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人生就是一場戲,唯我入戲最徹底——表演型人格障礙(2)

字數:464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談 !
    【現象】
    嗲嗲女,做作生活如演戲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節目,裏麵某女孩說話嗲聲嗲氣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受邀唱歌的時候倒是聲音低沉、略帶渾厚,有女中音的範。音樂一結束,馬上又吊起嗓子說話,甜膩嬌嗔到令人發指。看得觀眾們恨不得大吼一聲:“放開那些主持人,衝我來!”
    事實上,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女孩子,身嬌肉貴,嗲聲嗲氣,讓人聽了要麽骨頭發酥要麽頭皮發麻。我曾經很納悶,為什麽“嗲”字是“口”字加個“爹”字,後來恍然大悟,那意思是,要是嗲起來,隻要你一開口,你爹就會滿足你的要求!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那麽會發嗲的女孩子肯定最受歡迎咯!
    嗲嗲女們除了聲音嗲,表情也嗲。那一個個如洋娃娃般精致的麵龐,一顰一笑都是嗲嗲的,分分鍾拋個媚眼撒個嬌,荷爾蒙爆棚讓人猝不及防。
    嗲嗲女們一般都走性感路線,秀一秀童顏巨乳大長腿,轉身露個大美背,回眸一笑,電眼大開,立刻讓男人們被電流直擊,魂不守舍。那誘惑力著實驚人。
    嗲嗲女們往往還天生自帶一項技能,那就是強大的交際能力。畢竟沒有誰能抵抗住如此嬌嗔發嗲的美少女。嗲嗲女們往往還很會看人眼色,對於想要討好的人很懂得對症下藥。當然,對於另外一些人就很難說了。
    嗲嗲女們愛自己的容貌勝過一切,當然會精心打扮了。她們熱愛視線都黏在自己身上的感覺,不管那目光是欣賞還是貪婪。如果能上新聞的話就最好,不管正麵負麵,有人在欣賞就是最好的。尋求注意對她們而言不光是虛榮心,更像是本能。
    嗲嗲女們看似美麗性感愛發嗲,不過卻也不是什麽人都能享受她們的嗲聲嗲氣的。對於喜歡和需要的人,她們自然會一步三搖地散發出全身的荷爾蒙來。對於那些試圖高攀的人,我隻能說:嗬嗬,自求多福。
    越是發嗲的女孩子越是脾氣大,這是個真理。她們實際上很容易被激怒,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罵摔打砸,樣樣精通,分分鍾刷新你的三觀。這就好比是走紅毯的明星,不乏外表迷人私下暴躁的。嗲嗲女們也是一樣。她們對你發脾氣說明她們沒把你當外人?你想太多了,她們隻是沒看上你。
    說了這麽多,我們可以發現,嗲嗲女們擁有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很多要素。她們注重外貌,語氣撩人,性感,擅長誘惑,交際能力強,懂得趨利避害,敏感易怒愛生氣……
    對她們而言,生活就是一場表演,自己就是主角,她們的任務就是吸引關注,給自己的人生製造一個大“票房”。她們往往表現矯揉造作,卻又不自覺地陷入這種模式。她們的內心深處充滿著被關注的渴望,還有深深隱藏的自卑。
    【解答】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可以自我調整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相對來說比較幼稚,自我調節非常困難,因此,如果是自行調節,需要家人或者朋友的幫助和支持。那麽,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呢?
    首先,讓他們描述對於自己的看法,然後向他們描述別人對於他們的客觀看法,兩者進行比較,引導他們從中找出自我認識的偏差之處,認識到自身性格中的浮誇、易怒、極度想要尋求關注等方麵,並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比如,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從來不吝嗇於誇讚自己,即使是一般我們都是用在別人身上的客套話,他們拿來誇自己也從來不會覺得不好意思。什麽“聰慧機敏”啊,“賢良淑德”啊,“美麗動人”啊,“時尚前衛”啊,“追求者眾”啊等。你將他們描述自己的詞匯總結起來,那就是一部如何誇人的百科全書啊。他們以此來進行自我表現,尋求更多的關注。這樣的行為在其他人眼裏則被視為表現欲過頭、自我滿足等等。
    再如,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舉止極度浮誇做作,舉手投足都好像是機位在拍他們,他們以吸引眾人的目光為樂,享受成為焦點的感覺,自認為優雅、前衛或者迷人。但是在其他人看來是招搖過市、舉止輕浮、裝腔作勢等。
    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很容易受到暗示,一點兒小事就會將他們的思緒打亂。他們會為此覺得十分困擾,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事實上,在別人看來,他們這是處事不成熟的表現,就像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
    凡此種種,都應該讓他們了解。他們可能一時無法接受,甚至大發脾氣。可以將這些分析置身於情景之中,讓他們知道自己和一般成熟的人處理事物的區別所在,逐漸引導他們深入剖析自我,接受自己有性格缺陷的事實,並且協助他們建立日趨成熟的個性。
    在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願意接受幫助的情況下,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調整。
    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日常行為表現錄下來,並在日後進行觀看和分析,搞清楚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會有什麽樣的行為。同時,可以讓他們征求周圍親朋好友的意見,看看他人是怎樣來評價的。對於這些意見,一定要虛心接受,並且整理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表現的不足之處,按照“適當”“過度表現”“行為偏差”三個維度進行整理。“適當”指的就是朋友們大體覺得可以接受的,“過度表現”就是讓人覺得行為浮誇做作的,“行為偏差”就是讓人覺得跟普通人的反應大相徑庭的。在將行為進行整理之後,就可以按照朋友們的建議進行行為修正,同時深入分析這些表現是自己刻意為之還是無意識的。不管是哪一樣,都要時時提醒自己。
    不過,僅在行為上進行糾正隻是治標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讓患者在心智上成熟起來,讓她們學會用成熟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麵對壓力的時候,不要馬上就情緒激動、憤怒,而要學會理智地去分析。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在進行自我調整的時候不要全麵地否定過去的自己。
    【生存法則】
    3種效應去除表演型人格障礙
    1.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源於這麽一個關於鳥籠的故事。詹姆森和卡爾森兩人打賭。詹姆森說:“我不久之後就會讓你養一隻鳥的。”卡爾森則說:“不可能,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什麽鳥。”之後,詹姆森買了一個很漂亮的鳥籠送給卡爾森。卡爾森覺得這鳥籠反正挺好看的,就掛在了家裏。從此之後,隻要有客人來,就會問:“你的鳥什麽時候死了呢?”卡爾森隻好回答說:“我沒養過鳥,我隻是跟人打賭。”每次他解釋得口幹舌燥,可是客人們卻滿臉不解。時間一長,卡爾森自己也覺得很煩了,幹脆買了一隻鳥,放在鳥籠裏。這回,掛在家裏的鳥籠再也不會顯得突兀了。
    這就是所謂的“鳥籠效應”。人們在獲得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之後,會繼續不自覺地向裏麵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東西。
    這一點商家們運用得最在行了。他們提供很多的打折券或者優惠券,這本來對我們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我們拿到了這些東西,就會想要把它們花掉,於是買來了很多有用的沒用的東西。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則在遇到一些無關緊要的情景的時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無的劇情,並且樂在其中,享受在那樣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覺。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可以列一個表格,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分為“必要的”、“重要的”、“無關痛癢的”。這樣的話,在做事的時候也就會分清楚主次,而不會偏離自己的重點,在無關的事物上浪費時間,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誤了要做的事情。
    2.拍球效應
    拍球效應指的是,當你拍球的時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麽相應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說,當一個人承受的壓力越大的時候,那麽他們的潛能就發揮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對於人們而言,壓力也就是動力。壓力越大,就會發現自己抗壓的能力越強,自己能夠開動腦筋想到的辦法也就越多。有一句話叫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就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而言,因其停留在青少年的某個時期——敏感、誇張、以自我為中心,那麽受到壓力的時候,他們會在壓力中學會成長。因此可以說,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應當適當給自己一些壓力,並且學會獨立解決。
    3.配套效應
    18世紀的時候,有個叫作狄德羅的哲學家。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件非常高級的睡袍,考究、高雅、名貴。狄德羅也非常喜歡這件華麗的睡袍,穿上之後非常愜意,感覺家裏的東西都很別扭:家具都很落伍,床單、地毯、書桌……自己家裏的一切居然都顯得那麽粗鄙。於是,為了跟這件睡袍相匹配,他對家裏進行了一次大升級。終於,他覺得家具的水平上來了,配得上他的睡袍了。可是,狄德羅卻意識到有什麽東西不對勁。在沒有這件睡袍之前,他原本過的生活非常好;可是當擁有了這件高級的睡袍之後,自己的生活居然被它“脅迫”了。
    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高檔物品後,會不斷用同樣高層次的物品來配製以達到心理平衡。這就叫作“配套效應”。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更注重外表,虛榮,同時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極易受到配套效應的影響。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想想,這樣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經給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