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坦白(2)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旺夫小嬌娘 !
    第236章 坦白(2)
    看到她,嬌聲的咯笑了嘴兒,“咋看著沒精神哩,昨晚跟俺姐夫作啥壞事兒了?”
    “是啊!作壞事了!”李空竹哼笑著放了攪粥的手,木然的抬眼向著那發聲之人看去。
    麥芽兒被她看得一愣,待發現她眼腫著,裏麵亦是紅絲漫布時,心頭兒就咯噔一下,快步過來坐於她的身邊,拉著她的手追問道:“你這是咋了,咋看著,看著……”這麽憔悴哩,難不成昨兒的藥她讓給下多了?還是說,被發現了?
    “嫂子~”
    麥芽兒心頭兒發虛,張口想問,卻見李空竹摸著臉哼笑了聲,“沒咋地,就是喝了碗避子湯。”
    “啥?”麥芽兒驚呼,嘴張得足以塞下個雞蛋般的搖著她,“嫂子,你說啥?啥避子湯,為啥要喝啊!”
    “是啊!為啥要喝啊!”
    女人哼笑,被她搖得將攪粥的匙給摔在了桌上。木然的笑看著她,“我也不知道哩。”
    “嫂子!”麥芽兒被她的這表情嚇到,眼淚瞬間就跟著掉了下來,拍著她的臉,急道:“有啥事兒,你跟俺說說,別嚇俺成不?那啥,那湯是俺送的……可也不該喝避子湯啊!”
    她急得有些語無論次,李空竹拉下她拍臉的手,定眼看她了會,“跟你送湯有何幹係?”
    麥芽兒憋紅了臉,在那吱唔著,“那湯俺下了藥了哩。”
    “?”李空竹驚得睜眼看她。
    卻聽她急急辯道:“就是俺跟你說的那懷子的藥,這回回娘家,俺跟俺堂嫂又要了包哩。”
    “隻是懷子藥?”李空竹皺眉,想起昨晚的不正常熱來。
    麥芽兒嘟嚷著點了點頭,隨又搖了搖頭,“怕事兒不成,俺又加了點催情的在裏麵。”
    “嗬!”李空竹冷笑,難怪,這就解釋得通了。
    想他平日何等的能忍,怎就會因著一晚燥熱的羊湯而把持不住,原來這裏麵是另有原因哩。
    麥芽兒見她這樣,越加的擔心問道:“出啥事兒了不成?”
    “沒有!”李空竹重轉頭拿起湯匙攪粥,“沒啥事兒回去吧,肚子大了,該是少走動的好!”
    “嫂子~~”麥芽兒泣呼,“俺不是有意的。”她隻是,隻是……
    “嗯。你是故意的!”李空竹麵無表情的點頭。
    麥芽兒見狀,哭得越加的厲害來,“對不住,嫂子,對不住!”
    李空竹心頭兒一團亂著,聽著她哭,越加有些不耐煩來。停了攪匙的手,別了眼她大著的肚子,好半響,歎息了聲,“回去吧。我想靜一會。”
    麥芽兒聽得止了聲兒,隻眼淚還在眼圈打著轉,委屈的看著她問,“那俺以後,還能不能……能不能再來?”
    李空竹沒有吭聲兒,隻默默的在那盯著粥碗發呆。
    麥芽兒看得心越來越涼,張口試著喊了聲兒,“嫂子……”
    “滾~”
    突來的低淡冷音,讓麥芽兒縮脖了下。轉過頭,見男人雙眼似冰棱般,直直的盯著她看。將出口的話兒,也因著他這一盯,哽在喉頭兒的再發不出聲。
    心肝有些個顫的起了身,她轉回頭重看著已回神蹙眉的李空竹,“嫂,嫂子~”
    “你先回!”李空竹別了眼已經進屋的趙君逸,盡量耐著性子的讓麥芽兒先走。
    麥芽兒也看出了兩口子有問題,點了點頭,趕緊自凳子上起了身。
    “對不住!”臨走之時,她再次的抹了把眼淚,說了這話後,趕緊低頭抖著心神的從男人身邊快速走過。
    看著麥芽兒出了屋後,李空竹收回視線的重又開始喝起那碗梗米粥來。
    被她無視的男人,無奈的在心中歎息了聲。
    提步過去,坐於剛麥芽兒坐下的位置,見女人輕蹙了眉尖,隻當看不見的淡道:“我出身於靖國將相之家,祖上隨靖國開國之君鄭文帝共同打下江山後,封忠勇侯,承世襲罔替……”
    李空竹停了攪粥的手,轉眼看他時,見他亦是勾唇回看著她。
    垂了眸,心頭兒因破洞而涼著的血,正開始在慢慢的回著溫。
    男人不經意的伸著大掌來握了她的手,看著某處似陷入回憶般的緩緩道:“靖國雖說不上太過富餘,但建國二百來年,世襲的幾代帝皇都還算勤政愛民,為著百姓能過好,也想出不少有利於農耕之事。而君家,因著是世襲的將相之家,在軍中亦是有著很高的威名。君家兒郎為顯忠君,亦為保國土安寧,世代都將妻室子女放於京中皇城腳下,而男子常年駐守邊關,從不越雷池一步。”
    說到這,趙君逸握著女人的手緊了起來。
    想著血洗一門老小的家仇,似在眼前重現一般,男人眼中開始出現嗜血的恨意。
    女人見狀,趕緊安撫的拍了拍他的手。
    似看出她眼中的擔憂,男人勾唇緩神,衝她露了個安心的眼神。既是決定要說,又豈會因著不願回想,而中途退縮?
    “而如今的靖國皇帝,奢淫驕縱,好聽信饞言。為保帝位,既輕信九王給君家假造的通敵叛國之罪……”
    彼時京都中的君家老小,甚至因著這一通叛國之罪,還未等到守邊的君家兒郎押解回京,就被先行的下了斬刑。
    而他自已也是屬了那批押解回京的君家兒郎,當時,他們正行至半路,聽到這一消息傳來時,祖父最先受不住的倒了下去。
    叔伯們也因著這一變故,開始知道了九王的陰謀。
    那時的君家,威望在軍中算得上是國之象征,一些忠於君家的將領,在得知這一變故後,紛紛開始密謀著劫囚。
    而九王也恰好算到了這一著,在他們成功劫囚之後,又來了招甕中捉鱉,將忠於君家的一幹將領,趁此給一網打盡。
    他是在那時被解救後,趁亂被叔伯們掩護逃走的。
    本想著逃到臨國暫時躲避風頭,卻不想親衛中既出現了叛徒,其在趁人不備之時,殺光他身邊所有保他之人,且還趁此給他下了靖國皇室陰毒。
    若不是他有所察的將毒給逼出一半,怕早已中招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