。”
“不對,你們不僅談論了歐洲,還談論了世界。談論世界不能繞開中國。在在當今世界舞台上,中國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繞不過去的國家,沒有中國,世界是不完整的。你們說歐洲曾引領世界,但你們卻不知道中國也曾引領世界達好幾個世紀。你們總該記得馬可波羅吧?在他那個年代歐洲是什麽樣的,你們知道嗎?那時馬可波羅寫的遊記風靡歐洲,歐洲人仰望中國,認為中國在各方麵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他們望塵莫及。”
梁曉秀突然講起中國,兩個老外似乎措手不及,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梁曉秀繼續說:中國在人類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都大放異彩,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以藝術領域為例,中國在繪畫、詩詞、音樂等各個方麵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國文化和人類文化中,究竟哪裏最能體現盡善盡美的最高境界呢?我認為在中國文化中的書畫同源就是最高境界。毫無疑問,中國在此方麵達到了西方人永遠也達不到的高度。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杜甫說過一句深刻的話:書貴瘦硬方通神。那意思是說,隻有蒼勁有力的書法才能達到神奇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中國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梁曉秀的這番評價獨具慧眼而又深刻極致,她說到了點子上,點出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精髓。
兩個老外一時愣住了:梁曉秀怎麽突然大談中國的書畫藝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