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我的父親母親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 !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想過自己會有兄弟姐妹,更沒想過爸爸媽媽曾經曆過那麽多亂世情仇。
    爸爸從澳大利亞回到香港之後,我發現他有時會從公司拿些錢寄回內地,他還曾經親自回去過,但他沒說為什麽,我也懶得去問。我是個對八卦沒什麽興趣的人。
    有一天我在公司看到一封信,上麵寫著“親愛的父親”,我就納悶,自己沒給爸爸寫信啊。拿著信問爸爸:“這是誰啊?裏麵還有照片,照片裏的人都是誰?”爸爸沒有回答我,隻是含糊地說:“哎呀,問這麽多幹嗎?”我想老爸不願意講就算了,反正我也無所謂。其實當時香港還是有很多人娶好幾個老婆的,我想大概也就是這樣的事。
    後來就聽到傳言說,我其實不是姓陳的,我應該姓房,我想:“不會吧?怎麽會?”後來找到機會問老爸這個問題,他又笑笑說:“哎呀,你問那麽多幹嗎呢?這件事跟你講一天都講不完,以後有機會慢慢告訴你吧。”我聽了就覺得很好奇,到底是什麽事?
    終於有那麽一天,我和爸爸一起開車走在香港的路上,他開口說:“兒子,找時間我講些事情給你聽吧。我年紀大了,怕哪天睡睡覺就睡過去醒不過來了,那樣你就不會知道你的身世了。”當時我聽他這麽說,想肯定是個複雜的故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把他講的這些都拍下來,讓它們永遠留存。
    剛好那天我請香港導演協會所有的人吃飯,席間我就在觀察,看誰可以做這件事情。看來看去最適合的就是張婉婷,我就跟她說了這件事,問她有沒有興趣拍攝這個紀錄片,她一聽就很興奮,欣然同意。我們就這樣商定了。
    拍攝的過程並沒有我想的那麽順利。每天攝製組把機器擺好,打好光,做好一切準備之後,還要看爸爸當天的心情。他經常就很不耐煩地說,“錄什麽啊錄”,轉頭就走了,大家就隻好在那裏等著。有時候他又忽然跟我說:“唉,我跟你講啊……”這時候就要馬上對著他拍。有時候他講著講著又停了,我問:“爸爸,還有呢?”他就不耐煩了,說:“哎呀,不要打擾我釣魚。”加上我一直是全世界地忙,最後這部紀錄片斷斷續續拍了三年才拍完。這部片都是用膠片拍的,你想想有多貴啊!
    爸爸1915年出生在山東,先後在安徽和江蘇生活過,16歲開始學洪拳直到19歲。20歲在南京開始做國民黨的勤務兵,後來曾進入情報處工作。
    隨著日軍侵華,爸爸也輾轉回到安徽,在那裏與第一任太太結婚,生下了兩個兒子房仕德和房仕勝,之後不久,太太因為癌症去世。解放戰爭開始後,父親因為曾經的身份原因,在當時處境並不安全,他隻好忍痛離開兩個年幼的兒子,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兩個哥哥8歲時就沒有了父母陪伴,很可憐。他們曾經受到過追查,但因為找不到父親而不了了之。直到2013年8月,我終於回到安徽,見到兩個哥哥和很多老家的家人,很感慨。
    我的媽媽是個遺腹女,我的外婆很疼她,把她當兒子養。外婆當時經營一家雜貨鋪,經濟條件不錯。媽媽的第一任丈夫是個鞋店老板,日軍侵華期間不幸被流彈所傷離世。當時她婆婆看兒子不在了,就想把我媽媽賣掉,媽媽從家裏逃了出來,戴著孝開始跑單幫做生意,賺錢維持生活,供兩個女兒讀書。
    媽媽離開家鄉後,隻身來到上海,在外國人家裏當傭人,同時自學英文。那時候,正在躲避追蹤的爸爸也來到上海“打碼頭”,就是守著一塊地方當打手。
    他們兩人的第一次相遇很有意思,當時爸爸負責查崗,抓到媽媽在做鴉片生意,原本應該把她抓起來,但看她一個女人戴著孝還在做這樣的生意,肯定不容易,就偷偷把她放了。後來他才知道媽媽當時在上海已經很有名,在場子裏麵混,外號“三姐”,抽煙賭錢是常事。
    兩個人機緣巧合越來越熟悉,有一回爸爸剛好看到媽媽有一大堆當票,他就偷偷拿走把東西全都贖了回來。媽媽看到他這樣,自那之後再也不賭錢了。生活比較安定之後,媽媽就把兩個女兒接來了上海。
    1949年,很多國民黨陸續撤退到台灣。爸爸也把名字從房道龍改為了陳誌平,跟隨大隊逃亡到香港。兩年後,媽媽從澳門偷渡到了香港,當時船艙擠了很多人,空氣稀薄,同船的死了5個,媽媽到最後上岸時已經快要昏倒,但最終頑強地撐了下來。來到香港後,爸爸通過朋友介紹,到山頂的外國領事館工作。從來沒有進過廚房,也不會幹家務的爸爸,開始做清潔工、園藝工,並且開始學做大廚,後來媽媽也到領事家裏做傭人。
    兩個顛沛流離多年的亂世兒女,終於在香港成婚,並在1954年生下了我。
    現在回想起來,從小到大媽媽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節儉。我看過她用爸爸的破內衣修補其他內衣,內衣爛了也不扔,就洗幹淨擺在那裏。等另一條爛了,她會用那條來補這條,可以補很多條。我看到爸爸內褲後麵有很多補丁。
    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媽媽還穿著我小時候她穿的衣服。她把做傭人得到的所有小費都攢了起來,跟她多年來的全部積蓄放在一起。我記得在澳大利亞的時候,她常常會把一個箱子拿出來,告訴我說這裏有一個手鐲,那裏有幾百美金。忽然有一天,她問我,兒子,你能不能給我10塊,我剛好可以湊夠1000美金。”我就看她把那個箱子搬出來,裏麵全是2塊、5塊、10塊的紙幣,那是她10年來存的小費,大概870塊。我心裏很難過,就拿了10000美金給她,換回了她的1000塊。
    2002年2月28日,媽媽走了。2008年2月26日,父親也離開了我。他們辭世的時候,我都沒能陪在身邊。
    媽媽生病的最後階段,我的私人醫生對我說,不行了,接下來就是熬著,能熬多久是多久。我在媽媽耳邊說,我走了,電影還沒拍完,現場還需要我。也不知她是不是可以聽到,但我知道她能理解我。如果我每天坐在這裏,陪在她旁邊,摸著她的手,跟她說話,她就可以醒過來,那我一定會在這裏。但這不可能。
    當時我正在泰國拍《飛龍再生》,正布置一個鏡頭的時候,別人跟我說“大哥,家裏有電話來”,我接過電話,那邊說“媽媽走了”。我把電話放回去,轉頭跟大家說,“鏡頭擺這邊,繼續拍”。現場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麽事。
    拍完那場戲,我在片場隨便抓了一輛吉普車,開車門,坐上去,眼淚嘩就掉了下來。在車上哭了很久,第二天馬上飛回澳大利亞安排出殯。
    爸爸最後的日子是在香港。那時候他住在醫院,我每天都去看他,眼看著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在他還能講話的時候,我跟他半開玩笑地說:“爸爸,等你走了以後,我不會去拜你的哦。”爸爸說:“好,不要拜,沒有用。”那時小房子坐在我後麵,我轉過頭跟他說:“將來等我走以後,你也不用來拜我。要是真的孝順,現在就孝順我,不要等人走了以後再去拜。”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是不是應該在最後的日子裏,每天陪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直到最後一分鍾把他們送走,把所有事情處理完,這就叫孝順呢?其實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爸爸媽媽在世的時候,我對他們很好,盡量陪著他們,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所有可以享受的。很多人會講那句古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沒錯,就是要趁長輩在的時候對他們好,不要等失去他們的時候,再去弄那套形式主義的東西,比如燒紙錢,你燒了他真的會收到嗎?那都是假的,隻是一種心理安慰,或者是做給別人看的。到現在我都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因為我每一天都當是他們生日在對待。
    爸爸媽媽的故事平凡又不平凡,我能想象在那個年代會有多少類似的故事發生。我很幸運成為他們的兒子,也知道他們一直以我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