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蚩尤像
字數:278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妻懷鬼胎 !
我看著麵前的沙坑,這個沙坑很想是我下時候在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製造的陷阱,這種昆蟲叫做蟻獅。
蟻獅主城的巢穴就是這種漏鬥形的沙坑。隻要有蟲子進入沙坑就會滾落進去。
而我們兩個現在就朝著沙坑極速的滾落。
沒等我反應過來,我就感覺屁股伊藤,然後我就發現我出現在可沙坑底部的洞穴中,幸虧洞穴口離底部並不是很深,我們雖然摔得很痛,但是病沒有受傷。
洞穴的底部是一棟樓梯,同鄉更深的地下,我和吳大海穿過樓梯,地下的畫麵把我給震驚了。
地下是一片巨大的石像群,比兵馬俑坑更大,而且是由堅硬的青石吊秤,到處是形態各異的猛獸。
石像群的中間是一尊巨大的人像,這個人像由三米多高,渾身肌肉發達,麵目猙獰,我知道,這個人應該就是蚩尤。雖然這個形象很是凶悍,但是卻比史書中的好了不少。
看來蚩尤的形象是被黃帝刻意醜化過的。
書中的蚩尤形象,可胃千般醜惡,猙獰集於一身。
《龍魚圖》雲:“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
鐵額。。。。。任昉《述異記》即記載:蚩尤“食鐵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劍戟,頭有角。可見,銅頭鐵額,頭上長角,耳鬢處形如劍戟,時而人身時而獸身牛蹄,並間歇性四眼六臂。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看著這片雕像,我不禁想起了我上學的時候,一個鄉村教師給我們講過的一個故事。講的是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
黃帝與蚩尤對陣。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刹那間,大水洶湧,波濤直向蚩尤衝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刮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隻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
黃帝一馬當先,領兵衝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鬥星,鬥柄轉動而鬥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衝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隻見上麵畫著幾個象形文字。
“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製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麵,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
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裏,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裏。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麵鼓,使得軍威大振。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
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麵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殺上前來。
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衝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隻見地麵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
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裏,哪裏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麽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
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
這個故事明顯的帶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本來我是一點不信的,但是現在蚩尤墓清清楚楚的出現在我麵前,而且這些異獸的雕像也一並在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