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字數:436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
    1872年夏。陝西三原縣孟店村。
    夏日的黃昏,殘陽如血。
    碧空裏一絲絲薄如蟬翼的雲,緩緩地飄過孟店村上空時,村子裏幾乎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和美麗。此時此刻,人們對食物的渴望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誰還有心思去欣賞美麗的畫麵呢?孟店村的“鄉飲正賓”周玉良,在黃昏裏邁著方步,沿著自己宅內通道在散步。多年養成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七十三歲高壽對他來講,已經是夢裏長壽、人間壽星了。
    周玉良一輩子活得十分開心,三十歲前幾乎沒管過家務瑣事;三十歲後,日子蒸蒸日上。八個兒女和一群孫子孫女圍繞在身旁,一家老少其樂融融,還有什麽比這更值得高興的呢?
    他慢悠悠地走到兒子周海潮的宅院門前時,並未驚動任何人,而是站在門口,向院子裏望去,他對兒子住宅內的一磚一瓦,閉上眼睛都能一一道清它們的各自特色和風格。對周氏十七座宅第他可謂日看百遍也看不厭,父親生前曾對他說過:“再過一百年,三原縣也不會有第二座周宅出現,將來它會變成寶呀!”眼下,自己活到了這麽一大把年紀,該把這片寶貝和生活重擔交給孩子們管了。
    周玉良有七房妻妾,為他生了十一個兒女,其中三個未成人;在活著的八個兒女中,他把周氏未來百年的希望,寄托在周海潮身上。因為周海潮天生聰明,多謀多智,是個從商為官的難得人才。全靠他不懈地拚搏,才保住了三原首富的榮光,因此,平時他往周海潮的宅院進出的次數就多於去其他子女的住處。今天,他又一次站在周海潮的宅院門前看著,臉上帶著晚霞般的笑容。他返老還童了,伸手拍了拍門口西側的石獅子,瞅著門內屏風正上方的橫匾,笑出聲說:“‘克襄內政’四個字好啊!海潮有福,娶胡氏為妻,一切家庭內務,都不用操心,比老爸我有福呢。”說話間,他想抬腿進門,小兒子周海斌走來,喊住了他說:“爸,回家吃飯吧。”
    周玉良甩甩手說:“我咋沒感到餓呀?”
    周海斌笑道:“爸往飯桌前一坐,聞到那股香味兒,準能胃口大開。”
    周玉良嘿嘿一笑:“有理,有理。咱們回家吃飯去。”
    夜幕降臨的時候,勞動了一天的孟店村人,剛剛走向香氣撲鼻的飯桌,準備吃晚飯時,從村外傳來的人喊馬嘶聲,把全村人重新引出了各自院門。
    孟店村人還沒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麽事,村四周的田野裏,突然冒出黑壓壓一片手持刀槍棍棒和火槍的人,一手揮舞武器,一手高舉火把,向著村莊圍過來。
    孩子們的尖叫聲、男人們的吼聲、女人們的驚呼聲,在夜空形成一股不斷擴散開的聲浪,迅速把孟店村淹沒在驚恐、慌亂、六神無主的境地。
    孟店村陷入令人寒徹肌骨的旋渦。
    高舉火把和各種武器的人群,包圍住孟店村後,十幾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剽悍男人,在火把照耀下,策馬馳進村中。一個滿臉胡須的漢子,抬臂舉起手中的單響火槍,向空中呯地打了一槍後,對站在各自家門外的村人吼道:“孟店村人聽著,我是回民起義軍第一百三十八驃騎隊頭領馬三陽,今晚來向你們籌糧籌銀籌措軍服來了。限你們村在三更前交給我們一百石糧,五十萬兩官銀,八十匹馬,四百件上衣,四百條褲子,否則,我們將把孟店村夷為平地。”
    孟店村是個有著三百多戶人家的大村,村中周氏家族是三原縣首屈一指的富戶。馬三陽率軍圍了孟店村,首先是衝著周氏家族的財富而來,所以,開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價碼,但在馬三陽心裏,這一價碼對孟店村人來講,僅僅是小菜一碟。
    正在深宅大院裏細嚼慢咽的孟店村村主周玉良,聽完在門口探聽音信的小兒子周海斌稟報,把手裏筷子一放,忽地離開座椅,睜大眼睛自言自語道:“馬三陽不是一盞省油的燈,這回咱孟店村要遭大劫難了!”
    周海斌忙問:“爸,你知道馬三陽這個人?”
    周玉良歎道:“馬三陽的爸叫馬明康,同治元年陝西回民起義時他也拉了一杆人。馬明康並不是回民,他是甘肅慶陽人,率軍橫掃渭北時,被皇上派兵圍殲,兵敗後逃往甘肅途中,迷路撞進咱孟店村。當時你二哥在村裏主事,接待馬明康時在飯菜裏下了迷藥,迷倒了馬明康和他十五個結拜兄弟,然後報了官。馬明康等人被官府處斬。暴屍第二天,馬明康的兒子馬三陽逃亡途中得知消息,連夜潛回,趁夜黑偷走了馬明康的人頭,臨走投信給我,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為他爸報仇雪恨。當時爸並沒往心裏擱,以為馬三陽隻不過是一句話,豈料時隔十三年,馬三陽真的來向咱們索仇了!”
    周海斌一下怔在那裏。他活了二十一歲,還是頭一次知道這回事,急得滿頭流汗,說:“爸,咱孟店村怕是凶多吉少了。爸就是把一百石糧,五十萬兩官銀,八十匹馬,四百套衣服全給了馬三陽,他也不會善罷甘休呀!”
    周玉良說:“爸怕的正是這一點。”
    這時,得到通知的周玉良四個兒子,從各自院子來到周玉良住的院子堂屋裏,共同商討對策。父子六人商量了足足一頓飯時間,也沒能商量出個一致意見。讚成滿足馬三陽條件的三兒子周海潮說:“把馬三陽這個瘟神打發走,不僅能保住周氏家族生命財產,而且能保住孟店村人的平安,否則,結局就難預料了。”反對向馬三陽低頭的二兒子周海清則說:“馬三陽是慣匪,他爸馬明康被斬後,他占山為王,當了土匪,殺人劫財,無惡不作。眼下又趁回民起義,打著起義軍的旗號發國難財,咱們若滿足了他的勒索,豈不是助紂為虐?退一步講,眼下他就是不殺咱們,事後,讓朝廷和官府知道了咱們資助馬三陽的事,咱也逃不脫一個通匪的罪名,得砍頭呀!”
    周玉良聽完二兒子的話,一拳擂在桌麵上說:“大家別爭了,事到如今,給是個死,不給也是個死!若讓官府砍頭,還不如讓馬三陽砍了咱們的頭,將來官府知道了,咱也落個滿門忠烈的名聲。”
    五個兒子見老爸表了態,同聲說:“我們聽爸的,爸說咋辦都成。”
    周玉良胸脯一挺說:“通知全村人,準備和馬三陽對著幹。告訴全家人抄家夥上房。馬三陽的人馬若攻進咱周家大院,所有金銀財寶歸他;他若打不進來,咱就是勝利者。隻要咱們能守到天明太陽升起來,官府定會來為咱孟店村解圍。”
    周海玉、周海清、周海潮、周海水、周海斌五兄弟,按照父親周玉良的吩咐,立即各回各院,把家丁莊勇和凡能上陣的男女組織起來,堵死了院門,上房的上房,伏牆的伏牆,準備與馬三陽決一死戰。
    孟店村人等了一更天工夫,得知村主周玉良拒絕馬三陽勒索,決定和馬三陽兵戎相見後,把能用的家夥全拿了出來,上房堵門,進入臨戰狀態。
    馬三陽在同治元年跟隨父親馬明康起義失敗,父親馬明康被周玉良的二兒子報官後,馬三陽逃回陝甘邊界山中,拉起一杆旗,經過十年苦心經營,聚集起三百多人馬。回民發動又一次起義的第二個月,他便把聯絡到一塊的十幾支山大王聚集到自己旗下,打出回民起義軍第一百三十八驃騎隊旗號,一路殺出山來,一心想在渾水中摸到條大魚,報父仇、發大財。
    馬三陽邊打邊走,專走小路,經過二十多天行軍,在麥黃前夕,悄悄逼近孟店村。他本想來個一嚇二拿三殺,報了仇,雪了恨,還不損兵折將,待官兵得知消息,他已鞋底抹油,溜回了老巢。所以,包圍住孟店村後,他向孟店村人宣布了自己開出的條件。原以為孟店村人和周玉良父子為保命,會立馬把糧食、銀子、馬匹、衣服一股腦兒送到他手裏。不料,等了一個多時辰,不僅沒收到一個麻錢、沒見到一件衣服,連孟店村人也沒一個出來向他回一句話。
    馬三陽知道自己一嚇二拿三殺的策略失敗了,臉往下一沉,回身對自己身邊的山大王們說:“孟店村人不買咱爺兒們的賬,咱爺兒們隻有叫劍出鞘、刀見血、槍上膛了。”十幾個大大小小頭目,雖然舉著起義的旗號,可骨子裏仍是有奶便是娘的刀客、棒子客,聽馬三陽一說,唰地把手裏刀劍一舉,吼道:“弟兄們,把家夥亮出來!”
    孟店村以周宅為中心,形成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建築群,周宅占地一百六十畝,由東至西一字排開,建有十七座院落,一道磚砌高牆呈長方形將十七座院子圍住。圍牆北邊設有三個大門,中間大門平時很少開啟,家人出入時,規定主子走東門,下人與車馬走西門,逢節日或重大事件才開啟正門。街門至宅第中間空地形成扇狀,鋪有十七條磚砌甬道,甬道之間為花圃廣場,各宅第門外兩邊為拴馬樁、上馬石,第九座宅第門前有周氏華表。圍牆南邊設有兩個大門,門內為馬廄、車棚、糧倉、豬舍、廁所以及下人住房。中間有一道矮牆將正宅隔開,矮牆內為各宅主子後花園與廁所。矮牆上開一門,平時上鎖,隻有主子用車馬時才開啟。圍牆四角建有四座望月樓,平時為巡更人員值更處,遇緊急情況,則可起到抵禦入侵者的功能。
    一千多人馬,圍住一個孟店村,自然是聲勢不一般了。
    馬三陽耀武揚威,率馬隊在村中來回衝了一遍,見沒人敢照麵,便下令:“給我往院子裏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