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題西山秋爽圖①

字數:128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空山梵唄2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遊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絕頂茅庵3裏,老衲4正孤吟。
    雲中錫5,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歲兩屐,誰識臥遊6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7回首,何日得投簪8?布襪青鞋約9,但向畫圖尋。
    【注解】
    1西山:山名,南起拒馬山,西北至軍都山,為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包括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諸峰,林泉清幽,是京郊旅遊勝地。秋爽:秋天的涼爽氣息2梵唄:佛教教徒作法事時誦讀經文的聲音。
    3茅庵:茅舍,草房。
    4老衲:年老的和尚。也做老僧自稱。
    5錫:錫杖,指僧人出行。
    6臥遊:觀賞山水圖畫、讀遊記、看圖片之類代替遊覽。
    7槐安:槐安國或槐安夢的簡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中記載說淳於棼在老槐樹下飲酒,醉酒後夢入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盡享榮華富貴。後因兵敗被遣送回家時驚醒,發現夢中之槐安國與南柯郡均為蟻穴。後多被用來比喻人生如夢,富貴無常。宋範成大有詩曰:“盡遣餘錢付桑落,莫隨短夢到槐安。”
    8投簪:丟掉固定冠戴時所用的簪子,指棄官。晉陸機在《應嘉賦》有:“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穀。”
    9布襪青鞋:多為隱者或平民之裝束,借指隱居,唐杜甫有:“青鞋布襪從此始。”
    【典評】
    這一首《水調歌頭》為納蘭題畫之作:上片寫景,下片借畫中之景抒發胸臆。空山幽林,老僧梵唱。夕陽西下,殘陽映疏林。山之絕頂一坯草屋,老僧的吟唱。於雲端行走,在溪頭垂釣,澗水邊彈琴,多麽舒適愜意的生活。
    往日沉迷仕途,貪圖榮華,而今幡然悔悟,欲於山林之中歸隱,然而這一願望卻不知是否能有實現的一天,隻能寄情於畫中的山水。
    空山、疏林、茅屋、老僧,夕陽殘照下垂釣、彈琴,這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曆來為許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然而又有多少人真能如陶淵明般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欲求之而不可得,隻能寓情於畫,這是許多人的悲哀,亦是納蘭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