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骷髏洞之二十

字數:176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狼皮書 !
    我們嚇了一跳,吃驚地看著這具幹屍,他眼珠已經陷進眼眶裏麵,皮膚黝黑幹枯,已經和這岩壁差不多容為一色了。右胸處斜插著一柄長刀,穿過胸脯,刀尖從後背露出來。他是被殺死的,看樣子這裏曾經有過一場打鬥。
    隻是不知道這個人是牟伊羅王或鄭買嗣的士兵?還是誤入“骷髏洞”,意外死在這兒的?
    我上前仔細查看了下,幹屍身上的衣服還沒有爛完,胸前模模糊糊還能看到一塊虎皮,不遠處還有一個鏽跡斑斑的刀鞘。
    看著那塊虎皮,我突然明白了,這具幹屍一定是牟伊羅王或鄭買嗣的士兵。
    我在臨來野人山之前,查閱了大量南詔古國的史料。
    南詔古國的軍隊曆來崇尚虎,將猛虎作為圖騰,把虎皮視為勇武精神的象征,用這個來褒獎勇士在戰場上立下的功勳。
    他們的統帥會根據戰士在戰場人軍功的大小,授予不同規格的虎皮給予獎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全身披掛虎皮,二是胸前和背後披掛,沒有雙袖。三是胸前披背後不披。
    當然全身披掛的都是軍功大的,如清平官,大將軍。清平官就是宰相。
    《新唐書:南詔傳》就記載了南詔王異牟尋披著虎皮受唐王冊封的事。唐德宗貞元十年,唐王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異牟尋披金甲,蒙虎皮出迎唐王朝派來的使節。排場非常的大,馬步軍夾路排隊二十裏,先飾大象一十二頭引前。又以次伎樂隊,皇族子弟持斧鉞,步兵槍千餘人隨後,馬上衹揖而退。
    南詔古國為什麽崇拜虎呢?這還得從他們的先民說起。其實南詔以前是六個部落,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頭領叫皮邏閣。
    南詔頭領皮邏閣後來在唐朝的支持下,先後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南詔的族群主要是彝族。彝族在雲南地區是一個比較大的民族,支係包括白族、土家族、納西族、傈僳族、拉祜族、哈尼族、基諾族、怒族等九個民族。
    在這些民族的傳統宗教觀念中,他們把虎視為自己的祖先,他們自命為虎族後代,認為生為虎族人,死後要還原為虎。
    雲南楚雄彝族創世史詩《梅葛》第一部《創世》,說造天五兄弟將虎屍解而構成天地萬物:
    虎眼莫要分,左眼作太陽,右眼作月亮,虎須莫要分,虎須作陽光,虎牙莫要分,虎牙作星星,虎油莫要分,虎油作雲彩,虎氣莫要分,虎氣作霧氣,虎的頭、尾、鼻、耳、眼、須、牙、油、氣、心、肚、血、腸、骨、皮、毛等都化生為天地萬物。
    南詔王國自然又把這種崇虎尚武的精神推廣到軍隊裏,鼓勵士兵為族群而戰,為榮譽而戰。
    從這具幹屍身上的虎皮推斷,他可能是三等功,胸前披背後不披。
    不過能保留至今,千年不腐倒是有點神奇,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死在石頭後麵這個地方太隱蔽,沒有被野獸吃掉。原因二是溫度陰冷,洞穴來回通風,將屍體慢慢的陰幹,才不至於壞掉。
    老羅上前用洛陽鏟對著頭部輕輕地拍了一下,幹屍發出“鐺鐺”的聲響。突然,一條紫紅色的花蛇從嘴巴裏爬出來,吐著寒光閃閃的信子奔老羅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