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投資房產

字數:359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1982年梁曉秀回家鄉投資後,她就開始關注國內的經濟動態,而且每年至少回國一次。除了家鄉之外,她最喜歡的三座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杭州,每次回國都要到那三座城市遊覽一番。
    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有了商品房,她把目光轉向了房產。那時她已經在家鄉無償投資興建了眾多學校、醫院、圖書館等文化教育醫療等設施,此外還投資建了縣城第一條高速公路,10年間投資總額已高達15億元人民幣。
    她對北京、上海和杭州的房產動態很關注,尤其是北京的房產。於是,她開始研究北京的地產。
    1987年,全國商品房每平米均價隻有408元、北京隻有500多元,當時人們都說買不起,梁曉秀以國人的收入計算,意識到人們確實買不起。那時他們的縣長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300元人民幣。
    於是她決定在北京購買房產,那時的房子質量雖然不算好,但價格對她來說,簡直就等於是白給。600元一平米的房價折合成歐元,隻有60歐元一平米,與歐洲房價相比,差價幾十倍。
    經過三年的考察,1990年她在北京北三環路附近買下一棟20層的商品樓,均價1500元一平米,共有100套房子,總價2000萬元。
    她預測北京的房價肯定會上漲,至於漲多少她說不好,但絕不會下降,所以她就不會賠本。那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她每年回國都看到很大變化。
    在北京買下一棟商品樓後,她開始在上海和杭州尋找合適的房源,先後又買了兩棟商品樓,投資4000萬元。
    她當時還沒有加大購房力度,主要原因是她覺得那些商品房的質量與歐洲的住宅相比還差不少,所以她等著好房子,想賣質量好的房子。
    她注意到中國地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房屋質量每年都在提高,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她開始專門研究北京的地產,發現了一個秘密:北京房價低,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價值沒有體現出來;此外那時還沒有富裕人士和外來人口對北京房產的需求。當時商品房定價規則為“成本+法定利潤+稅金”,成本包括建安成本、安置補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成本等,利潤率和稅率都是統一規定的,所以導致全國各個城市的房價水平差別不大。
    她那時在歐洲很多國家都買了房產,對房產有了清醒的認識。歐洲房產價格相對穩定,那是因為歐洲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成熟期,發展緩慢;而中國經濟則處在高速發展時間,所以房價必然會上升。
    在歐洲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基本已結束,人口增長幾乎為零,所以房產交易主要是二手房,那些房產均勻分布在每個城市空間,城市擴張對定價的影響基本不存在了。
    北京的房價漲幅很快,1995年時四環以內的成交價格基本在4000-5000元之間,相比1987年翻了10倍,這給她很大觸動。她注意到人們的工資在增長,但與西歐相比還有幾十倍的差距。
    由此她認定:北京的房價還會上漲。
    她是按照西歐的房價預測北京的房價的。那個年代,西歐國家的一般普通住宅均價為萬元一平米。她私下想:北京房價很可能在未來10年達到1.5萬元一平米。
    她那時的預測雖然還不準確,但她注意到了一個影響房價的關鍵因素。國內城市似乎都在大拆大建,過去50、60、70年代的房子已經“過時”,按照今天的標準看,那些房子不節能、不環保、不配套、沒有綠化、沒有物業。大拆大建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而拆遷補償成本會越來越高,再加上其他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房價總體上看隻能升不能降。
    國內人口在還在增長,所以房產需求還會加大。最關鍵的一點是:城市化。國內城市化水平還不高,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人們對房屋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在她看來,房產與其它商品不一樣,房產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首先,土地具有不可移動的性質,所以房產也就有了不可移動性。而其他絕大多數產品都可以通過運輸的方式,調節不同空間的供應狀況,從而形成大致相同的價格。
    由於土地、房屋不可移動,區域的供應狀況不可能象普通商品那樣相互調劑餘缺,價格隻能獨立形成。
    她還有一個信念:中國經濟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的勢態,因而房價也會水漲船高。她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購買的房產,每平方米價格高達4萬歐元,相當於40萬元人民幣;在巴黎買的高級公寓,每平方米2萬歐元,相當於20萬元人民幣。
    她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房價是一種獨特的價格,不難按一般商品來看待。房價是供求關係的反映,但需求的背後又是什麽呢?她要回答這個問題。
    她認為,需求就是一個城市的功能和競爭力,換句話說,房價是城市功能和競爭力的綜合反映。房價高的城市,其功能強大,有競爭優勢和吸引力。這樣的城市一般都是大都市,或某一方麵功能特別強大的城市。北京的城市功能在全國獨一無二。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交通、旅遊等多種中心的複合體。
    人們都想來北京居住、工作,所以北京的房價必然會上漲高房價。在她看來,北京房價早晚有一天會趕上巴黎房價。她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有事實依據的。她來北京十幾次後注意到了一些現象。北京擁有的高層次人才在全國居首位;北京擁有規模龐大的國內駐京機構;北京擁有規模龐大的涉外機構;北京擁有購買力強大的居民;全國的有錢人似乎都集中在了北京。這些因素就是推動北京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在她看來,商品房特備是高檔商品房,麵對的人有一定經實力的人。通常人們總是把房價與家庭收入聯係起來,她認為不能那麽計算。高檔商品房的針對的不是普通客戶,而是高收入客戶。一部分人買不起房,並不意味著房價價偏高。
    她還認為,房價具有調控城市人口分布的功能。她在海牙富人區購買的房產的價格是普通住宅的5倍,正因此那一帶采集中了海牙的富人,而她的餐館得以賺到了大錢。
    從1995年以後,她加大了購房力度。僅在北京,5年內她就購買了1000套房子,均價8000元,總投入16億元人民幣。她在上海買了1000套房子,總投入15億元人民幣。總體算下來,十幾年間她在國內購買房產的投入達35億元人民幣。
    宋福祿說她買那麽多房子,純粹是浪費錢財。她反駁說,她買房子和他買金條是一個道理:都能保值、升值。
    宋福祿則說她買房是為了投機,完全沒有必要。
    她說她不是為了投機,她也沒必要投機,她是為了賺錢給家鄉建一座新城。
    她買那麽多房子確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實現她的一個夢想:翻蓋家鄉的縣城,建一座嶄新的城市。
    在進入21世紀前,她完成了房產投資,等待著房產漲價。
    此外,為了居住,她還在北京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帶買了一套高檔公寓,在北京中央別墅區買了一套別墅;在杭州西湖附近買了一套別墅;在上海市中心買了一套高檔公寓,在上海郊區買了一套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