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先機(2)
字數:388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醫手遮天:世子搶親請掛號 !
看究竟是天災難免,還是人禍引起如此重大的損失?
上官夕已經顧不得南下,帶著宿蒲宿白師徒兩人,一路北上,趕往京城。
但有一封密信,比他們速度更快的被送到聖上的手中。
這封密信看起來是宜都郡郡守寫給寧王的。
信中阿諛奉承之外,更求寧王為他求情,暗示察院為監察前年修繕楚江壩的銀子去向,是否落到實處,已經查到了他的頭上。
信中忐忑之言,讓聖上大為光火。
倘若江南損失,皆由官員貪腐造成!讓他如何不生氣!
台院受聖上暗示,立即暗中查訪寧王書信來往,人際交往等等。
梁嫤坐在內院子中,麵前擺著賬冊,白薇立在一旁。
梁嫤翻看著賬冊道:“此次江南受災,受苦的還是百姓們,讓徐長貴統籌安排一下,臨近受災之地的仁濟堂門口都開設粥棚,免費施粥。各地仁濟堂屯米,送往災區。”
白薇連連點頭,提筆記下。
“阿夕可有報平安的信回來?”梁嫤又問道。
白薇搖了搖頭,“沒有,許是路上耽擱了,上官小姐一定沒事的。”
梁嫤點了點頭。
李寧馨抱著她的小錢匣小跑來到梁嫤所在花廳之中,“阿娘!”
她把懷裏的小錢匣兒往梁嫤懷中一推。
梁嫤微微一愣。
李寧馨喘著氣道:“餘氏說,阿娘把自己的首飾都當了,要換糧食,給災民。這是寧馨兒的銀子!也給災民!”
梁嫤驚喜的看著女兒,“寧馨兒的錢匣不是寶貝得很,誰都不給碰的麽?如今舍得給阿娘了?”
李寧馨搖了搖頭,“不是給阿娘,是給災民!寧馨兒以後還能攢錢呢!”
不知是隨了誰,李寧馨對錢財十分敏感,平日裏爹娘給的零花錢,她從不亂用,府中她的份例已經夠多。餘下錢財,她都親自放在一個紫檀的匣子裏,親自保管,誰都不給碰。
她能在這個時候,想到災民,想到把自己的小小積蓄拿出來,著實讓梁嫤十分意外。
她從未暗示過李寧馨應該這麽做。
她抬頭看著餘氏,“你告訴寧馨兒,讓她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的麽?”
餘氏趕緊搖頭,“婢子沒有說,隻是小娘子問婢子,為何王妃這段時間都不怎麽帶首飾了,婢子就告訴小娘子,王妃是將自己的首飾當了買米糧救助災民。”梁嫤笑著點了點頭,她是當了一些她並不十分喜歡的首飾,不佩戴首飾,是覺得江南大麵積受災,她安然居於京城,再窮奢極欲,實在是不好,樸素的裝扮可以時刻提醒自己,還在有人受苦受難,她應當
多盡一份心力。
李寧馨點了點頭,“寧馨兒也要向阿娘學習。”
說著,她將自己頭上,她十分喜歡的一隻木槿花簪也取了下來,戀戀不舍的放在梁嫤麵前,看了許久,又拿了回去,然後又放在梁嫤麵前。反複幾次之後,終於將手背在後頭,“沒事,以後還會有的。”
梁嫤笑著對白薇道:“記下來,小娘子都捐助了多少銀錢,多少東西,都記在冊上,回頭也收錄在仁濟堂的捐助賬目上。”
白薇點頭道:“婢子曉得了!”
李寧馨雖戀戀不舍那根她最喜歡的簪子,此時卻也分外有成就感的笑起來,“是不是寧馨兒的錢也會變成米糧,救助沒有家的災民?”
梁嫤點頭,“對,你的錢,可以買許多米,熬成很大很大一鍋粥,讓很多很多人都不必餓著肚子。”
李寧馨頓時腰杆都挺直了幾分,笑著轉身離開花廳,“阿娘快忙吧,我不打攪您了!”
李寧馨剛走出花廳,便見有外院的小廝匆匆忙忙的直奔花廳,“王妃!王爺被禦史台的人喚走了!”
梁嫤一愣,“禦史台的人?”
那小廝慌張點頭道:“是啊!寧王昨日被禦史台的人請走,至今還未回來,咱們王爺這一去……”
梁嫤皺眉,擺手道:“叫管家來!”
“管家已經去打點,打聽究竟是怎麽回事了!”小廝回稟道。
梁嫤點了點頭,“莫慌,先下去吧,禦史台的人,直接受命於聖上,許是聖上要了解什麽事吧。”
那小廝躬身退走。
白薇眉頭也是皺的緊緊的,“王妃,這……”
梁嫤放下手中賬冊,“仁濟堂賑災的事情,你都記清楚了吧?旁的先不要管,將賑災的事情辦好就是了。”
“是!”白薇收好賬冊,躬身退出花廳。
梁嫤起身向內院走去。
禦史台的人,昨日請走了寧王,寧王還沒回府,今日又請走了李玄意。
究竟是要詢問什麽事情?
聖上對何事如此關注?
“阿娘!阿娘!”剛走利索的兒子李楨邁著小腿兒顛顛的向梁嫤奔來。
撲到梁嫤身上,一把抱住梁嫤的腿,仰著小臉兒道:“阿娘,抱抱!”
梁嫤彎身將李楨抱了起來,“找阿耶!找阿耶!”
梁嫤笑道:“阿耶不在府上,阿娘陪你玩兒好不好?阿耶……一會兒就回來了!”
李楨扭了扭軟乎乎的小身子,在梁嫤臉上親了一口,塗了她一臉的口水,“阿娘玩兒,一起玩兒!”
梁嫤抱著李楨回到房中,將他擱在大床上,任他翻跟頭,任他瘋鬧。
可她卻一直有些心不在焉。
李楨玩兒的時候不小心,離床邊太近,若非伺候他的奶娘站的近,他險些一頭從床上栽個跟頭下來。
聽著李楨受驚後的哭叫。
梁嫤一時心頭一片煩亂。
一直到黃昏時候,李玄意都還沒回來。
梁嫤叫來管家問情況。
“打聽出來因為什麽被請走了麽?”
管家躬身道:“聽聞是因為楚江水災的事情。”
“楚江水災?”梁嫤一愣,深思片刻,恍惚道,“宜都郡郡守難道是寧王的人?”管家一愣,想了良久道:“似乎是江東瘟疫那年,聖上將江東官員大清洗之時,恰逢宜都君郡守奔喪守孝,便由寧王舉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