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女帝師四(36)

字數:82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女帝師(全集) !
    穎妃道:“饒樂郡公七十歲大壽,陛下親臨賀壽。我也去吃了一頓壽酒,實在無趣得很,於是推說太熱,便先回來了。”
    我一怔,思索道:“饒樂郡公李遜,先帝平定江南時,年不過而立,位不過校尉,爵不過子,數十年下來,竟也封了郡公。”
    穎妃一笑:“姐姐知道得倒清楚。”
    我微笑道:“本朝的功臣,豈能一無所知。聖上這些年對廢驍王黨餘孽廢的廢,殺的殺,再加上病死老死,憂懼而死的,先帝的老臣已所剩無多了。這位饒是碩果僅存。”
    穎妃道:“不錯,這一次聖上專程回京為饒樂郡公賀壽,想必其餘功臣和他們的子孫,也該放下心來了。天下已定,民心已安,果然既往不咎,是天下萬民的福氣。”
    此時視天下以仁惠寬廣,那麽昌平郡王高思誼就活命有望。若高思誼能活命,那高暘亦不在話下。忽聽穎妃道:“姐姐笑什麽?”
    我恍惚道:“沒什麽……”
    穎妃笑道:“姐姐是不是在想,陛下既肯和睦功臣,那昌平郡王是不是也可赦過?”我笑而不言,算是默認。
    穎妃以扇掩口,似笑非笑:“莫非姐姐真的對昌平郡王……”
    我哧的一笑:“妹妹明知不是。不然如何指點玉樞呢?”
    穎妃先是一怔,隨即微有得意之色:“姐姐都知道了?”
    我笑道:“昨日小蓮兒來請安,都告訴我了。多謝妹妹。”
    穎妃笑道:“其實救姐姐的是婉妃姐姐,並不是我。”
    我問道:“那些話,是妹妹教她的麽?”
    穎妃不解:“教什麽?”
    我笑道:“玉樞在聖上麵前說的那一番話,是妹妹教她的麽?”
    穎妃笑道:“自然不是。直到今日我都不知道婉妃姐姐究竟說了什麽。不過,想來婉妃姐姐說得動情,陛下才會寬恕姐姐。”說著一展袖,花鳥紈扇下琥珀色的流蘇在我青白色的裙上拂過,如天際一抹斜陽明豔旖旎,“恭喜姐姐,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我微微一笑:“欺君之罪就在眼前,談何榮華富貴?”
    穎妃佯裝訝異:“欺君之罪?這樣說姐姐是在怪我了?”
    我忙道:“你救了我,我如何怪你?”
    穎妃笑問:“這一次姐姐被禁足,因不通消息,自然也不能自救。若姐姐並未幽禁,會如何自救?”她一雙眸子似黑曜石一般明亮,白膩嬌美的麵孔直逼到眼前。
    我淡然一笑:“我若是妹妹,倉促之間大約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穎妃一怔,隨即大笑:“這樣說來,姐姐真要好生謝謝我。這話由我說,總好過由姐姐親自向婉妃姐姐說。”
    我欠身道:“妹妹所言甚是。不過我確是罪有應得。”
    穎妃不屑道:“什麽罪有應得?既能從輕發落,這罪便在兩可之間。本來嘛!女子的柔情就是化解男人偏執與剛毅的良藥。至於是愛是恨,是真情實意,還是欺君之罪,又何必在意?‘澄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大雅君子矣’[133]。”我笑而不語。穎妃又道,“不過,我仍是好奇,婉妃姐姐究竟說了什麽?”
    我笑道:“來日方長,你若想知道,何不自己問她?”
    穎妃也不追問:“也罷,遲早我會知道的。不知姐姐將來有何打算?”
    我歎道:“我已經寫了辭官的奏表遞上去了,隻是聖上還未降旨回複。”
    穎妃道:“姐姐要辭官?”
    我笑道:“這難道不是在妹妹的意料之中嘛?”
    穎妃一怔,笑容驟斂,整張麵孔泛出青白的玉色。沉默片刻,她坦然道:“不錯。我知道姐姐誌不在此,辭官亦是必然。但我絕不是為了自己——”
    我忙道:“我知道妹妹不是為了自己。我隻是想,辭官總好過被免官,我要多謝妹妹給了我這份體麵。”
    穎妃這才釋然:“姐姐辭官後會去哪裏?”
    “回青州。”
    “姐姐會嫁人嘛?”
    我失笑:“也許會吧。不過我名聲已經壞了,想來是嫁不出去了。”
    穎妃笑道:“那可不盡然。依妹妹看,姐姐經此一厄,已令朝中夫子刮目相看。”
    我笑道:“妹妹何出此言?”
    穎妃道:“當初姐姐為畢司徒美言,一語令明州太守崔憲和明州令王琳升遷,又一語令洛陽令因貪汙治堤銀兩而下獄,朝中早已傳遍。姐姐苦諫陛下不可誅殺手足,又寧死不肯奉旨擬詔殺昌平郡王,以致徹夜長跪,一病不起。若這件事情也傳了出去,眾人定會說姐姐有‘周昌不諱之節[15]’。隻怕是閨門交轍,絡繹不絕呢。”說著哎呀一聲,“我想起來了,姐姐兄弟的名諱便是一個雲字吧。”
    除了綠萼和小錢,我從未對任何人說過含光殿的事情。太後知曉倒不出奇,但穎妃是如何知曉的?我不禁警覺:“含光殿的事情,妹妹是如何知道的?”
    穎妃笑道:“我是大著膽子問了太後才知道的。”
    我想起來了,穎妃曾對玉樞道:“他二人深夜密談,旁人如何會知曉?想必這會兒隻有太後敢去問含光殿的人,但太後那裏,姐姐敢去打聽麽?”玉樞道:“聖上不說,太後也不會告訴我的。”
    我失笑:“不錯。妹妹攛掇玉樞去問不成,於是自己去問了。”
    穎妃笑道:“問一問又不是難事,難得太後竟肯告訴我。不過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告訴旁人,景園卻莫名其妙地傳出些無聊之事。我是見婉妃姐姐快急瘋了,這才出了那個主意的。”
    我心頭一酸,半是譏諷半是悵然:“想不到最後仍舊要靠帝王的恩情脫困。”
    穎妃不以為然,哼了一聲道:“若聖上全然不講情麵,朝中還剩幾人站班?”
    我的口吻茫然冰冷:“若不是芳馨姑姑和小錢……什麽帝王恩情,都不必再說。”
    穎妃忙道:“說起來,我有一事不明。芳馨與小錢究竟因何被打入獄中?”
    我淡淡道:“大約是要尋我的錯處吧。”話一出口,我頓時後悔。帝王公器私用,故意命人去尋臣下的過錯,是為昏君。難道我心中竟已如此痛恨他了麽?
    穎妃知我不願回答,也不以為意:“聖上今晚會回宮,準不準姐姐辭官,想來已有決斷。”
    我若出宮,也許今日是最後一次相見。這樣想著,不覺傷感起來:“我出宮後,妹妹要小心慧貴嬪。上一次她弄巧成拙,想必還在尋妹妹的錯處。玉樞姐姐那邊,也請妹妹多多照應。”
    穎妃歎道:“其實又何必辭官?姐姐自己留下照料婉妃姐姐豈不更好?”
    我歎道:“我怕我不走,她隻有更加不安。”
    穎妃笑道:“別是姐姐心虛吧?”
    我垂眸一笑:“就當我心虛好了。”
    穎妃一怔,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忽見淑優進來道:“娘娘,陛下就要回宮,該回章華宮更衣了。”
    穎妃站起身笑道:“都說真假無關緊要,我還問這個,倒是我口不應心了。我先回去了,姐姐多保重。”我將她送到漱玉齋門口,她又道,“是了,聖上要在宮裏住兩夜才回景園,也許會召見姐姐也說不定。”說著輕輕一點我的心口,“姐姐可要想好如何作答。畢竟,君恩難以消受。”
    接下來的兩日,為了避免遇見皇帝,我整日不出門,幸而他也沒有召見我。連小簡都不見。直到鑾駕離京,我這才鬆一口氣。
    禁足養病多日,我許久沒有出去走走了。耳聽得鼓樂漸息,我這才帶著綠萼往益園逛逛。從高高的山石上下來,忽然鼻尖一涼,指尖拂過,有初秋的潮濕。我問道:“是不是立秋了?”
    綠萼道:“都立秋大半個月了。”
    我挽過一綹藤葉,歎道:“想不到在宮中最後的這段日子,竟是在病榻上度過的。”
    綠萼忙道:“姑娘若舍不得,也可以不辭官。”
    怔忡之間,細雨已濡濕了鬢發。我不理她,隻拂一拂衣袖上的濕氣:“咱們去半雲亭避雨。”
    綠萼拂一拂石凳,扶我坐定。守坤宮的高牆被雨染成了深酡色,似酒醉婦人,酣然臥倒。九曲長橋如繁複回紋,在碧色的緞子上曲折逶迤。身後山石聳峙,草木深深。紫藤曲廊垂下淡綠色的修長果實,像沉重的淚滴,貯滿細密幽深的心事。薔薇燦若雲霞,柔如秋水。東南和西南邊角門聳立在青萍之間的兩塊奇石,裹在層層濃翠之中,宛轉如玉。
    我深吸一口氣,花香幽微不絕,含一絲沁入骨髓的涼意:“雨中的益園景致倒也不錯。”
    綠萼道:“姑娘的病也才好,還是不要在雨裏坐著的好。”
    我笑道:“再坐一會兒——”一轉頭,忽見西南角門的山石旁多了一抹石青色的人影,那人手中還有一柄黃色龍紋油紙傘。龍紋沾了雨,朦朧飄忽仿佛一拂袖就會泯然於天地之間。我大吃一驚,忙冒雨上前行禮。我正要跪拜,他上前一步為我遮雨:“地上濕,不必跪了。”
    我站直了身子,退了半步。低著頭,眼中隻有他衣服上竹葉暗紋的清冷幽光。
    皇帝好一會兒沒說話,我正要告退,忽聽他道:“你似乎有白頭發了。”
    我慚愧道:“微臣薄姿陋容,未老先衰,實在比不得姐姐,麗質天成。”
    皇帝輕輕道:“無妨,誰都會老的。”
    又是片刻的沉默。秋涼如水中,竟有一絲平靜相對的意味,“陛下……不是回景園了麽?”
    皇帝道:“聽說你病了,朕回來看看。”不待我說話,他忽然走上前來,緊緊捉住我垂下的右手。我掙脫數次不果,隻得由他握著。他的手心燥熱而柔軟,我側過頭去,幾欲落淚。
    “下雨了。”他說。
    手心中忽然多了一隻油光滑亮的龍尾,龍身筆直而上,龍頭在我頭頂伏著,龍睛赫赫有威。他緩緩合上我的四指:“淋了雨,又該病了。”說罷退後兩步,獨立在雨中。我這才發現,小簡帶著幾個內監遠遠站在角門外的西一街上,低頭不敢近前。
    他歎道:“朕準你辭官。”
    淚珠頓時滾滾而落。我平息了好一會兒,才揚起油紙傘,抬眸謝恩:“謝陛下。”
    他又道:“閑了去景園瞧瞧玉樞,她很掛念你。”
    我屈膝道:“微臣遵旨。”
    皇帝點一點頭,轉身飄然而去。我目送他出了角門,石青色在雨中別有敗落的氣息,似數次交錯後孤寂蕭索的心情。小簡撐開一柄枯葉色油紙傘正要為他遮雨,卻被他拂袖擋開。他沒有回頭,獨自一人沿西一街緩步而去。青衫袖卷起一片微風,雨絲撲麵而來,冰冰涼涼令人窒息,令人不敢流下溫熱的淚水。
    綠萼在我身後道:“陛下準姑娘辭官了。”
    我歎道:“心都不在宮裏了,強留我在如意館作畫,也畫不出好東西來。”
    綠萼道:“陛下舍不得姑娘。”
    我移過傘遮住綠萼,拂去她肩頭的雨點:“回去吧。收拾一下,明天去景園看姐姐。”
    綠萼卻隻顧仰頭看傘,又撫著黃檀木製成的傘柄和龍尾,讚歎道:“真精細,不愧是禦賜。姑娘會帶著它出宮吧?”
    這樣站在傘下,仿佛君恩未逝:“這是自然,禦賜之物,回家去是要供起來的,不然,小心被參個不敬之罪。”
    綠萼道:“真好。有念想總是好的,還有的惦記。”
    皇帝的身影已消失不見,連小簡也向左轉過了守坤宮的高牆。我這才挽起綠萼的左臂:“錢都兌好了麽?今晚勞你做一回散財童子,散掉那七百兩銀子,瞧你還惦記不惦記!”
    【第二十七節 遵儒履道】
    從西門進景園,沿著金沙池南岸緩步而行,經過皇後居住過的玉華殿。深入金沙池的石舫中,有幾位宮裝麗人正圍坐在一起飲茶聽琴,一個白衣樂伎端坐在船頭輕撚慢撥。琴聲低沉柔緩,似白霧漫鋪,水麵波瀾不驚。
    綠萼道:“想必是幾個得寵的女禦。”
    鹹平十三年的夏天,我也曾在這石舫之中與陸皇後談論琴音。
    “文人常言知己二三人初遇便琴瑟和鳴,心意相通。依玉機看,那隻是湊巧曲奏同調,引致聲同共振罷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禦,莫不靜好’,這些詩詞讀上去頗有情致。經玉機這樣一說,也都無味了。”
    玉華殿與含光殿高高在上,隔著寬廣的金沙池遙遙相望,相互審視,相敬如賓。
    果然無味,果然無情。
    石舫中的女子見了我,都起身行禮。不待我走遠,便攢頭竊竊私語。綠萼回頭望了一眼,不悅道:“整日說人是非,也不嫌悶!”
    我笑道:“若不是她們勤說是非,昌平郡王恐怕活不到今日。何況這話也許已經傳到朝中京中,說是非的,又何止她們?”
    綠萼道:“姑娘不生氣?”
    我加快了腳步,頭也不回道:“這是好事,生什麽氣?”
    穿過梨樹林,過了橋,便是玉樞所居住的沉香榭。沉香榭半在岸上,半在水中,長長一道曲廊,連接著湖中的涼台。涼台上撐著一頂乳白色的紗帳,帳中擺著長榻,一人橫臥,一人在榻邊坐著。溫柔的湖風吹起紗帳一角,露出玉樞閉目安睡的麵容。我輕輕掀開帳子,隻見小蓮兒的腦袋重重一沉,頓時醒了過來,一抬頭見我站在帳中,忙站了起來。我示意她噤聲。
    玉樞背向湖麵側臥著,天青色的團花薄絲被褪到胸口,雪白雙肩若隱若現。一隻手垂在榻下,手腕浮腫,白玉鐲卡在腕間不動。想是懷孕辛苦,她臉色微黃,眼皮高高腫起。我默默看了片刻,輕輕扯起絲被,覆到她頸間,這才走了出來。我向綠萼道:“我們走吧。”
    小蓮兒追出來道:“大人不等娘娘醒來麽?”
    我生怕吵醒了玉樞,忙拉起她的手走到欄杆邊。湖風撩起銀色絲絛,噗噗拍打著欄杆,虛張聲勢地掩飾自己的輕軟無力,“天黑前我要趕到仁和屯,便不等她了。”
    小蓮兒牽著我的袖子,不放我走:“上一次大人就是這樣,看娘娘睡著,抬腳就走了。這一次又是這樣。大人一句話也不說就走,娘娘若知道了,還不知會怎樣傷心。”
    那一次我去粲英宮看望玉樞,恰逢她抱著高晅午睡。小蓮兒告訴我,玉樞因我在定乾宮逗留到深夜,夜晚睡不安穩。我一賭氣,也沒等玉樞醒,便出來了。我赧然一笑:“上一次是我不好。這一次隻要看見姐姐安好,我就放心了。”說著將衣袖從她手中輕輕抽出,“不要告訴姐姐我來過。我愧對姐姐。”
    小蓮兒道:“大人怎麽這樣說——”
    我又道:“我剛才說的話,也不要告訴她。嗯,就是愧對她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