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字數:616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
    周瑩見鄧監堂突然出現在麵前,忍不住尖叫了一聲,就忙離座而起說:“監堂老板,你可回來了,這幾天,我一合住眼睛,就看見你在策馬馳騁於大草原的身影。咋樣,這次甘南和青藏之行還順利吧?”
    鄧監堂把手裏提的一竹筒酥油放在桌上,笑道:“托你的福,這次甘南和青藏五個半月行走,不但開了眼界,增加了知識,而且對咱國土的廣闊壯美富饒,有了全新的認識。如果此行有什麽遺憾的話,那就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不斷撲進眼中的貧苦百姓令人心酸的生活景況,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大清帝國的臣民們,至今仍生活在饑寒交迫中呀!”
    “也許正因此,大清帝國才陷入了四處烽火狼煙的血腥風雨中,連咱們這些商人在出門遠行時,每時每刻都感到危險追在屁股後邊。”周瑩感慨道,“半月前,我剛把梁山王梁飛虎送上斷頭台,蘭軍發配到了新疆。”
    “為啥?”鄧監堂問道。
    “蘭軍勾結梁飛虎,先後搶劫了咱們口鎮、淳化、耀州的店鋪。”周瑩說,“為此,我白白損失了十多萬銀兩!”
    “人心不古,當哥的搶妹子,蘭軍真的是忘恩負義呀!”鄧監堂說,“不過事已如此,追悔莫及,你如能從中吸取些教訓,往後在用人上不再感情用事,損失十幾萬兩銀子也不冤枉。”
    周瑩忍俊不禁道:“還是老叔點到了痛處。當初我發現蘭軍的毛病時,如果不把他攆出門,也許不會招來一場劫數,死了那麽多人,連青梅竹馬的哥哥也成了囚徒!”
    紅玉把茶水放在鄧監堂身邊茶幾上說:“鄧叔,你給我們帶回啥東西來了?”
    鄧監堂指指桌上竹筒說:“我給你們帶回一筒草原牧民們吃的酥油,讓你們嚐鮮。”
    “酥油?”紅玉笑道,“是啥東西呀?”
    “回頭你一嚐就知道了。”鄧監堂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說,“在草原上,酥油可是牧民們離不開的食品,就像咱們天天離不開小麥麵一樣。”
    紅玉拿起竹筒看了看,轉身退出房門拐進了自己房裏,放好酥油筒,出房門到廚房去安排招待鄧監堂的午飯。
    鄧監堂放下茶碗,對周瑩說:“這次外出,才知道咱們的涇磚茶在甘肅、青海和西藏受歡迎的原因,也聽到他們對涇磚的改進意見。當初多虧聽了你的話,我才親自跟隨馬隊上路,要不然,絕不會聽到牧民們能對咱們涇磚茶發自肺腑的心聲。”
    “牧民們都是咋樣評說咱們的涇磚的?”周瑩興趣很濃地問道,“你帶去的涇磚銷量如何?”
    “這次外出,除甘南、青海、藏北原購的六百件涇磚外,我臨行前又增加了三百五十件貨,連同二百件棉布,共出動騾馬一百六十五匹,大車十二輛,回到涇陽時,一匹騾馬未少,一輛車未損,載回來一千八百張牛皮,五百張馬皮,你算算我們掙了多少銀子?”鄧監堂說到這裏,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茶接著說:“另外,我還帶回三十二份共十一萬兩銀子的供貨合約。”
    周瑩看了鄧監堂與客戶簽的供貨合約,高興地說:“涇磚茶經過三年多努力,終於打開了西部地區的市場,這證明你老的心血澆灌出的花朵結果了,我們一定要為你老慶功,咱涇陽總算有了自己的一個名牌商品。”
    鄧監堂微笑著說:“我活到這把年紀,總算沒白活。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你周瑩眼裏有神,把我這個在商場上敗下陣的老頭子利用,讓我重讀茶經,我鄧監堂就是有上天入地的能耐,也難開拓出一寸荒地來。從這一點上說,你周瑩比我高明十倍,我老頭子從心眼裏徹底服你了。”
    周瑩忙說:“看老叔你說的,你老腦子裏裝的經驗,夠我幾輩子學的,我所以能做一點事,全仰仗眾人幫助。一個人本事有大小,我想過,能夠集大家智慧之人,才可能在事業上獲得某種成功,我就沾了這點光。不知你老準備咋樣改進涇磚茶的質量,降低涇磚的成本,讓更多貧苦的牧民、少數民族,都能買得起涇磚茶喝呢?”
    “咱們現用涇磚茶原茶,為江南產,長途運費太高,我考慮再三,從今天起,咱把原料產地往近選選,我打算走一次陝南,就近收購原茶,製作出高質量低成本的涇磚茶來,如果成功,就會占領西部更大份額的市場。”鄧監堂胸有成竹地說,“另外,我還考慮,把現生產涇茶重量進行改進,變單一五斤磚為四兩、八兩、一斤、二斤、五斤五個量級,銀子多少的人都能買得起,都能喝上咱們生產的涇磚。”
    周瑩連聲說:“你老的想法好得很,我完全支持你的意見。所需銀兩我立即給你安排,啥時動身去陝南,你老決定。”
    鄧監堂在安吳堡吃過午飯,乘馬回到涇陽縣自己窩裏,經過十幾天休整,安排了茶坊生產,試製出四兩、八兩、一斤、二斤四種分量規格包裝的涇磚後,帶上三名年輕相與,取道寶雞翻越秦嶺,進了漢中。
    鄧監堂研製的涇磚茶係紅茶,對原茶要求與綠茶相比,在茶葉摘取時間上不甚苛求,大凡在雨前摘取的茶葉,經過鋪曬,即可軟和成一堆,用手揉搓,去其苦水,搓後再曬,至手撚不黏,再加布袋盛貯壓緊,需三時之久,待其發燒變色,茶師們謂之上汗,汗後仍曬,以幹為度,即成原茶。把原茶製成磚茶,則是進行再加工,其配料比重十分嚴格,多則茶質驟變,少則不足成型,破壞了原茶質地。製茶是個細心活,需十足的耐性,急躁近利絕對製不出好茶來。大江南北的茶葉種類雖然繁多,說到底隻有紅、綠兩類之分,隻是根據茶葉采摘時間不同,做青茶的原茶多在三月采摘,為頭茶;四月底五月初采摘的則為二茶,六月初采摘的為荷花,七月則為秋露,這時采摘的原茶,是做紅茶的基本原茶,產量較大,選中產地後,和茶農協商,價格相對便宜,一般都會有較大利潤可圖。鄧監堂未研製磚茶前是茶葉經銷商,在選擇茶葉產地進貨時,走的是老輩人走的茶道,江南成為他的首選地就成為一種自然。受聘於周瑩後,成為涇陽茶業行中第一把手,他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借助周瑩的財產,實現自己存在心中數十年的夢想,研製出屬於自己獨具風格的茶品來。
    鄧監堂的性格決定了他凡事不領先的作風,在克服茶業行情大蕭條的襲擊,幫助周瑩的茶葉營銷走出困境後,營銷形勢好轉,利潤年增時,他把自己決定研製茶磚的想法講給了周瑩聽。周瑩對製茶工藝一竅不通,但對鄧監堂的想法頗感興趣,心想,試製新茶品無非是花些銀子的事,就是砸了鍋,也傷不了元氣,隻要他想幹,就讓他研製好了。成功,自然能為安吳堡招財進寶;失敗,最壞不過把不能喝的茶葉當柴火燒。於是拍板說:“老叔要研製隻管下手幹,所需銀子從櫃上拿,不足時,我讓莫人傑給你撥。”
    周瑩當機立斷,增加了鄧監堂研製磚茶的信心,經過先後兩年多時間的反複實驗,在一無經驗,二少資料的情況下,硬是憑著一股狠勁,把涇磚研製成功。涇磚茶的問世,開創了陝西茶商研製新茶品的先河,給中國茶葉種類增加了一道全新的風景線,彌補了中國茶葉隻能散製的缺陷,很好地解決了茶葉運轉過程中的難題。
    紅茶性熱,能起到消化寒性食品,暖胃驅寒,強身健體的作用,這對長年以動物乳製品、牛羊肉為食品的草原牧民和生活在高寒山區的少數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紅茶在長期運轉過程中因包裝不當造成的損失,令茶商們非常頭痛,一心想找到一個比較安全並能減少損耗的辦法。鄧監堂一次在喝晚茶過程中,吃烤饃片飲紅茶時,腦子裏突然閃出一個念頭,把末子紅茶如果壓製成幹饃片一樣的東西,不就解決了遠途運轉過程中包裝破損造成的損失了嗎?這個想法在他腦子裏一直存在,所以每到江南進貨,便到茶坊去觀察紅茶的炮製工藝,想從中捕捉到一個可供參考的將茶成型的辦法來。可是多年過去了,他見到的製茶辦法仍是一曬二揉三炒,汗後仍曬,以幹為度,或存缸窖久藏保茶香的老辦法。加之他把精力集中在營銷上,一直到他經營茶葉失敗歸隱,也沒能研製出他心中的茶餅來。
    周瑩給他提供了重新研製茶餅的機會,經過兩年多圍著茶坊炒鍋轉下來,紅茶壓製成了茶餅,經過各茶莊的試銷,走進市場前,在和周瑩研究給茶餅取一個什麽名字時,周瑩笑道:“這茶餅像塊磚頭,不用布袋裝在口袋裏,也散不了。它誕生在咱涇陽縣,是鄧老爺子研製出來的新茶種,我看為了紀念這一茶種的問世,就把它取名為涇磚茶吧。”
    鄧監堂一聽拍手說:“涇磚茶,涇磚茶名字不錯,有紀念意義,我讚成,就叫涇磚茶好了。”
    於是“涇磚茶”成為涇陽縣城,成為秦商有史以來研製出的第一茶葉品種,沒出兩年工夫它便成為中國西北地區農牧民們最喜歡的一種茶葉品種。原因十分簡單:涇磚運轉方便,質量好,價格適中,多數人能買得起,喝得起,尤其是農牧民們,喝涇磚茶既可暖胃驅寒,幫助克食和消化,又可強身健體。價廉物美的東西,誰會視而不見呢!
    由於交通不便,經過長途運轉,本來價廉物美的涇磚茶,到了邊疆和草原及少數民族地區,售價就成倍增加。鄧監堂在西行過程中,和農牧民接觸後,對他們的意見聽在耳朵時,心想,這個問題如不能解決,涇磚茶要想拓展更大市場,怕是困難不小了。所以,他一回到涇陽,便和周瑩談起了改變原料進貨產地,努力降低涇磚茶成本,在包裝上進行改進,變單一包裝為多元包裝的事。周瑩像支持他研製涇磚茶時一樣,二話沒說,同意了他的意見,因此,當他踏上漢中土地時,對隨他到漢中的相與們說:“漢中和安康是咱陝西人的茶葉庫,以前咱們舍近求遠,把眼睛全盯在江南茶鄉,是上了老先人們的當,現在咱們要學會用自己家鄉的原茶,炮製出價廉物美的涇磚茶來,努力去滿足西北地區百姓的生活需要,這才是咱們應該做的好事。”
    其實,陝西茶業生產興於唐,到唐朝中期茶葉已遍及陝西南部地區,隻是到了明清時期,江南交通水陸相通。茶葉產地地處秦巴大山叢中的漢中、安康地區因交通不便,茶商紛紛舍近求遠,陝西茶葉生產受到影響,產量銳減,質量下降,退出了中國茶鄉名典,成為地域性的產茶地。鄧監堂在周瑩讚同支持下繼承了茶商木士元開創涇磚茶的衣缽,決心通過革新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所以抵漢中後,遍訪茶鄉,和茶農們聯絡感情,建立友誼,先後用時三月有餘,走遍了漢中、安康所有產茶的縣鄉村莊,通過先定產預付定金的收購辦法,和茶農們簽訂了供貨合約一百六十單、總值達到十二萬兩銀子的陝南原產秋茶。鄧監堂滿載而歸,回到涇陽時,對周瑩說:“一百六十單合約,可滿足我們兩年涇磚茶生產所需原茶,運轉費可減少三分之一,原茶價格比江南原茶便宜了三成,單此兩項足可讓涇磚茶銷量保持三年。我相信,我們的涇磚茶銷量,將會占到甘肅、青海、西藏等地紅茶市場的六成份額。涇陽縣的涇磚茶,也將因此再度名揚全國,成為中國茶文化中一朵散發芬芳清香的茗品。”後來的事實證明,鄧監堂的預言並非無的放矢,妄言虛說。涇陽產涇磚茶在周瑩生前,連續十多年,一直是西北地區最暢銷的茶葉品種之一、邊茶貿易的拳頭品牌。鄧監堂和周瑩先後故去後,由鹹陽茶商木士元開創,鄧監堂、周瑩光大的涇磚茶,生產失去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無聲無息地退出了中國茶葉市場。三秦茶商也失去了一個拳頭產品。
    鄧監堂的陝南行,複蘇了陝南茶葉生產的生機,周瑩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時機,把因經濟蕭條失去的茶葉市場,再度收複回來,重現了吳尉文當初領導陝西茶葉市場的盛況,鄧監堂也因此坐上了秦商專營茶葉的頭把交椅,他研製的“天泰牌涇磚茶”也成為中國茶葉生產史上聲名遠播的名茶之一,而永遠留在曆史的記憶裏。
    日子總是在悲喜中逝去。秋後的一個中午時分,正在西安蘆進士巷躬親居與西安各商號大掌櫃們開會協商來年商業營銷計劃的周瑩,見謀士陳文洛手提馬鞭走進會議室門,笑著問:“什麽急事,這時候趕來?”
    陳文洛見在場的全是西安各商號大掌櫃,沒啥可回避的,便隨手拉過一把椅子坐下來,對周瑩說:“少奶奶,山西運城鹽棧又出事了。七天前一場無名大火,燒毀運城鹽業半條街,各鹽棧損失慘重,報信人現在安吳堡等候少奶奶決斷。”
    周瑩一聽,忙問:“咱運城鹽棧傷著人沒有?”
    陳文洛說:“沒有,大火隨風燃燒,鹽棧的相與們被官兵從火中救出,隻是吸了煙,不礙事。”
    “沒傷著人,我就放心了。”周瑩說,“燒了幾百擔鹽,損失點銀子,是不幸中大幸。袁中庸可知鹽棧著火的事?”
    “袁中庸在鹽棧著火第四天,就由永濟到達運城處理善後。”陳文洛把一封信遞給周瑩說,“這是袁中庸寫給少奶奶的親筆信。”
    周瑩接信在手,看完後對在場的西安各商號大掌櫃們說:“今天會就開到這吧,明天咱們繼續研究來年西安市場營銷等問題。現在,我和陳文洛研究一下這鹽棧大火過後的事。”
    大掌櫃們離去後,周瑩又把袁中庸來信看了一遍說:“從袁中庸信上看,運城鹽棧一條街過火之處已變成廢墟,他損失三百二十擔庫存,連同房折合二萬六千五百多銀子。我想讓文洛兄代我前往運城處理善後,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恢複運城鹽棧營銷。否則,今冬明春晉鹽運銷陝甘計劃將會受到影響,陝甘豫市場一旦失守,安吳堡每年損失就不是十萬二十萬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