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字數:108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1。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2。
【注解】
1山枕:枕頭,古時枕頭多采用木或瓷等材料製作,中間凹兩邊凸,形狀像山,因此得名。檀痕:有芬香味道的淚痕。浣:浸漬。
2折枝:一種中國花卉畫的畫法,不畫全株,而隻畫連枝折下的部分。花樣:供仿效的樣式。羅裙:用絲羅織成的裙子,泛指婦女的服裝。
【典評】
詩表誌,而詞言情,所以詞的內容自然都會烙上感情化的印記,再加上早期的詞是與樂曲相伴而生的,當時的東曲大多為豔樂,是由妓女和歌姬在尋花問柳處吟唱的,所以無法避免地沾染了些柔靡與綿軟,因此清代的劉熙載曾經在《藝概·詞曲概》裏將詞(特別是五代時期的詞)的特點歸結為“風雲氣少,兒女情多”。
開篇二句“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是出自李煜在《菩薩蠻》中的“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一句。納蘭詞裏的女子和情郎在“曲闌深處”幽會,見麵時也輕輕啼哭著。可細細思量,後主采用的“顫”字更多地展現了小周後的萬千嬌態和可愛俏皮,而納蘭這一“顫”字,更多的刻畫了女子的用情之深與悲戚之深,同樣一個字卻表達了不同的感情,可謂妙極。
曲闌深處與戀人相見,四目相對之下竟不禁“執手相看淚眼”,可納蘭接著一轉筆鋒,原來這隻是回憶中的一幕,現實裏的二人早就悲淒話別,隻好在如水悲涼的夜裏相互想念著,難以忍受的怨懟與悲苦令他整夜無眠,隻黯然落淚。想起從前,最動人心魂的就是有伊人作伴時,以折枝用法,照著嬌花的姿容,畫一幅羅裙情事。
這首詞首尾響應,都在追憶往昔。首句描寫了相會時的情景,末句借物(羅裙)映人,中間都是傾訴情意,可以說這首詞有情有物有景,而意境盡而未盡,在哀怨悲淒的氣氛裏感慨著流水落花的逝去,無情的悲苦歲月,感情真摯,婉約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