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了女兒
字數:396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梁曉秀有了兩個兒子後,就一直想要一個女兒,1976年10月底她生了一個女兒,女兒的名字幾年前就已起好,叫宋海霞。生下女兒那天,她欣喜若狂,一再和丈夫說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女兒。女兒就是她的小棉襖,是他們的千金,她視若掌上明珠。女兒長得和她相像,也有一雙大眼睛,眼睛有神,明亮而又好看。
她當初懷孕時,還不確定是否能懷上一個女兒,丈夫宋福祿說她懷的肯定是一個女孩。她問丈夫宋福祿為什麽那麽肯定,宋福祿說種種跡象表明她懷的就是女孩,他還說心想事成:她總想要女兒,女兒就會自動來到她身邊。
宋福祿的預言實現了,他得意地說:“曉秀呀,你看我是不是神機妙算?”
“你是神機妙算,算得真準!當初我懷第一個孩子時,你說是男孩,結果果然是男孩;第二個孩子,你說還是男孩,結果真是男孩;這次你又算準了。我看你就是神人呀!”
梁曉秀第一次懷孕時,宋福祿就說肯定是男孩,結果預測成真;她懷第二個孩子時,宋福祿還認為是男孩,結果又讓他說對了;這次他又猜對了。他非常得意,說梁曉秀再有孩子還是女孩。
“你敢肯定嗎?”梁曉秀好奇地問道。
“敢肯定。”
“憑什麽肯定呢?”
“憑得就是我的信念和你的意念。你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你該生女兒了。”
“你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性。”
“這種事用不著什麽科學,我就能搞定。不信,你走著瞧。”
梁曉秀非常喜歡這個女兒,天天和女兒說話,有時用漢語說,有時還用法語說,好像女兒能聽懂她的話似的。她會和女兒說:“海霞,我的寶貝女兒,媽媽一定好好照料你,把你培養成一個出眾的人才。媽媽沒機會上大學,你將來要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成為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
宋福祿便說她偏向女兒,而對兩個兒子從來沒有那麽關心過。兩個兒子從小都是由宋福祿一手帶大的,他既當父親又當母親。
梁曉秀說,他們結婚時就說好他照顧孩子,孩子的事都由他說了算。她不是偏心,她是沒精力和時間管孩子。
宋福祿知道她那是在敷衍他,她和兩個兒子沒什麽感情;兩個兒子也和她不親熱。他說,一般父母都重視男孩,而不重視女孩,但梁曉秀恰恰相反:她重視女孩的程度遠遠超過男孩;重男輕女,到了梁曉秀手上,變成了眾女輕男。他問她為什麽有那種思想。
梁曉秀回應道:她和別人不一樣,她認為女孩比男孩好。女孩和媽媽好,能為媽媽分憂解難,替媽媽著想;而男孩一旦娶了媳婦就忘了娘。
宋福祿故意逗她說:“曉秀,我看你就是一個怪人:你的邏輯總是和正常人不一樣。你看我們的兩個兒子,大海和大山,將來娶了媳婦,他們的孩子都姓宋,他們就是老宋家的後代。這叫繁衍後代,延續香火,可是你卻不在意。再說海霞,她將來嫁人有了孩子,她的孩子可不姓宋了,而要隨別人的姓。這麽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懂?我看不會吧?”
“你懂什麽!我們將來不會找一個上門女婿呀?不管誰家的兒子,要和我們的女兒攀親,他們就得倒插門!海霞不會輕易嫁人的,必須得找一個我能看得上的人。”
“你這就是獨斷專行,你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孩子身上。海霞是你的女兒,但也是我的女兒呀,難道我當爸爸的沒有發言權了?”
“我們早就有言在先:兒子歸你管,女兒歸我管。兩個日子將來找什麽樣的兒媳婦,由你決定我不摻和意見;但女兒的婚姻我必須管。”
孩子還沒滿月,兩人就開始聊起了孩子的未來。
梁曉秀說,兩個兒子將來要當大廚,當跑堂,要熟悉飯店的各個工種,他們將來也要像父母一樣開餐館,經營餐館;但女兒就不必做什麽跑堂和大廚了,女兒的未來由她自己決定:女兒想做什麽工作都行,她絕不幹涉。
宋福祿便說:“曉秀,你這樣安排就不對了。女兒為什麽不能做廚師呢?你也做過廚師,你怎麽忘本了?我看女兒和兒子一樣,也得開餐館。你要是舍不得讓女兒當廚師,你就讓女兒做餐館管理工作,就像你說的用腦子掙錢。你來法國6年多時間,你應該看清了:華人的出路就是開中餐館;把中餐館開好了比什麽職業都強。這個道理你還用我重複嗎?”
“我當廚師,那是‘被逼無奈’,沒有辦法嘛。現在我們的經濟狀況好了,我們為什麽一定要讓女兒從事餐飲行業呢?行行出狀元,別的行業照樣能幹出名堂來嘛。這個道理不懂吧?”
“餐飲行業有什麽不好的?我們就是靠開餐館起家的,將來孩子要繼承我們的產業,擴大我們的產業。中餐館是我們生存的基石,是我們的命根子呀。”
“福祿,你不懂,你眼界太窄了,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全貌和發展趨勢。在法國和歐洲有無數行業,餐飲業隻是其中的一個行業。你不能說參與農業就是最好的行業。”
宋福祿不服氣,說:“曉秀,你這樣慣孩子,孩子將來不會有出息的。我們家的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將來一律開中餐館。他們從小要在廚房幹起,熟悉廚房的各種工作。我是父親,這事我說了算。”
梁曉秀說兩個兒子可以那樣教育,但女兒就沒必要了。
說來也怪,梁曉秀對兩個兒子幾乎沒什麽感情:兩個孩子三個月時,她就給他們斷了奶,讓老外保姆照料,一直到三歲上幼兒園。平時她一個星期最多見一次兩個兒子,兩個兒子也習慣了,從不打擾她。宋福祿經常和兩個兒子說,他們的媽媽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他們。兩個兒子和父親好,有什麽話都告訴父親;但和母親他們幾乎沒話可說。
梁曉秀已經有兩個多月沒見過兩個兒子了,她一點都不想兒子,就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她一直有一個固執的想法:宋福祿個子矮,兩個兒子將來個子不會長高,說不定和他們的父親一樣高呢。宋福祿身高1.6米,她認為男人至少得長到1.7米以上。
但是她對女兒就完全不一樣了:把女兒當作心肝寶兒,每天都親吻女兒,和女兒說心裏話;女兒一時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內容。她自己從小就過慣了苦日子,她不想讓女兒再受窮,她要為女兒規劃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藍圖。
女兒一定要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她為女兒想好了幾所歐洲著名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在這幾所大學中,為女兒最終選折一所大學。
她這一生最遺憾的是沒有機會上大學,所以她的女兒必須上大學,了卻她的一樁心願。
她生兩個兒子時,一滿月就上班幹活了;生了女兒,她決定修三個月產假,然後再上班。女兒在她心中的分量一時超過了工作,超過了掙錢。她計劃三個月後,平時女兒還是讓穆爾的母親妮娜照料,但女兒不能送妮娜家,必須讓妮娜白天來她家照看女兒,晚上她自己照看。她要一直帶著女兒,直到生下第二個女兒。
宋福祿總說,她那樣寵愛孩子,非得把孩子慣出毛病不可。她反駁說,女兒的事就不用宋福祿操心了,由她負責女兒的教育;宋福祿的任務就是管好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將來成為什麽樣的人,全靠宋福祿的培養。
按照梁曉秀的計劃,她還要生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的名字也已經起好,二女兒叫海花,三女兒叫海珊,她想在30歲以前把二女兒和三女兒生下來,從此不再要孩子了。她不看眼前,而看長遠;她的計劃是組建一個大家庭,將來兒女都要和她一起生活,過人丁興旺,兒女滿堂的生活。在她看來,這個家她說了算數,而不是宋福祿;孩子們雖然都姓宋,但家裏真正的主心骨是她,所以這個家是梁家,而不是宋家。
宋福祿說不過梁曉秀,從此不再管女兒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