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寄嚴蓀友①
字數:175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藕蕩橋邊理釣筒2,苧蘿西去五湖東3,筆床茶灶太從容4。
況有短牆銀杏雨5,更兼高閣玉蘭風6。畫眉閑了畫芙蓉。
【注解】
1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自稱勾吳嚴四,複號藕蕩漁人,江蘇無錫人,又作昆山人。康熙己來(一作戊午,誤)以布衣舉鴻博授檢討,是江南四布衣之一。
2藕蕩橋:嚴繩孫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嚴繩孫以此而自號藕蕩漁人。釣筒:插在水中捕魚的竹器。
3苧蘿:苧蘿山,在浙江諸暨市南,相傳西施是這山鬻薪者之女。五湖:即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於五湖。”韋昭注:“五湖,今太湖。”
4筆床:擱置毛筆的專用器物,南朝徐陵在《玉台新詠序》中說:“琉璃硯盒,終日隨身;翡翠筆床,無時離手”,好像現在的文具盒。茶灶:烹茶用的小爐灶。
5短墻:低矮的牆。銀杏:即白果樹,又稱為鴨腳、公孫樹等。
6高閣:放置器物、書籍的高架子。玉蘭:一種花木的名字,落葉喬木,九片花瓣,色白,香如蘭,因此得名。
【典評】
本篇描寫了納蘭和漢族文人的交遊生活,可見納蘭受儒家文化影響頗深。
這首詞是在嚴繩孫歸隱江南後,納蘭的懷念之作,二人交情深厚。這首詞在藝術技巧上並不高超,卻非常別致,描寫的情景都是想象嚴繩孫在故鄉的生活寫照。這種寫法深刻地描繪了嚴繩孫此人恬淡自在的情致。
“藕蕩橋邊理釣笛,苧蘿西去五湖東。”“藕蕩”就是指嚴繩孫,也指他所住的藕蕩橋畔,“埋”字描寫了沉醉垂釣的情景。“藕蕩橋邊理釣笛”意指嚴繩孫正過著清雅怡然的日子,令人無比向往。後一句“苧蘿西去五湖東”更加深了此種閑適,在橋邊垂釣的閑暇時間,又泛舟於五湖之上,“西”“東”二字,顯然就是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 的灑脫絕塵。
接著引出了“筆床茶灶太從容”。 夏季的藕蕩橋邊,河水清澈見底,曼妙的河柳,湖麵上的荷葉田田接天,你坐在湖畔,用執一枝釣竿,沉醉在自由的遐想中。偶爾抬起眼簾,苧蘿山就從西邊歸來,回過頭又看見了東邊流淌的太湖。所以,你執筆研磨,將春山碧炎,飛鳥荷池,還有旁邊茶爐上清香四溢的白煙都寫進了自己的夢想中。
這種生活多麽閑適超脫呢?上片由景入筆,又用景寫人,將嚴繩孫的山水性情刻畫得非常深刻,也流露出了納蘭對這種怡然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羨慕。
下片“況有短牆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二句承襲上片的閑適。“短牆銀杏”、“高閣玉蘭”有了“雨”和“風”,使意境更加唯美動人。“況有”、“更兼”二詞凸顯了這種怡然自得的閑散情思。末句“畫眉閑了畫芙蓉”,此處的“眉”曆來都注解為“張敞畫眉”之典,“芙蓉”是指“荷花”,意思是嚴繩孫家庭美滿,夫妻幸福。事實上“芙蓉”指的是無錫的“芙蓉湖”,指空閑時去遊曆芙蓉湖,縱情山水間,悠然自得。與前麵“藕蕩橋邊理釣篙,苧蘿西去五湖東”的意境相互照應。
讀罷全詞,納蘭情真意切地描繪了友人南歸故裏後的生活景象,盡管整首詞沒有一句思念友人的詞句,可他將全部的筆墨傾注於對方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思念。