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字數:124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身向雲山那畔行1。北風吹斷馬嘶聲2。深秋遠塞若為情3。
一抹晚煙荒戍壘4,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注解】
1雲山:高聳入雲的山峰。那畔:那邊。
2馬嘶聲:馬叫聲。
3遠塞:邊塞。若為:怎麽辦。
4荒:荒涼蕭索。戍壘:營壘。戍,保衛。
【典評】
唐人所寫的邊關總是那麽硬氣蕭索,他們有時胸懷壯誌,有時壯誌難酬,有時心係舊恩,有時吊古懷今。而在此,邊關是納蘭的,秋冬納蘭的。康熙二十一年八月,納蘭奉命和副都統郎坦等出使唆龍打虎山,臘月返回。這首詞大概作於此行中。納蘭所描述的邊塞和他少女一樣,透出一種靈性神韻。
塞外看不見江南的湖畔閣樓,不見妖姬歌舞,也不見紅袖翻舞,出身顯貴的納蘭在溫香軟玉中成長,怎麽擔待得起這堅硬的邊關,所以納蘭的邊關也包容了南國的柔婉;納蘭的風是冷酷的負心人,幹幹脆脆地吹折馬嘶仿佛斬斷情緣;納蘭的馬是悲情的馬,那一聲嘶鳴就像是紗巾在長風中化為兩段。這時,納蘭聆聽風聲和馬嘶,內心再問,秋深塞遠,山的另一邊又是什麽樣子呢?心懷不安,他遙望天邊,隻看到一縷晚煙。
時光荏苒,永遠不變的是塞外的蒼涼。此刻,人間煙火襯托得邊塞的蒼涼更加濃烈,守邊的城堡因這一道煙霞而荒蕪。天高路長,家鄉難回;從今金戈鐵馬,佳人不再。納蘭遠望這一道煙霞,心中驟生寒涼之感:從今身穿戎裝,胸懷邊關安危,生命不再屬於自己。
納蘭的夕陽不如“大漢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渾厚,卻都是懶倚半竿的殘缺。這夕陽,怎樣得以渾厚?各種原因以及詞人本身的性格融合一起,天時、地利、人和,創出了這一曲邊塞蒼勁之歌。整首詞除末句以外,都主要是寫景,情融於景,納蘭的一草一木都具有靈性。盡管他從未曾直接抒發情感,但我們從字句中間能揣摩出他的感受。“吹斷”二字表達出了北國秋冬的險惡,“若為情”的發問中顯出了作者的茫然和不安。
懷古、戀鄉、憂思,各種情緒交織。此刻邊關的煙霞、城堡、落日都染上了情緒的色彩。整個邊關不再是唐人筆下的雄壯、蒼勁、悲涼,而是滿眼蕭索的冷峻和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