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重返羅馬

字數:589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梁曉秀在離開米蘭前往西班牙之前,給芬蘭科學院羅馬分院的克羅博士打電話表示感謝。克羅博士邀請她參加一個研討會,希望她能來羅馬。她從未參加過學術會議,答應返回羅馬出席會議。
    於是她獨自一人駕車從米蘭駛往羅馬。行駛在意大利的國土上,她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車窗外麵是意大利風光,天空湛藍,空氣清新,花香鳥語,一派南國景象。她開得不快,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了許多美景。
    在意大利境內開車,她領略了意大利人開車的速度。那些長長的隧道路麵不寬,但車速則極快,意大利的大貨車以極快的速度行駛在隧道中,讓人膽戰心驚。
    她意識到在意大利高速路上開車要格外小心,因為意大利人開起車來好像完全忘記了交通規則和禮貌謙讓,他們隻管瘋狂地開車,完全不顧其它;她的車速稍微慢一點,後麵的車就會拚命按喇叭,催她加速。她注意到在意大利的高速路上以時速200邁行駛的車輛比比皆是。
    阿爾卑斯山脈延伸到意大利境內後,突然間變得像一個麵目可憎的龐然大物擋在眼前。看著一路上的高山峻嶺,她心裏想,難怪意大利出產黑手黨。這些黑手黨人作案之後,要是藏在這些高山峻嶺中,意大利警方上哪裏去尋找他們呢?同一座阿爾卑斯山,在奧地利和瑞士境內是最美的風景,山高湖深,遍地鮮花,是她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山區景色。
    到了羅馬,克羅博士正等著她開研討會。研討會會期兩天,研討的內容是古羅馬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參加研討會的有芬蘭、意大利和德國的學者。幾個學者發言之後,克羅博士請梁曉秀發言。
    她用法語講了一個小時,從古羅馬一直講到當代羅馬。她的主要觀點是:整個歐洲大陸曾受惠於意大利文藝複興,而意大利文藝複興並不僅僅來自羅馬,來自佛羅倫薩,還來自地中海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和遠東文化;羅馬目前對歐洲大陸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還在潛移默化地感染歐洲大陸;歐洲大陸需要新的文藝複興,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與會學者對她的論點論據很感興趣,問了她許多其他方麵的問題。
    她謙虛地說,她隻是一個熱愛文化,喜歡讀書寫作的人,她既沒有高學曆,又沒有頭銜,參加這樣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其實是沒有資格的。
    克羅博士則說,他們看中的並不是高學曆和顯赫的頭銜,而是她的思想。克羅在研討會上印發了梁曉秀的十幾篇文章和論文,與會的十幾位學者都拜讀了她的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
    第二天會議繼續進行,大家還想聽梁曉秀發言,認為她從另一個視角評價羅馬,給人以啟發。她便對意大利藝術做了一番評價。
    她說,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50年是意大利藝術最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湧現出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鐵相、喬喬納、凡羅納士、高雷琪奧等大師。意大利人的想象是古典的、拉丁式的。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意大利藝術大家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人。這些天才藝術家帶著上百個知名畫家創造了輝煌的繪畫作品。那個時代是意大利文藝的黃金時代,人們絕頂聰明,頭腦特別敏捷,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機智、聰明、有思想、有創造力;運用思想象語言一樣出於本能,有時很精彩,從不用費力而差不多老是運用得很好。他們的審美感是天生的、熱烈的、敏感的。這個時期的意大利同歐洲其他國家做一比較,我們發現它更博學、更富足、更文雅、更能點綴生活,就是說更能欣賞藝術品,因為也更擅長創作藝術品。
    大家給了她掌聲,讚同她的觀點。
    她繼續說,在西方繪畫史上有兩大派別,一個是17世紀的荷蘭畫派,一個就是意大利畫派,它們分別代表了日耳曼民族和拉丁民族的最高繪畫藝術水平。意大利畫派早於荷蘭畫派在歐洲成名,這是因為那時的意大利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歐洲最富裕的國家,工商業發達,文化藝術氣氛濃厚,這個社會為繪畫藝術的興旺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相比之下,歐洲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和法國,那時還處在戰爭狀態,還不具備發展藝術的土壤和條件。所以當時荷蘭、德國等國家的藝術家都要到意大利學習繪畫。在此後幾百年時間,意大利繪畫一直是歐洲各國畫家模仿、學習的楷模。
    在意大利藝術繁榮時代,英國才結束百年戰爭,又開始慘無人道的玫瑰戰爭,他們相互殘殺,民不聊生。到1550年為止,英國隻有獵人、農夫、大兵和粗漢。德國正爆發戰爭,社會上沒有法律,隻有動武的習慣,還是一個暴力世界。而15世紀的法國是曆史上最悲慘的時代:國土被英國人侵占;英國人被驅逐後,國內戰爭又連綿不斷,強者魚肉鄉民,不是綁架便是搶劫。到15世紀末,所謂法國的貴族還是一個粗魯的蠻子。
    總之,整個歐洲還處在封建製度黑暗時期,人們象瘋狂的野獸一樣,隻知道吃喝玩樂,舞刀弄槍,還不知道文明為何物。相比之下,意大利則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度,懂得談話的藝術,懂得藝術品,會欣賞,會評價。
    一個芬蘭學者請梁曉秀評價意大利繪畫。
    梁曉秀評價說:
    意大利畫派最大的成就是對人體的表現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這種古典、完美的畫技在意大利繪畫大師身上得到了空前絕後的發展和展示。米開朗基羅認為,最高級別的繪畫是畫人體,而不是風景;換句話說,意大利畫家采用的題材是人體,而田野、樹木、河流、房舍隻是附屬品。他們甚至對生活場景都不削一顧,認為那是鄙俗的題材。這就是為什麽古典意大利作品中人物形象占據絕對中心地位的緣故。法國盧浮宮裏最有名的偉大作品是意大利人物畫像:蒙娜麗莎,而不是眾多的風景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幾百年來成為眾多藝術家探討分析的話題,直到今天似乎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一位德國學者問她意大利人為什麽擅長繪畫。
    她的答複是:
    當時的意大利畫家幾乎都學過金銀細工和雕塑,他們所要表現的人體是健康、活潑、強壯的人體。這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人體。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種族,一種莊嚴健美、生活高尚的人體。這是意大利古典藝術家特有的發明,對此後的歐洲畫家有重大影響。荷蘭畫派和佛拉忙畫派都曾受惠於古典意大利畫派。在意大利畫家的作品中,人體始終占據中心位置,而人體繪畫也是繪畫中最難表現的題材。那時意大利人的想象是古典的,屬於古希臘、古羅馬人的一類。意大利的雕塑、建築、音樂、繪畫、詩歌都具有意大利古典的風格。意大利的建築大都采用古代風格,采用堅固的形式,牆壁上的窗洞不多,喜歡天然明亮的光線。意大利古典建築物滿剛強、快樂、典雅、自然的氣息;他們的音樂節奏清楚,優美悅耳,界限分明,流暢明亮。
    她的發言行雲流水,仿佛像一首詩歌:
    那時意大利的學者是一批熱心於複興希臘文學與拉丁文學的人。他們在歐洲各地的圖書畫室中發掘古人的手稿,拿來複印,加以研究,受到熏陶,在精神上和感情上與古人非常接近。他們學習古人的文風,文筆變得精美絕倫,思想也變得成熟,詩歌流暢自如,演說的句法氣勢恢宏;語言變得明白了,同時也變得高雅動聽了。國王、貴族開始重視學者,給他們很高的地位,學者、藝術家、哲學家成了商業和政府領袖的座上賓;更成為平民百姓羨慕的對象。
    15世紀意大利的城邦人口不多,5萬、10萬、20萬人口的城邦就是最大規模的城市了。在這些不大的城市,意大利藝術家精神平衡,精力集中,沒有過多的外部幹擾,在腦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人的形體。他們的思想往往善於看到事物本質的東西,得到一個完整與生動的景象。他們畫畫,好比馬的奔跑,鳥的飛翔,完全出於自然的感悟和舉動;沒有刻意的臨摹,沒有做作的筆觸,完全是自然的流露。而最高級的藝術就是自然的藝術,沒有做作的藝術。
    達?芬奇在意大利繪畫史上占據獨一無二的位置,他發明了近代觀念和知識。他是一個包羅萬象、精湛無比的天才,永不滿足的孤獨的探險家,他的預見超過他的時代。文藝複興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時期,介乎中世紀與現代之間,介乎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和成熟的觀念世界之間。人已經不是一個粗野的肉食動物,隻想活動筋骨的動物。他們兼有兩種性質:有野蠻人強烈與持久的幻想,也有文明人的尖銳而細致的好奇心。他們關心事務的外表,但要求完美的外表。這就是古代意大利人的審美觀。
    在15世紀,意大利人已有高度的文化,他們的態度很文雅,趣味很高尚,但性情脾氣仍然很凶暴:兩者成為一個極奇怪的對比。他們都是文人、鑒賞家、上流人物,禮貌周到,談吐高雅;同時又是凶手、殺人犯,他們行動象野蠻人,推理象文明人。馬基雅弗利是這個時期意大利最著名的理論家和政治家,他的基本觀點是:在當時的意大利為了求生和成功,非凶惡不可。他寫了一部在這方麵有代表性的書《論霸主》,說明奸詐和凶手是正當的,至少是許可的。他在《論霸主》第18章中說:“人人知道,一個君主能夠守信,待人光明正大而不奸詐陰險,是值得稱讚的。可是根據我們這個時代的經驗,凡是成大事的君主都不以信義為重,而是用奸詐的方法迷惑一般人的頭腦,把那些始終守信的人消滅掉……謹慎的國君看到守信於已有害,或者許諾的動機已經不存在的時候,就不應該信守諾言。何況身為君主,永遠不會缺少正當的理由掩蓋他的失信。最要緊的是掩蓋的巧妙,做一個高明的騙子和高明的作假人。一般人頭腦簡單,隻顧眼前的需要,所以騙子總能找到受騙的人。”
    他的這一類格言對當時人的影響很大。當時社會上沒有法律和警察,到處是殺人放火的暴行,殘酷的報複,為了求生存而不能不叫人害怕,時時刻刻需要行凶動武,以便自衛。在這種情形之下,人的性格鍛煉得非常堅強,慣於當機立斷,鋌而走險:他一定要能夠當場殺人或者派人下手。生活驚險,意誌緊張。那時人的精神要強得多,能夠發揮全部作用。殺人的習慣在當時意大利根深蒂固。
    這一類的風俗和思想對繪畫發生好幾種後果。人的肉體和肉體活動的時候所顯示的各種肌肉各種姿態,當時的人們必須得關心;無論地位多麽高,為了自衛,必須會武藝,會用刀劍,因此身體在活動或搏鬥的場合所表現的一切形態,一切姿勢,都無形中印在人的腦中。正因為日常過著嚴肅的生活,受著許多威脅,不容易流露真情,所以從藝術方麵得來的印象更生動更細膩。
    她話鋒一轉,說:
    古代意大利為今日的意大利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使意大利成為世界旅遊大國,擁有眾多在其他歐洲國家見不到的文物古跡;而意大利得天獨厚的地理地貌和氣候又為意大利提供了豐富、漂亮的自然景觀。今日“意大利製造”是時尚、奢侈的象征,全世界的遊客都趨之若狂。這些因素決定了意大利對世界各國遊客的吸引力。意大利旅遊行業也得以高度發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
    之後,她問一位意大利學者意大利的經濟結構是什麽樣的。
    對方回答說:意大利是經濟發達的工業國家,是7國集團的成員之一。意大利的經濟以私有經濟為主體,私有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意大利的中等技術含量的消費品和投資品在世界市場上占有相當的份額。意大利的北方工業發達,南方則以農業為主。北方的米蘭、都靈和熱那亞組成意大利工業金三角,是最大的工業核心區。
    意大利的中小企業占98%,是名副其實的“中小企業之國”。中小企業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家具、廚房設備、瓷磚、首飾、釀酒、大理石開采等行業具有較強的優勢。許多意大利名牌產品就是這些中小企業創造的。在這些行業,意大利通過中小企業組成規模化的產業區,采取集群分工協作方式提高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意大利的這種經濟結構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其優勢在於“船小好調頭”,一旦遇到市場的風浪,這些中小企業可以立即轉產,調整結構和生產方式。而其劣勢在於勢單力薄,規模太小。
    研討會結束後,克羅博士對梁曉秀的發言做了評價:東方視角,見解深刻,頗有啟發。
    梁曉秀在第二天又遊覽了羅馬古城。站在羅馬大街上,她想:這座城市再過100年,甚至1000年還會依然如故。她在羅馬古城內沒有看到一座新型建築,全部是古老的建築。羅馬的價值正在於此。這座城市的建築就是展示羅馬建城以來的所有文化遺產的一座巨型博物館。在某種意義上說,羅馬不需要建築博物館,羅馬城就是活生生的博物館。
    她在羅馬登上前往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航班,在空中默默地說:再見,意大利!再見,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