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字數:755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
吳府二門是座碑亭式建築,古色古香,左右門腳各植一株紫藤,院中假山旁空地上設了十二張圓桌,每桌上紅雙喜字上擺了一碟紅幹棗,一碟紅瓜子,一碟紅果,一碟紅幹梅鎮住,正中的紫砂嵌喜香爐此時正青煙飄香。
三原縣知縣想了片刻才蘸墨揮筆,懸臂於空,用魏體寫下:
文封閣老武封侯 吳聘周瑩偕白頭
眾人忍不住喝彩道:“祝吳兄早得孫子好當爺哪……”
吳尉文喜在眉梢,率眾人來到三門,堡外的鞭炮聲與銃聲,已是如雷當空,告訴他新娘子就要進入安吳堡了。
吳尉文回身從賓客中拉著一老者出來說:“內宅門喜聯,尉文要勞百裏翁揮毫了。”
百裏乃涇陽名儒,是一個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老學究,在涇陽民眾中享有威望,是吳尉文多年好友,吳尉文之所以選中他來為內宅門書寫喜聯,是想借百裏之壽,佑護自己多災多難的唯一寶貝兒子吳聘能通過衝喜,逢凶化吉、增歲添壽,早一天養兒育女,以承吳氏三百年興旺發達基業。賓客們自然不知他用意,但聽他請百裏為內宅門書喜聯,自然會發出讚同的喝彩聲。賓客們知道,百裏雖滿腹經綸,但命運不濟,數十年來奔波鄉裏,積德行善,無奈總是難成曠世之功,老了老了,仍在清貧中度日,若沒有吳尉文接濟相扶,日子會過得更加困苦。吳尉文在此時仍能待他為上賓,可見為人之誠,心腸之善了。
百裏也不推辭,接筆在手,走到內宅門前,一邊吟哦一邊揮筆寫下:
上正天自順 德馨家自安
妻賢夫禍少 子孝父心寬
吳尉文高興得連連擊掌說:“好,好,好啊!多謝百裏翁了!”
吳府內宅,是一座花園式的庭院,充滿江南的韻味。整座內宅占地九畝六分,院中池塘,水麵二畝八分,塘內睡蓮碧綠,遊魚穿梭;東南西北方位各有一小小碼頭,石條台階直通水底,麵南北向碼頭石樁上係一小舟,可供三人同泛舟水麵。池塘岸邊冬青、紅柳、芙蓉、海棠、月桂、石榴、青鬆、翠柏、中國槐各有領地,其間散布著片片花圃,菊花、雞冠花、太陽花、米蘭花、芍藥花、月季花……點綴其間,石鼓、石條、石桌分布於樹蔭下,池塘中心假山上還有八角亭,紅欄垂柳,略顯北方粗獷景貌。
內宅門是圓穹建築,但圓穹內又是框式結構,門兩邊爬牆藤密密匝匝,朱紅色的門扉上黃銅獅頭口銜梅花圖案,是難得一見的藝術佳品。
內宅正堂是一座五間一擔式的飛簷滾脊建築。吳聘、周瑩大婚之禮將在此舉行,因此正堂內外張燈結彩,充滿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新郎吳聘聽到大門外鞭炮轟響時,急忙整理好衣冠,在書童攙扶下,向內宅門走過去。在新娘步入內宅門,跨過火盆,切斷不歸路後,他得扯起紅綾,引導新娘進入婚禮大廳,完成標誌他們新生活的開始與成家立業的禮儀。
嗩呐再次吹奏起《百鳥朝鳳》的曲牌,大門外新娘下轎的吆喝聲傳進賓客耳裏,高亢的迎花轎歌聲在藍天下回蕩:
通喜報,喜通報,嫁妝禮盒前頭到。
一隊樂人來開道,後麵抬的是花轎。
下了轎,響鞭炮,搭了天橋撒草料。
入了洞房揭頭罩,新郎喜來新娘笑。
吉祥神前把表瞧,這才是今世的姻緣前世造。
歌聲中,十二個年輕漢子高舉著雙臂,圍著新娘前前後後跑動,不停地把紅氈從新娘頭頂傳過,鋪墊在新娘要走過的路上。攙扶新娘的伴娘,則不停地提醒著新娘腳朝哪裏踩,以免走出紅氈。婆家擁親的人,則不斷把鬥中混合的五穀雜糧撒向新娘。媒婆緊隨新娘,扯開嗓門兒唱著:
花轎到門前,鼓樂一聲喧。
天仙送貴子,撒穀福無邊。
今日喜臨門,吳府迎新人。
鳳凰拜花堂,紅花戴胸前。
郎才配女貌,鴛鴦結同心。
親友喜洋洋,媒人笑春風。
新娘被簇擁著穿過人巷,進入內宅門時,吳府上下迎親的女人們齊唱起了《謝媒歌》:
養兒養得滿院紅,媒人能把事辦成。
百客百賓齊聲讚,媒人恩情念一生。
當眾謝媒古來禮,一個紅包表心聲。
歌聲落,身披紅綾戴紅花的儐相拖長了聲音喊道:“新娘跳火塘,一心相夫百年長;兒孫滿堂喜洋洋,敬老愛幼樂安康。跳火塘——”
一盆火苗跳躍的木炭火,擺在內宅門內路中央,伴娘提醒被紅蓋頭罩住視線的新娘:“把腿抬高,跨大步——”
新娘聞聲輕聲說:“鬆開我胳膊,讓我跳過去。”
伴娘應道:“小心,火盆大著哩。”
新娘笑道:“再大也擋不住我。”話音剛落,隻見一團紅光一閃,新娘已站在火盆前三尺遠的地方。
院中即刻爆發出一陣“好啊”的喝彩聲,紛紛道:“看來新娘子身手不凡呀。”
新娘隨身丫鬟驕傲地說:“我家小姐是個文武雙全的美佳人呢。”
新郎吳聘立在路正中,隻等新娘跨過火盆,便扯起紅綾,引導新娘進入正堂拜天地,不意新娘一縱身從火盆上跳過,一下踩在他腳上,吳聘忍不住哎喲了一聲。新娘從蓋頭下看得清楚,急忙伸出右手,一把抓住彎腰摸腳尖的新郎,輕聲問道:“踩疼沒有?”新郎一聽忙說:“沒,沒,誰知你一步跨了五尺遠,正踩在我腳上!”
“千萬別叫出聲來。”新娘叮嚀聲中把紅綾一頭塞在新郎手裏說,“慢點走。”
新郎忘了腳尖疼,扯住紅綾轉身就往前走。繞過池塘,進入正堂,儐相高喊:“吳聘公子、周瑩小姐新婚大禮開始:一拜天地——”
新郎新娘雙雙跪拜站起。
儐相又喊:“二拜祖宗——”
新郎新娘二次雙雙跪下站起。
儐相再喊:“三拜高堂——”
新郎新娘朝坐在正堂祖宗牌位左下邊太師椅上的吳尉文叩過頭後,吳尉文含淚點頭,把兩個紅包遞給兒子兒媳說:“爸祝你倆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新郎新娘跪拜站起時,新郎往後閃了一下,像是要站不住一樣,咬了咬牙才站穩。
儐相又喊:“四拜宗親——”
接著喊道:“夫妻對拜——”
新郎新娘互拜,又轉身麵對嘉賓貴客拜過,儐相大聲喊道:“新郎新娘入洞房——禮成!”
吳府內各院少爺小姐,哄笑聲中,簇擁著新郎新娘向新房走去,賀客們則在吳府家人引導下,走向各院蘆席棚裏。瞬間,參加婚禮的六百多名賀客,各歸其位,內宅內僅剩下五十幾位官吏與吳尉文的生死之交。閑不住的孩子們,則在前後院內和席棚中竄來竄去,追逐嬉鬧。
吳聘將周瑩引導進入洞房後,胃裏一陣上翻,彎腰幹嘔了幾聲,就要向下倒去,緊隨他身邊的書童背了吳聘,便往書房奔去。由於事出突然,周瑩並沒多想,隻好一個人進房,坐上了炕。吳聘不在,蓋頭自然沒人敢揭,所以湊熱鬧的人一直無法看清周瑩到底長啥模樣。
洞房裏傳出陣陣哄笑聲。吳聘自小就是病秧子,他缺場,也沒人在意。周瑩不知詳情,見不到新郎,心裏自然有點不好受,又不敢說出口來,一個人悶聲任人鬧著、擠著,寬敞華麗的新房塞了個水泄不通。吳府馬夫陳三學的女人陳二娘,站在新娘炕前唱著古老的《撒床歌》:
歡天喜地進新房,東家請我來撒床。
進新房,抬頭望,磚鋪地,紙裱牆。
八仙桌兒當中放,送子娘娘笑眼張。
上麵畫兒真吉祥,高高貼在炕牆上。
一幅畫的鴛鴦配,一幅畫的是鳳求凰。
錦繡帳,罩大炕,兩邊掛在金鉤上。
歡笑聲中手攜手,抬腿就能上熱炕。
陳二娘十六歲嫁給陳三學,十多年裏都在吳家土地上流汗,雖然無冬無夏,沒春沒秋,但不缺吃穿,不缺零花錢,因此對老爺是感恩戴德。在她眼裏,吳尉文不僅是一堡之主,而且是全堡人的衣食父母。吳尉文把上千畝土地,交給全堡二百多戶來自四麵八方、無依無靠的佃農耕種,每年每畝地僅收三鬥租糧,逢旱遇災,便免收地租;還給無房者蓋房安室,使他們成為安吳堡的長住居民。幾十年來,安吳堡平安祥和,沒發生過一次匪盜賊偷事件,在涇陽、三原、淳化、高陵一帶是唯一的太平福地。所以,安吳堡人便編了許多民歌小調,來歌頌自己的故鄉,歌頌給安吳堡人帶來安居樂業日子的吳大官人。《撒床歌》本是流傳渭河南北兩岸的婚娶民俗歌謠,各地為了湊熱鬧,許多自樂班子和民間藝人便各取所需,信口唱來,添詞加句,越唱越長,唱到清同治時期,《撒床歌》已變成一首長達二百五十六句的歌謠。今兒個吳尉文為自己的寶貝兒子娶親完婚,陳二娘一早便進得吳府,忙前忙後,一心為吳聘娶妻唱一段吉利詞兒。
陳二娘雖已三十歲,嗓門兒卻好得出奇,隻唱了三句,便把鬧哄哄的笑鬧聲給鎮住,滿房的人由鬧房看新媳婦,變成了聽她唱歌。陳二娘一看,勁頭更足,嗓門兒更大了:
這個炕,真是美,兩個枕頭成一對。
這個炕,真是好,兩邊低來中間高。
新娘喜,新郎笑,親親熱熱似皮膠。
這個炕,真叫嫽,能工巧匠精心造。
喊相公,先別樂,夫妻齊把棗兒數。
來年春暖花開時,咱把嬌兒抱懷裏……
陳二娘唱得正起勁,忽被尖聲尖氣的喊聲打斷:“陳二娘,你撒啥炕喲,都快成孫子她婆了,還不讓位給小媳婦小姑娘們!”
人們哄笑了。當人們把說話的人推到陳二娘麵前時,陳二娘撲哧笑道:“狗娃子,你有本事就唱,二娘讓位給你啦。”
狗娃子臉紅道:“我是牛牛娃,咋唱《撒床歌》嘛!”
沒有人敢接陳二娘的歌謠詞兒。新娘子周瑩悄悄拉了一下陳二娘衣襟,低聲說:“二娘,你接著唱吧。”
陳二娘來了精神,端過桌上一笸籮染得紅裏透紫的花生、紅棗、核桃,一邊朝炕頭摞的新被上撒著,一邊唱著:
撒把核桃智能高,養兒長大穿錦袍。
撒把紅棗花開紅,有女賽過穆桂英。
撒把花生兒成雙,多子多福金滿堂。
核桃花生一齊撒,吉星高照壽安康。
……
九撒鴛鴦偕白頭,福祿齊眉同長壽。
十撒官星當頭照,歡天喜地合家樂……
陳二娘唱得聲情並茂,正待繼續唱下去,不料一口氣沒換過來,嗓子眼兒像被什麽東西刺了一下,連咳了幾聲,居然發出嘶啞的吼聲,憋得臉紅脖子粗,光想幹嘔。伺候新娘周瑩的貼身丫鬟紅玉忙端過八仙桌上放的一杯茶水,遞到她手裏說:“二娘,喝下潤潤喉嚨。”
陳二娘一仰脖咕咚咚把一杯水灌進肚去,嗓子仍幹澀難忍,眼淚也咳了出來,一下變得狼狽不堪,人群中笑聲嘩然。陳二娘又急又臊,放下手中笸籮,急急擠出人群,向新房外跑去。
此時,在另一間房裏的新郎吳聘避開歡鬧的人群,走進奶媽的房門,對在炕上斜靠被子養神的奶媽說:“奶媽,你去看看周瑩,設法把房裏的人攆走,她怕到現在還餓著肚子呢!”
奶媽笑道:“還沒喝合歡酒就知道疼媳婦了。”
吳聘說:“奶媽,我求你啦,你去嘛。”
奶媽起身道:“好,好,奶媽替你去試試……”
奶媽在吳府是個有威望的老太婆,吳聘母親死得早,他是跟奶媽長大的。吳尉文年輕時也得到過奶媽照料,故對兒子奶媽尊敬有加,凡兒子的事都由奶媽料理,其他家人,見主人如此,自不敢在奶媽麵前流露任何不敬言行。當奶媽拄著拐杖進入洞房時,亂哄哄的人群突然靜下來,有孩子喊:“吳少爺奶媽來了,快讓路!”
奶媽走到周瑩跟前,拉住周瑩的手大聲對房裏的人說:“少奶奶要喝點水,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你們擠在房子裏,多喪眼,都給我爬出去,到晚上再來鬧洞房不遲。”
擠在房裏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拿不準主意,跟周瑩到吳府的書童腦子轉得快,忙跟上喊:“大家快去喝喜酒,等吃飽肚子再回來鬧房……”
有人一聽到喝喜酒,猛然覺出肚子真饑了,因此隨聲附和說:“對著哩,咱們先去喝足吃飽,再來鬧房呀!”
鬧房的人一溜煙奔宴席的地方去了。奶媽問周瑩:“少奶奶你想吃些啥呀?”
周瑩這才把蓋頭掀開說:“我隻想喝口清淡些的湯。”
奶媽對站在門口的一個丫鬟說:“小琴,快去廚房,讓江媽給少奶奶做碗合歡湯,拿一碟香油酥餅過來。”
小琴回了聲“是”,便出了房門。
房內隻剩下周瑩的貼身丫鬟紅玉、奶媽和吳府內宅女管家七巧嫂,周瑩喝了幾口茶說:“奶媽,求你去給我公公說,別讓兄弟子侄們夜裏鬧房好嗎?”
奶媽說:“新婚三天無大小,這是咱關中風俗,夜裏咋能不鬧房呢?”
周瑩說:“我發現少爺在拜堂時就打趔趄,如果晚上再鬧房,身體怕吃不消,能擱住幾下折騰呀!”
奶媽拉住周瑩的手說:“你說得對,說得對,少爺是架不住徹夜折騰啊!我這就去對老爺說,我這就去對老爺說。這鬧房的事,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